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中医学课程设置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靖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97,共2页
从社会需求、中医学知识结构及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角度客观分析了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中医课程设置,认为现行培养中存在中医学系列课程学时数过少且涉及学科相对局限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与健康专... 从社会需求、中医学知识结构及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等角度客观分析了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中医课程设置,认为现行培养中存在中医学系列课程学时数过少且涉及学科相对局限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中医学基础理论及技能课程设置的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院 中医学课程设置 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院校以培养方向为导向的运动中医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靖 张蕴琨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14,共6页
为规范体育院校中医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提出在体育院校应当建立具有体育运动特色的中医学课程体系,即运动中医学课程体系,并以运动训练与健身、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伤病治疗等三大培养方向为导向,分别确定各培养方向该课程体系的教育... 为规范体育院校中医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提出在体育院校应当建立具有体育运动特色的中医学课程体系,即运动中医学课程体系,并以运动训练与健身、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伤病治疗等三大培养方向为导向,分别确定各培养方向该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中医各课程的地位、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质量评价等,从而初步构建出运动中医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指出现阶段运动中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重点在于教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院校 中医教学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bbles同源蛋白3与巨噬细胞极化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运动对其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罗维 艾磊 +2 位作者 李显 王博发 周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5-920,共6页
巨噬细胞极化和骨骼肌质量下降在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广受关注,而运动训练通过影响骨骼肌炎症水平和骨骼肌肌纤维重塑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Tribbles同源蛋白3(TRIB3)与炎症、胰岛素抵抗及运动训练关系密切,且各种研究结果不一,... 巨噬细胞极化和骨骼肌质量下降在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广受关注,而运动训练通过影响骨骼肌炎症水平和骨骼肌肌纤维重塑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Tribbles同源蛋白3(TRIB3)与炎症、胰岛素抵抗及运动训练关系密切,且各种研究结果不一,存在争议。本文就TRIB3与巨噬细胞极化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TRIB3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3 巨噬细胞极化 胰岛素抵抗 运动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力量训练方案对健康青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于文兵 高丽丽 +5 位作者 李天义 胡斐 王晓磊 王金之 黄佩玲 马继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本研究评估了不同力量训练方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随机交互式的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完成3次不同方案的力量训练,分别记录R-R间期:包括安静状态5min(卧位),整个力量训练期间,训练后恢复期5min(卧位),... 目的:本研究评估了不同力量训练方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随机交互式的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完成3次不同方案的力量训练,分别记录R-R间期:包括安静状态5min(卧位),整个力量训练期间,训练后恢复期5min(卧位),进行相应心率变异(HRV)分析,并分别进行血乳酸检测。结果:三种力量训练方案运动期及恢复期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发生不同的调整。肌肉耐力训练方案(ME)和肌肉肥大训练方案(MH)心脏自主应答基本趋于一致,但肌肉最大力量训练方案(MM)在整个运动期间心率(HR)指标低于ME和MH(P<0.05),运动中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心率变异性系数(SDNN/HR)指标略高于方案ME和MH,5min恢复期高低频比值(LF/HF)指标趋于安静状态。此外,运动后即刻MM血乳酸的浓度显著低于方案ME和MH(P<0.05)。结论:方案MM在整个运动中交感活性程度相对增加,恢复期交感活性回落较快,表明不同力量训练方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影响存在差异,并可能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血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雅伟 钱竞光 +1 位作者 叶强 苏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5-377,共3页
采用德国Zebris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2009年11月18日至23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进行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得出椭圆宽、椭圆高、椭圆面积、椭圆轨迹长、椭圆水平偏移、椭圆垂直偏移6项平衡参数。... 采用德国Zebris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2009年11月18日至23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进行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得出椭圆宽、椭圆高、椭圆面积、椭圆轨迹长、椭圆水平偏移、椭圆垂直偏移6项平衡参数。通过6项参数比较青少年运动员在双足睁眼与闭眼站立;单足睁眼与闭眼站立时平衡稳定性的差别,探讨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为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蹦床 静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不同速度运动时能量消耗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陆乐 戴剑松 +1 位作者 徐波 季浏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验证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Actigraph单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不同速度步行或跑步时能量消耗的精确度。方法受试对象为南京体育学院大学生20名,男女各10名。受试者同时佩戴RT3加速度传感器和Acti-graph加速度传感器在跑台上分别以3.2 k... 目的验证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Actigraph单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不同速度步行或跑步时能量消耗的精确度。方法受试对象为南京体育学院大学生20名,男女各10名。受试者同时佩戴RT3加速度传感器和Acti-graph加速度传感器在跑台上分别以3.2 km/h、4.8 km/h、6.4 km/h、8.1 km/h、9.7 km/h的速度完成800 m步行或跑步。以间接测热法测量不同速度步行或跑步时的实际能量消耗。结果 5种速度步行或跑步时,当速度为3.2km/h、4.8 km/h、6.4 km/h时,RT3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能够相对准确测量能量消耗,而当速度为8.1 km/h、9.7 km/h时,该传感器测量能耗值与实际能耗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因而不能准确测量这两种速度时的能量消耗;当速度为3.2 km/h、4.8 km/h、6.4 km/h时,Actigraph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能耗值与实际能耗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因而不能准确测量这三种速度时的能量消耗。结论无论在何种运动速度下,RT3测量能耗值均高于实际能耗值,其较适合于测量步行等中低速度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Actigraph测量能耗值均低于实际能耗值,其较适合于测量跑步等较快速度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测热法 RT3加速度传感器 Actigraph加速度传感器 能量消耗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中音乐刺激对大学生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靖 杨菲菲 +1 位作者 陈熹微 王露寒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0-783,792,共5页
目的:比较有氧运动中聆听不同音乐对身心疲劳的影响。方法:根据运动中聆听音乐的不同,将60名男大学生分为快节奏音乐组、慢节奏音乐组、自选音乐组和无音乐组,每组15人。测试有氧运动(70%最大心率)至疲劳的时间;测试运动前后心率、下肢... 目的:比较有氧运动中聆听不同音乐对身心疲劳的影响。方法:根据运动中聆听音乐的不同,将60名男大学生分为快节奏音乐组、慢节奏音乐组、自选音乐组和无音乐组,每组15人。测试有氧运动(70%最大心率)至疲劳的时间;测试运动前后心率、下肢肌力、反应时及错误次数、血糖、尿蛋白等生理指标,运用锻炼诱导情绪问卷评估运动时心理状态。结果:快节奏音乐组和自选音乐组运动时间均显著长于慢节奏音乐组和无音乐组(P<0.01);各组运动后心率增加、反应错误增多、血糖下降、尿蛋白升高(P<0.01),肌力下降(P<0.05),组间无差异。快节奏音乐组情绪分值中的活力激发和积极投入分值显著高于慢节奏音乐组和无音乐组(P<0.01);自选音乐组身心平静和生理疲惫分值显著低于无音乐组(P<0.01,P<0.05)。结论:自选音乐和快节奏音乐均可以延缓运动性躯体和心理疲劳,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慢节奏音乐无此作用,不宜在运动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节奏 喜好 有氧运动能力 身心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大鼠心房肌物质能量代谢蛋白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勇 史绍蓉 +2 位作者 黄思敏 徐哲 郭远盘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1-526,共6页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4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影响,揭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心房肌物质能量代谢影响的规律。方法:建立速度24m/min、持续时间40min(负荷强度相当于60%—70%VO2max),持续...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4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影响,揭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心房肌物质能量代谢影响的规律。方法:建立速度24m/min、持续时间40min(负荷强度相当于60%—70%VO2max),持续训练4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实验动物模型。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心房肌蛋白质点,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鉴定电泳结果中表达量上调≥5倍以上,下调至1/5以下的13个备选目标蛋白质点。结果:鉴定结果有7个与心房肌细胞物质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或酶,其中线粒体乌头酸水合酶上调5.7倍,丙酮酸脱氢酶E1α1表达量上调6.4倍,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黄素蛋白亚基下调6.9倍,甲基丙二酸半醛脱氢酶[酰基]上调 6.3倍,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下调6.9倍,线粒体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下调5.7倍,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表达量下调7.3倍。结论:①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诱导心房肌蛋白质组表达量与强度出现显著变化,同时诱发心脏出现生理性肥大。②筛选出甲基丙二酸半醛脱氢酶[酰基],该蛋白在运动生物医学领域尚未展开深入研究,为运动改善心房肌物质能量代谢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内容。③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能改善心房肌物质氧化代谢水平,上述差异蛋白是否具有运动依赖性和蛋白之间的联系还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有氧运动 心肌能量代谢 质谱鉴定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体育活动课程中增强现实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叶强 徐凯 +2 位作者 钱纪云 冯辉 何宗桂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随着社会对儿童体质健康的关注,通过增强现实体育游戏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儿童体育活动课程教学以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对于儿童及其体育课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索增强现实体育游戏设计、应用与发展,界定了增强现实体育游戏的概念... 随着社会对儿童体质健康的关注,通过增强现实体育游戏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儿童体育活动课程教学以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对于儿童及其体育课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索增强现实体育游戏设计、应用与发展,界定了增强现实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结构要求,梳理了其设计与应用原则,探讨了其作用和特点。研究分别使用传统平衡练习教学和增强现实体育游戏教学,对6~7岁儿童进行了8周对照训练,对比实验前后静态平衡能力和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结果表明增强现实体育游戏实现了儿童有效安全的身体活动,促进了儿童运动能力的深入发展,丰富了教学方法,改善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儿童体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性体育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学习与控制理论在中医推拿手法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筱 李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2,共3页
运动学习与控制是研究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获得和保持,以及运动技能形成机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范围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等众多领域[1]。运动学习与控制理论解释了人类是如何操作技能的,揭示了人类协调动作行为的法则... 运动学习与控制是研究运动技术动作的学习、获得和保持,以及运动技能形成机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范围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等众多领域[1]。运动学习与控制理论解释了人类是如何操作技能的,揭示了人类协调动作行为的法则和原理,指导人们学习或恢复某项运动技能[2]。此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在国内大多数研究是在理论层面上开展的,实验性的研究主要应用在运动技能的教学方面[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习 控制理论 中医推拿手法 应用 运动技能 技术动作 教育学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强 谢长虹 章遵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4-128,共5页
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构建青少年运动员混合式学习模式,为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青少年混合式学习模式优化了内容组织、方法应用和过程监控,整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运动员处于主体地位,与教练员、教师关系得到改... 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构建青少年运动员混合式学习模式,为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青少年混合式学习模式优化了内容组织、方法应用和过程监控,整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运动员处于主体地位,与教练员、教师关系得到改善;整体学习氛围得到提升。建议:新时代背景下,学校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机制,改进教学模式,激发运动员主动学习,激励教师、教练员适应角色变化,并营造社会持续参与和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运动员文化教育 青少年运动员 混合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谷氨酰胺对耐力训练大鼠运动能力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凯 张蕴琨 王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8,共5页
通过观察补充谷氨酰胺(Gln)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运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补充Gln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内分泌机制。为运动营养补剂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氨基酸的补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从而使营养补充更为科学和合理。研究... 通过观察补充谷氨酰胺(Gln)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运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补充Gln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内分泌机制。为运动营养补剂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氨基酸的补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从而使营养补充更为科学和合理。研究对象和方法:雄性SD大鼠,训练组16只、训练+Gln组16只。训练+Gln组按2g/kg体重给予Gln。进行耐力运动训练5周。5周后各组随机取8只,进行跑台力竭运动,并记录达力竭时的运动距离。同时所有大鼠断头处死,测试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血清IGF-1水平。结果显示:1)跑台运动距离:训练+Gln组的大于训练组[(1995.0±29.6)m vs.(1697.5±170.7)m,P<0.01)];2)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3)血清GH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4)血清IGF-1浓度:未进行力竭运动的训练+Gln组大鼠与训练组无差异;5)力竭运动后,训练+Gln组的浓度高于训练组[(1223.6±197.1)ng/ml vs.(879.4±197.5)ng/mg,P<0.01]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的运动距离与血清IGF-1成正相关(r=0.7336,P<0.01)。结论:长期补充Gln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力运动能力;却没有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和GH含量;而补充Gln为运动大鼠合成IGF-1提供了充分的原料支持和良好的内环境,而提高了血清IGF-1含量。血清IGF-1水平和大鼠力竭运动能力呈正相关,提示补充Gln促进IGF-1合成是增强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内分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耐力训练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操运动员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动作技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雅伟 钱竞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2-726,739,共6页
目的通过7名江苏籍一线体操运动员与陆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优秀运动员跳马前手翻类动作技术参数,以期为运动训练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ARIEL影片解析系统,解析江苏省体操队2009年3月队内测试和陆斌2007年参加"好... 目的通过7名江苏籍一线体操运动员与陆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优秀运动员跳马前手翻类动作技术参数,以期为运动训练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ARIEL影片解析系统,解析江苏省体操队2009年3月队内测试和陆斌2007年参加"好运北京"体操国际邀请赛决赛中跳马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动作技术的速度指标、时间指标、空间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踏跳阶段陆斌的垂直速度均大于7名运动员,7名运动员第一腾空时间明显长于陆斌,髋关节、膝关节角度过大,陆斌扶马推马缓冲时间稍短,7名运动员推马时水平速度比陆斌大0.42 m/s,垂直速度却小0.87 m/s,陆斌第2腾空时间为1.10 s,比其他运动员时间长0.11 s,整个转体过程中髋角的变化量7名运动员较大于陆斌。结论运动员需增加助跑速度,以获得较大速度上板;踏板时,减小膝关节角度,提供蹬伸所需条件;缩短第一腾空时间,积极主动撑马,为做较大背弓需保持适宜髋膝角度;推手短促有力,注意延长第2腾空的时间及这阶段身体形态和用力方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子跳马 前手翻直体前空翻 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骨骼肌内质网应激与线粒体功能调控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媛 丁树哲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96,130,共7页
内质网(ER)是真核细胞中Ca^(2+)贮存库,负责调节蛋白质合成、合成后加工、折叠和聚集的细胞器,其具有极强的内稳态体系,当细胞稳态受外界刺激因素改变时可导致内质网功能内稳态失衡,形成内质网应激(ER stress,ERs)。由于线粒体与内质网... 内质网(ER)是真核细胞中Ca^(2+)贮存库,负责调节蛋白质合成、合成后加工、折叠和聚集的细胞器,其具有极强的内稳态体系,当细胞稳态受外界刺激因素改变时可导致内质网功能内稳态失衡,形成内质网应激(ER stress,ERs)。由于线粒体与内质网存在内质网-线粒体联接区域(mitochondrial associated membranes,MAM)结构以及在功能方面的相互作用,使得线粒体对ERs非常敏感,ERs可通过改变代谢物的转移,如Ca^(2+),或通过应激反应信号通路,将信息传递至线粒体,直接影响线粒体功能,包括:代谢酶活性、呼吸链功能及ATP生成、线粒体融裂、DNA生物发生、质量控制等方面。骨骼肌ERs的现象首先被发现存在于一些肌病中,随后的研究提示,运动训练也是诱发骨骼肌ERs的因素之一,运动训练可能在调节骨骼肌线粒体功能、优化ERs水平、维持细胞蛋白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 运动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注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调节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秀娟 张念云 +2 位作者 孙飙 王斌 徐妍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6,共8页
目的:通过肌肉注射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观察其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骨骼肌调节因子的影响,探讨ASCs注射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在左腿腓肠肌注射生理盐水(PBS),... 目的:通过肌肉注射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观察其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骨骼肌调节因子的影响,探讨ASCs注射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在左腿腓肠肌注射生理盐水(PBS),右腿腓肠肌注射ASCs,然后,随机分为运动后1天组(D1)、运动后3天组(D3)、运动后7天组(W1)和运动后14天组(W2)。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测定血清IGF1、GDF8的含量及骨骼肌调节基因的表达。结果:与PBS相比,ASCs注射明显促进肌纤维的修复。与D1组比较,W1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GDF8水平显著降低(P<0.05),W2组血清GDF8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PBS组相比,ASCs组IGF1 m RNA在W2显著升高(P<0.05);GDF8m RNA在D3显著降低(P<0.05),在W2极显著降低(P<0.01);Atrogin1 m RNA在D3显著降低(P<0.05),在W1时间点极显著降低(P<0.01)。PBS组IGF1 m RNA与血清IGF1含量、GDF8m RNA与血清GDF8含量均显著性正相关(P<0.05);骨骼肌总的PCNA m RNA与总的IGF1m RNA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离心运动后,肌注异体ASCs可以增加骨骼肌IGF1m RNA的表达,降低GDF8和Atrogin1的m RNA表达。肌注异体ASCs可能不影响细胞因子IGF1和GDF8的分泌,而是通过影响局部基因表达来改善离心运动后肌肉的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运动 间充质干细胞 骨骼肌 IGF1 GDF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应力对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脊柱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雅伟 李广凯 张曦元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脊柱形态的测量,找出长期冲击应力对蹦床运动员脊柱的影响。方法:通过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对8名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和20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脊柱测量,并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异之处。结果:运动员和大学生脊柱在静态和动态情... 目的:通过对脊柱形态的测量,找出长期冲击应力对蹦床运动员脊柱的影响。方法:通过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对8名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和20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脊柱测量,并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异之处。结果:运动员和大学生脊柱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角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通过对测得的脊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长期的冲击应力使得蹦床运动员直立时腰椎的生理弯曲变小,骨盆前倾减小,但是对胸椎的生理弯曲影响不大。在脊柱动态活动时,蹦床运动员胸椎的活动度变小,腰椎的活动度没有变化,骨盆活动度变大,脊柱总活动度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蹦床 运动员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线粒体蛋白输入机制的运动适应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媛 丁树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6-971,共6页
线粒体具有基因半自主性,99%的线粒体蛋白均由n DNA编码,需要经过转录、翻译,通过存在于线粒体膜上的蛋白输入机制(PIM:protein import machinery)输入至线粒体的不同区域,发挥功能。线粒体蛋白输入路径主要包括:1)线粒体基质蛋白输入;2... 线粒体具有基因半自主性,99%的线粒体蛋白均由n DNA编码,需要经过转录、翻译,通过存在于线粒体膜上的蛋白输入机制(PIM:protein import machinery)输入至线粒体的不同区域,发挥功能。线粒体蛋白输入路径主要包括:1)线粒体基质蛋白输入;2)线粒体外膜蛋白输入;3)线粒体内膜蛋白输入;4)线粒体膜间隙蛋白输入等4个通路。PIM是线粒体生物发生的物质保障,是维持骨骼肌线粒体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环节。骨骼肌线粒体PIM的运动适应性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运动性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分子机制及运动诱发线粒体与其它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线粒体蛋白输入 运动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人体运动行为特征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景元 吉爱红 +2 位作者 张曦元 宋雅伟 陈炜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8,41,共7页
人体运动行为特征识别在医疗健康、人机接口、体育竞技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介绍了常见的用于运动数据采集的传感器和相应方法,简述了运动数据预处理的一般手段;介绍了运动数据特征提取的过程,重点描述了常见运动行为特征识别方法... 人体运动行为特征识别在医疗健康、人机接口、体育竞技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介绍了常见的用于运动数据采集的传感器和相应方法,简述了运动数据预处理的一般手段;介绍了运动数据特征提取的过程,重点描述了常见运动行为特征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并简述其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目前运动行为特征识别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运动行为 特征识别 加速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肌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周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对健康青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姚增强 胡斐 +4 位作者 赵彦 叶强 郑益丽 张海鹏 马继政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119,共4页
本研究评估8周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1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在训练前和8周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后进行静息心率测试,并对相应心率变异(HRV)分析.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安静状态下HR显著降低(P<0.05),RMSSD指... 本研究评估8周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1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在训练前和8周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后进行静息心率测试,并对相应心率变异(HRV)分析.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安静状态下HR显著降低(P<0.05),RMSSD指标显著增加(P<0.05),SDNN、SDNN/HR、HF以及LF指标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LF/HF指标降低(P>0.05).因此8周的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有效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整体上HRV指数增加,表明安静状态下迷走神经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大鼠细胞自噬及Omi/HtrA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欣 李俊平 王瑞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25-632,共8页
目的:探究针刺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大鼠细胞自噬及Omi/HtrA2通路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改善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8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针刺组(A组,n=40)、运动组(E组,n=40)、运动针刺组(EA组,n=... 目的:探究针刺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大鼠细胞自噬及Omi/HtrA2通路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改善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8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针刺组(A组,n=40)、运动组(E组,n=40)、运动针刺组(EA组,n=40)。E组进行一次持续性下坡跑,跑台坡度为-16°,速度为16 m/min,运动时间为90 min;A组斜刺大鼠比目鱼肌,进针角度约30°,留针2 min;EA组在运动后斜刺比目鱼肌留针干预。分别于运动、针刺或运动针刺干预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取材。透射电镜观察比目鱼肌细胞内自噬体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比目鱼肌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HS1相关蛋白X-1(Hax-1)和自噬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结果:E组运动后比目鱼肌细胞内出现明显的肌小节撕裂以及细胞器肿胀、异常聚集等超微结构变化,并伴有大量的自噬体形成,同时Omi/HtrA2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在0 h、12 h、24 h、48 h时间点均较C组升高(P<0.05或P<0.01),前者在12 h时间点达到最高,后者在24 h时间点达到最高,两者均在72 h时间点恢复;Hax-1蛋白表达在0 h、12 h、24 h、48 h时间点较C组出现降低(P<0.05或P<0.01),在12 h时间点达到最低,72 h时间点恢复。A组各目标蛋白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与C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EA组运动加针刺干预后比目鱼肌细胞内肌小节撕裂以及细胞器肿胀、异常聚集等超微结构变化相对明显,自噬体形成不活跃,同时Omi/HtrA2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在0 h、12 h、24 h、48 h时间点较C组有升高趋势(P<0.05或P<0.01),最高值均出现在12 h时间点,Hax-1蛋白表达在0 h、12 h、24 h、48 h时间点较C组出现降低(P<0.05或P<0.01),最低值出现在12 h时间点。EA组相较于A组,除Hax-1蛋白表达持续降低至72 h时间点(P<0.05)外,其他各目标蛋白变化与EA组相较于C组的结果相同。EA组相较于E组,Omi/HtrA2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在0 h、12 h、24 h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Hax-1蛋白表达在12 h、24 h时间点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1)一次大负荷离心运动可以诱导骨骼肌细胞自噬增强;(2)针刺可通过抑制Omi/HtrA2对Hax-1的切割作用,增强后者对Beclin1的结合性抑制,最终降低自噬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自噬 OMI/HTRA2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