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机制
1
作者
郭丹丹
钱佳燕
+2 位作者
陈悦
翁嘉晨
黄子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9-515,524,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SwissTarget和TargetNet数据库检索槲皮素的药物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结核性溃疡基因测序结果,获得交集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交集靶点的基...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SwissTarget和TargetNet数据库检索槲皮素的药物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结核性溃疡基因测序结果,获得交集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交集靶点经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并筛选枢纽节点,采用PyMOL与AutoDock Tolls软件完成槲皮素与枢纽节点的分子对接,筛选以槲皮素为核心的药物靶点,最后构建巨噬细胞模型,对上述核心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经筛选共得到54个药物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可涉及的信号通路有代谢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等,另外,ALOX5、TNF、SRC、MMP9、EGFR等基因可能是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关键基因,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干预后,M1、M2巨噬细胞SRC、EGF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MP9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影响SRC、EGFR及MMP9表达发挥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五凤草液
槲皮素
结核性溃疡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Ⅲ-Ⅳ期压力性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
3
2
作者
曹丽敏
黄子慧
+4 位作者
王裕玲
钱佳燕
高贝贝
陈思琪
翁嘉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7,共12页
目的观察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NPWTi)Ⅲ-Ⅳ期压力性损伤(PI)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病区及伤口护理门诊就诊的60例PI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PWT...
目的观察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NPWTi)Ⅲ-Ⅳ期压力性损伤(PI)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病区及伤口护理门诊就诊的60例PI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全身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NPWTi,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周拆除负压装置后统计PI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创面细菌培养检出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并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2)动物实验: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每组6只,通过局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建立PI大鼠模型,每天治疗结束后将负压装置拆除。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7、10 d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形态,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并用ELISA法及RT-qPCR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液、创面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两组均能有效降低PUSH评分和创面细菌培养检出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组织VEGF表达,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优于生理盐水NPWTi组(P<0.05)。(2)动物实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创面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明显,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液和创面组织p38 MAPK、NF-κB p65、iNOS、TNF-α水平明显升高,Arg-1、TGF-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治疗7 d后创面形态评分明显降低,组织病理学形态明显改善,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血液及创面组织p38 MAPK、NF-κB p65、iNOS、TNF-α水平明显降低,Arg-1、TGF-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优于生理盐水NPWTi组(P<0.05)。结论复方五凤草液NPWTi可有效促进PI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及表达,进而调节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负压滴灌治疗
复方五凤草液
巨噬细胞极化
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银僵Ⅰ号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靳汝辉
黄子慧
+1 位作者
钮晓红
傅良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604-1607,共4页
目的:评价银僵汤的初步优化方——银僵Ⅰ号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优化处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收治的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银僵Ⅰ号组、银僵汤组,每组30例。...
目的:评价银僵汤的初步优化方——银僵Ⅰ号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优化处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收治的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银僵Ⅰ号组、银僵汤组,每组30例。每剂药均水煎成2袋包装。1袋/次,100 mL,2次/d服用。观察14 d,评估疗效。结果:银僵Ⅰ号、银僵汤在缓解靶淋巴结肿胀、疼痛,退热,升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结论:银僵Ⅰ号、银僵汤疗效相当,在简化药物组成后基本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淋巴结炎
银僵Ⅰ号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机制
1
作者
郭丹丹
钱佳燕
陈悦
翁嘉晨
黄子慧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9-515,524,共8页
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重点科技项目(ZD202105)
南京市卫生技术医学重点发展项目(ZKX20049)
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基金(XZR2021086)。
文摘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SwissTarget和TargetNet数据库检索槲皮素的药物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结核性溃疡基因测序结果,获得交集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完成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交集靶点经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并筛选枢纽节点,采用PyMOL与AutoDock Tolls软件完成槲皮素与枢纽节点的分子对接,筛选以槲皮素为核心的药物靶点,最后构建巨噬细胞模型,对上述核心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经筛选共得到54个药物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可涉及的信号通路有代谢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等,另外,ALOX5、TNF、SRC、MMP9、EGFR等基因可能是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关键基因,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干预后,M1、M2巨噬细胞SRC、EGF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MP9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影响SRC、EGFR及MMP9表达发挥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
关键词
复方五凤草液
槲皮素
结核性溃疡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Keywords
compound Wufengcao liquid
quercetin
tuberculous ulcer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R263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Ⅲ-Ⅳ期压力性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
3
2
作者
曹丽敏
黄子慧
王裕玲
钱佳燕
高贝贝
陈思琪
翁嘉晨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7,共12页
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ZD202105)
南京市卫健委重点项目(ZKX20049)
许芝银全国名中医专家工作室([宁卫财务2019]26号)。
文摘
目的观察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NPWTi)Ⅲ-Ⅳ期压力性损伤(PI)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病区及伤口护理门诊就诊的60例PI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全身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NPWTi,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周拆除负压装置后统计PI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创面细菌培养检出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并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2)动物实验: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每组6只,通过局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建立PI大鼠模型,每天治疗结束后将负压装置拆除。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7、10 d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形态,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并用ELISA法及RT-qPCR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液、创面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两组均能有效降低PUSH评分和创面细菌培养检出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组织VEGF表达,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优于生理盐水NPWTi组(P<0.05)。(2)动物实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创面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明显,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液和创面组织p38 MAPK、NF-κB p65、iNOS、TNF-α水平明显升高,Arg-1、TGF-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治疗7 d后创面形态评分明显降低,组织病理学形态明显改善,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血液及创面组织p38 MAPK、NF-κB p65、iNOS、TNF-α水平明显降低,Arg-1、TGF-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优于生理盐水NPWTi组(P<0.05)。结论复方五凤草液NPWTi可有效促进PI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及表达,进而调节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负压滴灌治疗
复方五凤草液
巨噬细胞极化
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
Keywords
pressure injury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with instillation
compound Wufengcao liquid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p38 MAPK/NF-κB signaling pathway
分类号
R632.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银僵Ⅰ号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8
3
作者
靳汝辉
黄子慧
钮晓红
傅良杰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604-1607,共4页
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资助项目(YKK15173)
文摘
目的:评价银僵汤的初步优化方——银僵Ⅰ号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优化处方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收治的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银僵Ⅰ号组、银僵汤组,每组30例。每剂药均水煎成2袋包装。1袋/次,100 mL,2次/d服用。观察14 d,评估疗效。结果:银僵Ⅰ号、银僵汤在缓解靶淋巴结肿胀、疼痛,退热,升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结论:银僵Ⅰ号、银僵汤疗效相当,在简化药物组成后基本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坏死性淋巴结炎
银僵Ⅰ号
处方优化
Keywords
Histol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Yinjiang" Ⅰ
Prescription optimization
分类号
R263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槲皮素治疗结核性溃疡的机制
郭丹丹
钱佳燕
陈悦
翁嘉晨
黄子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Ⅲ-Ⅳ期压力性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曹丽敏
黄子慧
王裕玲
钱佳燕
高贝贝
陈思琪
翁嘉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银僵Ⅰ号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靳汝辉
黄子慧
钮晓红
傅良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