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BRAF激活点突变的儿童软组织肿瘤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1
作者 谢玲 韩梅 +2 位作者 陈劼 可飞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813,共6页
目的探讨具有BRAF激活点突变的儿童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RNA及DNA高通量测序和FISH技术检测1例具有BRAF激活突变的儿童软组织肿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一跖趾... 目的探讨具有BRAF激活点突变的儿童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RNA及DNA高通量测序和FISH技术检测1例具有BRAF激活突变的儿童软组织肿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肿物,大小3.5 cm×3.0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短梭形至微胖梭形,无结构式生长,广泛包绕或浸润皮肤附件、神经、皮下脂肪组织,类似脂肪纤维瘤病样神经肿瘤。免疫表型:CD34和S-100弥漫阳性,pan-TRK胞质阳性,β-catenin胞膜/胞质阳性,BRAF V600E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5%。FISH检测未见NTRK1/2/3基因断裂。DNA高通量测序发现4个体细胞变异:BRAF p.V600E、SBDS p.K62*和c.258+2T>C,LZTR1 p.R810W。结论BRAF激活点突变的软组织肿瘤是一种新近提出的罕见软组织肿瘤新类型,组织学形态具有多样性,无特异性免疫组化标志物,可变表达CD34、S-100和SMA,BRAF基因检测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脂肪纤维瘤病样神经肿瘤 儿童 BRAF 激活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系统中肾管腺癌和中肾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惠 张珦 +4 位作者 王景美 谢玲 吴晋蓉 汤永峰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中肾管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s,MA)和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s,ML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MA和3例MLA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一代基...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中肾管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s,MA)和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s,ML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MA和3例MLA临床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采用一代基因测序检测2例MA中KRAS基因突变,运用NGS检测对2例ML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颈MA与卵巢、子宫体的MLA形态学相似,呈腺管状、乳头状、筛状、实性结构、裂隙样和性索样结构,局灶小管腔内见均质嗜酸性物质。免疫表型:ER通常阴性或小灶阳性,PR阴性,5例均有TTF-1和GATA3反向染色现象。3例有KRAS基因突变,MLA可见CTNNB1、PTEN等基因突变。结论MA和MLA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突变和临床侵袭性,发病部位和周围有无中肾管残件/中肾管增生是鉴别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中肾管腺癌 中肾样腺癌 KRAS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基底细胞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长乐 司海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89-89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法对3例前列腺BCC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39、69及75岁。镜下见瘤细胞较小,异型...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法对3例前列腺BCC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39、69及75岁。镜下见瘤细胞较小,异型性较轻,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或筛状排列,巢及小梁边缘的瘤细胞可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34βE12)、p63及CK5,不表达PSA和P504s。结论诊断前列腺BCC需结合临床资料、HE形态和免疫表型,其生物学行为可表现出较强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基底细胞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2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苏苏 李惠 +3 位作者 王露 王剑蓉 朱长乐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43,648,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发生率为0.59%;男性144例,女性86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发生率为0.59%;男性144例,女性86例;平均发病年龄(65.34±10.36)岁;其中179例患者伴有反复的上腹部不适;所有病例都伴有炎症和(或)其他消化道疾病;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分为两型:Ⅰ型由胃型腺体和胃小凹上皮组成,Ⅱ型直接由胃小凹上皮组成,其中Ⅱ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内镜下表现有黏膜粗糙糜烂、片状黏膜结节状增生伴浅溃疡形成、广基息肉样增生、扁平增生等,且内镜下并无直接诊断胃黏膜异位者。结论 十二指肠处胃黏膜异位的发生以男性居多,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与十二指肠炎、糜烂等炎性疾病有关;Ⅰ型胃黏膜异位可能与先天异常有关,Ⅱ型胃黏膜异位可能与胃小凹上皮的化生有关;内镜下可见十二指肠处黏膜粗糙、糜烂、结节状增生,尤其是息肉样增生需考虑胃黏膜异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异位 内镜检查术 十二指肠 球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MGB探针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17F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雪梅 徐祖琼 +5 位作者 于慧 赖仁胜 谢玲 顾香芳 夏珺 李建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84例Ph阴性CMPD患者单个核细胞DNA,利用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A7F的发生率,并利用限制...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84例Ph阴性CMPD患者单个核细胞DNA,利用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A7F的发生率,并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照检测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用基因测序验证两种结果。结果: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84例Ph(-)CMPD患者,42例存在JAK2V617F,突变率为50%;其中PV、ET、IMF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76.7%(23/30)、25.9%(7/27)、42.5%(9/20),经RFLP检测84例Ph(-)CMPD总的突变率为33.3%,测序结果验证了Realtime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结果。结论:Taqman-MGB探针联合RealtimePCR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突变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CD23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观察
6
作者 赵苏苏 可飞 +4 位作者 于慧 陈晓丽 王耀辉 王双双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8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探讨表达CD23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可能的肿瘤相关免疫微环境。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表达CD23的DLBCL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研究其临床相关性及肿瘤相关免疫浸... 目的探讨表达CD23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可能的肿瘤相关免疫微环境。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表达CD23的DLBCL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研究其临床相关性及肿瘤相关免疫浸润。结果表达CD23的DLBCL约占所有DLBCL的9.45%;男女性各6例;平均发病年龄64.83岁;发生于淋巴结内者4例,结外者8例;9例为进展期(Ⅲ~Ⅳ期),3例为早期(Ⅰ~Ⅱ期);3例患者诊断后未经治疗且失访;1例患者手术后病情恶化死亡;8例患者经化疗后,2例死亡、1例进展、5例部分缓解。镜下肿瘤细胞均为弥漫浸润并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可观察到肿瘤细胞呈现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及间变性大细胞形态,其形态学均未见母细胞变及浆细胞样分化。Hans分型:除1例为GCB表型,其余11例均为非GCB表型。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CD23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NK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呈正相关,与中性粒细胞呈负相关。结论表达CD23的DLBCL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以发生于淋巴结外为主,多为进展期(Ⅲ~Ⅳ期),随访结果显示其预后较差。形态学上相对于一般的DLBCL并无特殊,Hans分型提示肿瘤组织大多数为非GCB亚型,CD23表达对DLBCL的免疫微环境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D23 FCER2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织羊膜卷蜡块在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照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高丽丽 刘春样 +2 位作者 朱长乐 王景美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8-1049,共2页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意义重大,要想准确地进行病理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前提是必须有稳定和高质量的染色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2],不论是手工染色还是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任何不当的...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意义重大,要想准确地进行病理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前提是必须有稳定和高质量的染色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2],不论是手工染色还是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染色,任何不当的操作步骤均会影响染色结果,从而影响病理诊断,因此免疫组化染色中设立阳性对照至关重要。随着各个单位对免疫组化质量控制的日益重视,2015年国际特设专家委员推荐了18种病理诊断常用抗体对照组织及其染色结果判断标准[3]。目前各单位设置免疫质控片的方法不同,本实验现介绍一种制作多组织羊膜卷蜡块的方法,并探讨多组织蜡块作为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质控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卷 免疫组织化学 阳性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OG-1和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贺亚敏 高丽丽 +1 位作者 李惠 钱晓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DOG-1和C-erb 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PTC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桥本甲状腺炎15例)中DOG-1和C-erb B-2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DOG-1和C-erb 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PTC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桥本甲状腺炎15例)中DOG-1和C-erb B-2蛋白的表达。结果 PTC中DOG-1的阳性率(27.08%,13/48)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0,0/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 B-2的阳性率(39.58%,19/48)也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3.33%,1/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DOG-1、C-erb B-2的表达均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在多灶且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DOG-1与C-erb B-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03,P=0.024)。结论 DOG-1及C-erb B-2的表达与PTC的转化、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判断PTC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复发风险的重要指标,并为靶向治疗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DOG-1 C-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Chk2、p53和Rad5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高丽丽 朱长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ell cycle checkpoint kinase 2,Chk2)、p53和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10例导管...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ell cycle checkpoint kinase 2,Chk2)、p53和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10例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及1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hk2、p53和Rad51的表达。结果 Chk2蛋白在IDC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DCIS中的阳性率也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Rad51蛋白在乳腺IDC和DCIS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二者在乳腺ID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DCI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k2过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53过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Rad51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乳腺癌中p53与Chk2表达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Rad51与p53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Chk2、p53和Rad5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三者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HK2 P53 RAD5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组化法检测PHH3蛋白染色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丽丽 朱长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345,共2页
组蛋白H3是细胞核染色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核心组蛋白之一。PHH3是磷酸化的组蛋白H3,其只存在细胞有丝分裂期而不出现于分裂间期和凋亡细胞中,从而有利于有丝分裂细胞的计数。
关键词 PHH3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8例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双双 李惠 王剑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208例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IHC 2+胃镜活... 目的分析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208例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IHC 2+胃镜活检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并对相应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及Lauren分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8例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 IHC 3+阳性率为7.7%(16/208),IHC 2+为13.5%(28/208),IHC 1+为45.7%(95/208),IHC 0为33.2%(69/208)。IHC 2+的胃癌活检组织中FISH阳性率为14.2%(4/28)。HER-2总体阳性率为9.6%;HER-2蛋白过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与发生部位及Lauren分型密切相关(P<0.05)。结论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过表达与胃癌发生部位、Lauren分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镜活检 免疫组织化学 HER-2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