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白红梅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1-1092,共2页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 小儿手术 眼科手术 眼科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评估及对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苏扬 白红梅 +3 位作者 田伟千 解珂 陈燕 黄礼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对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ASAⅠ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静注组(P组),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诱导、七氟醚维持组(PS组)。观察各组的麻醉诱导速度、苏...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对血浆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ASAⅠ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静注组(P组),七氟醚吸入组(S组)和丙泊酚诱导、七氟醚维持组(PS组)。观察各组的麻醉诱导速度、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肢动情况及呼吸和循环变化。监测术前、术毕即刻血浆肾素(Rn)、血管紧张素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皮质醇(Cor)的浓度。结果P组与PS组的诱导快于S组(P<0.05),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S组略短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肢体扭动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和PS组(P<0.05);各组术中、术毕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AⅠ、AⅡ术毕均高于术前(P<0.05);S组AⅠ、AⅡ在术前与术毕时均高于P组(P<0.05),S组AⅠ在术前与术毕时亦高于PS组(P<0.05)。三组Rn和Cor在术毕时较术前也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静镇痛效果强、苏醒完全、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极少,其轻度的交感兴奋作用更有利于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平稳,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人工流产 应激反应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被引量:20
3
作者 白红梅 解珂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无痛人工流产术 吸入麻醉药 七氟醚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 呼吸循环抑制 人用 苏醒时间 雷米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影响
4
作者 李荣华 徐敏逸 +3 位作者 张建楠 王静 蒋晨浩 蔡靓羽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3-708,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96例,男35例,女61例,年龄≥65岁,BMI 18.5~25.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电针治疗组(EA组,n...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96例,男35例,女61例,年龄≥65岁,BMI 18.5~25.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电针治疗组(EA组,n=49)和对照组(C组,n=47)。EA组在围术期施加电针治疗,对照组以假电针治疗。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于术后1、3、5 d评估POD的发生情况。采用记忆谵妄评估量表(MDAS)评估谵妄程度。分别于术前2 d、术后1、3、5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浓度。记录术后1、3、5 d NR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ELISA法检测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EA组术后1、3 d POD发生率、MDAS评分、血清IL-6浓度、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3、5 d血清CRP、S100β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3、5 d血清NfL浓度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5 d血清sIgA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在门水平,术后EA组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明显降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明显升高(P<0.05);在属水平,术后EA组拟杆菌属、海事成球杆菌属和普拉梭菌属丰度明显升高,埃希氏杆菌属和芽殖菌属丰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手术POD发生率,减轻其严重程度,术后还可提供有效的持续镇痛效应。电针治疗患者术后肠道相关菌群丰度改变明显,可能是电针治疗的关键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术后谵妄 肠道菌群 脑-肠轴 全身麻醉 髋部骨折手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丹丹 杨程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组(B组),每组15例。观察术前以及手术2h时的血糖浓度。结果A、B两组手术2h的血糖均比术前明显升高[(6.23±1.45)mmo...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组(B组),每组15例。观察术前以及手术2h时的血糖浓度。结果A、B两组手术2h的血糖均比术前明显升高[(6.23±1.45)mmol/Lvs.(4.86±0.85)mmol/L和(6.66±1.48)mmol/Lvs.(5.11±0.43)mmol/L](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均不能抑制应激性血糖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静-吸复合麻醉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峰 季淑娟 +1 位作者 朱阿立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53-855,共3页
目的研究术中持续输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组(研究组)和单纯雷米芬太尼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雷米芬太尼1μg/kg诱导和0.5μg... 目的研究术中持续输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组(研究组)和单纯雷米芬太尼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雷米芬太尼1μg/kg诱导和0.5μg·kg-1·min-1持续输注;研究组加用氯胺酮0.15 mg/kg诱导和2μg·kg-1·min-1术中持续输注。记录术后患者清醒和拔管时间,气管拔管即刻、术后6、12、24、36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气管拔管前的躁动次数和患者自控镇痛(PCA)总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气管拔管即刻、术后6、12、24、36和48 h的VAS和PCA总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清醒和拔管时间、躁动次数以及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持续输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能显著降低雷米芬太尼麻醉术后VAS,减少患者PCA次数,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雷米芬太尼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为50时的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被引量:4
7
作者 邹蓉 姚凤珍 +2 位作者 季淑娟 郭杰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50时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择期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年龄40~56岁,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0.5 MAC七氟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静-吸复合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50时丙泊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择期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年龄40~56岁,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0.5 MAC七氟醚、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和维库溴铵0.08mg·kg^(-1)·h^(-1),同时TCI丙泊酚。采用序贯法确定丙泊酚靶浓度,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8μg/ml,相邻浓度比为1∶1.1;若患者术中平均BIS值>50,则下一例患者靶浓度为1.98μg/ml;若BIS≤50,则下一例患者靶浓度为1.64μg/ml,以此类推。计算丙泊酚Cp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有26例患者完成序贯试验。丙泊酚Cp50为1.61μg/ml(95%CI 1.52~1.70)μg/ml。结论腰椎手术中0.5 MAC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及TCI丙泊酚麻醉,术中维持BIS值为50时所需丙泊酚的Cp50为1.6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瑞芬太尼 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麻醉方法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白红梅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丙泊酚镇静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P组患者在单纯丙泊酚诱导及维持下行ESD,而G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行ESD。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术中及术毕的SBP... 目的比较单纯丙泊酚镇静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P组患者在单纯丙泊酚诱导及维持下行ESD,而G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复合麻醉下行ESD。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术中及术毕的SBP、DBP、MAP、HR、SpO2,观察术中的不良反应如舌根后坠、低氧血症、心律失常、体动、呛咳及面颈部气肿和出血等情况。结果P组术中SBP、DBP、MAP较诱导前及G组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SpO2有所下降;P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舌根后坠为76%,低氧血症为33%,心律失常为22%,体动和呛咳为67%,皮下气肿为22%,出血为11%,均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单纯丙泊酚静脉镇静行ESD术中麻醉较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增高,麻醉和手术风险加大;而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则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镜 剥离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光 郑曼 +4 位作者 田伟千 李莎 赵峰 武红会 季方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8-501,共4页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手术时间≤2 h组(S)、手术时间>2 h组(L),术后送麻醉复苏室(PACU)拔管后进行镇静程度评分。统计清醒拔管时间及...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手术时间≤2 h组(S)、手术时间>2 h组(L),术后送麻醉复苏室(PACU)拔管后进行镇静程度评分。统计清醒拔管时间及出PACU时间,VAS疼痛评分和出现恶心呕吐的次数。分析影响麻醉恢复质量的因素与手术时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中S组的清醒拔管时间短于L组(P<0.05),出PACU时间也短于L组(P<0.01)。患者的清醒拔管时间与手术时间,出PACU时间与年龄皆有相关性(P<0.01),VAS与BMI无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可根据患者特征和外科医生的经验选择机器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术前通过预测影响麻醉恢复的因素如手术时间,年龄等,对于高风险患者提前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促进该类患者快速康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麻醉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静脉瘘结扎术麻醉处理一例
10
作者 武茜 刘存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6-1036,共1页
患者,女,28岁,因“胸闷、气喘、心悸2月余”入院。既往无心肺功能异常,查体:口唇发绀明显,杵状指,听诊肺动脉区可闻及第二心音亢进,鼻导管吸氧(3L/min)Sp0283%。术前ECG提示正常,二维超声心动图示“轻度二尖瓣、三尖瓣关... 患者,女,28岁,因“胸闷、气喘、心悸2月余”入院。既往无心肺功能异常,查体:口唇发绀明显,杵状指,听诊肺动脉区可闻及第二心音亢进,鼻导管吸氧(3L/min)Sp0283%。术前ECG提示正常,二维超声心动图示“轻度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左肺静脉增宽,流速增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功能异常 动-静脉瘘 麻醉处理 结扎术 三尖瓣关闭不全 鼻导管吸氧 第二心音 肺动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严重心胸外伤手术的麻醉体会
11
作者 王志红 朱阿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56-57,共2页
3例严重心胸外伤手术的麻醉体会王志红,朱阿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210029)关键词心胸贯通伤,外科麻醉本文总结了我科在1993年对3例严重心胸贯通伤紧急手术的抢救与麻醉,现将成功的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3例严重心胸外伤手术的麻醉体会王志红,朱阿立(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210029)关键词心胸贯通伤,外科麻醉本文总结了我科在1993年对3例严重心胸贯通伤紧急手术的抢救与麻醉,现将成功的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一:周某,病案号47176,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贯通伤 麻醉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针疗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弋晖 朱美华 +4 位作者 胡海青 牛聪 杨小亮 张家敏 陈志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4-708,共5页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5~74岁,BMI 18.5~2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颊针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5~74岁,BMI 18.5~2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颊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颊针组麻醉诱导前给予颊针疗法1次,术后每日上午9点行颊针疗法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3 d;对照组不行颊针治疗。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术后1、4、24、48 h VAS疼痛评分。分别于入室时及术后1、2、3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颊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1、4、24、48 h 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3 d CRP、IL-6、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喉痉挛及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运用颊针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针 结肠癌根治术 疼痛 镇痛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态顺应性指导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进涛 朱娟 +3 位作者 邓鉴 吉慧 姚强 田伟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观察肺动态顺应性(Cdyn)指导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65~79岁,BMI<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肺动态顺应性(Cdyn)指导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65~79岁,BMI<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个体化PEEP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4例。P组在插管完成即刻、气腹-屈氏体位建立即刻、气腹结束即刻行肺复张及PEEP滴定试验,C组设置固定PEEP 5 cmH_(2)O。记录P组3次滴定时最佳PEEP和实际VT。记录气管插管完成后10 min(T_(1))、气腹-屈氏体位建立后10 min(T_(2))、60 min(T_(3))、手术结束拔管前(T_(4))PaO_(2)、PaCO_(2)、PETCO_(2),计算氧合指数(OI)、死腔/潮气量比值(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_(2))、驱动压和Cdyn。采用ELISA法测定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10 min(T5)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D(SP-D)的浓度。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P组滴定最佳PEEP的中位数为4 cmH_(2)O。与C组比较,P组T_(4)时PaO_(2)、OI明显升高,T_(1)、T_(3)、T_(4)时Cdyn明显升高,T_(1)—T_(4)时驱动压明显降低,T5时CC16血清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T_(1)—T_(4)时PaCO_(2)、PETCO_(2)、A-aDO_(2)、V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 d均未发生严重PPCs。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下肺动态顺应性指导个体化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可提高患者术中肺动态顺应性,降低驱动压,改善手术结束时氧合,降低术后CC16血清浓度,改善术中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顺应性 压力控制通气 结直肠癌 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滴定 肺通气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喻美露 梁宵 +3 位作者 朱娟 田伟千 张赛亚 洪傲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有关TEAS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推荐的RCT质量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有关TEAS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推荐的RCT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Stata 15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4篇RCTs,患者3 593例,TEAS组1 781例,非TEAS组1 812例。与非TEAS组比较,TEAS组术后24 h内恶心发生率(RR=0.46,95%CI 0.36~0.59,P<0.001)、术后24 h内呕吐发生率(RR=0.47,95%CI 0.37~0.59,P<0.001)明显降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MD=-6.42 h, 95%CI-8.53~-4.32 h,P<0.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MD=-8.72 h, 95%CI-10.64~-6.80 h,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MD=-11.83 h, 95%CI-14.67~-8.98 h,P<0.001)明显缩短。结论 TEAS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胃肠功能 META分析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31
15
作者 赵峰 王丹丹 +3 位作者 杨光 黄礼兵 杨程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择期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CLP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FNB组)。术后镇痛负荷剂量0.2%...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择期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CLP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FNB组)。术后镇痛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0.4ml/kg,背景剂量0.2%罗哌卡因5ml/h,冲击剂量2ml/15min,保留镇痛48h。记录术后6、12、24、48h时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24、48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结果 CLPB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FNB组(P<0.05),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于全膝关节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6
作者 周玉弟 姜慧丽 +2 位作者 汤洋 崔耀梅 田伟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与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全麻患者70例,男25例,女45例,年龄18~75岁,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组(S组)和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组(ISB组),每...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与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全麻患者70例,男25例,女45例,年龄18~75岁,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组(S组)和传统肌间沟臂丛阻滞组(ISB组),每组35例。S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给予C5、C6神经根0.5%罗哌卡因各5ml;ISB组在超声引导下给予0.5%罗哌卡因10ml。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记录术后4、12、24h的VAS评分和前臂(屈肘、屈腕、屈指)MBS运动评分;记录术后24h曲马多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ISB组[(8.24±2.96)min vs(13.85±7.45)min,P<0.01];S组术后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ISB组[(1.7±0.8)分vs(3.6±0.7)分,P<0.05],术后4h前臂(屈肘、屈腕、屈指)MBS运动评分明显高于ISB组[(3.5±0.6)分vs(0.8±0.3)分,(3.4±0.5)分vs(0.9±0.4)分,(3.6±0.6)分vs(0.7±0.4)分,P<0.01];术后24h曲马多用量明显少于ISB组[(37.5±35.9)mg vs(112.5±43.5)mg,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ISB组(88%vs 56%,P<0.05),术后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优于臂丛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根阻滞 肌间沟臂丛阻滞 肩关节镜手术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不同入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9
17
作者 武茜 田伟千 +3 位作者 郑曼 季方兵 杨程 汤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体重50~7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行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臂丛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体重50~7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行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一点法),C组行超声引导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阻滞药物均为1%盐酸利多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20ml,C组分2次,每次注入10ml。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完成后5min(T_0)、10min(T_1)、15min(T_2)、20min(T_3)、25min(T_4)、30min(T_5)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M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与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0和T_1时M组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T_0时C组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M组(P〈0.05);T_5时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均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操作时间更短,更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中点入路 喙突入路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武茜 崔耀梅 +2 位作者 汤洋 杨程 郑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拟行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0~80岁,BMI 18~25 kg/m^(2),AS...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拟行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50~80岁,BMI 18~2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隐神经联合IPACK阻滞组(SP组)和隐神经阻滞组(SN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15 ml。SP组随后行超声引导下IPACK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SN组不予IPACK阻滞。记录阻滞成功例数、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后30 min、术后1、2、3 d膝关节活动度和最长行走距离、术后6、12、24、48、72 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和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阻滞成功率、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 SP组最长行走距离明显长于SN组(P<0.05)。术后12、24 h SP组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N组(P<0.05)。SP组有1例在苏醒后有轻微足下垂,观察至术后1 d好转。结论超声引导下隐神经联合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提供较完善的镇痛效果,更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隐神经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姜慧丽 武茜 +2 位作者 汤洋 郑曼 陈利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肺活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7例,男17例,女30例,年龄26~78岁,体重50~7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肩胛上神经阻滞组(S组,n=2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肺活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47例,男17例,女30例,年龄26~78岁,体重50~7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肩胛上神经阻滞组(S组,n=24)和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组(I组,n=23)。患者分别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组)及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组),阻滞药物均为0.375%罗哌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6h肺活量,拔管时间,PACU出室时间,术后苏醒即刻、6、12、24h的静息VAS疼痛评分,术中及术后24h内阿片类药物总量,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S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早于I组[(13.0±3.9)min vs(21.2±4.0)min,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hI组肺活量明显下降[(2 909±502)ml vs(3 533±726)ml,P<0.05],S组无明显变化[(3 620±808)ml vs(3 743±529)ml,P<0.05],I组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阿片类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可以为肩关节镜手术提供较为满意的镇痛,并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阻滞 镇痛 超声 肺功能 肩关节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和异氟醚对维库溴铵肌松增效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解珂 崔苏扬 +2 位作者 白红梅 杨海基 王丹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维库溴铵肌松 增效作用 异氟醚 七氟醚 静吸复合全麻 临床研究 肌松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