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bcr/abl及JWA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戴海萍 沈群 +3 位作者 周建伟 汤唯艳 朱光荣 夏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09-811,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bcr/abl、JW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浓度药物(2.5、5、7.5、10和20mg/ml)处理K562细胞24小时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青黛复方对K562细胞株增殖、凋亡及bcr/abl、JW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浓度药物(2.5、5、7.5、10和20mg/ml)处理K562细胞24小时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bcr/abl及JWA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随药物作用浓度升高,K562细胞逐渐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bcr/abl及JWA基因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结论:青黛复方能部分抑制K562bcr/abl及JWA基因的表达,其对CML的疗效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复方 K562细胞 BCR/ABL JW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群 周建伟 +3 位作者 盛瑞兰 朱光荣 曹海霞 陆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04-808,共5页
为了研究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中的意义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FCM检测HL60细胞经ATRA(10-6mol/L)、AraC(10ng/ml)、TPA(10-8mol/L)作用后2、4、6、8天CD13、CD14、CD15、CD11b改变及细... 为了研究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中的意义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FCM检测HL60细胞经ATRA(10-6mol/L)、AraC(10ng/ml)、TPA(10-8mol/L)作用后2、4、6、8天CD13、CD14、CD15、CD11b改变及细胞周期变化;应用半定量RT-PCR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JWA基因在HL60细胞定向分化中的表达趋势以及相关凋亡因子Bcl2、HSP27和HSP70的表达。结果表明:经上述药物分别处理HL60细胞后,不同时段FCM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证明其分别向粒、单核、巨噬细胞样分化。JWA基因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Bcl2则呈时间依赖性下降;HSP70在ATRA及TPA组与JWA表达呈正相关,与Bcl2呈负相关,而各组HSP27并无表达。ATRA处理HL60细胞后JWA基因表达趋势与原代细胞相反,且不需要ATRA诱导分化作为前提。分别以AraC10ng/ml和AraC20ng/ml处理HL60细胞后,JWA基因的表达呈反向变化,即前者呈时间依赖性增加,而后者则下降。结论:JWA基因在实现ATRA及TP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和凋亡中可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JWA基因表达的高低与AraC诱导分化作用及细胞毒作用有关;HL60细胞与原代白血病细胞在诱导分化机制方面可能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WA基因 HL-60细胞 ATRA ARA-C TPA 定向分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疫苗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学军 姜鹏君 +6 位作者 孔祥图 张文曦 夏雯 范振芳 于菊华 孙雪梅 李晓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0-793,共4页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化疗联合美罗华免疫治疗使NHL获得了较高的缓解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原发耐药或者缓解后复发而无法获得治愈,因此研发新的淋巴瘤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化疗联合美罗华免疫治疗使NHL获得了较高的缓解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原发耐药或者缓解后复发而无法获得治愈,因此研发新的淋巴瘤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免疫治疗各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给患者免疫接种携带肿瘤抗原的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阳利 张苏江 +7 位作者 乔纯 戴丹 孙雪梅 徐燕丽 钱思轩 徐卫 王季石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135-1139,共5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FLT3基因外显子20中TKD点突变。结果表明:131例初治AML患者中,21例(16.0%)FLT3-ITD突变阳性,3例(2.3%)FLT3-TKD点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两种突变。FLT3-ITD阳性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WBC)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FLT3(FLT3-wt)组。FLT3-ITD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47.6%,显著低于FLT3-wt88.1%(p<0.05)。20例M3患者中,FLT3-ITD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3FLT3-ITD阳性组患者CR率为37.5(6/16例),显著低于非M3FLT3-wt组患者CR率90.6%(48/53例)(p<0.05)。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后14个月(2-20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50%(3/6),高于FLT3-wt组29.2%(14/48例)。由于FLT3-TKD阳性患者仅3例,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FLT3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突变,FLT3-ITD突变较FLT3-TKD点突变发生率高,FLT3-ITD有突变的AML患者预后差;FLT3-TKD点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早期FLT3基因突变检测对AML患者今后的靶向治疗及了解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FLT3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首发血小板显著增多 被引量:3
5
作者 沈群 周建伟 +5 位作者 朱光荣 杨月艳 仇海荣 朱广荣 夏雯 姜鹏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7-25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发现:以血小... 本研究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发现:以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CML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表明,骨髓增生活跃,以巨核系异常增生为主,血小板大片成堆,可见圆形核小巨核细胞,中等度白细胞增多,经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证实存在有Ph染色体和(或)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对此类患者应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甚至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干预;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则不宜过多地使用化疗药物,否则反而诱致白血病的发生。结论:对血小板明显增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这对于ET及C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以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BCR/ABL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原冲击的DC联合CIK细胞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姜鹏君 朱学军 +4 位作者 范振芳 于菊华 夏雯 孙雪梅 李晓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5-789,共5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05年3月至2014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2例复发...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05年3月至2014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2例复发性MM患者的骨髓瘤细胞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自体DC-CIK细胞,然后回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免疫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DC联合CIK细胞治疗复发性MM总体疗效为,完全缓解(CR)2例,接近完全缓解(n CR)5例,部分缓解(PR)7例,轻微治疗反应(MR)3例,疾病进展(PD)5例,总体反应率(CR+n CR+PR)为63.64%(14/22)。DC-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22.26±9.67)%vs(12.61±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含量[(166±41)%vs(112±21)%]和β2-MG含量[(5.11±2.33)%vs(2.65±1.6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CIK细胞联合治疗复发性MM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进一步在骨髓瘤及其他B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MGB探针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17F突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雪梅 徐祖琼 +5 位作者 于慧 赖仁胜 谢玲 顾香芳 夏珺 李建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84例Ph阴性CMPD患者单个核细胞DNA,利用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A7F的发生率,并利用限制...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84例Ph阴性CMPD患者单个核细胞DNA,利用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A7F的发生率,并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照检测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用基因测序验证两种结果。结果: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84例Ph(-)CMPD患者,42例存在JAK2V617F,突变率为50%;其中PV、ET、IMF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76.7%(23/30)、25.9%(7/27)、42.5%(9/20),经RFLP检测84例Ph(-)CMPD总的突变率为33.3%,测序结果验证了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结果。结论:Taqman-MGB探针联合RealtimePCR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突变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水平
8
作者 姜鹏君 孙雪梅 +3 位作者 朱学军 徐祖琼 李建勇 陈军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136-3138,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蛋白水平的应用。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应用P-Tyr-100抗体标记胞浆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系(K562细胞)和Bcr-Abl阴性细胞系(HL60细胞)磷酸酪氨酸水平,并以...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蛋白水平的应用。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应用P-Tyr-100抗体标记胞浆抗原,流式细胞术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系(K562细胞)和Bcr-Abl阴性细胞系(HL60细胞)磷酸酪氨酸水平,并以同样的方法分析20例正常人外周血粒细胞和3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性粒细胞的磷酸酪氨酸水平,以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其磷酸酪氨酸水平。结果:HL60细胞和K562细胞的MFI分别为170.89±23.42和838.25±56.59,20例正常人、CML慢性期患者和CML加速/急变期患者的MFI分别为250.39±115.78、1549.66±453.55和1879.29±533.19,CML患者的MFI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CML加速/急变期患者的MFI明显高于CML慢性期的患者(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理想的检测Bcr-Abl阳性细胞的磷酸酪氨酸水平的方法,且快速、敏感,有望用于CML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慢性 磷酸酪氨酸 流式细胞术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抑制BCR-ABL肿瘤蛋白表达的药物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雪梅 姚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63-765,782,共4页
反义核酸技术、RNA干扰技术及核酶技术等靶向抑制BCR-ABL mRNA的药物,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缺乏体内研究资料,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影响BCR-ABL肿瘤蛋白稳定性的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可以克服突... 反义核酸技术、RNA干扰技术及核酶技术等靶向抑制BCR-ABL mRNA的药物,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缺乏体内研究资料,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影响BCR-ABL肿瘤蛋白稳定性的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可以克服突变细胞株的耐药,并显示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干细胞的抑制效应,在BCR-ABL阳性白血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抑制剂 BCR—ABL 肿瘤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构建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瑞栋 田芳 +7 位作者 杨振莉 汪敏亮 张大挺 李彦涛 凡鹏程 吴国祥 朱学军 刘根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探索通过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方法。方法:构建基于鼠源BCMA scFv的CAR-BCMA分子,包装为慢病毒载体... 目的:探索通过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方法。方法:构建基于鼠源BCMA scFv的CAR-BCMA分子,包装为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健康人T细胞构建CAR-BCMA-T细胞;构建BCMA阳性细胞系A549-BCMA、A549-BCMAOFP和K562-BCMA作为靶细胞。将CAR-BCMA-T细胞与构建的靶细胞和人骨髓瘤细胞U266共孵育,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BCM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构建MM患者来源CAR-BCMA-T细胞并检测其杀伤靶细胞A549-BCMA的能力,并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AR-BCMA-T细胞IFN-γ的释放水平。结果:健康人来源的CAR-BCMA-T经过11 d培养扩增300倍,阳性率达到43%;成功构建BCMA阳性靶细胞。在5:1效靶比下,CAR-BCMA-T对A549-BCMA、K562-BCMA和U266细胞的杀伤率分别在80%、60%和80%左右,显著高于对BCMA阴性细胞的杀伤率,且杀伤力与靶细胞的BCMA表达强度相关。在效靶比20:1时,MM患者来源CAR-BCMA-T细胞对靶细胞A549-BCMA的杀伤率达到95%以上,并且大量分泌IFN-γ。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健康人及MM患者来源的靶向BCMA的CAR-T细胞,其能够有效特异杀伤BCMA阳性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成熟抗原 嵌合抗原受体 多发性骨髓瘤 Γ干扰素 杀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婷婷 朱学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0-1325,共6页
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TX)模型,因其较好地保留了原代肿瘤的遗传、分子、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维持了肿瘤干细胞的特性,能反映患者肿瘤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在对治疗的反应性上也与患者保持较高的... 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TX)模型,因其较好地保留了原代肿瘤的遗传、分子、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维持了肿瘤干细胞的特性,能反映患者肿瘤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在对治疗的反应性上也与患者保持较高的一致性,现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前期研究。近年来,NSG(NOD/Lt Sz-Prkdc^(scid)Il2rg^(tm1)Wjl/J)、NOG(NOD.Cg-Prkdc^(scid)IL2rg^(tm1Sug)/Jic Crl)和NCG(NOD-Prkdc^(em26Cd52)Il2rg^(em26Cd22)/Nju)等免疫缺陷小鼠的研发成功,推动了新一代PDTX模型研究的快速发展。由于新一代PDTX模型建立所需样本量小,经过冷冻的组织与新鲜组织成瘤率无明显差异,为一些难以获取大量样本的肿瘤组织提供了研究材料。笔者对近年来PDTX模型用于个性化治疗方案的筛选制定、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及敏感指标的筛选、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以及患者预后的评估等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异种移植 PDTX模型 NCG小鼠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CAR-T细胞诱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陈铖 刘细细 +6 位作者 陈碧清 田芳 张玮光 杨箐 任江涛 邢芸 朱学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表达IL-12的小鼠CAR-T细胞,探讨经尾静脉将其输注于小鼠体内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模型的方法。方法:构建基于靶向鼠源CD19的CAR分子,包装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感染小鼠T细胞构建mCD19-CAR-T、mCD19/IL-12-CAR-T细胞。通... 目的:通过构建表达IL-12的小鼠CAR-T细胞,探讨经尾静脉将其输注于小鼠体内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模型的方法。方法:构建基于靶向鼠源CD19的CAR分子,包装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感染小鼠T细胞构建mCD19-CAR-T、mCD19/IL-12-CAR-T细胞。通过构建小鼠体内胰腺癌Panc02-CD19细胞移植瘤模型,检测mCD19/IL-12-CAR-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ELISA法检测两种CAR-T细胞IL-12和IFN-γ分泌水平;经小鼠尾静脉输注mCD19/IL-12-CAR-T细胞构建CAR-T细胞CRS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中IL-6、MCP-1、IL-1、IL-10、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荷瘤小鼠肝、脾、肺和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经过培养扩增的mCD19/IL-12-CAR-T细胞能有效分泌IL-12,CAR阳性率达(56.9±5.4)%;与非靶细胞Panc02或靶细胞Panc02-CD19共培养时,均能高分泌IFN-γ。成功构建小鼠胰腺癌Panc02-CD19细胞移植瘤模型,经小鼠尾静脉注射1×10^(6)个mCD19/IL-12-CAR-T细胞能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但未能诱发严重CRS;输注2×10^(6)个mCD19/IL-12-CAR-T细胞后,小鼠出现体质量减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组织损伤,最终导致死亡等一系列典型CRS表现。结论:成功构建IL-12-CAR-T细胞诱发的小鼠CRS模型,其稳定性好、重复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白细胞介素-12 CAR-T细胞疗法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胰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CD19-CAR-T的体外构建、扩增及初步功能鉴定
13
作者 李剑 田芳 +8 位作者 姜鹏君 孔祥图 吴坚 殷婷婷 邢芸 金亮 郝瑞栋 刘根桃 朱学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特异性靶向CD19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CD19-CAR-T的构建方法 ,并明确其体外杀伤靶细胞的效果。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技术,将PCR获得的CD19-CAR片段构建到p CDH-GFP慢病毒载体上,利用包装的慢病毒颗粒转染供者CD3^+T细胞,... 目的:探索一种特异性靶向CD19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CD19-CAR-T的构建方法 ,并明确其体外杀伤靶细胞的效果。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技术,将PCR获得的CD19-CAR片段构建到p CDH-GFP慢病毒载体上,利用包装的慢病毒颗粒转染供者CD3^+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及PCR鉴定转染效率,并通过7-AAD染色鉴定扩增得到的CD19-CAR-T细胞体外杀伤CD19^+Ramos靶细胞的效果。结果:经慢病毒转染T细胞在体外培养10 d后,CD3^+T扩增达(78.8±23.2)倍,(58.3±5.4)%的CD3^+T细胞表达GFP,CD19-CAR-T体外杀伤CD19^+Ramos靶细胞在效靶比5∶1时效率为(57.4±9.3)%。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体外构建及扩增CD19-CAR-T的方法,且具有明显靶向性,为CD19^+B细胞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嵌合抗原受体 白血病 淋巴瘤 细胞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