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络通颗粒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严士海 张建平 +2 位作者 王海丹 高峰 朱长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0-484,共5页
目的观察脑络通颗粒(制首乌、黄精、海藻等)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养30只ApoE-/-小鼠10个月,随机分为模型组、脑络通组(6.67 g/kg)、辛伐他汀组(6.67 mg/kg),每组10只。给药后小鼠取血清,生化法检测血脂... 目的观察脑络通颗粒(制首乌、黄精、海藻等)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养30只ApoE-/-小鼠10个月,随机分为模型组、脑络通组(6.67 g/kg)、辛伐他汀组(6.67 mg/kg),每组10只。给药后小鼠取血清,生化法检测血脂;取主动脉,Masson染色法观察血管胶原/面积比;We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水平。结果脑络通能调整血脂水平,使血管胶原/面积比增加(P<0.01),明显降低MMP2、MMP9、MT1-MMP水平(P<0.05),明显升高TIMP1、TIMP2水平(P<0.05)。与辛伐他汀组相当。结论脑络通具有改善血管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MMP9、MT1-MMP水平,增加TIMP1、TIMP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通颗粒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TI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MDA、HO-1、NO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赵扬 严士海 +1 位作者 王海丹 王晓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血管舒张因子(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控制...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丙二醛(MDA)、血红素加氧酶1(HO-1)、血管舒张因子(NO)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控制原发病和消除心衰诱因等常规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测定左室功能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MDA、HO-1、NO的浓度。结果:黄芪注射液组总有效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前的6 min步行距离无明显差距,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6 min步行距离是(693.83±23.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0±38.95)。治疗前的两组心功能参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每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治疗后都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SV、EF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前的两组MDA、NO、HO-1差异无显著性。与相应组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DA显著降低,NO与HO-1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MDA低于治疗后对照组,NO、HO-1高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CHF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内源性抗氧化应激从而治疗CH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F 黄芪注射液 HO-1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建平 严士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86-2088,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 E-/-小鼠)随机分为3组(n=6),模型对照组(高脂饮食),二苯乙烯苷小剂量组(高脂饮食+二苯乙烯苷20 mg/kg),二苯乙烯苷大剂量组组(高脂饮食+二苯乙烯苷40 mg/...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 E-/-小鼠)随机分为3组(n=6),模型对照组(高脂饮食),二苯乙烯苷小剂量组(高脂饮食+二苯乙烯苷20 mg/kg),二苯乙烯苷大剂量组组(高脂饮食+二苯乙烯苷40 mg/kg),人工饲养12周后行小鼠主动脉弓HE染色,确认模型对照组斑块形成。另外选用6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分组,给予药物干预4周,给药期间全部换用普通饲料。实验结束前,取血清,并取主动脉。HE检测粥样斑块;生化法检测血脂;elisa法检测血清中oxLDL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1)、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的表达。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主动脉内膜未见斑块;模型对对照组斑块明显;二苯乙烯苷组斑块面积显著缩小。(2)模型对照组血脂上升,二苯乙烯苷组血脂有一定降低。(3)模型组血管组织ICAM1、IL-1、TNF-α、LOX-1表达上调,二苯乙烯苷组ICAM1、IL-1、TNF-α、LOX-1表达显著下调。结论:二苯乙烯苷能够通过降低血脂,抑制抑制ox-LDL与LOX-1,调整炎性介质的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二苯乙烯苷 血脂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实践及范例在全球卫生紧急情况相关科学研究中的意义——Nayha Sethi博士观点对摆脱新冠肺炎研究决策困境的启示
4
作者 赵晓倩 王卯 +2 位作者 于茜 刘强 吴静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12期1439-1444,1449,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生命安全、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的同时,也对全球卫生紧急情况(GHE)下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挑战。2018年Nayha Sethi博士曾针对这一类困境,对传统的医学科学研究原则性指南和规则性指南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最佳实...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生命安全、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的同时,也对全球卫生紧急情况(GHE)下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挑战。2018年Nayha Sethi博士曾针对这一类困境,对传统的医学科学研究原则性指南和规则性指南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及范例的概念,在实践水平上为研究决策指导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介绍Sethi博士研究成果,希望能开拓我国研究者、政府管理者以及伦理审查相关人员对GHE期间研究决策的视野,并对中国GHE期间科研决策体系与模式的构建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实践及范例 伦理委员会 全球卫生紧急情况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