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动画电影叙事中隐喻艺术的视觉解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4-128,共5页
隐喻作为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技巧,借助其多样的表现形式,显著增强了动画影片的叙事层次和艺术魅力。隐喻在构建叙事框架中的运用,涵盖了其特有的视觉属性及多元的叙事功能。在隐喻艺术的美学指导下,影片的情节得以发... 隐喻作为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技巧,借助其多样的表现形式,显著增强了动画影片的叙事层次和艺术魅力。隐喻在构建叙事框架中的运用,涵盖了其特有的视觉属性及多元的叙事功能。在隐喻艺术的美学指导下,影片的情节得以发展、主题的寓意得以深化,观众对历史与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技术在扩展叙事视野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帮助建立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深层文化连接,有效地提升动画电影的沟通力和感染力,探索其在动画电影艺术传播中的深远意义。以深入的视觉解码和叙事分析为动画电影的创作与评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隐喻 功能 接受 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画电影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与叙事话语实践
2
作者 周美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94-99,共6页
动画电影承载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美学,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我国动画电影通过创新叙事方式,发挥电影工业美学、动画产业链等优势,书写引发全球受众情感共鸣的动画故事,有力提升动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然而,我国动画电影在“文... 动画电影承载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美学,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我国动画电影通过创新叙事方式,发挥电影工业美学、动画产业链等优势,书写引发全球受众情感共鸣的动画故事,有力提升动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然而,我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出海”进程中,尽管作品数量有所突破,但国际影响力、传播力和话语权仍有待提升。为适应全球文化传播语境,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东方美学为基础,发挥动画电影产业优势,创作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动画电影,从而借助各类传播途径,实现从故事讲述到文明交流的有效传播。本文以国际传播为研究视野,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参与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和核心要素,构建从文化符号转译到价值书写的叙事话语机制,全面提升我国动画电影国际传播效能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动画电影 核心要素 叙事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智移云”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困境与对策
3
作者 肖蕾 张雨翔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0-152,共3页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呈融合创新态势,“大智移云”成为最新发展特征。为使得教师数字素养更好地契合“大智移云”发展需求,高校需正视教师数字素养意识片面、知识结构有待完善、数字社会责任有待提升、数字应用水平不足、评价指标未...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呈融合创新态势,“大智移云”成为最新发展特征。为使得教师数字素养更好地契合“大智移云”发展需求,高校需正视教师数字素养意识片面、知识结构有待完善、数字社会责任有待提升、数字应用水平不足、评价指标未及时等问题。据此,可以采取全面提升教师数字专业、优化教师数字知识结构、培养教师数字社会责任、提升教师职业胜任力和数字评价能力等对策,以此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智移云”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 大数据 智能化 移动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当代中国动画中文化记忆的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其宝 叶佑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5-21,共7页
当代中国动画与中华民族文化记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不仅体现在故事文本与视觉符号上,更深层次地在叙事情境上承载、传播民族文化记忆。层级式互文激活、富有东方色彩的叙事修辞以及认同式审美移情是文化意义生成与文化记忆... 当代中国动画与中华民族文化记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不仅体现在故事文本与视觉符号上,更深层次地在叙事情境上承载、传播民族文化记忆。层级式互文激活、富有东方色彩的叙事修辞以及认同式审美移情是文化意义生成与文化记忆书写的内在机制。实际上,当代中国动画以物质记忆为核心内容,激活文化记忆的复苏;以社会记忆为框架,厚植叙事的情境;以认知记忆为导向,推进观众对真理的受容。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文化记忆的现实化对于培养民族认同感与凝聚民族共同体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文化记忆理论,并分析其与当代中国动画之间的契合逻辑,在此基础上归纳当代中国动画文化记忆书写的内在机制,并据此分析中国动画书写文化记忆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 文化记忆 物质记忆 社会记忆 认知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的张力:电影触感视觉理论下的水墨动画分析
5
作者 张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01,共5页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实践的代表片种,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营造了深邃意境。电影触感视觉理论的视角下的水墨动画的独特之处,既在于新的绘画工具、作画技法,还在于水墨的浓淡、深浅与动静之间在银幕上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更是一种...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实践的代表片种,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营造了深邃意境。电影触感视觉理论的视角下的水墨动画的独特之处,既在于新的绘画工具、作画技法,还在于水墨的浓淡、深浅与动静之间在银幕上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更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表达。全文分三个角度:视觉触感中的故事叙述、静止运动中的动势、平面图形的视觉张力,阐述了基于电影触感视觉理论的中国水墨动画之独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动画 视觉触感 动静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此青绿》的电影实践:从舞台空间到诗意内蕴的美学之旅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璐 戚红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125,共4页
《只此青绿》的电影实践不仅将舞台艺术搬上大银幕,更通过其诗意内蕴的呈现,引领观众踏上一场深刻的美学之旅。电影通过重新构建时间线、利用镜头语言深化角色内心,增强故事的连贯性和情感表达等方式,成功地将舞台上的叙事元素转化为电... 《只此青绿》的电影实践不仅将舞台艺术搬上大银幕,更通过其诗意内蕴的呈现,引领观众踏上一场深刻的美学之旅。电影通过重新构建时间线、利用镜头语言深化角色内心,增强故事的连贯性和情感表达等方式,成功地将舞台上的叙事元素转化为电影化的叙事风格。精美的画面构图、光影效果以及色彩运用,创造出具有诗意和画意的视觉空间,传递出书画题材诗剧电影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电影同样通过创新性的影像表达手法将传统美学精神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这一成功的戏影融合尝试为舞台艺术的电影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此青绿》 舞剧电影 诗意内蕴 传统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民间美术在纸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融入
7
作者 许海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38-I0038,共1页
农村民间美术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方认同感,为纸质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在纸质文创产品设计中有机融入农村民间美术元素,不仅有助于推动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也为纸质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农村民间美术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方认同感,为纸质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在纸质文创产品设计中有机融入农村民间美术元素,不仅有助于推动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也为纸质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农村民间美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常常通过简单而生动的形象传达丰富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传承 纸质文创产品 农村民间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论视域下的新海诚动画电影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97,共3页
如果说,被誉为“小宫崎骏”意味着人们注意到了新海诚的“作者”身份,那么新海诚在摆脱这个称号,以“新海诚”之名为人们所熟知时,才意味着人们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到了新海诚艺术魅力的独特性。在动画电影的主题选择、语言运用、意象... 如果说,被誉为“小宫崎骏”意味着人们注意到了新海诚的“作者”身份,那么新海诚在摆脱这个称号,以“新海诚”之名为人们所熟知时,才意味着人们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到了新海诚艺术魅力的独特性。在动画电影的主题选择、语言运用、意象设置等方面,新海诚都留下了作者痕迹;同时,我们又注意到,新海诚在立足自身经验、思考与审美偏好进行一部部电影的创作时,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不断探索着更灵活的“作者表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海诚 动画电影 作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文化融合视域下的国产动画电影
9
作者 房雅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0,共3页
在当代,动画电影的创作受到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最终呈现出异质文化的融合。当代国产动画电影在人物形象、叙事理念、文化情结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展现出了对异质文化资源的吸纳,刺激了观众的文化悦赏与消费。而值得一提的是,国... 在当代,动画电影的创作受到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最终呈现出异质文化的融合。当代国产动画电影在人物形象、叙事理念、文化情结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展现出了对异质文化资源的吸纳,刺激了观众的文化悦赏与消费。而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动画的推陈出新绝非生搬硬套、生硬移植,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民族文化资源并未被抛弃,甚至可以说,正是对异质文化的接纳,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了更深广的挖掘,获得了更强大的传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动画电影 异质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指涉、情动时间与影像意涵:以电影中面容特写为核心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丽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创作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最早可追溯到格里菲斯时期。^([1])特写镜头的出现和运用扩展了电影对于细节的表现形式,丰富和增强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表现范围和使用场景,对电影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诸... 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创作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最早可追溯到格里菲斯时期。^([1])特写镜头的出现和运用扩展了电影对于细节的表现形式,丰富和增强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表现范围和使用场景,对电影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诸多特写镜头中,拍摄人物面部的面容特写镜头是其中的一大类型。电影对面容的特写最早具有指涉特定观念,例如被拍摄者的情绪、身份、职业等;在长期实践中,电影中的面容特写逐渐具有超越“人体的某一局部”或对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进行详细展示的意义,将“风景”“情动”的含义赋予到面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里菲斯 特写镜头 电影美学 表现形式 拍摄者 人物面部 指涉 使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影技术的发展前景探讨:从短视频平台的AI电影“修复”说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房雅珉 朱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元宇宙等一系列影像技术和媒介新生态的涌现,中国电影在数字化及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在越来越多的数字电影涌现出的同时,也有《哀乐中年》(... 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以及元宇宙等一系列影像技术和媒介新生态的涌现,中国电影在数字化及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在越来越多的数字电影涌现出的同时,也有《哀乐中年》(桑弧,1949)《解放了的中国》(谢尔盖·格拉西莫夫,1950)《白毛女》(王滨/水华,1950)等许多胶片拍摄的经典影片被纳入了中国电影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包括新媒体平台在内的诸多电影发行端都利用当下的不同技术,致力于提升老电影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女》 电影发行 数字化转型 新媒体平台 桑弧 数字电影 经典影片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判专家》:电影中的悬疑程式与黑色美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媛 吕九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72-176,共5页
电影《谈判专家》延续了邱礼涛近年来商业气息浓郁、警匪类型特征显著、兼具暴力奇观与邪典气质的标签与创作特征。在影片中,两位性格迥异的警察联手推动案件的侦破。影片以两位警察为切入口,既展演了“文”“武”气质之间的张力,又讲... 电影《谈判专家》延续了邱礼涛近年来商业气息浓郁、警匪类型特征显著、兼具暴力奇观与邪典气质的标签与创作特征。在影片中,两位性格迥异的警察联手推动案件的侦破。影片以两位警察为切入口,既展演了“文”“武”气质之间的张力,又讲述了一出现代征服传统的神话。与此同时,影片有意克制暴力画面的展演,以文戏来推动叙事的进展。而影片的悬疑程式也在这种冲突的笼罩之下展开。最终,影片彰显出一种另类的黑色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判专家》 邱礼涛 警匪类型片 黑色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巴赞与电影新浪潮银幕:从放映的心理原理角度进行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健 赵志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2,共4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德烈·巴赞及以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阵营孕育出了弗朗索瓦·特吕弗、雅克·里维特等世界级电影大师,在战前电影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电影放映的心理学、摄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的进化观三大具...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德烈·巴赞及以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阵营孕育出了弗朗索瓦·特吕弗、雅克·里维特等世界级电影大师,在战前电影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电影放映的心理学、摄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的进化观三大具有开拓性的理论;前者以《电影手册》为阵地持续向彼时的电影行业输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以导演尤其是“作者导演”[1]的身份开启了对陈腐电影观念的攻击;后者则为欧洲电影新浪潮乃至整个电影创作的实践打下了古典电影理论中最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本体论 电影大师 电影语言 里维特 特吕弗 电影观念 批评意见 心理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冲突的影像呈现与喜剧话语生成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浚 Kamal Sabran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58,共4页
错位冲突是喜剧艺术中极为重要的表现方式和技巧,通过制造形象、身份、情感和认知等多方面的差异化错位,激化人物关系的矛盾与叙事上的戏剧冲突,建构戏剧张力,并进一步生成尴尬美学,促使喜剧话语的生成。错位冲突的影像呈现往往伴随着... 错位冲突是喜剧艺术中极为重要的表现方式和技巧,通过制造形象、身份、情感和认知等多方面的差异化错位,激化人物关系的矛盾与叙事上的戏剧冲突,建构戏剧张力,并进一步生成尴尬美学,促使喜剧话语的生成。错位冲突的影像呈现往往伴随着荒诞叙事的生成,其背后并非悬置于空中楼阁的理想主义,而是被解构的现实主义,是真实生活的欲言又止。伴随着“生成—解决误会”模式的循环推进,喜剧话语也在沉淀笑料与刺穿现实的过程中得以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冲突 喜剧话语 生成机制 艺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常系”到“世界系”的想象力变迁:以《铃芽之旅》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谭东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79,共4页
日本导演新海诚在前作《天气之子》(2019)上映三年之后,新海诚的新作《铃芽之旅》(2023)终于在2023年3月登陆国内院线,为其所描述的灾难爱情类型的动画电影作品再添一员。由于与前作《你的名字。》(2016)、《天气之子》(2019)一样描绘... 日本导演新海诚在前作《天气之子》(2019)上映三年之后,新海诚的新作《铃芽之旅》(2023)终于在2023年3月登陆国内院线,为其所描述的灾难爱情类型的动画电影作品再添一员。由于与前作《你的名字。》(2016)、《天气之子》(2019)一样描绘重大灾难下的青春恋情与社会百态,《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铃芽之旅》三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新海诚以对抗灾难为主题的“灾难三部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海诚 社会百态 想象力 重大灾难 爱情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视域下虚拟媒介影像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3-28,共6页
在语义联系的早期,虚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技术术语,几乎触发了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思想。数字技术的虚拟性向公众正式引入虚拟现实的概念,以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手段重新发现和探索现实。元宇宙作为一种全新虚拟现实的艺术门类,赋能... 在语义联系的早期,虚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个技术术语,几乎触发了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思想。数字技术的虚拟性向公众正式引入虚拟现实的概念,以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手段重新发现和探索现实。元宇宙作为一种全新虚拟现实的艺术门类,赋能虚拟媒介传播正当时。元宇宙视域下虚拟媒介影像叙事将开启当代生活文化景观又一新的视角,试图将不断增加普遍性和准确性的虚拟媒介叙事模式用于推翻拼合在整体的、无层次的关系理论中,以建构更大的虚拟媒介影像叙事景观的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系结构 虚拟现实 技术术语 影像叙事 语义联系 文化景观 当代生活 视域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名立万》:封闭空间叙事的“敞开式”想象及价值探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2-55,共4页
由韩寒监制,刘循子墨执导的悬疑影片《扬名立万》,在没有档期红利和明星加持的情况下,上映后连续多天斩获单日票房冠军,成为2021年国庆档后又一部口碑和票房双收的国产影片。《扬名立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富商陆子野以... 由韩寒监制,刘循子墨执导的悬疑影片《扬名立万》,在没有档期红利和明星加持的情况下,上映后连续多天斩获单日票房冠军,成为2021年国庆档后又一部口碑和票房双收的国产影片。《扬名立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富商陆子野以召开剧本策划会的名义,将一群不得志的电影工作者召集到一座诡异的别墅内,要求复盘曾经轰动一时的“三老案”,借此扬名立万。但是当案件的真相逐渐清晰并牵扯出无尽的利益关系时,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暴露出了幽深复杂的人性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作者 国产影片 空间叙事 不得志 扬名立万 敞开式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本体论中的电影实践:视觉解释与进化论
18
作者 曹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60,共4页
在关于电影本质与表述方式的各种理论中,基于基本视觉感官体验的图像本体论被认为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的图像本体论涵盖了“电影起源心理学”和“电影语言进化观”,最早由安德烈·巴赞提出。电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视听”尤... 在关于电影本质与表述方式的各种理论中,基于基本视觉感官体验的图像本体论被认为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基础。电影的图像本体论涵盖了“电影起源心理学”和“电影语言进化观”,最早由安德烈·巴赞提出。电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视听”尤其是“视觉”艺术或文化产品,在人们说“看电影”的同时,也在观看中获得了思索性的审视与视觉性的评判。通过电影中的种种形象,人们对画面中的角色与静物有了“好”“坏”“美”“丑”等基本判断;电影艺术就是在这种最基本的视觉判断中形成的。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般性体验不同,电影让大家“看到”了一件现实事物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本文称其为围绕着图像本体论的观看实践。而在这一实践的背后,“看”依然存在诸多解读方式,它是人类生物性与文化交织作用的结果,不仅带给了人们诸多视觉性的艺术体验,也塑造了人类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烈·巴赞 艺术体验 电影本质 本体论 视觉判断 视觉性 视觉感官 解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宝藏》的国家形象构建探究
19
作者 郑其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3,共4页
一、《中国的宝藏》创作背景与条件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政治地位在国际社会中逐步提高,科技水平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军事实力亦日益增强,文化软实力也愈发受到重视,因此,近年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绵延不绝。... 一、《中国的宝藏》创作背景与条件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政治地位在国际社会中逐步提高,科技水平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军事实力亦日益增强,文化软实力也愈发受到重视,因此,近年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绵延不绝。《国家宝藏》将文物与历史小故事相结合,呈现出一部历史回溯的剧集;《舌尖上的中国》以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为引子,勾勒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形态;《我在故宫修文物》以幽静的基调讲述匠人之心与文物之魂……这些纪录片对国家形象的构建均有其新颖之处,但构建策略太过零散,难免缺少总体线索与清晰合理的分线索。《中国的宝藏》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显然更为恰当,它以“艺术”为总切入点,每一单集介绍一种艺术,每一种艺术都通过古物或传统礼仪来进行具象化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饮食文化 传统美食 具象化 传统礼仪 历史回溯 军事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