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反馈对中医阴阳消长的理解
1
作者 赵瑞华 郭杨 +2 位作者 吴承杰 马俊杰 马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60-3864,共5页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限度、时空里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以阴阳交感为前提,以阴阳对立、互根为基础的事物量变的过程,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形式之一,用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中医阴阳学说指出,阴阳通过同消同长...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限度、时空里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以阴阳交感为前提,以阴阳对立、互根为基础的事物量变的过程,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形式之一,用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中医阴阳学说指出,阴阳通过同消同长和互为消长2种调节方式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生物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生物反馈原理广泛应用于近代系统科学,主要通过正反馈与负反馈共同维持机体的稳定。通过剖析中医阴阳消长与生物学反馈的关联,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相通之处:“正反馈”与“阴阳同消同长”都是通过相互协同的作用方式促进机体平衡,“负反馈”与“阴阳互为消长”都是通过相互制约的方式维持机体稳定。同时列举名家名方进一步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系统论的角度审视中医阴阳学说的理论内涵,为中医阴阳学说的科学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消长 阴阳同消同长 阴阳互为消长 生物反馈 正反馈 负反馈 系统论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联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亮 郭翔云 +4 位作者 秦金然 刘庆庆 周勤峰 郭杨 章轶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 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ER)、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以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再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留一法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结果的影响。最后进行药物预测和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炎症因子的药理价值。结果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CAF)与OP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与0~1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7(IL-7)与15~30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30~4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60岁以上人群的BMD呈负相关;MIP-1α与全年龄段人群的BMD呈负相关。此外,分子对接证明了药物与蛋白质的良好结合,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靶点的药理价值。结论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全面评估了41种炎症因子对OP和BMD的因果效应,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提示OP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通过干预炎症因子进而干预OP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免疫 炎症因子 骨质疏松症 孟德尔随机化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相关功能障碍在骨代谢研究中的作用机制进展
3
作者 刘小峰 刘亚兰 +5 位作者 储旭东 张亚峰 马勇 郭杨 尹恒 田宝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2-1217,共6页
线粒体是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被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其拥有复杂的细胞结构,这些细胞结构能协调各种组织功能,维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当这些结构发生异常时,则会影响机体的骨代谢过程。其中线粒体DNA(mtDNA)突变、线粒体膜电位... 线粒体是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被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其拥有复杂的细胞结构,这些细胞结构能协调各种组织功能,维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当这些结构发生异常时,则会影响机体的骨代谢过程。其中线粒体DNA(mtDNA)突变、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异常和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itochondrial Ca^(2+)uniporter,MCU)转运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途径。因此,该文从以上线粒体的4个角度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其与骨代谢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旨在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DNA 线粒体膜电位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通过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骨代谢的机制
4
作者 刘小峰 储旭东 +5 位作者 刘亚兰 张亚峰 马勇 郭杨 尹恒 李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9-1074,共6页
线粒体是位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被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它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线粒体功能是以组织特异性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因此可以认为线粒体是引起大多数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元凶,毫无疑问,骨质... 线粒体是位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被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它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线粒体功能是以组织特异性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因此可以认为线粒体是引起大多数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元凶,毫无疑问,骨质疏松与年龄以及细胞衰老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线粒体功能异常会通过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不同的细胞因子和蛋白表达,调控BMSCs的成骨分化及凋亡过程。本文从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铁死亡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线粒体质量控制调控B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旨在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线粒体自噬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折叠蛋白反应调控骨稳态平衡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亚兰 朱萱萱 +2 位作者 马勇 郭杨 尹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7-1242,共6页
当细胞受到炎症、基因突变、缺氧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应激。细胞为了恢复ER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会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这一适应性调节,目的是为了处理未折叠或折叠错误的... 当细胞受到炎症、基因突变、缺氧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应激。细胞为了恢复ER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会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这一适应性调节,目的是为了处理未折叠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如果ER应激状态持续存在,将引起UPR时限的延长,最终诱发细胞凋亡。该文通过总结UPR 3条通路调控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重点归纳了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通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靶点和机制,探索UPR对于骨稳态平衡机制的影响,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未折叠蛋白反应 骨稳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血管钙化悖论”相关机制及调节因子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昱坤 周士杰 +5 位作者 王礼宁 张天驰 郭杨 张春雷 童凯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9-613,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其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传统观念中,它们往往被认为是与年龄相关的独立疾病;然而,愈来愈多的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直接相...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其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传统观念中,它们往往被认为是与年龄相关的独立疾病;然而,愈来愈多的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直接相关性,通常被定义为“骨-血管钙化悖论”。“骨-血管钙化悖论”是连接骨骼疾病与血管疾病的桥梁,笔者就钙化悖论可能病理机制以及相关调节因子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其概念与产生机制,为探究同时靶向干预骨与血管的潜在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血管钙化 骨-血管钙化悖论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阳主骨”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知鑫 司誉豪 +2 位作者 郭杨 刘孟敏 马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6-859,866,共5页
“少阳主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从经络、脏腑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少阳”与“骨”的关系,是除“肾主骨”之外临床诊疗慢性筋骨病的又一指导思想。通过对近年来“少阳主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少阳主骨”理论指导下中医内外治法... “少阳主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从经络、脏腑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少阳”与“骨”的关系,是除“肾主骨”之外临床诊疗慢性筋骨病的又一指导思想。通过对近年来“少阳主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少阳主骨”理论指导下中医内外治法治疗慢性筋骨病疗效显著。同时,生物学机制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抑制血管翳形成、介导骨转换相关通路、干预细胞衰老凋亡等方式治疗少阳所主之骨病。此外,结合肝性骨病发病机制研究,发现“肝-骨轴”与“少阳主骨”的理论内涵一致,基于此提出从“肝-骨轴”角度研究“少阳主骨”相关机制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主骨 枢机不利 和解少阳 慢性筋骨病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肝-骨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肾通络止痛方经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改善BMSCs细胞衰老
8
作者 张天驰 田霖坤 +7 位作者 李沐哲 郭杨 王礼宁 吾米提·塔西 牛园园 高天乐 关钛元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28-1434,1465,共8页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Wenshen Tongluo Zhitong Recipe,WTZR)经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菌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调控...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Wenshen Tongluo Zhitong Recipe,WTZR)经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菌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衰老的机制研究。方法利用D-半乳糖制备衰老BMSCs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WTZR低剂量组、WTZR中剂量组、WTZR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WTZR干预后衰老BMSCs的衰老情况、Western blot与q PCR检测WTZR干预后衰老BMSCs中p16、p21和p53等衰老标志物的变化。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WTZR干预后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自噬相关指标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评估WTZR对BMSCs自噬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m TOR、p-mTOR、AMPK及p-AMPK的蛋白表达,检验WTZR对AMPK/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WTZR干预后,BMSCs衰老细胞数量降低,BMSCs中p16、p21和p53蛋白及mRNA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P<0.001,P<0.0001),WTZR干预后ALP阳性细胞数、茜素红阳性面积增加,油红O染色镜下脂滴数量减少。此外,WTZR可显著增加衰老BMSCs中自噬相关蛋白的含量(P<0.01,P<0.0001),同时温肾通络止痛方可显著提高p-AMPK/AMPK比值(P<0.05),并降低p-mTOR/m TOR的比值(P<0.0001)。结论WTZR可能通过AMPK/m TOR促进自噬从而发挥缓解BMSCs衰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温肾通络止痛方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噬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9
作者 王礼宁 李新艳 +6 位作者 朱弈桦 王远智 涂鹏程 郭杨 沈计荣 马勇 张春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9,共11页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年龄≥60岁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年龄≥60岁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变量,对预测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基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利用R软件构建术后二次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建立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并采用内部验证Boostrap和十折交叉验证法评估模型的可重复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初次骨折576例,二次骨折53例,二次骨折发生率为8.4%。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Harris评分(OR=0.916,95%CI:0.872~0.961)、日照时间(OR=0.397,95%CI:0.217~0.728)、功能锻炼(OR=0.400,95%CI:0.215~0.744)、阿尔茨海默病(OR=3.069,95%CI:1.034~9.110)、住院时长(OR=1.033,95%CI:1.004~1.063)。基于回归结果利用R软件构建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得出C指数与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表明该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复度较高,表明该模型校准度较好,预测二次骨折的能力与实际误差小,一致性高。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设定风险阈值为5%~55%时净获益大于0。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区分度较高、一致性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术后 二次骨折 LOGISTIC回归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FKBP15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10
作者 朱弈桦 孙海涛 +5 位作者 彭晨健 杨浩淼 储旭东 郭杨 马勇 王礼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25,548,共9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PMOP-SXXY)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PMOP-SXXY)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初期纳入PMOP-SXXY和骨量正常女性患者共10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BMC,使用Trizol法进行RNA提取并进行文库构建,后利用RNA测序技术得到lncRNA和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s(differential expressed lncRNA,DElncRNAs)和mRNAs(differential expressed mRNA,DEmRNAs)(筛选标准为表达倍数变化FC≥2,P<0.05);根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同时选择显著差异表达的10个lncRNAs与20个mRNAs进行lncRNA-mRNA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潜在可作为生物诊断标志物的lncRNAs;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各潜在lncRNAs作为PMOP-SXXY诊断标志物的诊断价值;后再次纳入PMOP-SXXY和骨量正常女性患者共30例,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对筛选结果进行外部验证。结果①与骨量正常组相比,PMOP-SXXY组中共2599个DElncRNAs和751个DEmRNAs。②GO富集分析中发现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蛋白结合上以及膜、质膜、胞外基质等细胞组分上;KEGG分析则显示差异表达的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ECM-receptor interaction)、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焦点粘连(Focal adhesion)、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和蛋白质消化与吸收(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等信号通路中;lncRNA-mRNA相关性网络显示,lncRNA FKBP15具有最多的节点数,共15个,其次为lncRNA HMGCR、lncRNA SLC25A37和lncRNA IQGAP1等。③利用ROC曲线分析筛选出对PMOP-SXXY诊断具有较好预测价值的lncRNAs:lncRNA FKBP15:其AUC为1.000,95%CI:1.000~1.000;lncRNA SLC25A37:其AUC为0.900,95%CI:0.690~1.000;lncRNA HMGCR:其AUC为1.000,95%CI:1.000~1.000;lncRNA IQGAP1:其AUC为0.960,95%CI:0.843~1.000,其中lncRNA FKBP15和lncRNA HMGC的诊断价值最高。④qPCR结果显示,lncRNA FKBP15、lncRNA HMGCR、lncRNA SLC25A37和lncRNA IQGAP1与PMOP-SXXY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lncRNA FKBP15在PMOP-SXXY组和正常组中具有更明显的差异性表达。结论lncRNA FKBP15在PMOP-SXXY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PMOP-SXXY的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证 lncRNA 潜在生物标志物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远智 王礼宁 +5 位作者 郭杨 胡玥 张亚峰 尹恒 张春雷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8-1523,共6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早期识别骨折高危风险,采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进而降低骨折风险尤为重要。预测模型能够对骨折风险进行分层预测,对骨折的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数量众多、方法不...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早期识别骨折高危风险,采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进而降低骨折风险尤为重要。预测模型能够对骨折风险进行分层预测,对骨折的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数量众多、方法不一,本文从模型构建方法的角度出发,对比传统统计学方法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的优劣,总结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医师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早期诊断(识别)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NG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泉荃 王遇珩 +8 位作者 李沐哲 张天驰 高天乐 刘振楷 李嘉乐 李昱坤 王礼宁 马勇 郭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9-1704,共6页
目的概述STING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成果,从而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3年11月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STING、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IFN-β、NF-κB、type H vessels”为英... 目的概述STING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成果,从而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3年11月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STING、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IFN-β、NF-κB、type H vessels”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以“STING信号通路、成骨细胞、破骨细胞、IFN-β、NF-κB、H型血管”为中文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文献筛选,最终引用论文数41篇。结论STING通路为骨质疏松症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激活STING/IFN-β信号通路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抑制骨吸收。而STING/NF-κB信号可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此外,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抑制具有成骨能力的H型血管的产生,从而抑制骨形成。因此,STING通路在骨质疏松疾病进展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调控STING通路的不同分支有望发展更为有效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NG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形成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和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杨 王礼宁 +6 位作者 马勇 郑苏阳 潘娅岚 孙杰 司誉豪 涂鹏程 徐桂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和骨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5组:假手术...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和骨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Nil)、蛇床子素(OST)、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组(NSC-OST),除了假手术组以外均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连续给药12周后,通过HE染色和Micro-CT检测分别从二维、三维形态学角度观察药物对骨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药物对体内破骨细胞生成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手段检测药物对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表达的影响。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均能明显改善造模引起的组织骨质疏松样改变,其中Nil组改善骨微结构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NSC-OST组,最后是OST组;通过Micro-CT分析发现NSC-OST可显著提高大鼠股骨的BMD和BV/TV(P<0.05),并明显改善Tb.N、Tb.Sp、Tb.Th三项指标(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TRAP染色提示NSC-OST可以明显抑制N.Oc/BS和Oc.S/BS两项破骨生成参数(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免疫组化实验提示:NSC-OST可以抑制大鼠骨组织中的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的表达,前两项指标NSC-OST与Nil抑制作用相当,抑制CTSK时NSC-OST的作用要弱于Nil,均强于OST。结论NSC-OST可以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微结构,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分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 骨吸收 NFATc1 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调控破骨细胞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俊 郑苏阳 +1 位作者 郭杨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93-1396,共4页
随着miRNA的发现,其生理、病理作用逐渐被认识,在骨代谢方面,miRNA在破骨细胞的分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对近3年miRNA与破骨细胞分化的研究进行总结,阐述正常机体RANK通路中的miRNA,以及骨代谢疾病状态下改变的miRNA,探讨miRNA在骨质... 随着miRNA的发现,其生理、病理作用逐渐被认识,在骨代谢方面,miRNA在破骨细胞的分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对近3年miRNA与破骨细胞分化的研究进行总结,阐述正常机体RANK通路中的miRNA,以及骨代谢疾病状态下改变的miRNA,探讨miRNA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从细胞分子水平揭示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并讨论miRNA相关制剂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RANK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视野下骨脂代谢相关调控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礼宁 朱弈桦 +8 位作者 马勇 郭杨 孙杰 韩秋革 潘娅岚 刘孟敏 员浬 余自层 肖吉日木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7-443,共7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多能干细胞的一种,在骨髓微环境中可主要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而这种成骨和成脂分化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交互关系可被归纳为骨脂平衡,并且这种动态平衡对骨稳态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骨脂交互作用的过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多能干细胞的一种,在骨髓微环境中可主要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而这种成骨和成脂分化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交互关系可被归纳为骨脂平衡,并且这种动态平衡对骨稳态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骨脂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骨髓脂肪组织是沟通其信号的重要载体和关键途径,并介导着骨髓微环境中的多种代谢调控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人员对骨脂代谢方面研究的深入,其防治骨质疏松的相关调控网络逐渐得到揭示,但是目前对于在生理病理条件下骨脂分化状态及其分子机制仍缺少系统阐释。因此,本文拟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在明确骨髓微环境视野下骨脂平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分子机制,以便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脂平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脂肪组织 骨质疏松症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共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文渊 潘娅岚 +3 位作者 郭杨 马勇 尹恒 马学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0-554,共5页
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是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已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并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既往对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共病诊断研究主要集中在骨代谢与表观遗传学指标,随着对其共病认识的... 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是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已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并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既往对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共病诊断研究主要集中在骨代谢与表观遗传学指标,随着对其共病认识的深入及骨影像技术的发展,骨密度、骨微结构及骨髓微环境对共病程度评估和共病进展预测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就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共病的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共患疾病 诊断显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骨关节炎早期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学智 马勇 +3 位作者 王建华 郭杨 孙文渊 周士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0-1233,1238,共5页
骨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影像组学作为精准诊疗的新兴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对医学影像图像中的异质性信息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及评价,在骨关节炎的诊断窗口前移及精准化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巨大潜力。本文就影... 骨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影像组学作为精准诊疗的新兴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对医学影像图像中的异质性信息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及评价,在骨关节炎的诊断窗口前移及精准化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巨大潜力。本文就影像组学及纹理分析在骨关节炎早期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影像组学概述、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进展预测、疗效评价、预后评估以及骨骼结构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指标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杰 郭杨 +4 位作者 马勇 王礼宁 郑苏阳 潘娅岚 涂鹏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129,I0057,共5页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 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生物力学性能和破骨特异基因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 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生物力学性能和破骨特异基因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Nil)、蛇床子素(OST)、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组(NSC-OST),后4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连续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体重及子宫指数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含量;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检测大鼠股骨的力学性能变化;通过q-PCR法检测药物对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细胞质1(NFATc1)等破骨特异性基因的影响。结果 OST和NSC-OST都能抑制造模导致的骨代谢指标的升高,其中NSC-OST对BGP、B-ALP、β-CTX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NSC-OST给药后股骨的最大载荷、最大挠度和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只有最大载荷与OV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较OVX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OST可以抑制大鼠骨组织中NFATc1破骨特异基因的表达,较OV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抑制效果略逊于Nil组,但强于OST组。结论 NSC-OST可以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代谢指标和生物力学性能,其药效的发挥可能与其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 骨代谢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那仁满都拉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余自层 郭杨 +4 位作者 马勇 潘娅岚 韩秋革 肖吉日木图 刘孟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3,69,共7页
目的观察蒙药那仁满都拉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微结构与骨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蒙药那仁满都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利用去卵巢大鼠构建骨质疏松模... 目的观察蒙药那仁满都拉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微结构与骨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蒙药那仁满都拉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利用去卵巢大鼠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用蒙药灌胃,假手术组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后,通过对股骨组织进行Micro-CT、骨骼力学检测、HE染色,分别观察大鼠骨密度、骨骼力度、骨组织病理形态,检测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从1日龄大鼠颅骨中提取成骨细胞用低、中、高浓度的含药血清干预后检测ALP染色、矿化染色,观察其ALP分泌、矿化结节大小,检测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模型大鼠股骨组织中Micro-CT显示,蒙药组均能增加骨小梁密度;骨骼力学分析显示,蒙药组均能提高骨骼力学的载荷与刚度,其中中、高剂量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蒙药组均可明显改善骨小梁病理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蒙药组中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01);蒙药含药血清组均能促进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矿化结节形成和Wnt、β-catenin蛋白表达(P<0.0001)。结论蒙药那仁满都拉可以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微结构,其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那仁满都拉 骨质疏松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脊髓康”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苑文超 王磊 +6 位作者 马勇 黄桂成 郭杨 潘娅岚 杨博元 董晤训 宗永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0期1707-1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脊髓康"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脊髓康"(JSK)含药血清;分离、培养原代NSCs;对NSCs进行鉴定;在胎牛血清(FBS)诱导NSCs分化后,加入不同剂量的JSK含药血...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脊髓康"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脊髓康"(JSK)含药血清;分离、培养原代NSCs;对NSCs进行鉴定;在胎牛血清(FBS)诱导NSCs分化后,加入不同剂量的JSK含药血清干预其分化,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选取抗β3-微管蛋白(βⅢ-Tubulin)抗体、抗兔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对NSCs进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其分化情况,并与不加含药血清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在荧光显微镜下,对不同视野βIII-Tubulin、GFAP的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并算出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并进行荧光定量。结果:培养的神经球均表打巢蛋白(Nestin);JSK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βIII-Tubulin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JSK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GFAP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均低于空白组(P<0.05),且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复方JSK促进NSCs向βIII-Tubulin阳性细胞方向分化,为中医药治疗SCI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康”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