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视觉造型元素与影片画面构成的审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尤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4-88,共5页
电影作为综合性的视听艺术,融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其中,影片画面作为视觉呈现的载体是电影创作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电影画面、电影造型、蒙太奇等艺术语言,作为电影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同时具有各自的审美价值。电影艺术工作者应挖... 电影作为综合性的视听艺术,融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其中,影片画面作为视觉呈现的载体是电影创作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电影画面、电影造型、蒙太奇等艺术语言,作为电影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同时具有各自的审美价值。电影艺术工作者应挖掘影片画面之外的思想内涵及深远意蕴,借助新兴科技创作出更多新颖且经典的传世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画面 人物造型 色彩构成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国产电影审美价值构建
2
作者 尤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4,共5页
新时期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共识,而将这种理念融入国产电影的创作与生产中,将会成为国产电影审美价值转化的一种趋势。伴随我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完善,支撑电影生产核心的审美价值被不断打磨而融会贯通。... 新时期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共识,而将这种理念融入国产电影的创作与生产中,将会成为国产电影审美价值转化的一种趋势。伴随我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完善,支撑电影生产核心的审美价值被不断打磨而融会贯通。国产电影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挖掘文化价值,从原型价值、观念价值和塑美价值三个方面去构建审美价值,利用电影语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经典美学格调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向国人、向世界传递,从而打造国产电影审美价值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国产电影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统一”回归“地域”的语言塑造——现代影视表演中“方言”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声瑞 徐顺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5,共7页
如果从1963年中国内地第一部方言电影《抓壮丁》算起,方言电影在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1]近年来,方言影视作品发展势头愈发强劲,涌现了一批颇具代表性又独有韵味的高质量作品,受到了行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也颇受观众青睐。方... 如果从1963年中国内地第一部方言电影《抓壮丁》算起,方言电影在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1]近年来,方言影视作品发展势头愈发强劲,涌现了一批颇具代表性又独有韵味的高质量作品,受到了行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也颇受观众青睐。方言不仅丰富了电影的有声语言形式,而且通过影视作品通常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征,较真实地还原出不同地域的生活面貌,将我国丰富的社会和文化意识传播到世界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表演 方言电影 方言影视作品 业内外人士 语言塑造 《抓壮丁》 有声语言 生活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美”并非“无缺”,影视表演美学的嬗变——当代影视表演中人物的“毛边”
4
作者 周全 徐顺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5-61,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是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影视作品就像是时代的注脚,记录着社会思想生活的变迁,反映了大众对于现实生活的感知和认同。“毛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是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影视作品就像是时代的注脚,记录着社会思想生活的变迁,反映了大众对于现实生活的感知和认同。“毛边”作为独特的表演美学符号贯穿其中,折射出表演美学的曲折嬗变。优秀演员用自己对于生活本质的信念坚守,支撑着表演美学发展的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表演 现实生活 美学符号 砥砺前行 毛边 影视作品 经济和文化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表演细节创造与审美研究
5
作者 薛宇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9-73,共5页
前苏联电影导演普多夫金说过:“无论在戏剧还是在电影中,演员工作的基础,总是在于创造完整而生动的形象。”^([1])表演创作的美感来自于创作者走进生活,触碰生活,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记录下来,形成独特的生活积累,在舞台上或镜头前... 前苏联电影导演普多夫金说过:“无论在戏剧还是在电影中,演员工作的基础,总是在于创造完整而生动的形象。”^([1])表演创作的美感来自于创作者走进生活,触碰生活,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记录下来,形成独特的生活积累,在舞台上或镜头前再现生活。展现人物性格最具表现力的方式就是丰富、生动的细节表演,很多成功的表演成果都来自于演员精准的细节创造。演员以挖掘、组织行动为最高任务,构成行动的元素就是细节。好的细节创造如同画龙点睛,传情达意、惟妙惟肖;相反就会使行动虚假干瘪、缺少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生活 普多夫金 审美研究 女性人物形象 传情达意 影视剧 电影导演 画龙点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装置·媒介:电影《热辣滚烫》身体叙事策略论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姜莉莉 冯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9-73,共5页
贾玲导演的第二部作品《热辣滚烫》无疑是2024春节档的“票房黑马”和现象级作品,再次彰显了贾玲导演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在女性主义日渐深化发展的当下,影片于“影像—现实”框架下建构的女性话语模式颇为独特且风格化,可看作是对时下... 贾玲导演的第二部作品《热辣滚烫》无疑是2024春节档的“票房黑马”和现象级作品,再次彰显了贾玲导演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在女性主义日渐深化发展的当下,影片于“影像—现实”框架下建构的女性话语模式颇为独特且风格化,可看作是对时下女性主义话语的一次有益补充。跨越银幕内外的女性身体改造,影片实现了另一重维度的真实。尤其是在公众与自我的双重视域下,女性的身体获得了更多维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辣滚烫》 女性视角 国产电影 叙事特征 身体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衍变、观念选择与本土审美抵抗——论抗战时期上海的跨文化改编电影
7
作者 周安华 尹相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64,I0005,共9页
跨文化改编电影是中国电影史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上海跨文化改编电影的衍变描述,考索其时地域生态与跨文化影像的互动与碰撞。此期上海的跨文化改编电影接续了战前“文化利用”的改编观念,在传统审美消费和多方话语... 跨文化改编电影是中国电影史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上海跨文化改编电影的衍变描述,考索其时地域生态与跨文化影像的互动与碰撞。此期上海的跨文化改编电影接续了战前“文化利用”的改编观念,在传统审美消费和多方话语角力中形成欲望和传统伦理并存的叙事模式。随后,跨界文人介入电影,跨文化改编实践在“文化利用”的观念基础上实现从“技术模拟”向“揭露人情”转变,锋芒初露的人文气质与调和讽刺,成为战后人文电影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电影 跨文化改编 观念选择 审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我”与“本我”:当代电影超现实主义的美学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魏松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57,共3页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现代西方文艺流派,其反对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经历截然分开,倡导艺术与生活实践的深入融合。法国诗人和评论家安德烈·布勒东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结合法国诗人皮埃尔·勒维迪的诗意图像理论,发表了《...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现代西方文艺流派,其反对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经历截然分开,倡导艺术与生活实践的深入融合。法国诗人和评论家安德烈·布勒东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结合法国诗人皮埃尔·勒维迪的诗意图像理论,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宣言》,明确了超现实主义的立场、特征,指出超现实主义是化解向来存在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而形成一种绝对的现实,一种超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影 超现实主义 文艺流派 艺术与现实 美学实践 精神分析理论 法国诗人 图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语境下的动画电影美学嬗变——“追光动画”创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4-49,共6页
国产动画电影自诞生之初,就形成一条独特的美学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文化气息与民族气质。在数字技术迭代的电影工业产业体系下,表现为一种“新国风”的独特审美,这种审美既依赖于3D技术对人类视觉理解的深入和技术的迭代升级,也依赖于... 国产动画电影自诞生之初,就形成一条独特的美学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的文化气息与民族气质。在数字技术迭代的电影工业产业体系下,表现为一种“新国风”的独特审美,这种审美既依赖于3D技术对人类视觉理解的深入和技术的迭代升级,也依赖于创作团队对传统文化孜孜以求的不断探索和浸染。可以说,中国动画电影在近20年的美学嬗变中,既表现出深入现实的商业反思,也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动画电影 现实主义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土空间书写的变迁:以新时期以来的影像表达为脉络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岳 隋筱鸥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7-30,共4页
关于中国乡土空间与其社会文化想象的叙述,延续着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整个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表达。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与乡村发展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对于城乡之间文化形象的影视书写也日益频繁。如何将“乡土中国”与... 关于中国乡土空间与其社会文化想象的叙述,延续着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整个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表达。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与乡村发展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对于城乡之间文化形象的影视书写也日益频繁。如何将“乡土中国”与“现代中国”相联系?如何在现代变局与全球文明的视野中处理中国乡土这一充满复杂差异的文化空间?就这些问题,本文以新时期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纪录片、影视剧、新媒体视频三类大众文化传媒为例,以时间与社会发展为基本脉络,探讨在现代变局与全球文明视野下对中国乡土空间进行的诸种创作与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 城市与乡村 中国乡土 影像表达 乡土空间 文化传媒 文献纪录片 乡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电影时代视听新媒体的“情动”生产、呈现与传播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98-102,共5页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兴起,技术赋能下视听新媒体应运而生,其以手机、网络、电脑等为传播媒介,以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等作为具体传播形态,冲击着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从初始简单的通讯工具演变为一种具有全功能性与移动...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兴起,技术赋能下视听新媒体应运而生,其以手机、网络、电脑等为传播媒介,以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等作为具体传播形态,冲击着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从初始简单的通讯工具演变为一种具有全功能性与移动性的便携智能终端,使得人们无时无刻不与各类数字化信息联系在一起。网络环境成为人们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互联网交织的各类视听新媒体当中,真正进入一种后电影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信息 数字网络技术 通讯工具 智能终端 网络电影 短视频 视听新媒体 传播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语境下短视频的听觉空间构建与技术变革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晓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3-17,共5页
短视频是一种新的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由于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快速在各大平台传播并获得大量的流量。近年来,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移动端视觉表达方式。它短时的表意时空、碎片化的... 短视频是一种新的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一般在5分钟以内,由于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快速在各大平台传播并获得大量的流量。近年来,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移动端视觉表达方式。它短时的表意时空、碎片化的时间占用与个体化的观赏方式,成为重要的音视频表现方式之一。和传统的院线电影、电视、网络电影相比,其观片载体与方式的变革势必会带来声音制作中的工艺变革。本文从声音呈现方式、听觉空间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工艺变革中应用的技术手段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端 短视频 视觉表达 网络电影 声音制作 呈现方式 互联网内容 音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介语境下国产奇幻电影的艺术创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圣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6-49,共4页
信息革命对媒介的催生,多种媒介的融合已是不容抗拒的事实。国产奇幻电影在这一环境下,通过自我调整寻找到了较为合适的发展方向:吸收奇幻小说、网络游戏中的优质内容扩大题材来源,在互文理念的支撑下展开神奇想象,以及充分挖掘自身在... 信息革命对媒介的催生,多种媒介的融合已是不容抗拒的事实。国产奇幻电影在这一环境下,通过自我调整寻找到了较为合适的发展方向:吸收奇幻小说、网络游戏中的优质内容扩大题材来源,在互文理念的支撑下展开神奇想象,以及充分挖掘自身在创造视听奇观上的技术优势。由此,电影与其他媒介一起为观众搭建起了一个个丰富庞杂,令人流连忘返的奇幻世界。尽管国产奇幻电影仍然存在内容同质化以及缺乏思想深度等问题,但电影人的努力探索与创新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奇幻电影 跨媒介语境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重构:民间文学与中国电影——以江苏省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丽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7-20,共4页
本文以“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等在江苏民间广为流传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及重构方式,探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 本文以“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等在江苏民间广为流传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及重构方式,探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为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拓展新的视野与角度;另一方面为中国电影更好地开掘独具民族特色、彰显时代特征、具有强文化传播属性的“中国故事”提供一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中国电影 江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情感互动与身体呈现: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现实主义表演修辞与美学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圣中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1,共6页
数字技术与电影表演艺术之间具有一种密切的互通关系,电影跨界表演、跨媒介传播等对文化格局和其创作形态也不断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电影表演必须协同于电影整体审美形态、体例和风格规范之中。聚焦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现实主义表... 数字技术与电影表演艺术之间具有一种密切的互通关系,电影跨界表演、跨媒介传播等对文化格局和其创作形态也不断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电影表演必须协同于电影整体审美形态、体例和风格规范之中。聚焦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现实主义表演修辞与美学呈现,基于数字媒介技术语境,探寻其表演艺术的变异、情感诠释与传播机制、身体语言所传达出的审美共性与文化特征。对表演技巧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政治隐喻,以及其与多元社会时代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现实主义 表演修辞 多元社会时代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视域下:近年来科幻电影中真人表演的呈现范式与审美转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圣中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科幻电影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幻想的衍生产物,是具有视觉特技与独特审美特征的类型电影形式之一。近年来,科幻电影始终致力于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艺术家的“幻想世界”进行视觉展现,试图冲破传统影视表演方式的桎梏,通过转变真人表... 科幻电影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幻想的衍生产物,是具有视觉特技与独特审美特征的类型电影形式之一。近年来,科幻电影始终致力于借助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艺术家的“幻想世界”进行视觉展现,试图冲破传统影视表演方式的桎梏,通过转变真人表演呈现范式扩展画面表现空间,使“虚拟空间”实现“幻想的真实”。同时,现代科幻电影更倾向于利用对精神情感的映射与倾诉,实现观众深层次审美情感的人文表达,让观众透过电影描述与真人表演进行现实思考,反思并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人类终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情感 科幻电影 画面表现 影视表演 科学技术手段 真人表演 虚拟空间 幻想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演学视域下虚拟人角色真实性的塑造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超 夏娉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1,共6页
虚拟人在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他们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成为展示元宇宙世界的重要“引路人”。虚拟人演员们或具备真人的思辨能力并能够有逻辑的说话和表达,或自带耀眼的肢体技巧通过形体展示成为一方舞蹈艺术家,他们更追求将灵动的... 虚拟人在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他们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成为展示元宇宙世界的重要“引路人”。虚拟人演员们或具备真人的思辨能力并能够有逻辑的说话和表达,或自带耀眼的肢体技巧通过形体展示成为一方舞蹈艺术家,他们更追求将灵动的人类情感投身于观众的共鸣中。虚拟人虽虚拟,但可通过角色塑造无限接近人,他们的表演可以击穿似真非真的物理隔阂。本文针对短视频中如何塑造更优秀的虚拟人角色进行阐述和分析,给予塑造方法的提示,探讨虚拟人的表演艺术如何成熟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人 数字信息技术 塑造方法 无限接近 短视频 角色塑造 人类情感 思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起与共生:苏州电影放映业的兴起及其近代城市化进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丽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1-86,共6页
苏州属于上海腹地,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曾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得益于独特的地缘优势、人文渊源和经济成就,苏州成为长三角地区崛起较早的电影放映城市之一。电影与城市相互影响、彼此渗透,共同构成了近代苏州社会生活的图景。从中国... 苏州属于上海腹地,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曾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得益于独特的地缘优势、人文渊源和经济成就,苏州成为长三角地区崛起较早的电影放映城市之一。电影与城市相互影响、彼此渗透,共同构成了近代苏州社会生活的图景。从中国区域电影学视角出发,系统研讨苏州早期电影放映业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同时深入剖析该过程与苏州近代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电影史学研究,而且也有利于拓展当下苏州地域文化的建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电影放映业 城市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短视频“扬长避短”之良性循环
19
作者 山郁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9-14,共6页
短视频作为新型媒介传播方式正在深刻地介入社会生活。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表现出迅猛蓬勃的发展势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 短视频作为新型媒介传播方式正在深刻地介入社会生活。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表现出迅猛蓬勃的发展势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50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占网民整体的85.6%,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互联网应用类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通信 网络视频 短视频 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 互联网络 新型媒介 互联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武侠电影女明星“荒江女侠”的由盛转衰——徐琴芳艺术观念探寻
20
作者 樊妍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1975年,劳拉·穆尔维曾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及“男性凝视”。在电影领域,很多学者都关注到了“男性凝视”这一现象。在今天,人们更多探讨的是“男性凝视”的反转。当代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地位似乎和男性角色的地位颠倒... 1975年,劳拉·穆尔维曾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及“男性凝视”。在电影领域,很多学者都关注到了“男性凝视”这一现象。在今天,人们更多探讨的是“男性凝视”的反转。当代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地位似乎和男性角色的地位颠倒了过来,她们不同于传统电影中的女性,她们更独立、更自信,展现着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但人们常常会误以为这是现代电影中女性所独有的面貌,实则不然。回溯历史,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和挖掘会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中,早已有了和现代电影女性形象颇为相似的女性角色。而在二三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武侠电影中,女性角色又变得极为特殊,“侠女”的形象活跃在大银幕之上,象征着独特的早期武侠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电影 视觉快感 当代中国电影 劳拉·穆尔维 叙事电影 武侠文化 史料考证 男性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