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骨内科学》总结施杞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学术思想
1
作者 司誉豪 尹恒 +3 位作者 郭杨 潘娅岚 王礼宁 马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842,共4页
国医大师施杞是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所著《中医骨内科学》详细阐述了基础理论、辨证治法、临证应用及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中医骨内科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归纳施教授治疗中医骨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即治疗思想体系从整体观念、... 国医大师施杞是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所著《中医骨内科学》详细阐述了基础理论、辨证治法、临证应用及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中医骨内科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归纳施教授治疗中医骨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即治疗思想体系从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出发,以八纲辨证为首,并由“气血为先、调和脏腑、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少阳为枢”等理念共同构成,对骨伤科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杞 中医骨内科学 学术思想 八纲辨证 少阳为枢 气血为先 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贴敷疗法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来根 王培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932-2936,共5页
中医药贴敷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便实用,特色鲜明,治疗效果肯定。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较为系统整理和分析归纳了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发展沿革、剂型制作、特点和优劣及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状况,以期让贴敷疗法更好地为临床服... 中医药贴敷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便实用,特色鲜明,治疗效果肯定。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较为系统整理和分析归纳了中医药贴敷疗法的发展沿革、剂型制作、特点和优劣及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状况,以期让贴敷疗法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造福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外治法 贴敷疗法 剂型 沿革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痹宁II通过AMPK/PGC1α信号通路调控糖酵解而减轻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
3
作者 魏义保 马振源 +5 位作者 刘德仁 胡恩睿 李晓辰 王培民 廖太阳 梅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9-1577,共9页
目的:基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探讨膝痹宁II(XBN II)调控糖酵解并减轻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KOA组、XBN I... 目的:基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探讨膝痹宁II(XBN II)调控糖酵解并减轻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KOA组、XBN II组和二甲双胍(Met)组,每组8只。通过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建立KOA模型。造模后第14天开始,XBN II组大鼠每日予XBN II灌胃1次,Met组隔天予Met腹腔注射1次,共给药4周。采用HE和番红固绿染色评估软骨组织病理并进行Mankin和OARSI评分;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软骨组织和血清中乳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组织中磷酸化AMPK和PGC1α蛋白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相关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己糖激酶2和乳酸脱氢酶A)、软骨合成和分解代谢相关因子(II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含血小板应答蛋白基序的解整联蛋白及金属蛋白酶5)及AMPK/PGC1α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KOA组大鼠软骨组织和血清中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软骨组织表面磨损,软骨层结构紊乱,基质淡染,Mankin和OARSI评分显著升高(P<0.05);软骨合成代谢因子及AMPK/PGC1α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软骨分解代谢相关因子及糖酵解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KOA组比较,XBN II组和Met组大鼠软骨组织形态有明显改善,Mankin和OARSI评分显著降低,且上述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XBN II可通过抑制糖酵解有效减轻KOA大鼠软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PGC1α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痹宁II 膝骨关节炎 软骨损伤 糖酵解 AMPK/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现代化研究思路探索 被引量:20
4
作者 尹恒 苏秋菊 +1 位作者 王建伟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4-457,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中医药治疗OP具有优势,但限制其发展的是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及现代化不足。本综述对OP中医证型现代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英文数据库中筛选文献,发...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中医药治疗OP具有优势,但限制其发展的是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及现代化不足。本综述对OP中医证型现代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英文数据库中筛选文献,发现OP中医证型判别尚不统一;常用的OP现代化指标不能全面阐述"证"的实质。因而提出统一公认的中医证型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非编码RNA中LncRNA、miRNA以及组学技术等新兴技术可以为OP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新思路和较全面的科学依据。联合多组学技术对OP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运用多组学技术检测中医药治疗OP中医具体证型的疗效研究以及OP肾虚证与LncRNA、miRNA、靶基因网状调控系统相关性研究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医证型 现代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5
作者 王礼宁 李新艳 +6 位作者 朱弈桦 王远智 涂鹏程 郭杨 沈计荣 马勇 张春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9,共11页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年龄≥60岁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年龄≥60岁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变量,对预测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基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利用R软件构建术后二次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建立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并采用内部验证Boostrap和十折交叉验证法评估模型的可重复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初次骨折576例,二次骨折53例,二次骨折发生率为8.4%。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Harris评分(OR=0.916,95%CI:0.872~0.961)、日照时间(OR=0.397,95%CI:0.217~0.728)、功能锻炼(OR=0.400,95%CI:0.215~0.744)、阿尔茨海默病(OR=3.069,95%CI:1.034~9.110)、住院时长(OR=1.033,95%CI:1.004~1.063)。基于回归结果利用R软件构建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得出C指数与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表明该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复度较高,表明该模型校准度较好,预测二次骨折的能力与实际误差小,一致性高。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设定风险阈值为5%~55%时净获益大于0。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区分度较高、一致性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术后 二次骨折 LOGISTIC回归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铜在伤科的应用史及其现代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惠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9-60,共2页
自然铜在伤科的应用史及其现代研究张惠法(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210029)关键词自然铜;伤科;临床应用;综述自然铜在伤科的应用,可谓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就有应用铜类药物... 自然铜在伤科的应用史及其现代研究张惠法(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210029)关键词自然铜;伤科;临床应用;综述自然铜在伤科的应用,可谓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就有应用铜类药物的记载。唐代中期张文仲正式推荐用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 伤科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分析
7
作者 席洪钟 陈浩 +6 位作者 宋伟 刘成林 吴尧昆 付佳豪 孙光权 杜斌 刘锌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构建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股骨头头颈开窗手术的146例(169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 目的构建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预后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股骨头头颈开窗手术的146例(169髋)ONF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106例患者(121髋)。按照随机抽样法(7∶3)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84例)和验证集(37例)。比较保髋成功和失败患者的临床以及影像资料,构建临床、影像组学以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以ROC、决策曲线、校准曲线以及生存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年龄、JIC分型、术后免负重时间和术后持续接触危险因素是影响保髋结果的预测因素(P<0.05)。与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治疗ONFH预后显著相关的4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原始形状伸长率、小波LLH一阶偏度、小波LHL glszm大面积低灰度加重以及小波HLL一阶中值。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相比,训练集以及验证集中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都表现出了更优越的预测性能。决策曲线显示,在高风险阈值的最大范围内,训练集以及验证集中使用临床-影像组学模型比临床模型以及影像组学模型方案获得了更多临床收益。在训练集中,JIC分期为C2型与最低的髋关节存活概率相关。此外,术后持续使用激素或酒精等风险因素也会显著降低髋关节存活概率。在训练集中,当Rad-score超过1.4089时,髋关节存活率明显降低。同样,对于年龄大于39岁、术后免负重时间少于5个月的患者,受累髋关节的存活率也相对较低。结论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股骨头头颈开窗打压植骨治疗ONFH的预后方面表现良好,可辅助临床医师判断保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预测模型 影像组学 股骨头头颈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快速康复外科建立护士主导的疼痛管理多学科团队的实践 被引量:58
8
作者 王晓庆 陈毓雯 +1 位作者 张园园 段培蓓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分析在骨科快速康复外科中建立护士主导的疼痛多学科团队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方便抽取我院骨伤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行关节置换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9月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急性疼痛服务... 目的:分析在骨科快速康复外科中建立护士主导的疼痛多学科团队的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方便抽取我院骨伤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行关节置换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9月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急性疼痛服务管理模式;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患者满意度来分析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结果:在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下,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疼痛管理模式控制疼痛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缩短且患者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疼痛 快速康复 多学科协作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响应性材料在股骨头坏死精准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浩 席洪钟 +6 位作者 薛鹏 何帅 谈小雪 孙光权 刘锌 江晓红 杜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1-847,共7页
股骨头坏死(ONFH)是骨科常见病,在疾病早期进行保髋治疗对于中青年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ONFH的修复具有异质性,导致个体间的保髋疗效存在差异。目前,保髋领域现有的组织工程支架均属于不可调控支架,在植入后无法根据股骨头内... 股骨头坏死(ONFH)是骨科常见病,在疾病早期进行保髋治疗对于中青年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ONFH的修复具有异质性,导致个体间的保髋疗效存在差异。目前,保髋领域现有的组织工程支架均属于不可调控支架,在植入后无法根据股骨头内修复情况进行精准调控,难以满足精准修复的需求。智能响应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自我反馈能力,将其与治疗药物结合构建成刺激-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为ONFH的精准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对国内外智能响应性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根据各种材料的响应原理及ONFH的修复特点,探讨活性氧响应性、剪切应力响应性、光/磁响应性等多种智能响应性材料在ONFH精准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ONFH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响应性材料 股骨头坏死 修复异质性 精准修复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核蛋白1通过抑制软骨细胞铁死亡延缓骨关节炎病理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太阳 马振源 +4 位作者 刘德仁 施蕾 茆军 王培民 丁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9-679,共11页
目的:研究核蛋白(Nupr)1调控软骨细胞铁死亡在骨关节炎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小干扰RNA(siRNA)对照组、靶向Nupr1的siRNA(siNupr1)组、siRNA对照+IL-1β组(siRNA对照干扰24 h后再加入10 ng/mL IL-1β)和siN... 目的:研究核蛋白(Nupr)1调控软骨细胞铁死亡在骨关节炎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小干扰RNA(siRNA)对照组、靶向Nupr1的siRNA(siNupr1)组、siRNA对照+IL-1β组(siRNA对照干扰24 h后再加入10 ng/mL IL-1β)和siNupr1+IL-1β组(siNupr1干扰24 h后再加入10 ng/mL IL-1β)。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Nupr1蛋白及其信使RNA(mRNA)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FerroOrange染色法检测亚铁离子水平,C11-BODIPY-591荧光显影法检测脂质过氧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ACSL)4、P5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表达。通过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失稳术(DMM)造模构建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将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腺相关病毒5型(AAV5)-短发夹RNA(shRNA)对照组、假手术+AAV5-靶向Nupr1的shRNA(shNupr1)组、DMM+AAV5-shRNA对照组和DMM+AAV5-shNupr1组,每组各10只,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通过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病理学评分评价小鼠软骨退变程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一种具有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ADAMTS)5、环氧合酶(COX)2、GPX4的mRNA表达。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敲低Nupr1可缓解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减少小鼠软骨细胞中铁蓄积,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下调ACSL4、P53蛋白表达,上调GPX4、SLC7A11蛋白表达(均P<0.01),抑制小鼠软骨细胞铁死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敲低Nupr1可延缓骨关节炎小鼠关节软骨退变,改善OARSI评分,减缓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铁死亡主要调节因子GPX4的表达(均P<0.01)。结论:敲低Nupr1可通过抑制小鼠软骨细胞铁死亡延缓骨关节炎病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铁死亡 核蛋白1 软骨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腓骨植骨术后股骨头早期塌陷进展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艺轩 郭铭滨 +5 位作者 麦健斌 袁鑫玮 席洪钟 宋伟 杜斌 刘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2-1280,共9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腓骨植骨术(AFG)后早期股骨头发生塌陷进展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AFG治疗的68例(75髋)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股骨头是...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腓骨植骨术(AFG)后早期股骨头发生塌陷进展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AFG治疗的68例(75髋)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股骨头是否发生塌陷进展将75髋分为稳定组(n=40)与进展组(n=35)。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发病部位、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日本骨坏死调查委员会(JIC)分型、中日友好医院(CJFH)分型、前外侧柱硬化带HU值(ⅠSHU)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FG术后早期股骨头发生塌陷进展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预测AFG术后早期股骨头塌陷进展的价值。结果75髋中,术后股骨头发生塌陷进展35髋(4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RCO分期、JIC分型和ⅠSHU是AFG术后股骨头塌陷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COⅢA分期、JIC C2分型是AFG术后早期股骨头塌陷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ⅠSHU是AFG术后早期股骨头塌陷进展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RCO分期、JIC分型、ⅠSHU单项及联合预测AFG术后早期股骨头塌陷进展的敏感度为0.850、0.725、0.800、0.775,特异度为0.486、0.657、0.743、0.914,曲线下面积(AUC)为0.668、0.725、0.811、0.896。结论ⅠSHU与术后早期股骨头塌陷进展存在相关性,ARCOⅢA分期、JIC C2分型和ⅠSHU是AFG术后早期股骨头塌陷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硬化带 异体腓骨植骨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NG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泉荃 王遇珩 +8 位作者 李沐哲 张天驰 高天乐 刘振楷 李嘉乐 李昱坤 王礼宁 马勇 郭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9-1704,共6页
目的概述STING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成果,从而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3年11月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STING、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IFN-β、NF-κB、type H vessels”为英... 目的概述STING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与研究成果,从而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3年11月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STING、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IFN-β、NF-κB、type H vessels”为英文检索词进行检索,以“STING信号通路、成骨细胞、破骨细胞、IFN-β、NF-κB、H型血管”为中文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文献筛选,最终引用论文数41篇。结论STING通路为骨质疏松症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激活STING/IFN-β信号通路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抑制骨吸收。而STING/NF-κB信号可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此外,STING信号通路的激活可抑制具有成骨能力的H型血管的产生,从而抑制骨形成。因此,STING通路在骨质疏松疾病进展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调控STING通路的不同分支有望发展更为有效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NG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形成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通痹汤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许建安 杨挺 王培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中医药疗法 益肾通痹汤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龙云 黄桂成 +3 位作者 郭杨 马勇 陈旭青 蒋东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65-247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广泛收集针刺或针刺+西药治疗对比西药的临床研究,纳入体针、腹针、电针治疗PO的随机试验。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广泛收集针刺或针刺+西药治疗对比西药的临床研究,纳入体针、腹针、电针治疗PO的随机试验。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9月1日。语言及发表形式不限。纳入的文献均据改良Jadad评分进行质量评价。对临床异质性较小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合计1369例PO患者,平均年龄为63.32岁。Meta分析示:对比西药,针刺治疗在有效率(OR=3.21;95%CI:1.99~5.18;P<0.00001)、降低疼痛评分(MD=-0.75;95%CI:-1.17^-0.32;P=0.0005)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提高腰椎骨密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MD=0.03;95%CI:-0.00^-0.07;P=0.08);针刺+西药治疗在有效率(OR=3.92;95%CI:2.43~6.31;P<0.00001)、降低疼痛评分(MD=-1.71;95%CI:-2.22^-1.20;P<0.00001)、提高腰椎骨密度(MD=0.09;95%CI:0.08~0.11;P<0.00001)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提高股骨颈骨密度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MD=0.00;95%CI:-0.02~0.02;P=0.88)。结论:针刺治疗PO在提高骨密度、减轻疼痛方面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亟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针刀穿刺负吸技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袁滨 吴意赟 +1 位作者 冯莹 孙鲁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针刀穿刺负吸技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钙化性肩袖肌腱炎患者均采取超声引导穿刺负吸技术治疗。其中23例钙化灶位于冈上肌内,1例位于冈下肌内。24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最后1次随访时应用VAS评分...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针刀穿刺负吸技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钙化性肩袖肌腱炎患者均采取超声引导穿刺负吸技术治疗。其中23例钙化灶位于冈上肌内,1例位于冈下肌内。24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最后1次随访时应用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评价系统(UCLA)和Constant评分方法对比治疗前后疗效。24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VAS评分:治疗前为(9.83±0.38)分,治疗6个月后为(0.08±0.41)分;UCLA评分:治疗前为(8.04±3.00)分,治疗后6个月为(34.26±3.21)分;Constant评分:术前为(32.74±21.61)分,术后6个月为(86.04±7.36)分。3个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针刀穿刺负吸技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超声引导穿刺负吸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丹 李同林 +1 位作者 马勇 王培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7-580,共4页
同种异体骨移植已广泛地应用于因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病等所致的骨缺损,其移植愈合过程主要依靠骨传导实现成骨,同时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而灭菌、降低抗原性、保存同种异体骨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特性是确保同种异体骨移植成... 同种异体骨移植已广泛地应用于因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病等所致的骨缺损,其移植愈合过程主要依靠骨传导实现成骨,同时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而灭菌、降低抗原性、保存同种异体骨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特性是确保同种异体骨移植成功的必要措施。现对同种异体骨制备保存、灭菌、愈合机制、排斥反应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深低温冷冻法 骨诱导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痰瘀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76例 被引量:26
17
作者 严培军 孙玉明 周福贻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杨 马勇 +2 位作者 潘娅岚 成吉华 黄桂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1-708,共8页
目的:探讨脊髓康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44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抽取24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9~T11段椎板、棘突。其余采用改良Al... 目的:探讨脊髓康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44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抽取24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9~T11段椎板、棘突。其余采用改良Allen法成功建立SCI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只。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剂量50 g/(kg·d)、25 g/(kg·d)、12.5 g/(kg·d)灌胃;醋酸泼尼松组以醋酸泼尼松0.06 g/(kg·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24 h、3 d、7 d、14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斜板试验,干预后3 d、7 d、14 d处死大鼠取脊髓样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损伤区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24 h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斜板试验角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术后3~14 d脊髓康中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术后14 d脊髓康中剂量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不同时间点醋酸泼尼松组和脊髓康中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二者具有等效性(P〉0.05)。荧光定量PCR显示,醋酸泼尼松、脊髓康可促进SCI后脊髓损伤区BDNF mRNA的表达,早期醋酸泼尼松效果较为明显,而干预后14 d脊髓康中剂量效果明显优于醋酸泼尼松。结论脊髓康可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SCI后脊髓内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康 轴突再生 微环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骨胶囊与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勇 司誉豪 +2 位作者 徐力立 郭杨 曹鲁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8-1223,124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强骨胶囊与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强骨胶囊与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搜集强骨胶囊与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年限均为建库以来至2017年1月27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个RCT,包括5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强骨胶囊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维生素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68,95%CI(-4.60,-2.76),P<0.00001]。强骨胶囊组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高于维生素D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MD=0.03,95%CI(0.01,0.04),P=0.0002]。强骨胶囊组患者轻度不良反应发生数显著高于维生素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89,95%CI(4.56,125.11),P=0.0002]。结论强骨胶囊可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增强骨密度,但相较于维生素D,仍需注意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骨胶囊 维生素D 骨质疏松性骨折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20
作者 董维 郭杨 +2 位作者 马勇 赵丹 王培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10μg/kg,24 h后肌注甲强龙20 mg/kg,1次/d,共3 d。对照组... 目的观察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耳缘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10μg/kg,24 h后肌注甲强龙20 mg/kg,1次/d,共3 d。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6周后观察兔股骨头X射线、磁共振及病理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对照组X线:双侧股骨头骨皮质完整,大小及形态正常,骨密度均匀,骨小梁清晰;实验组X线:兔股骨头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不清,可见一囊状透亮区,股骨头保持完整;MRI示:股骨头见一类圆形高信号影,边界相对清晰,关节面完整;病理:骨小梁纤细,部分骨小梁断裂,髓腔内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有的融合成泡状。结论甲强龙联合脂多糖能够成功安全便捷地诱导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甲强龙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