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探讨清肝益脾制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刘海青 薛文静 +3 位作者 娄家淇 王斯琦 张露蓉 程军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18-2430,共13页
目的 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探究清肝益脾制剂(Qinggan Yipi formula,QgYp)对治疗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 目的 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探究清肝益脾制剂(Qinggan Yipi formula,QgYp)对治疗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HERB数据库与分析平台GeneCards数据库以及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N)检索QgYp的成分和HF的相关基因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和QgYp与HF作用的相关网络。此外,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CB-DOCK 2平台进行分子对接研究。以HSC-T6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和蛋白印迹法来评估细胞增殖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在动物实验部分也检测了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出QgYp中的22个有效成分和124个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得896个条目和123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IL-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研究显示,QgYp中的核心成分与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实验进一步证实了QgYp能有效抑制LPS诱导下HSC-T6细胞的增殖,并能降低其和肝纤维化大鼠组织α-SMA、COL-1、TLR4、IκB-α、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QgYp能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这为其在肝纤维化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益脾制剂 网络药理学 肝纤维化 TLR4/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抗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曼 张露蓉 +2 位作者 金顺琪 侯文跃 梁国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535-2540,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验证探究白花蛇舌草潜在的抗炎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取得成分靶点和抗炎靶点的交集,构建靶点间的PPI网络图,Metascape平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验证探究白花蛇舌草潜在的抗炎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取得成分靶点和抗炎靶点的交集,构建靶点间的PPI网络图,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小鼠耳缘肿胀和扭体实验模型,进行药效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网络药理学涉及部分关键靶点。结果:共筛得相关活性成分6个,匹配到相关靶点信息173个,获得成分和疾病交集靶点99个,潜在治疗靶点有AKT1、IL-6、TNF、VEGFA、PTGS2等,主要参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豆甾醇与靶点结合性较强。动物实验验证了白花蛇舌草干预后可减轻小鼠耳肿胀度和减少扭体次数,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因子水平。结论: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效应,主要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因子有关,网络药理学结果还显示白花蛇舌草中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和豆甾醇等成分可能通过AKT1、IL-6、TNF、VEGFA等关键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抗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作用机制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原代培养
3
作者 黄佳怡 陈琼 +4 位作者 杨子龙 宗阳 张露蓉 王斐 袁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目的:建立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原代培养及评价方法。方法:取SD大鼠和C57BL/6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3次平行实验,无菌条件下分离原代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等方法对分... 目的:建立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原代培养及评价方法。方法:取SD大鼠和C57BL/6小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进行3次平行实验,无菌条件下分离原代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纯度,台盼蓝拒染法评价复苏后的细胞活力。结果:分离的大鼠和小鼠原代胃平滑肌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均能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大鼠胃平滑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99.6%,小鼠胃平滑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97.4%。冻存后复苏的大鼠和小鼠胃平滑肌细胞的活细胞率可以达到97%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大鼠和小鼠原代胃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平滑肌细胞 鉴定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原代培养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清除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4
作者 朱晓静 石俊 +1 位作者 汤海林 周梁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4-1418,共5页
随着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趋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最新的共识声明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其定义从原有的排除性诊断转变... 随着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趋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最新的共识声明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其定义从原有的排除性诊断转变为包含性诊断。这一调整不仅提高了临床诊断效率,还进一步凸显了代谢紊乱在MAFLD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介导的胰岛素清除机制的深入研究,胰岛素清除在MAFLD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本文综述了胰岛素清除在MAFLD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清除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