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仙汤“仙灵脾-知母”药对的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视角探讨中药抗骨质疏松机制研究策略 被引量:23
1
作者 沈晓峰 梁国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2-1545,1560,共5页
中药验方二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其不良反应少、标本兼治等特点,已成为临床常用方药。成骨-破骨细胞耦联的骨稳态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具有微妙的关联性,骨质疏松发病的根本机制即为骨稳态失衡。既往的研究发现二仙汤之“仙灵脾-知母... 中药验方二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其不良反应少、标本兼治等特点,已成为临床常用方药。成骨-破骨细胞耦联的骨稳态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具有微妙的关联性,骨质疏松发病的根本机制即为骨稳态失衡。既往的研究发现二仙汤之“仙灵脾-知母”药对配伍很可能通过“平衡阴阳”改善骨质疏松,是其抗骨质疏松过程中所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内涵体现。依托中医阴阳学说诠释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骨稳态中的阴阳属性,基于二仙汤“仙灵脾-知母”药对的中医阴阳平衡理论视角探讨抗骨质疏松机制研究的策略,阐明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特点,可为阐释药对配伍规律的科学内涵及优化组方的应用提供重要支撑,也可为其他药对的现代研究提供探索性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仙灵脾-知母 阴阳平衡 骨质疏松 研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炎症反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重吸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子航 戴宇祥 +4 位作者 唐振宇 李亚浩 刘锦涛 姜宏 俞鹏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36,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上引起腰部疼痛及下肢根性症状的常见病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突出髓核组织重吸收是指通过非手术干预而出现突出椎间盘缩小或消失的现象。有研究显示,约有60%~70%的LDH患者经保守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上引起腰部疼痛及下肢根性症状的常见病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突出髓核组织重吸收是指通过非手术干预而出现突出椎间盘缩小或消失的现象。有研究显示,约有60%~70%的LDH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发生重吸收[1],突出物较大的破裂型突出重吸收发生率及吸收率更高[2、3]。在LD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是引起疼痛和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但其同时也是促进髓核重吸收的关键始动因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炎症反应 髓核重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的有限元研究
3
作者 李稳超 俞鹏飞 +6 位作者 马智佳 朱广晔 占戴昕鹏 李超 李子航 唐振宇 李红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3-909,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多种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探讨复合手术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通过对胸腰椎骨折(A3)进行三维重建,在模型上分别采用模拟过伸体位复位、单纯按压复位、过伸体位下按压复位以及复合手法进行加...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多种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探讨复合手术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通过对胸腰椎骨折(A3)进行三维重建,在模型上分别采用模拟过伸体位复位、单纯按压复位、过伸体位下按压复位以及复合手法进行加载,观察模型的应力分布以及骨折椎体位移情况。结果复合手法等效应力为111.88 MPa,大于其他手法,且复合手法的应力更能集中于椎体前柱以及中柱;复合手法应力峰值为122.53 MPa,大于其他手法,集中分布于骨折椎体的骨折区域;复合手法骨折位移为3.94 mm,大于其他手法,位移分布由后柱向前中柱递减;复合手法下骨折椎体前纵韧带、横突间韧带应力最大,而过伸体位复位、单纯按压复位、过伸体位下按压复位,关节囊韧带的应力最大。结论复合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A3)相对于其他手法复位具有明显优势,是当前治疗胸腰椎骨折(A3)的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手法复位 复合手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人膝骨关节炎退变关节软骨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汤晓晨 俞峰 +3 位作者 孙书龙 姜宏 龚正丰 王拥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人膝骨关节炎退变关节软骨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手术后的退变膝关节软骨,进行细胞培养,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分离传代后,取第三代细胞,通过HE、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进行软骨细胞鉴定,并进行VEGF免疫荧光染色。观...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人膝骨关节炎退变关节软骨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手术后的退变膝关节软骨,进行细胞培养,将培养的软骨细胞分离传代后,取第三代细胞,通过HE、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进行软骨细胞鉴定,并进行VEGF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软骨细胞退变情况后分为6组(A组:软骨细胞+DMEM对照组;B组:软骨细胞+25mmol/L黄芪甲苷;C组:软骨细胞+50 mmol/L黄芪甲苷;D组:软骨细胞+75 mmol/L黄芪甲苷;E组:软骨细胞+100mmol/L黄芪甲苷;F组:软骨细胞+500 mmol/L黄芪甲苷),取4 h、8 h、24 h、48 h、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退变软骨内VEGF表达mRN A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细胞为退变的软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黄芪甲苷有上调退变膝关节软骨细胞VEGF的作用,且75 mmol/L黄芪甲苷在48 h时上调作用最好;在24 h、48 h、72 h不同浓度(50~100 mmol/l)黄芪甲苷膝关节软骨细胞VEGF表达量高于对照组(F=21.304,P<0.001)。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调节退变软骨细胞合成VEGF延缓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退变 黄芪甲苷 软骨细胞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