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ER)、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以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再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留一法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结果的影响。最后进行药物预测和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炎症因子的药理价值。结果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CAF)与OP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与0~1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7(IL-7)与15~30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30~4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60岁以上人群的BMD呈负相关;MIP-1α与全年龄段人群的BMD呈负相关。此外,分子对接证明了药物与蛋白质的良好结合,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靶点的药理价值。结论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全面评估了41种炎症因子对OP和BMD的因果效应,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提示OP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通过干预炎症因子进而干预OP的发生发展过程。展开更多
当细胞受到炎症、基因突变、缺氧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应激。细胞为了恢复ER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会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这一适应性调节,目的是为了处理未折叠或折叠错误的...当细胞受到炎症、基因突变、缺氧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应激。细胞为了恢复ER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会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这一适应性调节,目的是为了处理未折叠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如果ER应激状态持续存在,将引起UPR时限的延长,最终诱发细胞凋亡。该文通过总结UPR 3条通路调控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重点归纳了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通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靶点和机制,探索UPR对于骨稳态平衡机制的影响,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相关信息。展开更多
目的概述STING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成果,从而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3年11月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STING、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IFN-β、NF-κB、type H vessels”为英...目的概述STING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成果,从而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3年11月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STING、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IFN-β、NF-κB、type H vessels”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以“STING信号通路、成骨细胞、破骨细胞、IFN-β、NF-κB、H型血管”为中文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文献筛选,最终引用论文数41篇。结论STING通路为骨质疏松症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激活STING/IFN-β信号通路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抑制骨吸收。而STING/NF-κB信号可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此外,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抑制具有成骨能力的H型血管的产生,从而抑制骨形成。因此,STING通路在骨质疏松疾病进展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调控STING通路的不同分支有望发展更为有效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ER)、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以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再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留一法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结果的影响。最后进行药物预测和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炎症因子的药理价值。结果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CAF)与OP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与0~1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7(IL-7)与15~30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30~4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60岁以上人群的BMD呈负相关;MIP-1α与全年龄段人群的BMD呈负相关。此外,分子对接证明了药物与蛋白质的良好结合,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靶点的药理价值。结论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全面评估了41种炎症因子对OP和BMD的因果效应,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提示OP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通过干预炎症因子进而干预OP的发生发展过程。
文摘当细胞受到炎症、基因突变、缺氧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应激。细胞为了恢复ER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会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这一适应性调节,目的是为了处理未折叠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如果ER应激状态持续存在,将引起UPR时限的延长,最终诱发细胞凋亡。该文通过总结UPR 3条通路调控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重点归纳了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通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靶点和机制,探索UPR对于骨稳态平衡机制的影响,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相关信息。
文摘目的概述STING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成果,从而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3年11月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STING、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IFN-β、NF-κB、type H vessels”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以“STING信号通路、成骨细胞、破骨细胞、IFN-β、NF-κB、H型血管”为中文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文献筛选,最终引用论文数41篇。结论STING通路为骨质疏松症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激活STING/IFN-β信号通路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抑制骨吸收。而STING/NF-κB信号可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此外,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抑制具有成骨能力的H型血管的产生,从而抑制骨形成。因此,STING通路在骨质疏松疾病进展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调控STING通路的不同分支有望发展更为有效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