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近代中医函授教育成因探微
1
作者
蒋龙魁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2,共5页
中医函授教育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形成,主要原因有四:函授教育以其自身优势成为近代中医教育界突破困境寻求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传入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塑为其形成提供了模式借鉴;近代中国现代邮政体系的建...
中医函授教育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形成,主要原因有四:函授教育以其自身优势成为近代中医教育界突破困境寻求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传入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塑为其形成提供了模式借鉴;近代中国现代邮政体系的建立和印刷出版业的勃兴为中医函授教育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借鉴;对函授教育进行契合中医教育规律的改良使其真正贴合中医人才培养的需要。近代中医函授教育虽然存在诸多局限性,但其为当代中医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范式,为我国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确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医
函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人类时代主体性的“自我贬值”与“自我捍卫”——人类如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终极遮蔽中“保卫自身”?
2
作者
张轶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8,154,共11页
发轫于现代社会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先行地将人本身当成了一种可计算的“原始材料”而试图对其加以“解蔽”;而智能人的“到场”可能会从根本上消解掉人之为“人”的一种普遍性概念,对人之所“是”形成一种终极“遮蔽”。...
发轫于现代社会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先行地将人本身当成了一种可计算的“原始材料”而试图对其加以“解蔽”;而智能人的“到场”可能会从根本上消解掉人之为“人”的一种普遍性概念,对人之所“是”形成一种终极“遮蔽”。后人类时代的“保卫人类”计划,首先需要开启人类主体性“自我贬值”的伦理自觉,在主体形而上学的“自我终结”中完成哲学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身”。而“立法者僭越”和“毁灭式侵入”,则是主体性自行贬值之后人类可能遭遇到的主体性危机。因此,在一幅多种生命形式共存的未来生活图景下去谋划主体性的“自我捍卫”,则是人类朝向哲学“新纪元”进发所要完成的另一项任务。接纳自身的“天然有限性”、跳出“订置的完美”之逻辑陷阱,并以此为基础设定AI的伦理禁区、明确AI“对齐”的伦理底线,是人类在后人类时代保存自身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必要伦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蔽-遮蔽
主体性形而上学
后人类时代
保卫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中医函授教育成因探微
1
作者
蒋龙魁
张宗明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
文化研究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
出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2,共5页
基金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322)。
文摘
中医函授教育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形成,主要原因有四:函授教育以其自身优势成为近代中医教育界突破困境寻求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传入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塑为其形成提供了模式借鉴;近代中国现代邮政体系的建立和印刷出版业的勃兴为中医函授教育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借鉴;对函授教育进行契合中医教育规律的改良使其真正贴合中医人才培养的需要。近代中医函授教育虽然存在诸多局限性,但其为当代中医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范式,为我国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确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近代
中医
函授教育
Keywords
modern tim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分类号
R-09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人类时代主体性的“自我贬值”与“自我捍卫”——人类如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终极遮蔽中“保卫自身”?
2
作者
张轶瑶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8,154,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战争形态智能化的伦理约束机制研究》(20CZX057)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现代科技发展的价值问题研究”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研究(20&ZD040)”和“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及其逻辑的哲学反思(19ZDA041)”阶段性成果。
文摘
发轫于现代社会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先行地将人本身当成了一种可计算的“原始材料”而试图对其加以“解蔽”;而智能人的“到场”可能会从根本上消解掉人之为“人”的一种普遍性概念,对人之所“是”形成一种终极“遮蔽”。后人类时代的“保卫人类”计划,首先需要开启人类主体性“自我贬值”的伦理自觉,在主体形而上学的“自我终结”中完成哲学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身”。而“立法者僭越”和“毁灭式侵入”,则是主体性自行贬值之后人类可能遭遇到的主体性危机。因此,在一幅多种生命形式共存的未来生活图景下去谋划主体性的“自我捍卫”,则是人类朝向哲学“新纪元”进发所要完成的另一项任务。接纳自身的“天然有限性”、跳出“订置的完美”之逻辑陷阱,并以此为基础设定AI的伦理禁区、明确AI“对齐”的伦理底线,是人类在后人类时代保存自身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必要伦理准备。
关键词
解蔽-遮蔽
主体性形而上学
后人类时代
保卫人类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近代中医函授教育成因探微
蒋龙魁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后人类时代主体性的“自我贬值”与“自我捍卫”——人类如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终极遮蔽中“保卫自身”?
张轶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