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聂媛媛 方达 +3 位作者 徐浩 杨东辉 毕艳 顾天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7-1854,1861,共9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之间相互影响,两者并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肝纤维化等不良结局风险。因此有必要对T2DM患者,特别是伴有多种心脏代谢风险的患者,进行MAFLD筛查和肝纤维化风险分层。目的探讨不同肝纤维化风险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VD风险。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4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肝脏瞬时弹性扫描仪检查。参考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建议,根据肝纤维化4指数(FIB4)与肝脏硬度值(LSM)将患者分为3组:肝纤维化低风险组(1235例)、肝纤维化中风险组(110例)和肝纤维化高风险组(80例)。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特征,利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评估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进一步将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根据CVD风险分层进一步分为4组:心肝低危组(214例)、心高肝低危组(1021例)、心肝高危组(178例)和心低肝高危组(12例),比较前3组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1425例T2DM患者中有5.6%属于肝纤维化高风险患者。肝纤维化高风险组患者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胆红素(DBIL)、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脂肪衰减参数(UAP)、LSM、FIB4、肌肉质量减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血小板计数(P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低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于肝纤维化低风险组和肝纤维化中风险组(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bA_(1c)>9%、肝酶异常以及合并肌肉质量减少的T2DM患者肝纤维化风险更高(P<0.05)。不同肝纤维化风险患者CVD风险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风险的增加,CVD高风险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_(趋势)^(2))=35.900,P<0.001)。心肝高危组患者的年龄、AST、DBIL、UAP、LSM、FIB4、FR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降脂治疗高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LT低于心肝低危组和心高肝低危组(P<0.05)。结论T2DM患者是发生肝纤维化及CVD的高风险人群,其中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肝酶异常、肝脏脂质沉积增加或肌肉质量减少会增加CVD和肝纤维化风险,应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早期监测与预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纤维化 心血管疾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心血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涵 王玉 +7 位作者 陈泉池 史本龙 毛赛虎 刘臻 孙旭 王斌 邱勇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探讨因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paralytic scoliosis secondary to spinal cord injury)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3年8月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脊柱侧凸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 目的:探讨因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paralytic scoliosis secondary to spinal cord injury)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3年8月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脊柱侧凸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坐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检查。记录患者脊髓损伤时年龄、确诊脊柱侧凸年龄、手术时年龄、截瘫平面、侧凸弯型、累及节段数、顶椎旋转情况,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并于全脊柱正、侧位和Bending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侧凸主弯Cobb角、骨盆倾斜角和矢状面成角,计算侧凸柔韧度。对骨盆倾斜角和主弯Cobb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1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为女性,脊髓损伤时年龄5~9岁(6.8±1.1岁),确诊脊柱侧凸时年龄6~11岁(8.6±1.3岁),手术时年龄10~26岁(13.2±3.9岁)。损伤平面以下均为完全性瘫痪,其中13例截瘫平面位于T10水平,2例位于T9水平,4例位于T8水平。主弯均为长C型腰弯或胸腰弯,主弯累及节段数为7~13个(9±2个),Cobb角为50°~110°(74.2°±14.6°),主弯柔韧度为30%~54%(41%±10%)。顶椎旋转按Nash-Moe法分级,Ⅳ度12例,Ⅲ度6例,Ⅱ度1例。矢状面上,腰椎后凸15例(78.9%),局部后凸角为27°~47°(34.3°±5.8°),腰椎前凸角为-47°~55°(-16.9°±34.1°);胸椎呈代偿性后凸减小甚至前凸,胸椎后凸角为-10°~25°(10.4°±9.1°)。所有患者均合并髋关节半脱位,其中单侧17例(89.5%),大部分位于主弯凹侧;双侧2例(10.5%),主弯凹侧半脱位更严重。所有患者均合并骨盆倾斜,骨盆倾斜角为9°~39°(22.8°±8.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盆倾斜角与主弯Cobb角存在显著相关性(r=0.635,P<0.05)。结论:跳舞“下腰”致脊髓损伤后继发麻痹性脊柱侧凸的主弯为长C型腰弯或者单胸腰弯,弯曲跨度大,节段长,椎体旋转严重,畸形相对柔软,在主弯近端可出现短的代偿弯,且均合并骨盆倾斜和位于主弯凹侧的髋关节半脱位,骨盆倾斜与侧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矢状面表现为胸椎代偿性的后凸减小,腰椎或胸腰段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跳舞 麻痹性脊柱侧凸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欧洲肝病学会/欧洲糖尿病学会/欧洲肥胖症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管理》摘译 被引量:4
3
作者 倪文婧 耿楠 +1 位作者 白雪 李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7-1574,共8页
欧洲肝病学会、欧洲糖尿病学会和欧洲肥胖症学会于2024年6月联合发布最新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定义、患病率、自然疾病史、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推出33项声明和72项推... 欧洲肝病学会、欧洲糖尿病学会和欧洲肥胖症学会于2024年6月联合发布最新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定义、患病率、自然疾病史、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推出33项声明和72项推荐意见,本文对指南要点进行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欧洲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的原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综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计成 周兵 +8 位作者 朱鹏里 王超 钟询龙 沈爱宗 张弋 王若伦 葛卫红 董占军 赵志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原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以期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优化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临床使用路径。方法收集整理参评...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原研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以期为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优化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临床使用路径。方法收集整理参评药物相关真实世界研究、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系统综述、药品临床使用指南、专家共识及药品说明书等文献资料,依据SGLT-2抑制剂药品特点修改评价维度,整体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共5个维度对纳入的药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参评原研SGLT-2抑制剂评价得分均>75分,其中达格列净片得分最高,为84.6分;脯氨酸恒格列净得分最低,为75.1分。结论5种原研SGLT-2抑制剂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用,区别在于参评原研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同的优势区间。达格列净临床效用最理想,临床使用应更加安全有效。可能由于上市时间短,循证依据不足的等原因,脯氨酸恒格列净相比于其他参评药品临床使用优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达格列净 恩格列净 卡格列净 艾托格列净 脯氨酸恒格列净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维立西呱联合“四联疗法”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琳 邬保川 +4 位作者 吴少军 王奕 付毅蓓 刘晓丽 顾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9-1386,共8页
目的评估维立西呱联合“新四联”药物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对不同基线特征患者左室逆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verse remodeling,LVRR)的影响... 目的评估维立西呱联合“新四联”药物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对不同基线特征患者左室逆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verse remodeling,LVRR)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接受维立西呱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并按年龄、性别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1∶1匹配未使用维立西呱的8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一步平衡混杂因素,最终各保留64例患者对结果加以验证。通过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和6个月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参数、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以及血压的变化,评估维立西呱对HFrE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疗效终点为患者发生LVRR。基于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展开亚组分析,并通过交互作用评估维立西呱的疗效异质性。结果6个月治疗期间,维立西呱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降低[-0.43(-1.00,-0.10)mm vs.-0.22(-0.53,0.02)mm,P=0.002]、LVEF显著升高[8.45%(1.40%,16.50%)vs.2.75%(0,11.00%),P=0.002]、发生LVRR的患者更多(46.4%vs.27.4%,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证实,联用维立西呱是LVRR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95%CI:1.29~5.01,P=0.007),且逆转重构的效果不受特定基线特征的影响,在不同亚组间无显著异质性(P_(交互)>0.05)。在安全性方面,联用维立西呱不会对血压、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水平造成影响,但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增高(16.1%vs.5.7%,P<0.001)。结论在四联疗法的基础上联用维立西呱可以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显著改善HFrEF患者的心脏功能并逆转其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立西呱 心力衰竭 四联疗法 左心室重构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降糖药对T2DM患者嗅觉神经环路重塑价值的fMRI研究
6
作者 吴敏 李欣 +8 位作者 张雯 李卫萍 张易 李倩 申欣怡 张鑫 计成 毕艳 张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26,共12页
目的探讨三种临床常见的降糖药(利拉鲁肽、达格列净和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嗅觉易损脑区与全脑之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包括基线期和药物治疗两个阶段的... 目的探讨三种临床常见的降糖药(利拉鲁肽、达格列净和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嗅觉易损脑区与全脑之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包括基线期和药物治疗两个阶段的研究。基线期研究招募糖代谢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51例和T2DM组191例。评估两组间FC、认知功能、嗅觉行为学及临床指标的差异。药物治疗随访研究中,36例经过二甲双胍治疗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到三个治疗组:利拉鲁肽组(n=12)、达格列净组(n=12)和阿卡波糖组(n=12),为期16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估三种药物对FC、认知功能和嗅觉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利拉鲁肽治疗16周后,T2DM患者血糖明显改善,减重效果显著;延迟记忆改善(t=−6.148,P<0.001)和嗅觉阈值升高(t=−2.321,P=0.040);左侧丘脑和左侧枕下回及右侧丘脑和左侧梭状回间FC的代偿升高得到恢复(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而阿卡波糖和达格列净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利拉鲁肽能够显著改善两侧丘脑和左侧枕叶间的FC、认知功能以及嗅觉阈值,利拉鲁肽具有除代谢益处之外的神经保护作用,而达格列净和阿卡波糖没有表现出嗅觉、认知及脑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降糖药物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功能连接 嗅觉神经环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成本-效果分析
7
作者 徐蕾 王皓 葛卫红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2-668,共7页
目的从中国卫生服务体系角度,对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性进行评估。方法构建三状态分区生存模型,使用成本效果法评价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性。临床数据来自ASTRUM-004... 目的从中国卫生服务体系角度,对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性进行评估。方法构建三状态分区生存模型,使用成本效果法评价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性。临床数据来自ASTRUM-004试验,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为产出指标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对斯鲁利单抗价格降低进行情境分析。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相较于安慰剂联合化疗组成本增加1951442元,ICER为每生命年2498816.54元。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无进展生存期(PFS)状态效用值、体质量、斯鲁利单抗价格对ICER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基础分析结果稳健。情境分析结果显示,斯鲁利单抗降价20%和80%时,均不具有经济性。结论从中国卫生服务体系角度看,目前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在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中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并不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鲁利单抗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分区生存模型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与脂肪肝发生风险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8
作者 徐浩 方达 +2 位作者 周卫红 毕艳 顾天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36-1341,1366,共7页
背景肥胖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肥胖的诊断指标不能有效反映脂肪组织分布在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目的评估基线内脏脂肪指数(VAI)及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脂肪肝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 背景肥胖是脂肪肝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肥胖的诊断指标不能有效反映脂肪组织分布在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目的评估基线内脏脂肪指数(VAI)及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脂肪肝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21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17086名成年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管理中心的电子信息系统查阅健康体检档案,收集基本信息、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器械检查结果。根据随访的腹部超声和CT结果,判断是否发生脂肪肝。随访截至2022年12月。终点事件为基线无脂肪肝至首次发生脂肪肝或末次随访时间。根据随访是否发生脂肪肝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基线VAI、CVAI。根据基线VAI、CVAI的四分位数水平,将人群各分为4组(Q1、Q2、Q3、Q4组),比较4组的脂肪肝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VAI、CVAI与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VAI、CVAI对脂肪肝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Delong's检验比较VAI、CVAI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结果纳入的受试者平均年龄(44.3±13.2)岁,平均BMI(23.2±2.6)kg/m^(2),平均随访时间(2.7±1.1)年。截至随访结束,2523例(14.8%)受试者发生脂肪肝。其中男性[19.4%(1837/9461)]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女性[9.0%(686/7625)](P<0.001)。脂肪肝组VAI和CVAI均高于未发生脂肪肝组(P<0.05)。趋势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基线VAI、CVAI水平的增加,脂肪肝发生率也增加(χ^(2)_(趋势)=1034.9、1334.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I-Q4组和CVAI-Q4组发生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VAI-Q1组的2.579倍(95%CI=2.088~3.186)和CVAI-Q1组的3.375倍(95%CI=2.488~4.576)。ROC曲线显示,CVAI预测脂肪肝的AUC大于VAI的AUC(0.737与0.708,P<0.001)。分层分析显示,CVAI在不同性别、年龄及BMI分组中,CVAI-Q4组均与脂肪肝发生相关(P<0.001)。结论基线CVAI与脂肪肝发生显著相关,且CVAI对脂肪肝发生的预测能力优于V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肥胖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 内脏脂肪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标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张媛 陈冠华 +1 位作者 吕珊珊 荆亚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53-3659,共7页
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发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受损与骨代谢异常发生相关,但目前关于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 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发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受损与骨代谢异常发生相关,但目前关于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2023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723例,并依据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将其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n=362)、骨量减少组(n=291)以及骨质疏松症组(n=70)。分别测量并计算患者的甲状腺反馈分位指数(TFQI)、促甲状腺激素指数(TSHI)、促甲状腺素抵抗指数(TT4RI)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游离甲状腺素比值(FT_(3)/FT_(4)),以评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TFQI预测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症组年龄、女性所占比例、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餐后2 h血糖(2 h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FQI高于骨量正常组,舒张压、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三酰甘油、FT_(3)、FT_(3)/FT_(4)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年龄、女性所占比例、糖尿病病程、收缩压、2 hPG、HDL-C、TFQI高于骨量减少组,ALT、肌酐、三酰甘油、FT_(3)和FT_(3)/FT_(4)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Spearme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与TFQI呈正相关(r_(s)=0.553,P<0.001),与FT_(3)和FT_(3)/FT_(4)呈负相关(r_(s)=-0.098,P=0.009;r_(s)=-0.080,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调整混杂因素后,TFQI是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6.612,95%CI=5.793~8.192,P<0.05)。TFQI预测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95%CI=0.794~0.867),最佳截断值为-0.0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55.4%。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T2DM患者TFQI水平的升高与更高的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相关,提示在该群体中甲状腺激素中枢敏感性降低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俐 司成 +3 位作者 张海霞 朱巧玲 葛卫红 吴晓燕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3-508,共6页
目的构建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研重点监控药品相关政策法规、管理规范、指导原则等资料,确定初始指标框架,对26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函询,完善与优化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 目的构建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研重点监控药品相关政策法规、管理规范、指导原则等资料,确定初始指标框架,对26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函询,完善与优化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最终构建的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涵盖事前管理(权重0.2536)、事中管理(权重0.5031)、事后管理(权重0.2432)3项一级指标;处方审核(权重0.3026)、制定合理用药规范(权重0.1331)、超常预警管理(权重0.1032)等15项二级指标;制定严格的处方审核规则(权重0.1525)、审方药师干预力度(权重0.0857)和有效性管理(权重0.0525)等62项三级指标,指标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结论构建的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可满足监督管理流程的闭环,做到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事后监管,为医疗机构保证管理流程精细化与规范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监控药品管理 合理用药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吴兆荣 王倩 +4 位作者 殷芹 田恬 宋涵 肖江强 李雯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探究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因EGVB接收TIPS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目的探究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因EGVB接收TIPS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长分为延长组(67例)和正常组(1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危险因素作为构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指标。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脾切除术后、行早期TIPS、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Barthel指数评分≤40分为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高于早期TIPS、脾切除术后、NRS 2002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723。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风险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且可为患者带来一定临床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术后住院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英国日本药物治疗路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司成 凌俐 +1 位作者 李丹滢 葛卫红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9-1093,共5页
药物治疗路径是临床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明确的药物治疗步骤,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医疗差错率,并最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的药物治疗路径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药师在路径的制订... 药物治疗路径是临床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明确的药物治疗步骤,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医疗差错率,并最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的药物治疗路径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药师在路径的制订和实施中发挥关键作用;英国的药物治疗路径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共同制订,药师在路径制订和实施中提供专业建议;日本的药物治疗路径管理由日本临床路径学会负责,药师在路径的推广和执行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在药物治疗路径发展中的经验和模式,以期为我国药物治疗路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路径 临床路径 多学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菌轴理论探讨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亏虚型)的随机对照试验
13
作者 吕娜 李宏佳 +3 位作者 高昌君 余潘生 王玉娟 徐天舒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0,共5页
目的探究通便汤通过调节菌群-脑-肠轴信号通路治疗气阴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7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37例,西药组患者予以普芦卡必利片治疗,中药组予以通便汤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通便汤通过调节菌群-脑-肠轴信号通路治疗气阴亏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7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37例,西药组患者予以普芦卡必利片治疗,中药组予以通便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精神心理状况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脑肠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西药组的有效率为64.86%(24/37),中药组的有效率为83.79%(31/37),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的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按照症状表现轻重程度依次记为0~3分。治疗4周后,中药组患者的粪便性状/型、每次排便、排便间隔以及排便困难程度等症状积分水平相较于西药组明显下降(P<0.01)。干预完成后,中药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水平相较于西药组均明显降低(P<0.01);与西药组患者比较,中药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VI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粪球菌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完成后,中药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球菌水平相较于西药组均明显升高。干预过程中所有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便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脑-肠轴信号通路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对肠道菌群和血清5-HT、VIP、NPY等脑肠肽水平均有调节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便汤 菌群-脑-肠轴 功能性便秘 气阴亏虚 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瑞昔布的适宜性和可及性评价
14
作者 程明霞 姑丽尼格尔·艾尼瓦尔 +3 位作者 张源 盛梦迪 谢菡 葛卫红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目的对国家1.1类新药艾瑞昔布适宜性和可及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国家1.1类新药艾瑞昔布适宜性和可及性评价体系,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795,专家意见的三级指... 目的对国家1.1类新药艾瑞昔布适宜性和可及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国家1.1类新药艾瑞昔布适宜性和可及性评价体系,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795,专家意见的三级指标变异系数为0.15,协调系数为0.244,最终确定非甾体抗炎药物适宜性和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共发放调研问卷173份,结果表明适宜性方面,艾瑞昔布在药品使用与药品技术特点方面都具有良好适宜性;可及性方面,艾瑞昔布价格水平较低,可负担性、可获得性与患者可接受性良好。结论该研究全方面评估国家1.1类新药艾瑞昔布的适宜性和可及性,为临床合理使用和监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瑞昔布 非甾体类抗炎药 1.1类新药 可及性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治疗多线治疗后进展的铂耐药性卵巢癌1例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殷姿 邓丽萍 +4 位作者 周凡 卢慧 包金枫 朱丽晶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铂耐药性卵巢癌(PROC)是卵巢癌进展的必经阶段,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亟需新的治疗药物。本文报道1例经多线治疗后进展的PROC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接受靶向间皮素(MSLN)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RC88治疗后,肝转移... 铂耐药性卵巢癌(PROC)是卵巢癌进展的必经阶段,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亟需新的治疗药物。本文报道1例经多线治疗后进展的PROC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接受靶向间皮素(MSLN)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RC88治疗后,肝转移灶和肝门部淋巴结明显缩小,骨转移灶范围减小,达到部分缓解。通过总结该患者的病史资料、影像学表现、基因检测、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病例资料,并对PROC的治疗方法进行文献回顾,探讨RC88治疗作为新药在PROC的应用前景。靶向MSLN的RC88在PROC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能够显著减轻肿瘤负荷,为晚期PROC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耐药性卵巢癌(PROC) 抗体偶联药物(ADC) RC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分级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包媛媛 潘燚琪 麦筱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0,共5页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肝细胞对组织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过程,是多种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的重要阶段之一。早期HF是一种可逆的病理生理过程,HF早期精准诊断有利于其治疗,改善其预后。由于当前检测手段中肝穿刺活检存在局限性,...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肝细胞对组织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过程,是多种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的重要阶段之一。早期HF是一种可逆的病理生理过程,HF早期精准诊断有利于其治疗,改善其预后。由于当前检测手段中肝穿刺活检存在局限性,且无法进行连续检查,而MRI技术为无创性技术,因此在HF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磁共振弹性成像等常规诊断技术、基于自旋锁相的大分子质子分数映射等新技术,以及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等技术在HF诊断中的新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通过联合多种序列,发挥多种序列优势,提高HF早期诊断能力提供参考,为临床HF诊疗提供更精确的影像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肝铁沉积 磁共振成像 分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向心月 张冰青 +2 位作者 欧阳煜钦 汤文娟 冯文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229-3239,共11页
背景肥胖患者存在更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肥胖多学科门诊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有待明确。目的探讨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4年5月在... 背景肥胖患者存在更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肥胖多学科门诊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有待明确。目的探讨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4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肥胖多学科就诊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172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及ASCVD风险(应用中国成年人ASCVD总体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ASCVD风险评估)。基于患者治疗前ASCVD风险评级分为中高危组(n=58)和低危组(n=11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中高危组患者根据治疗3个月后ASCVD风险下降情况分为中高危降低亚组(n=36)和中高危不变亚组(n=22),比较两亚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及ASCVD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高危ASCVD风险肥胖患者风险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用药组及以BMI、性别、年龄分层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ASCVD风险等级及减重指标的差异。结果172例患者中男73例、女99例,平均年龄32(28,38)岁,平均体质量89.8(82.0,101.2)kg,平均BMI 31.6(30.0,33.9)kg/m^(2)。治疗3个月后患者总体质量减少量为8.8%(5.6%,13.6%),BMI下降为28.8(27.0,30.7)kg/m^(2),腰围、腰高比、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脂肪质量指数(FMI)、四肢骨骼肌指数、总肌肉量、内脏脂肪面积(VFA)、收缩压、舒张压及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114例患者为ASCVD低危组,58例患者为ASCVD中高危组。与中高危组相比,低危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58例治疗前中高危ASCVD风险患者治疗3个月后36例降为低风险(中高危降低亚组),22例患者仍为中高危(中高危不变亚组),治疗3个月后两亚组体质量、BMI、腰围、腰高比、体脂肪、体脂百分比、FMI、VFA、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较治疗前下降,中高危降低亚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中高危降低亚组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FMI及VFA较中高危不变亚组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257,95%CI=1.034~1.528,P=0.022)是中高危ASCVD风险肥胖患者危险因素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每下降1个单位,ASCVD风险降低25.7%。利拉鲁肽组(n=51)、二甲双胍组(n=61)及未用药组(n=60)治疗3个月后ASCVD中高危患者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间ASCVD风险等级及减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8.0 kg/m^(2)≤BMI<32.5 kg/m^(2)组和BMI≥32.5 kg/m^(2)组ASCVD中高风险患者占比均较治疗前下降,28.0 kg/m^(2)≤BMI<32.5 kg/m^(2)组ASCVD中高风险患者占比低于BMI≥32.5 kg/m^(2)组(P<0.05);治疗3个月后女性组和男性组ASCVD中高风险患者占比均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ASCVD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18~30岁组和≥30岁组ASCVD风险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经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可有效减重、减脂,改善ASCVD危险因素,对于BMI≥32.5 kg/m^(2)伴中高危ASCVD风险者,这种减重措施尚不足以短期内降低ASCVD风险等级,更强及持久减重措施是未来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 药物减重 血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超负荷早期预警自我评分表的构建及检验
18
作者 于文汇 朱欢欢 陈雁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6,74,共5页
目的构建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超负荷早期预警自我评分表并进行验证,为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超负荷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及质性研究,制订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目的构建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超负荷早期预警自我评分表并进行验证,为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超负荷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及质性研究,制订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并赋分,进行信效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100%,专家权威系数0.88。构建的评分表包含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以及36项三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范围为1~7分;评分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67,内容效度为0.921;ROC分析最佳界点值为28分。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超负荷早期预警自我评分表可靠性较高、科学性较强,可作为简易评分工具,为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快速自我评估容量负荷水平并给出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 慢性心力衰竭 容量超负荷 早期预警 自我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代谢手术后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9
作者 金彦 杨洋 +3 位作者 王璐璐 郑清婉 李新艳 张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2611-2617,共7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及慢性炎症及心肺功能受损。尽管减重代谢手术可在降低BMI的同时缓解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但术后心肺功能降低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及慢性炎症及心肺功能受损。尽管减重代谢手术可在降低BMI的同时缓解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但术后心肺功能降低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运动干预被广泛认为能改善心肺功能,但术后有氧与抗阻训练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索减重代谢手术后运动训练对T2DM合并肥胖症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南京鼓楼医院接诊的60例T2DM合并肥胖待行减重代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术后4周为恢复期,期间鼓励适当运动。术后4周后运动组和对照组均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肺功能以定制运动处方。对照组每日运动满足日常体力活动,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80%无氧阈值指导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项目,两组均训练12周。训练12周后检测两组的形态学指标、心肺功能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结果对照组有1例受试者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配合研究。运动组共有4例受试者未能完成研究,其中3例因未达到实际要求的运动量、1例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最终完成试验者55例(运动组26例,对照组29例)。混合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与时间对腹围、胆固醇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组别分别对腹围、餐后2 h血糖、胆固醇主效应显著(P_(组间)<0.05);组别与时间对峰值摄氧量、千克峰值摄氧量、峰值代谢当量、峰值功率、无氧阈下功率、千克峰值功率、峰值每分通气量、无氧阈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占峰值摄氧量百分比、峰值氧脉搏、静息收缩压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术后4周,运动组峰值呼吸商、峰值功率、无氧阈下功率、峰值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无氧阈摄氧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对照组峰值摄氧量、峰值代谢当量、无氧阈下功率、峰值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无氧阈摄氧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后,运动组体腹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下功率、千克峰值功率、峰值每分通气量、无氧阈摄氧量、千克无氧阈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占峰值摄氧量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术后4周,T2DM合并肥胖患者心肺功能降低;术后12周的运动训练能够减少患者的腹围,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心肺运动试验 减重代谢手术 糖尿病 肥胖症 南京 混合测量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管理创新实践:糖肝全-专管理新模式
20
作者 白雪 陈倩倩 李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41-2845,共5页
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到如今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诊断名词的不断规范,意在突出“代谢紊乱”在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作为全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目前也被认为是MAFLD最常见的合并症,两者... 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到如今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诊断名词的不断规范,意在突出“代谢紊乱”在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作为全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目前也被认为是MAFLD最常见的合并症,两者相互影响,加速疾病进展,导致肝内肝外不良结局。面对此状况,亟需充分发挥“整体医学观”,探索基于糖尿病的脂肪肝全周期、全方位管理新模式对于改善糖尿病和脂肪肝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MAFLD和T2DM共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分享基于“糖肝共管”理念提出的全-专管理新模式的创新实践,旨在为MAFLD和T2DM的共同管理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全专结合 慢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