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基于患者评价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鲁卿 张声生 +3 位作者 沈洪 王垂杰 黄穗平 汪正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90-694,共5页
目的:评价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了基于患者的结局评价从患者的角度考察其最关心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160例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 目的:评价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了基于患者的结局评价从患者的角度考察其最关心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160例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具有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健脾理气方以及安慰剂治疗。中药及安慰剂均为配方颗粒,由70℃温水冲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 m L。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随访。主要评价指标为基于患者评价的消化道症状积分,包括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分别在第0,1,2,3,4和8周观察记录。次要评价治疗为钡条胃排空试验,在第0和4周完成。结果:与安慰剂比较,治疗4周后及随访试验组患者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钡条胃排空试验中药组对胃肠动力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法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健脾疏肝法 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患者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脏腑风湿”论治消化性溃疡——仝小林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视角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映映 邸莎 +3 位作者 顾勤 黄飞剑 李青伟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346,共4页
消化性溃疡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人群患病率高达5%~10%^([1])。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运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这一经典的治疗方案,虽然大大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但是复发率仍居高... 消化性溃疡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人群患病率高达5%~10%^([1])。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运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这一经典的治疗方案,虽然大大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但是复发率仍居高不下。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学说,即风寒湿邪既可从体表传入脏腑,亦可直中脏腑,久而风寒湿邪伏于脏腑,盘踞痼结,发为脏腑风湿病。仝小林教授基于"胃肠黏膜是风寒湿邪易伏之地"的认识,同时结合伏邪与消化性溃疡均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脏腑风湿密切相关。治疗时则在脾胃病常规辨治心法的基础上,流转中气,适时透邪,同时结合益气健脾、活血化痰、发散火郁等法。通过临床验证,此法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降低了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风湿 伏邪 消化性溃疡 仝小林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7
3
作者 沈洪 邢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90,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逐渐增高,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随着重度和疑难病例的增多以及治疗目标的转变,单用西医或中医治疗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促进...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逐渐增高,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随着重度和疑难病例的增多以及治疗目标的转变,单用西医或中医治疗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促进深度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等方面更具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选择最佳的结合范式和时机,有待进一步探索。文章从UC治疗面临的挑战、中医药治疗UC的方法与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优势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 中医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调肝理脾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洪 郑凯 于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84-686,689,共4页
肝脾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之一,调肝理脾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治法。文章从肝脾失调角度论述了调肝理脾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治法 调肝理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经验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TNF-α及IL-23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司海鹏 朱长乐 +1 位作者 秦菲 叶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在中药经验方治疗不同时期TNF-α及IL-23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中医辨证后诊断为UC的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取健康志愿者26例作为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在中药经验方治疗不同时期TNF-α及IL-23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中医辨证后诊断为UC的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取健康志愿者26例作为正常对照。观察组给予中药经验方治疗,分别在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内镜下取活检,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TNF-α及IL-23表达。结果:各组TNF-α及IL-23表达显示,UC活动期与缓解期组比较,及UC活动期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C缓解期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验方可以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组织中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抑制其对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IL-23 TNF-Α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炎症性肠病健康管理的前移——论早期识别与预防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洪 邢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3-1238,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由于病情复杂,且大量患者就诊和确诊时机较晚,病情难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高昂,经济和社会负担沉重。遗传、环境及微生态互相作用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失衡,从而启动IBD的病理进程。基于以...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由于病情复杂,且大量患者就诊和确诊时机较晚,病情难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高昂,经济和社会负担沉重。遗传、环境及微生态互相作用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失衡,从而启动IBD的病理进程。基于以上特点,文章着眼于IBD高危因素和发病机制的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以及采取三级预防的管理策略;为健康管理的前移提供可行性的支持,以期降低发病风险及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早期识别 预防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地液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康健 单兆伟 +1 位作者 杜青 陈子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74-1076,F0003,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CAM-1,观察中药灌肠对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环节。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水溶液诱导UC模型,以仙地液... 目的: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CAM-1,观察中药灌肠对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环节。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水溶液诱导UC模型,以仙地液灌肠干预后,用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的方法,以Actin为内参照半定量检测大鼠结肠黏膜及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中药灌肠干预后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结肠黏膜及组织中的ICAM-1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灌肠可能通过下调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的ICAM-1表达实现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黏附分子 WESTERN BLOTTING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系疾病10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徐丹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44-347,共4页
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法统方,获得了显著疗效。将徐师治疗脾胃系疾病归纳为以下10法:疏肝和胃、健脾和胃、养阴理气、化湿清热、养血活血化瘀、消导解酲、温中祛寒、散结消坚、涩肠止泻、清肝养肝。
关键词 脾胃系疾病 中医治疗 名医经验 徐景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清幽养胃胶囊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金童 赵春燕 +1 位作者 战丽彬 徐陆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344-3355,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清幽养胃胶囊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数据库获得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清幽养胃胶囊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数据库获得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用软件Cytoscape 3.7.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药物-疾病网络关系,用R语言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运用PDB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AutoDuck软件等工具进行关键靶蛋白与相关化合物的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结果预测得到清幽养胃胶囊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206个成分,涉及119个靶点,跟PI3K/Akt、IL-17、TLR等信号通路有关,并发现AKT1、IL6、ALB、CASP3、VEGFA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表明关键靶蛋白与相关活性成分结合程度较好,且绝大多数优于阳性对照药。结论清幽养胃胶囊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形式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进一步探究其机制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清幽养胃胶囊 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抑制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丽 张旭 +2 位作者 陈劼 秦笑 沈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3-1386,1414,共5页
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细胞内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1990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异甘草素处理,MTT法检测异甘草素对SW1990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细胞survivin基因m RNA的表达,蛋... 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细胞内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1990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异甘草素处理,MTT法检测异甘草素对SW1990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细胞survivin基因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异甘草素能显著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且异甘草素能显著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内survivin基因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异甘草素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能与下调survivin基因m 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胰腺癌 增殖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转变模型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管理行为阶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史一 徒文静 +3 位作者 张萍 方健 王昱 金泓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基于综合转变模型,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管理阶段分布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1月便利抽样选取南京市4家综合性医院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608例,采用基于综合转变模型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饮食行为阶段、心理弹性、饮食... 目的基于综合转变模型,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管理阶段分布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1月便利抽样选取南京市4家综合性医院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608例,采用基于综合转变模型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饮食行为阶段、心理弹性、饮食管理自我效能和意愿等。结果46例(7.57%)处于无意图阶段,290例(47.70%)处于意图阶段,272例(44.74%)处于行动阶段。回归分析显示,饮食管理意愿、行动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病友支持是炎症性肠病患者行为阶段转变的保护因素,积极认知是影响无意图阶段向行动阶段转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饮食管理行为仍有待改善,需依据不同行为阶段的关键社会认知特征,为患者设计精准、高效的饮食管理支持方案,从而促进其饮食行为向高阶段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饮食管理 综合转变模型 社会认知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控异常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心田 徐丹华 陆为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3369-3374,共6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GIDs)之一,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因素、感染后改变、慢性感染和肠道菌群紊乱、黏膜低度炎症、免疫激活与肠道通透性改变、胆汁盐代谢失调以及血清素代谢异常等。罗马Ⅳ...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GIDs)之一,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因素、感染后改变、慢性感染和肠道菌群紊乱、黏膜低度炎症、免疫激活与肠道通透性改变、胆汁盐代谢失调以及血清素代谢异常等。罗马Ⅳ强调IBS发生与神经胃肠病学和脑-肠互动多方面异常相关,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系统相互交错使症状存在不均一性是其特征性表现。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基于脑-肠、肠-脑互动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性为主的神经信号,促皮质素释放因子(CRF)、皮质类固醇、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为主的内分泌信号,以及感染与菌群失调、炎症与免疫激活等为主的免疫信号调控异常与IBS的相关性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疾病 脑-肠互动 神经肽Y 神经-内分泌-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嘈杂证治体会
13
作者 王天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7-38,共2页
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当病变的初期或病程的某个阶段,部分患者自称胸骨后下段至上腹部之间不适或难过,这种难以表达清楚的主观感觉,中医称谓'嘈杂',正如《医学正传》谓:'夫嘈杂之症也。
关键词 嘈杂 中医药疗法 辩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