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骨内科学》总结施杞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学术思想
1
作者 司誉豪 尹恒 +3 位作者 郭杨 潘娅岚 王礼宁 马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842,共4页
国医大师施杞是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所著《中医骨内科学》详细阐述了基础理论、辨证治法、临证应用及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中医骨内科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归纳施教授治疗中医骨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即治疗思想体系从整体观念、... 国医大师施杞是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所著《中医骨内科学》详细阐述了基础理论、辨证治法、临证应用及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中医骨内科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归纳施教授治疗中医骨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即治疗思想体系从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出发,以八纲辨证为首,并由“气血为先、调和脏腑、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少阳为枢”等理念共同构成,对骨伤科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杞 中医骨内科学 学术思想 八纲辨证 少阳为枢 气血为先 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鹿二仙胶在骨质疏松症领域研究进展及其现代应用迷思 被引量:7
2
作者 司誉豪 马勇 +11 位作者 许奇 李绍烁 郭杨 潘娅岚 王礼宁 刘孟敏 孙杰 涂鹏程 吴承杰 杨光露 王建伟 尹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00-1404,共5页
目前尚无补肾名方龟鹿二仙胶在骨质疏松症领域的系统性总结。本研究整理和分析龟鹿二仙胶相关文献,临床研究发现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减轻全身骨痛。基础研究认为龟鹿二仙胶能够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改善骨代谢指标,且作用机制... 目前尚无补肾名方龟鹿二仙胶在骨质疏松症领域的系统性总结。本研究整理和分析龟鹿二仙胶相关文献,临床研究发现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减轻全身骨痛。基础研究认为龟鹿二仙胶能够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改善骨代谢指标,且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然而现有研究存在研究数量少、临证应用方法迥异、细胞干预方式争议的问题,对进一步应用龟鹿二仙胶治疗骨质疏松症造成了阻碍,亟待将来研究重点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鹿二仙胶 骨质疏松症 临床应用 基础实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司誉豪 郭杨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3-928,共6页
本文将近三年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进行综述,按其作用机制分为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类、增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体活性类、调节蛋白质类靶点类等,并介绍新发现的靶点及研究进展。ALP是成骨细胞的一种外酶,它的表达活性是... 本文将近三年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进行综述,按其作用机制分为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类、增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体活性类、调节蛋白质类靶点类等,并介绍新发现的靶点及研究进展。ALP是成骨细胞的一种外酶,它的表达活性是成骨细胞分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增强ALP活性能够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发现,GPR30、GPR40和GPR120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体在治疗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调节蛋白质类靶点的蛋白酶K抑制剂在抑制破骨细胞的同时并未抑制新骨形成,甚至在某些骨皮质表面还促进了骨形成。除此之外,还有6种新发现的靶点,分别是大麻CB2受体和TRPV1受体、涎免凝集素(Siglec-15)、DMT1基因、内质网(ER)应激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信号通路以及类视黄醇X受体(RXR)。治疗骨质疏松靶向药物及靶点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这将大大推进新靶向药物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靶向药物 靶点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药物促透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礼宁 郭杨 +2 位作者 郑苏阳 周龙云 马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238-2240,共3页
超声药物促透(ultrasound.mediatedtransdermaldrugdelivery,UTDD),又称超声促透、超声促渗,是利用超声促进药物经皮肤或黏膜吸收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其不仅能避免口服给药中肝脏的“首过效应”.与注射给药相比还具有非... 超声药物促透(ultrasound.mediatedtransdermaldrugdelivery,UTDD),又称超声促透、超声促渗,是利用超声促进药物经皮肤或黏膜吸收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其不仅能避免口服给药中肝脏的“首过效应”.与注射给药相比还具有非侵入性等优点。该方法作为经皮给药系统中的一种物理促透方法,因其具备良好的促透效果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超声促透作用机制及应用进行综合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促透 促透作用 药物 应用 经皮给药系统 给药方法 治疗效果 非侵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骨胶囊与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勇 司誉豪 +2 位作者 徐力立 郭杨 曹鲁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8-1223,124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强骨胶囊与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强骨胶囊与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搜集强骨胶囊与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年限均为建库以来至2017年1月27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个RCT,包括5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强骨胶囊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维生素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68,95%CI(-4.60,-2.76),P<0.00001]。强骨胶囊组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高于维生素D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MD=0.03,95%CI(0.01,0.04),P=0.0002]。强骨胶囊组患者轻度不良反应发生数显著高于维生素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89,95%CI(4.56,125.11),P=0.0002]。结论强骨胶囊可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增强骨密度,但相较于维生素D,仍需注意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骨胶囊 维生素D 骨质疏松性骨折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6
作者 董维 郭杨 +2 位作者 马勇 赵丹 王培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10μg/kg,24 h后肌注甲强龙20 mg/kg,1次/d,共3 d。对照组... 目的观察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10μg/kg,24 h后肌注甲强龙20 mg/kg,1次/d,共3 d。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6周后观察兔股骨头X射线、磁共振及病理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对照组X线:双侧股骨头骨皮质完整,大小及形态正常,骨密度均匀,骨小梁清晰;实验组X线:兔股骨头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不清,可见一囊状透亮区,股骨头保持完整;MRI示:股骨头见一类圆形高信号影,边界相对清晰,关节面完整;病理:骨小梁纤细,部分骨小梁断裂,髓腔内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有的融合成泡状。结论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能够成功安全便捷地诱导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甲强龙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肾通络止痛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及处方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苏阳 马勇 +3 位作者 郭杨 董维 范竞 黄桂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98-2100,共3页
目的:评价"温肾通络止痛方"3种方剂组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出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态评价的原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25例,分别予以&q... 目的:评价"温肾通络止痛方"3种方剂组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出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态评价的原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25例,分别予以"温肾通络止痛方"试验A方、试验B方、试验C方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对3组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症状、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比较,以观察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观察其安全性。结果:(1)3组"温肾通络止痛方"在改善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其中试验B组最佳。(2)3组"温肾通络止痛方"在疗程内无法明显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3)3组"温肾通络止痛方"血清骨钙素水平未明显变化,试验C组血清降钙素水平未明显变化,试验A组与试验B组血清降钙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3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4)安全性指标方面,一般情况良好,未观察到明显全身毒性等反应,血、尿、粪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温肾通络止痛方"A、B、C三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方剂优化筛选结果提示"温肾通络止痛方"B方剂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温肾通络止痛方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NFATc1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礼宁 马勇 +5 位作者 郑苏阳 郭杨 潘娅岚 王磊 顾鸣 孙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483,共9页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构建破骨细胞诱导培养体系,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法、骨吸收陷窝扫描电镜观察鉴定成熟...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构建破骨细胞诱导培养体系,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法、骨吸收陷窝扫描电镜观察鉴定成熟破骨细胞,采用CCK-8 (cell counting kit-8)法筛选无细胞毒性的药物浓度组,使用细胞骨架荧光染色法观察OST对其形态的影响。使用骨吸收陷窝甲苯胺蓝染色进行面积定量分析,并统计吖啶橙荧光染色后凋亡破骨细胞的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OST对NFATc1等相关破骨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体外成功构建破骨细胞培养体系,通过CCK-8法筛选出10-6、10-5mol/L两组药物浓度。OST可使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变细,伪足和褶皱区消失。OST 0、10-6、10-5mol/L组TRAP染色阳性数目分别为104. 6±4. 5、80. 4±3. 7、58. 2±3. 1,融合指数分别为(44. 3±3. 3)%、(20. 3±0. 9)%、(12. 6±0. 6)%,各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该3组诱导的破骨细胞产生的骨陷窝数目为41. 67±1. 16、34. 01±2. 65、26. 33±4. 16,骨陷窝面积(μm2/片)分别为1 445 942. 0±164 150. 0、904 080. 8±47 346. 0、641 049. 1±1 993. 0,各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该三组破骨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 3%、30. 1%、37. 2%,OST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浓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RANKL诱导后NFATc1、CTSK、MMP-9、TRAP、INTE-BETA3、C-SRC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空白组的2. 147±0. 246、30. 5±1. 643、43. 54±2. 908、9. 116±0. 392、6. 664±0. 395、4. 131±0. 408倍,与空白组相比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OST干预后,各组表达量均受到明显抑制,OST组表达量与RANKL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除了NFATc1外,两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ST可以通过调控NFATc1等破骨基因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破骨细胞 NFATc1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勇辨治少阳失和型骨关节炎经验撷英 被引量:7
9
作者 司誉豪 马勇 +1 位作者 郭杨 徐力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6-928,共3页
骨关节炎为中医骨伤科常见病,历代医家多从内外因两方面着手治疗,马勇教授发现骨关节炎中医辨证中亦有少阳失和一型,并主张整体上从"少阳"论治骨关节炎,获得了显著疗效。
关键词 马勇 骨关节炎 少阳失和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勇从肝论治筋膜炎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司誉豪 马勇 +1 位作者 郭杨 徐力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06-1608,共3页
介绍马勇教授治疗筋膜炎的经验,认为筋膜炎发病当责之于肝,治当祛风散寒、疏肝蠲痹。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从理论依据、临证用药以及验案举隅出发总结老师学术思想,希望为筋膜炎的中医内治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抛砖引玉。
关键词 从肝论治 筋膜炎 名医经验 马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