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53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1
作者 彭勇 秦娣 +2 位作者 陈淦 毛梦芸 徐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Mitsugumin 53(MG53)作为一种肌肉因子和E3泛素连接酶具有双重作用,其介导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的泛素化降解,协同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同时,MG53... Mitsugumin 53(MG53)作为一种肌肉因子和E3泛素连接酶具有双重作用,其介导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的泛素化降解,协同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同时,MG53通过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基因上调引起心肌细胞脂代谢紊乱等分子机制引起糖尿病心肌病。MG53的分泌调控受到营养、运动等机体外环境因素影响。在代谢紊乱病理状态下,高糖、高脂或两者结合能诱导MG53分泌,MG53分泌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过程,其导致异常的胰岛素信号转导并诱导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过度激活,促使MG53磷酸化并增强其E3连接酶活性,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有氧运动可能通过下调骨骼肌和心肌组织中MG53表达,减少MG53与IR受体和IRS-1的泛素化降解,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调控GLUT4膜转位,促进胰岛素依赖性蛋白合成;抑制PPARα及其下游靶基因CD36的表达,减少脂质物质蓄积在心肌细胞,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底物应用等一系列生物反应,实现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研究MG53在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揭示运动介导MG53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调控机制,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53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病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睡眠节律与训练负荷的关联研究
2
作者 戴剑松 徐小凤 +2 位作者 陈钢锐 吕嘉乐 肖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2,共12页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运动员的睡眠节律特征和训练负荷,旨在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睡眠指导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方法:通过华为智能手环6记录了2023年4~8月期间23名江苏省击剑队运动员的睡眠和训练数据。采用夜间睡眠时长、校正后睡眠中点(the a...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运动员的睡眠节律特征和训练负荷,旨在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睡眠指导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方法:通过华为智能手环6记录了2023年4~8月期间23名江苏省击剑队运动员的睡眠和训练数据。采用夜间睡眠时长、校正后睡眠中点(the adjusted mid-point of sleep on free days,MSFSc)和社会时差(social jet lag,SJL)反映运动员的睡眠节律特征。根据关键指标MSFSc,将睡眠时型分为清晨型(<3:00 AM)、中间型(3:00~5:00 AM)和夜晚型(>5:00 AM);采用SJL衡量昼夜节律紊乱程度。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则利用训练期间的平均心率、最大心率和训练冲量(training impulse,TRIMP)来评估。结果:共采集运动员2459 d的睡眠数据和1798 d训练数据,结果显示运动员有57.2%时间的夜间睡眠时长不足8 h。运动员的MSFSc平均为(4:52±1:30),60.87%的运动员睡眠时型为中间型,39.13%为夜晚型,无清晨型;运动员平均SJL为(1.50±1.08)h,65.22%的运动员的社会时差超过1 h,SJL与MSFSc呈强相关性(r=0.845,P<0.001);夜晚型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的平均心率、最大心率和TRIMP值较中间型运动员要低,SJL大的运动员的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也要比SJL较小的运动员要低。结论:运动员普遍存在睡眠不足和昼夜节律紊乱的问题,运动员的睡眠节律受睡眠时型的影响,睡眠节律紊乱的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节律 睡眠时型 社会时差 击剑运动员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击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训练策略--基于系统综述与验证性实践的整合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海旭 王中迪 +4 位作者 金成平 秦学林 吴海艳 杨成波 高平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7,共16页
击剑是我国的潜优势项目,但近2届奥运会成绩出现下滑,亟须研制科学训练应对策略。通过对WebofScience、PubMed、EBSCOhost、Scopus和IEEEXplor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31篇实证与定量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并整合了目前国际国内具有较高共识性... 击剑是我国的潜优势项目,但近2届奥运会成绩出现下滑,亟须研制科学训练应对策略。通过对WebofScience、PubMed、EBSCOhost、Scopus和IEEEXplor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31篇实证与定量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并整合了目前国际国内具有较高共识性的击剑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发现,击剑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速度、灵敏性、爆发力和无氧耐力的开放性运动项目。其竞技能力特征及训练策略如下:①竞技能力特征:在体能方面,精英级击剑运动员的肌肉含量存在明显的四肢不对称性,有更大的臂展和腿展,主要依赖无氧代谢能力;在技术方面,弓步及其速度、时空随机变向、冲刺(佩剑除外)和距离感、速度感掌握是关键;在战术方面,快速且准确地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以识别并把握最佳进攻时机至关重要,此外,动作的隐蔽性和技术多样性与变化也非常关键;在心理方面,精英运动员展现出更高的抽象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自我适应与调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②训练策略:专项力量应结合快速伸缩复合、北欧式和直腿硬拉等训练方法;专项速度强调以速度、灵敏和快速启动(SAQ)训练和迁移训练来加以改善;能量训练应避免低强度的专项有氧训练(提升恢复能力的有氧训练除外),专注于契合专项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技术训练应采用多样化的步法练习,同时提升击剑比赛特定体能,如强化离心训练;战术训练应重点提升关键分的制胜策略能力,以及通过语言、视觉和实践方法提高战术思维能力;心理训练可采用基于生物反馈技术的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逆境应对训练等提升心理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击剑运动员 竞技能力 训练策略 体能训练 技战术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