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血管钙化悖论”相关机制及调节因子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昱坤 周士杰 +5 位作者 王礼宁 张天驰 郭杨 张春雷 童凯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9-613,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其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传统观念中,它们往往被认为是与年龄相关的独立疾病;然而,愈来愈多的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直接相...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其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传统观念中,它们往往被认为是与年龄相关的独立疾病;然而,愈来愈多的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直接相关性,通常被定义为“骨-血管钙化悖论”。“骨-血管钙化悖论”是连接骨骼疾病与血管疾病的桥梁,笔者就钙化悖论可能病理机制以及相关调节因子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其概念与产生机制,为探究同时靶向干预骨与血管的潜在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血管钙化 骨-血管钙化悖论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王礼宁 李新艳 +6 位作者 朱弈桦 王远智 涂鹏程 郭杨 沈计荣 马勇 张春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9,共11页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年龄≥60岁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年龄≥60岁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变量,对预测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基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利用R软件构建术后二次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建立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并采用内部验证Boostrap和十折交叉验证法评估模型的可重复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初次骨折576例,二次骨折53例,二次骨折发生率为8.4%。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Harris评分(OR=0.916,95%CI:0.872~0.961)、日照时间(OR=0.397,95%CI:0.217~0.728)、功能锻炼(OR=0.400,95%CI:0.215~0.744)、阿尔茨海默病(OR=3.069,95%CI:1.034~9.110)、住院时长(OR=1.033,95%CI:1.004~1.063)。基于回归结果利用R软件构建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得出C指数与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表明该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复度较高,表明该模型校准度较好,预测二次骨折的能力与实际误差小,一致性高。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设定风险阈值为5%~55%时净获益大于0。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区分度较高、一致性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术后 二次骨折 LOGISTIC回归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远智 王礼宁 +5 位作者 郭杨 胡玥 张亚峰 尹恒 张春雷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8-1523,共6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早期识别骨折高危风险,采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进而降低骨折风险尤为重要。预测模型能够对骨折风险进行分层预测,对骨折的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数量众多、方法不...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早期识别骨折高危风险,采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进而降低骨折风险尤为重要。预测模型能够对骨折风险进行分层预测,对骨折的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数量众多、方法不一,本文从模型构建方法的角度出发,对比传统统计学方法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的优劣,总结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医师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早期诊断(识别)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及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差异lncRNA初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易昕 何强 +3 位作者 张大鹏 严坤 姚年伟 钱卫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4,46,共6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内差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相关功能。方法:SD大鼠分为骨质疏松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用切除卵巢的方法制备骨质疏松模型...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内差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相关功能。方法:SD大鼠分为骨质疏松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用切除卵巢的方法制备骨质疏松模型,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两组大鼠手术前及3个月后的骨密度。取SD大鼠股骨内骨髓体外培养BMSC,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骨质疏松模型组(3只)和对照组(3只)大鼠BMSC内lncRNA的表达差异,通过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骨质疏松模型组SD大鼠骨密度[(157.33±6.28)mg/cm^(2)],较对照组[(183.33±4.50)mg/cm^(2)]显著降低。两组大鼠BMSC内检测出基因片段共计3275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8454个(P<0.05),其中上调3593个,下调4861个。检测到的lncRNA基因片段499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共116个(P<0.05),其中上调35个,下调81个。差异lncRNA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发育生物学过程,并调控蛋白的转运通路。结论: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BMSC内lncRNA表达和正常大鼠存在差异,差异表达的lncRNA参与对BMSC生长发育过程及蛋白转运通路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lncRNA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作为骨质疏松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晨健 孙海涛 +7 位作者 王军 魏伟 刘岸龙 储旭东 钱卫庆 马勇 郭杨 王礼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32-1637,1674,共7页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骨病,其具有病情进展隐匿的特点,往往会导致疾病诊断相对滞后。因此,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目前最新研究表明,circRNA广泛参了与骨代谢的调控,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骨病,其具有病情进展隐匿的特点,往往会导致疾病诊断相对滞后。因此,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目前最新研究表明,circRNA广泛参了与骨代谢的调控,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其高度的序列保守性和稳定性,其具备了成为新型临床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生物标志物研究一般取材于体液样本或相邻组织样本,其中血液是最常用的,其具体可分为血清、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浆外泌体等来源。因此,本文拟就circRNA作为骨质疏松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生物标志物 circ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