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1
作者 黄乐娟 任雪雷 朱磊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虚气留滞”理论首见于成无几所著的《伤寒明理论》,经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发展,现常用于指导多种以虚为本、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病机复杂,临床治疗棘手。朱磊教授基于“虚气留滞”理论内涵,结合UC病机特点,提... “虚气留滞”理论首见于成无几所著的《伤寒明理论》,经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发展,现常用于指导多种以虚为本、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病机复杂,临床治疗棘手。朱磊教授基于“虚气留滞”理论内涵,结合UC病机特点,提出健脾助运,温阳补肾以补“虚气”;清热利湿,调肺化痰,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以祛“留滞”,有助于发挥中医动态辨证和整体调节的优势,以提高中医药治疗疑难复杂病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虚气留滞” 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配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应用体会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宇伟 周晓波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1783-1785,共3页
杏仁,甘温,归肺经、大肠经,可祛痰止咳、宣肺平喘、润肠通便,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便秘等疾病。然临床应用观察发现,合理运用杏仁配伍,可进一步扩宽其临证应用范围,可达肃肺理气、降逆通腑、润燥通肠、利湿散结之功,不仅能治咳嗽气喘... 杏仁,甘温,归肺经、大肠经,可祛痰止咳、宣肺平喘、润肠通便,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便秘等疾病。然临床应用观察发现,合理运用杏仁配伍,可进一步扩宽其临证应用范围,可达肃肺理气、降逆通腑、润燥通肠、利湿散结之功,不仅能治咳嗽气喘等肺疾,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胃肠病、胆囊息肉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别有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 配伍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兆伟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药对经验撷英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星星 吴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113-1115,共3页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可发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常曰“十人九胃”,其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首届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在继承孟河学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出有效...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可发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常曰“十人九胃”,其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首届全国名中医单兆伟教授在继承孟河学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出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对,临证灵活化裁,每获良效。常用药对:槟榔、紫菀;肉苁蓉、莱菔子;黄芩、仙鹤草;浙贝母、薏苡仁、鸡内金;土茯苓、凌霄花;木蝴蝶、藏青果;白芥子、泽泻、山楂、荷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兆伟 消化系统疾病 中药药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兆伟教授辨治消化系统顽疾医案四则
4
作者 吴星星 吴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054-1056,共3页
单兆伟教授临证数十载,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现例选单教授诊治血吸虫肝病-腹腔积液、小儿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顽固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医案四则。腹腔积液案,攻补兼施,疏利二便,予疏凿饮子加减;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案,肺脾同调,... 单兆伟教授临证数十载,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现例选单教授诊治血吸虫肝病-腹腔积液、小儿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顽固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医案四则。腹腔积液案,攻补兼施,疏利二便,予疏凿饮子加减;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案,肺脾同调,防邪于外,予香砂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顽固性呕吐案,益气养阴,和胃降逆,予橘皮竹茹汤合生脉饮加减;溃疡性结肠炎案,健脾扶正,清利余邪,予参苓白术散加减。现将其诊疗过程、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逐一分析,与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兆伟 消化系统顽疾 医案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中药单体对溃疡性结肠炎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毛琼 郑凯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59-768,共10页
黄酮类中药单体多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及较高的药用价值而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涉及各年龄层的自身免疫学疾病,以其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因其... 黄酮类中药单体多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及较高的药用价值而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涉及各年龄层的自身免疫学疾病,以其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因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目前尚未有根治措施。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黄酮类中药单体可以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包括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Janus激酶(the Janus kinase, 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 Nrf2)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 PI3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信号通路,以此发挥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保护肠道上皮屏障和改变微生物群等作用来减轻UC肠道损伤。故基于黄酮类中药单体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UC作一综述,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治疗UC进一步深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黄酮类 中药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6
6
作者 沈洪 邢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90,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逐渐增高,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随着重度和疑难病例的增多以及治疗目标的转变,单用西医或中医治疗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促进...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逐渐增高,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随着重度和疑难病例的增多以及治疗目标的转变,单用西医或中医治疗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促进深度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等方面更具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选择最佳的结合范式和时机,有待进一步探索。文章从UC治疗面临的挑战、中医药治疗UC的方法与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优势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 中医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兆伟教授从肝脾论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经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丽 徐艺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16-218,共3页
单兆伟教授是孟河医派传人,著名的中医内科大家,对脾胃方面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具有明显特色。单兆伟教授基于中医的整体观,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方面更是临床经验丰富。尤善于从肝脾论治、... 单兆伟教授是孟河医派传人,著名的中医内科大家,对脾胃方面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具有明显特色。单兆伟教授基于中医的整体观,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方面更是临床经验丰富。尤善于从肝脾论治、肝脾同调,运用理气调肝,运脾疏肝,温脾补肝,柔肝健脾等法,疗效显著。本文归纳了单兆伟教授从肝脾论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兆伟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理气调肝 运脾疏肝 温脾补肝 柔肝健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贺海辉 沈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89-90,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r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见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属于公认的消化道难治性疾病。中医文献无...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r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见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属于公认的消化道难治性疾病。中医文献无“UC”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从历代典籍中关于“肠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6
9
作者 于毅 张露 沈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沈洪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离不开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前提是完成对病人四诊资料的全面收集,尤其强调对四诊信息的全面收集与整理。临证多从脾虚、气滞、血瘀论治。强调四诊资料详实客观,全面审察;理法方药一以贯之,... 沈洪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治离不开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前提是完成对病人四诊资料的全面收集,尤其强调对四诊信息的全面收集与整理。临证多从脾虚、气滞、血瘀论治。强调四诊资料详实客观,全面审察;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平允醇和;临证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证时要审因论治,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病 临证经验 沈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辨诊疗模式”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探讨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杰 顾勤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34-1237,共4页
灵活运用王琦教授提出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将体、病、证紧密结合应用于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之中。应先辨病,明确诊断,再结合辨证与辨体,确定患者证型及相应体质,综合三方面情况掌握疾病的本质,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这种治疗... 灵活运用王琦教授提出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将体、病、证紧密结合应用于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之中。应先辨病,明确诊断,再结合辨证与辨体,确定患者证型及相应体质,综合三方面情况掌握疾病的本质,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这种治疗模式突破了辨证论治的思维定式,丰富了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思路。另外通过分析GERD患者的体质特点,探讨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证候之间的紧密联系,可充分领悟辨体论治的重要性,进而在诊疗中兼顾调整患者的偏颇体质,以利疾病向愈,同时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达到中医治未病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辨体论治 体质 证候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炎症性肠病健康管理的前移——论早期识别与预防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洪 邢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3-1238,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由于病情复杂,且大量患者就诊和确诊时机较晚,病情难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高昂,经济和社会负担沉重。遗传、环境及微生态互相作用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失衡,从而启动IBD的病理进程。基于以...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由于病情复杂,且大量患者就诊和确诊时机较晚,病情难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高昂,经济和社会负担沉重。遗传、环境及微生态互相作用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失衡,从而启动IBD的病理进程。基于以上特点,文章着眼于IBD高危因素和发病机制的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以及采取三级预防的管理策略;为健康管理的前移提供可行性的支持,以期降低发病风险及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早期识别 预防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系疾病10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丹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44-347,共4页
徐景藩教授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法统方,获得了显著疗效。将徐师治疗脾胃系疾病归纳为以下10法:疏肝和胃、健脾和胃、养阴理气、化湿清热、养血活血化瘀、消导解酲、温中祛寒、散结消坚、涩肠止泻、清肝养肝。
关键词 脾胃系疾病 中医治疗 名医经验 徐景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转变模型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管理行为阶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一 徒文静 +3 位作者 张萍 方健 王昱 金泓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基于综合转变模型,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管理阶段分布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1月便利抽样选取南京市4家综合性医院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608例,采用基于综合转变模型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饮食行为阶段、心理弹性、饮食... 目的基于综合转变模型,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管理阶段分布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1月便利抽样选取南京市4家综合性医院门诊炎症性肠病患者608例,采用基于综合转变模型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饮食行为阶段、心理弹性、饮食管理自我效能和意愿等。结果46例(7.57%)处于无意图阶段,290例(47.70%)处于意图阶段,272例(44.74%)处于行动阶段。回归分析显示,饮食管理意愿、行动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和病友支持是炎症性肠病患者行为阶段转变的保护因素,积极认知是影响无意图阶段向行动阶段转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饮食管理行为仍有待改善,需依据不同行为阶段的关键社会认知特征,为患者设计精准、高效的饮食管理支持方案,从而促进其饮食行为向高阶段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饮食管理 综合转变模型 社会认知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法学术源流、传承及当代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锋 沈洪 +1 位作者 朱磊 胡静怡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756-760,共5页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黄帝内经》《难经》阐述了中气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总结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伤寒杂病论》《医学启源》为补中益气法的用药提供了依据。后世医家传承应用本法...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黄帝内经》《难经》阐述了中气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并总结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伤寒杂病论》《医学启源》为补中益气法的用药提供了依据。后世医家传承应用本法,多有创新。如李东垣用补中益气常兼顾升阳、理气、泻火、除湿、和血、养阴等加减变法,罗天益擅用灸法,王好古用以治疗外阳内阴证,薛己、孙一奎强调脾肾双补而各有特色,张景岳明确补中益气汤七禁,陈实功将本法应用于外科、补中益气、托毒外出,傅青主用以治疗妇科难证、用药剂量特色鲜明。当代医家还将本法应用于心、肝、肺、肾等各脏病证的治疗,其作用机理也逐渐被现代研究阐明。研究补中益气法的古今传承应用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法 补中益气汤 中气不足 李东垣 学术源流 传承 当代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胃失和降”分期论治反流性食管炎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佳 周晓虹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13-1715,共3页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内科高发疾病,中医认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本病发病之关键,“和胃降逆”应贯穿治疗始终,初期以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为主,久病反复发作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为主,再兼以化痰、消积、通瘀...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内科高发疾病,中医认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本病发病之关键,“和胃降逆”应贯穿治疗始终,初期以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为主,久病反复发作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为主,再兼以化痰、消积、通瘀、护膜等对症治疗,同时配合疏导心理、调摄饮食之法。分期论治,抓住治疗关键,使胃气降、脾气健、肝气疏,病自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吐酸 胃失和降 和胃降逆 分期论治 心理疏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阳道实,阴道虚”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敬敬 董筠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726-728,共3页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古今医家对于"阳道实、阴道虚"理论的论述,结合临床上基于此理论论治脾胃病的经验,表明中医基于"阳道实、阴道虚"理论即脾胃生理病理功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阳道实 阴道虚 脾升胃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景藩教授临证妙用重楼经验探析
17
作者 李玉格 吴星星 +3 位作者 王卯 吴琪 单兆伟 吴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7期117-120,共4页
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瘀止血、息风定惊等功效。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治疗内科疑难疾病时,常用重楼进行配伍,尤擅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总结重楼具有抑炎止痢、利咽止痛、调节免疫、抗萎防癌等功效,进而拓展重楼临证应用范围... 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瘀止血、息风定惊等功效。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治疗内科疑难疾病时,常用重楼进行配伍,尤擅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总结重楼具有抑炎止痢、利咽止痛、调节免疫、抗萎防癌等功效,进而拓展重楼临证应用范围。现整理徐景藩教授运用重楼配伍诊治溃疡性结肠炎、扁桃体肿大、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四则医案,与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景藩 重楼 溃疡性结肠炎 扁桃体肿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嘈杂证治体会
18
作者 王天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7-38,共2页
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当病变的初期或病程的某个阶段,部分患者自称胸骨后下段至上腹部之间不适或难过,这种难以表达清楚的主观感觉,中医称谓'嘈杂',正如《医学正传》谓:'夫嘈杂之症也。
关键词 嘈杂 中医药疗法 辩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