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
作者 史德志 樊炼 +1 位作者 高觉民 胡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40-1742,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64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MVD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64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MVD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所见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4例中,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33例,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27例,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2例,AICA及VA共同压迫2例。面肌抽搐症状术后立即缓解51例,8例经2~6个月后延迟缓解,3例好转,2例未能缓解。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感染5例,轻面瘫者9例,均经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颅骨骨瓣漂浮,脑脊液漏3例,听力减退5例,听力完全丧失1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手术技巧的提高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波形对责任血管的判定及对减压效果的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冬眠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方正逸 叶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9-421,共3页
报告1例头皮冬眠瘤。患者男,31岁。因头皮肿块2余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颞枕部皮下可触及一4 cm×1 cm肤色包块,表面光滑,质软,活动度一般,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核多居中,胞质丰富呈空泡状,嗜酸性颗粒散在分... 报告1例头皮冬眠瘤。患者男,31岁。因头皮肿块2余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左颞枕部皮下可触及一4 cm×1 cm肤色包块,表面光滑,质软,活动度一般,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核多居中,胞质丰富呈空泡状,嗜酸性颗粒散在分布。诊断:冬眠瘤(棕色脂肪瘤)。局麻后予左颞枕部皮下包块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眠瘤 组织病理学 影像学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西汀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杜延平 李乐军 +2 位作者 时忠华 梁建广 吴春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滴注与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CV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CVS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 目的探讨经静脉滴注与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CV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CVS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C组给予3H治疗,B组在C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泵注长春西汀,A组在C组基础上联合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比较各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级、临床疗效、低血压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14 d,A组和B组MCA血流速度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且A组低于B组。治疗后d 28,A组、B组NIHSS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B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治疗后28 d,B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但C组和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A组、B组GOS分级明显优于C组(P<0.05),且A组优于B组(P<0.05)。结论经静脉泵注和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CVS,但经导引导管注入长春西汀具有更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脑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导引导管注入 3H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鉴定癫痫疾病的差异蛋白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志岭 高觉民 +2 位作者 许志洋 王铮 王富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70-1975,共6页
应用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和质谱技术,定量分析和鉴定了癫痫组(n=3)和正常组(n=3)脑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以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癫痫病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凝胶图谱可辨识2500~3000个蛋白点... 应用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和质谱技术,定量分析和鉴定了癫痫组(n=3)和正常组(n=3)脑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以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癫痫病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凝胶图谱可辨识2500~3000个蛋白点,对21个显著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得到17个癫痫差异蛋白,其中2个蛋白在癫痫组织中表达上调,15个蛋白表达下调.部分蛋白与癫痫的关系属首次报道.这些蛋白与癫痫的病变相关,可能成为癫痫的分子标志物和药物治疗的靶向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结合微弹簧圈经静脉入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春富 梁建广 冷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研究背景采取单纯微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姑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在栓塞血管巢近端供血动脉后,可出现新的供血动脉并可能改变静脉引流途径,从而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闭塞引流静脉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经静脉途径闭塞引流静脉... 研究背景采取单纯微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姑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在栓塞血管巢近端供血动脉后,可出现新的供血动脉并可能改变静脉引流途径,从而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闭塞引流静脉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经静脉途径闭塞引流静脉成功率较高,本研究尝试经静脉入路注射液体栓塞剂Onyx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并探讨其疗效。方法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1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海绵窦区8例、横窦乙状窦区4例),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及临床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即刻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瘘口完全闭塞者11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者1例。随访3个月至3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11例、明显缓解者1例。结论应用液体栓塞剂Onyx结合微弹簧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膜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