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肝病学科临床医师的病理修养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67-2270,共4页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损伤性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肝病病理改变表现为"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需要临床和病理密切结合才能正确诊断。临床医师掌握肝组织病理的基本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更有助于...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损伤性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肝病病理改变表现为"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需要临床和病理密切结合才能正确诊断。临床医师掌握肝组织病理的基本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更有助于在临床病理多学科讨论中与病理医师更有效的沟通,有条件的医院可遴选基本功扎实的临床医师进修学习肝组织病理学,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共同阅片完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病理学 诊断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基因及其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阚延婷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39-1443,共5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特异性肝病。通常出现在妊娠晚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汁酸及转氨酶升高,对胎儿影响较大,可导致早产、死胎、畸形。其病因复杂,研究发现遗传、代谢、免疫、激素等多...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特异性肝病。通常出现在妊娠晚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汁酸及转氨酶升高,对胎儿影响较大,可导致早产、死胎、畸形。其病因复杂,研究发现遗传、代谢、免疫、激素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其发病。与胆汁淤积相关的基因,如ABCB11、ABCB4、ATP8B1、FXR等与ICP的遗传易感性有关。综述了胆汁淤积相关基因及其与ICP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妊娠并发症 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代谢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思路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姗姗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63-1666,共4页
遗传代谢性肝病病因复杂,种类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穿刺病理、基因检测等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因此,从临床中发现线索对于诊断该病有... 遗传代谢性肝病病因复杂,种类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穿刺病理、基因检测等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因此,从临床中发现线索对于诊断该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对遗传代谢性肝病的临床线索及临床诊断思路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性肝病 体征和症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汉黄芩素治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和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安银 刘红丽 +3 位作者 陈妙洋 郑玉凤 徐志远 杨永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40-4049,共10页
背景肝细胞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对新的肝细胞癌治疗药物进行探索研究具有科学意义。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汉黄芩素干预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汉黄芩素... 背景肝细胞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对新的肝细胞癌治疗药物进行探索研究具有科学意义。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汉黄芩素干预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汉黄芩素的药物靶点,从TTD、Gen Card、OMIM、Dis Gent数据库中收集肝细胞癌的疾病靶点。将收集的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作为药物干预疾病的潜在靶点。对交集靶点运用R软件进行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筛选核心靶点。在GIEPA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行进一步分析。最后通过体外实验对前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活性;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采用Western-blotting(WB)实验测定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分析结果发现汉黄芩素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性符合小分子药物成药规则并且毒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毒性。收集到汉黄芩素靶点135个,肝细胞癌靶点8238个,两者交集靶点113个。通过对构建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的前10位的核心基因进行分析,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SRC)在肝细胞癌组织中m RNA水平较正常肝组织上调(P<0.05),并且在肝细胞癌患者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P<0.05)。KEGG富集分析发现交集基因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上最多,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汉黄芩素与CDK1、SRC结合构型活力较强。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加入汉黄芩素75.0、150.0、300.0μmol/L组Hep G2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加入汉黄芩素37.5、75.0、150.0μmol/L组Hep G2细胞克隆形成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汉黄芩素37.5、75.0、150.0μmol/L组Hep G2细胞迁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WB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汉黄芩素75.0、150.0μmol/L组PI3K、P-AKT/AKT、CDK1、SRC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汉黄芩素通过下调CDK1、SRC蛋白表达,减弱PI3K/AKT通路信号,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干预肝细胞癌发生和进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汉黄芩素 网络药理学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胆型肝损伤的临床与病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杜先 刘兰侠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83-2288,共6页
胆汁淤积可因胆汁代谢异常、胆汁流动及回流不畅、胆管损伤及梗阻等原因引起。胆汁代谢异常往往由遗传基因异常引起,而胆汁流通不畅往往由胆管炎所致的损伤或胆道阻塞引发。胆汁代谢异常以进行性家族性胆汁淤积(PFIC)最为常见,而胆管损... 胆汁淤积可因胆汁代谢异常、胆汁流动及回流不畅、胆管损伤及梗阻等原因引起。胆汁代谢异常往往由遗传基因异常引起,而胆汁流通不畅往往由胆管炎所致的损伤或胆道阻塞引发。胆汁代谢异常以进行性家族性胆汁淤积(PFIC)最为常见,而胆管损伤性疾病以自身免疫性胆管炎为主要原因。先天性/自身免疫性胆管损伤以及继发性/获得性胆管反应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均具有相对特异性,疾病的最终确诊常需要结合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免疫学、遗传学、基因检测等综合分析。重点阐述了自身免疫性胆管损伤和PFIC病理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引申介绍了其他类似病变,以期对胆管损伤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胆汁淤积 疾病特征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