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产孕妇凝血三项和D-二聚体及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评《妇产科检验诊断学》
1
作者 周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I0002-I0002,共1页
《妇产科检验诊断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方群主编,ISBN:9787117063692。该书力求将妇产科常用的检验项目与临床诊断相结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专业参考。临床上,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均是主要产检项目,是妇产科医生普遍推荐孕... 《妇产科检验诊断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方群主编,ISBN:9787117063692。该书力求将妇产科常用的检验项目与临床诊断相结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专业参考。临床上,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均是主要产检项目,是妇产科医生普遍推荐孕妇做的检验诊断内容。对于孕妇而言,在科学时间段做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不仅有利于早期排除妊娠风险,保障自身与胎儿的生命健康,而且可以避免妊娠后出现各种并发症。但是,临床上对凝血三项、D-二聚体、血常规的检验诊断方式有着严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医生 血常规检验 检验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凝血三项 临产孕妇 血常规检查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曹慧玲 张洁 +2 位作者 朱小飞 钱世宁 陈云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目的 将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入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发掘其作用的机制及关键基因。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经尾静脉移植ucMSCs和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 目的 将川芎嗪预处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入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发掘其作用的机制及关键基因。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经尾静脉移植ucMSCs和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和梗死率计算,观察ucMSCs在脑组织定位情况,采用芯片技术对各实验组进行研究,对样本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PCR验证。结果 川芎嗪预处理后的ucMSCs移植效果显著高于未处理组,表现在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明显,TTC染色显示梗死灶减少和梗死率降低显著,观察发现该组ucMSCs定位于脑损伤组织的数量明显多于未处理组,根据筛选条件,筛出2 905个差异mRNA,其中1 754个上调、1 151个下调,依据倍数变化值≥2.0且P≤0.05,得到27个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的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细胞迁移密切相关且表达激活的基因有4个,分别为Ccr6、Ccr3、Cxcr1和Ccl6,随机验证结果证实Ccr3及Cxcr1基因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川芎嗪预处理ucMSCs显著提高了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预处理后的ucMSCs迁移至脑损伤部位数量明显增加,分析认为可能与川芎嗪激活多种趋化因子Ccr6、Ccr3、Cxcr1和Ccl6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脑卒中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D13通过激活ERK1/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季明德 廖俊进 +5 位作者 高彩月 倪思琦 高培宇 王迎伟 邱文 赵晨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49-1656,共8页
目的:检测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无菌α基序结构域蛋白13(sterile alpha motif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3,SAMD13)的表达情况,并探究SAMD13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使用GEPIA数据库分析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SA... 目的:检测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无菌α基序结构域蛋白13(sterile alpha motif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3,SAMD13)的表达情况,并探究SAMD13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使用GEPIA数据库分析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SAMD1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系(U373、U87和U251)中SAMD13的表达情况。构建SAMD13过表达质粒(pIRES2-SAMD13)和SAMD13 shRNA质粒(shSAMD13),转染细胞后行Western blot、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沉默SAMD13基因对于U37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同时检查Akt1、ERK1/2和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此外,在转染pIRES2-SAMD13的同时,加入ERK1/2抑制剂(U0126),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SAMD1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U373、U87和U251 3种胶质瘤细胞系均表达SAMD13,以U373细胞表达最为显著。在U373细胞中转染pIRES2-SAMD13和shSAMD13,可分别过表达和沉默SAMD13基因,并分别促进和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此外,过表达和沉默SAMD13可分别显著增强和减弱U373细胞中ERK1/2的磷酸化,而对Akt1和STAT3的磷酸化无明显影响。U0126可显著抑制由SAMD13过表达所诱发的U373细胞增殖和侵袭,但对SAMD1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均高表达SAMD13,上调的SAMD13可通过激活ERK1/2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AMD13 ERK1/2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对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新荣 于海涛 +3 位作者 杭丽 邵雁 丁淑华 杨学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83-1088,共6页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多种眼底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柚皮素能够抑制CNV的发生和发展,但由于其水溶性差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β-环糊精(β-CD)可提高药物的水溶解度,但其与柚皮素包合后...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多种眼底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柚皮素能够抑制CNV的发生和发展,但由于其水溶性差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β-环糊精(β-CD)可提高药物的水溶解度,但其与柚皮素包合后是否能改善柚皮素抑制CNV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制备柚皮素β-CD包合物,比较其与柚皮素对大鼠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柚皮素β-CD包合物,依据标准曲线法测定包合物中柚皮素的水溶解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PF级健康雄性Brown—Norwa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柚皮素组和柚皮素β-CD组,每组8只。采用氪激光法在模型对照组、柚皮素组及柚皮素β-CD组大鼠右眼制作CNV模型。于视网膜光凝当天起柚皮素组和柚皮素β-CD组大鼠腹腔内分别注射20mg/kg柚皮素和相同质量浓度柚皮素的β-CD包合物,每日1次,连续4周,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积的DMSO。给药后第4周经大鼠食下静脉注射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ITC—D),制备脉络膜铺片,测量大鼠CNV面积;从各组大鼠实验眼分离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巩膜复合体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标本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柚皮素经β-CD包合后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原药提高了11.8倍。模型对照组、柚皮素组和柚皮素β-CD组CNV面积分别为(34.56±1.67)、(20.90±1.47)和(13.20±1.38)×10^3μm^2,柚皮素组、柚皮素β-CD组大鼠CNV面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3,P〈0.05;t=5.532,P〈0.01),柚皮素β-CD组大鼠CNV面积小于柚皮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5,P〈0.05)。正常对照组、柚皮素组和柚皮素β—CD组标本织中VEGF、COX-2、PI3K、p38MAPK、MMP-2、MMP-9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柚皮素β-CD组标本组织中VEGF和COX-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柚皮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柚皮素经β-CD包合后水溶性显著增加,其对大鼠CNV的抑制作用较原药显著增强,柚皮素对CNV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其对炎症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Β-环糊精包合物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肝肾亏虚证血浆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新荣 魏源华 +4 位作者 黄冰林 仲路 周欣 王玲 王富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从蛋白质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肝肾亏虚证的本质内涵。方法门诊确诊AMD肝肾亏虚证患者20例为观察组,AMD非肝肾亏虚证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结合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2... 目的从蛋白质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肝肾亏虚证的本质内涵。方法门诊确诊AMD肝肾亏虚证患者20例为观察组,AMD非肝肾亏虚证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结合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2组患者血浆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发现有138个蛋白质斑点在2组凝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得有效鉴定及临床意义的蛋白质共16种。其中补体C1、补体因子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肝细胞生长因子亚型6、胎盘生长因子亚型3、增殖细胞核抗原、激肽原1、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可溶性耐药相关钙结合蛋白亚型b、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表达上调,而补体因子I、色素上皮源性因子、αl-抗胰蛋白酶、αl-抗胰凝乳蛋白酶、NADH脱氢酶1α表达下调。结论 AMD肝肾亏虚证同时存在炎症损伤、补体激活、细胞增殖启动及细胞因子过表达,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损伤、代谢障碍及凋亡,同时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最终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这些差异蛋白可能作为AMD肝肾亏虚证的治疗靶点,对诊断和治疗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肝肾亏虚证 血浆蛋白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院内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清 徐敏 +4 位作者 史桂兰 曹慧玲 李岷 吴倩 赵苏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9-1736,1763,共9页
目的:基于基因组学研究医院内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分布,毒力情况及同源性分析,深入阐明院内感染的分子机制,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1株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经... 目的:基于基因组学研究医院内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分布,毒力情况及同源性分析,深入阐明院内感染的分子机制,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1株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经培养鉴定,测定对常用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进行基因分型并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基因测序结果,选择相关耐药基因在临床收集的另外50株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进行扩增检测,验证其携带情况,对测序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阐述。结果: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除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外的抗生素全部耐药,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染色体基因序列全长5468925 bp,含有4个质粒(179972 bp、141377 bp、85181 bp和20247 bp),共有598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5个tRNA基因和25个rRNA操纵子。此外,该菌携带有大量参与编码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MLST结果显示,该菌基因型为ST11型,该菌大部分序列与之前在四川和杭州报道的菌株类似,最接近的是一株编号SCKP020029(NCBI Accession number:CP029384)的肺炎克雷伯菌。收集的另外50株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确认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ted⁃spectrum beta⁃bactamases,ESBLs),其中97%为ST11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结果显示分属3个克隆。在这些菌株中,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KPC⁃2(98%),SHV⁃11(98%),TEM⁃1(76%),CTX⁃M(76%),Oqxb1(66%),qnrS(70%),Int1(42%),sul1(82%),sul2(96%),iutA(88%),iucABCD(10%)和rmpA2(100%)。结论:实验结果揭示了院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学具有高度相似性,流行病学具有聚集性和散发性交叉的特点。抗生素耐药结果提示了细菌耐药中选择性抗生素耐药压力的作用效应,同时质粒耐药基因在细菌中的传播提示这些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以质粒传播为主,有效的院内感染监测、隔离和控制这类质粒的传播是减少这种细菌耐药感染必不可少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基因组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缺血性脑卒中迁移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曹慧玲 汪小蓉 +2 位作者 朱小飞 张洁 钱世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6-730,737,共6页
目的 观察体内外川芎嗪(TMP)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迁移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尾静脉移植ucMSCs入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大鼠,荧光显微镜观察GFP-ucMSCs的迁移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目的 观察体内外川芎嗪(TMP)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迁移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尾静脉移植ucMSCs入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大鼠,荧光显微镜观察GFP-ucMSCs的迁移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体外采用Transwell法检测ucMSCs的迁移,观察TMP处理以及加入拮抗剂后对ucMSCs迁移率的影响,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检测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体内结果发现TMP预处理后ucMSCs迁移至脑梗死区的数量(IOD 2.9×105)较未处理组(IOD 0.4×105)显著增加(P <0.05),SDF-1和CXCR4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 <0.05),且加入拮抗剂后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 <0.05);体外实验显示TMP预处理后的ucMSCs迁移细胞数由每区域20个提高至88个(P <0.05),与CXCR4的表达升高一致;TMP处理损伤PC12细胞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17.2 pg/mL降至13.5 pg/mL)。结论 川芎嗪通过调节SDF-1/CXCR4轴提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迁移率,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移植微环境,为中医药与干细胞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脑卒中 移植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干预SLE小鼠继发狼疮脑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春兵 高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2-364,405,406,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继发狼疮脑病进程的干预,初步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SLE模型小鼠醒脑静腹注给药,4个月后行MRI扫描、学习记忆行为测定及脑组织病理分析;RT-PCR、免疫组化分析脑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继发狼疮脑病进程的干预,初步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SLE模型小鼠醒脑静腹注给药,4个月后行MRI扫描、学习记忆行为测定及脑组织病理分析;RT-PCR、免疫组化分析脑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情况。结果醒脑静改善了模型小鼠脑部出血、炎症、水肿等症状,增强了小鼠的记忆能力;调低了脑组织中V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醒脑静有效干预了SLE模型小鼠继发狼疮脑病进程,调控VCAM-1表达可能是其干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狼疮脑病 干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原定量检测与特应性皮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红敏 刘聪 +1 位作者 张雨婷 滕凤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4-595,共2页
近年来特应性皮炎(AD)发病率逐年增高[1]。6%~60%AD患者存在过敏原经皮致敏[2],寻找特定过敏原,进行过敏原回避或特应性免疫治疗,对防治AD至关重要。此外,过敏原定量检测可以提供量化的数值结果,有助于预测过敏症状发生的概率。本研究... 近年来特应性皮炎(AD)发病率逐年增高[1]。6%~60%AD患者存在过敏原经皮致敏[2],寻找特定过敏原,进行过敏原回避或特应性免疫治疗,对防治AD至关重要。此外,过敏原定量检测可以提供量化的数值结果,有助于预测过敏症状发生的概率。本研究对AD患者进行过敏原定量检测,并对其与AD临床表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临床表型 过敏原 免疫球蛋白E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血流感染患者血清中相关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妍婷 赵苏瑛 +7 位作者 张亚楠 袁葛惠 曹淑源 郭文慧 王丽 张展 李磊 吴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37-1642,共6页
目的:以大肠杆菌血流感染者为例,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方法建立血流感染患者血清中金属元素谱,并筛选关键金属元素,为早期诊断及治疗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6Li、89Y、45Sc... 目的:以大肠杆菌血流感染者为例,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方法建立血流感染患者血清中金属元素谱,并筛选关键金属元素,为早期诊断及治疗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6Li、89Y、45Sc、115In、159Tb和209Bi做内标,采用ICP-MS法测定199例正常人血清中68种金属元素,建立元素谱;同时基于金属组学对大肠杆菌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做进一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性元素。结果:基于ICP-MS建立了血流感染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金属元素谱,筛选出大肠杆菌血流感染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差异性元素Zn、Ce、Pd、Cu、Sn、Se、Ba、Au和Fe。结论:采用ICP-MS可以快速高通量地检测并建立人血清中的金属元素谱;筛选出大肠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差异性元素,为从金属组学角度诊断、预防和治疗血流细菌感染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血流感染 大肠杆菌 金属元素 金属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PCR快速检测KPC和NDM耐药基因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芸芸 孙宁 +3 位作者 姚新月 史利宁 陈芳芳 李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检测耐药基因的核酸技术,已成为有效监测和控制耐药菌扩散的强有力工具之一。建立一种快速检测KPC和NDM两种耐药基因的方法,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控院内细菌耐药性流行情况。方法根据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和新德里金属β-内酰... 目的检测耐药基因的核酸技术,已成为有效监测和控制耐药菌扩散的强有力工具之一。建立一种快速检测KPC和NDM两种耐药基因的方法,以指导临床用药和监控院内细菌耐药性流行情况。方法根据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的基因保守区,设计PCR反应的引物,优化扩增体系,建立同时检测耐药基因KPC和NDM的方法,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株的检测。结果 KPC和NDM基因的序列比对结果与原序列相比一致性为100%。KPC-2阳性标准品和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 BAA-1705均出现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151 bp); NDM-2阳性标准品与NDM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出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261 bp),均无非特异性扩增。经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产物序列与耐药基因KPC-2和NDM-1序列一致性为100%。双重PCR检测耐药基因KPC和NDM的最低可检测浓度分别为7×102和5×102copies/反应。13株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12株检测到耐药基因,检出率为92.3%,其中KPC阳性10株(83.3%),NDM阳性2株(16.7%),其余10株碳青霉烯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未检测到KPC和NDM; 1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6株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菌株中2株检测到耐药基因,均为KPC,检出率为33.3%,其余7株均未检测到KPC和NDM。结论双重PCR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用于KPC和NDM两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对于指导临床用药与监控院内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PCR 肺炎克雷伯碳青霉烯酶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中鸡内金的真伪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悦 张玉立 +5 位作者 郑晗雪 卢梦瑶 吴沅臻 李达洁 杨欢 胡建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39-3843,共5页
目的鉴定小儿复方鸡内金散中鸡内金的真伪。方法根据家鸡、麻鸭、家鹅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和筛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基于特异性引物的多重PCR法进行鉴别。结果鸡内金、鸭内金、鹅内金DNA在优化条件下,分别在94、124、155 bp... 目的鉴定小儿复方鸡内金散中鸡内金的真伪。方法根据家鸡、麻鸭、家鹅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和筛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基于特异性引物的多重PCR法进行鉴别。结果鸡内金、鸭内金、鹅内金DNA在优化条件下,分别在94、124、155 bp处产生了清晰、明亮的条带,并且未观察到非特异性扩增,呈现出较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均达到0.1 ng/μL。来源于8个厂家的11批样品中,有2批检出了鸭内金掺伪,检出率为18.2%。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为更好地监控含鸡内金中药制剂的质量提供新颖的途径和有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 鸡内金 特异性引物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血浆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新荣 仲路 +4 位作者 黄冰林 周欣 魏源华 王玲 王富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从蛋白质水平初步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发病机制。方法门诊确诊湿性AMD组患者13例(18眼)、干性AMD组患者11例(17眼),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用双...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从蛋白质水平初步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发病机制。方法门诊确诊湿性AMD组患者13例(18眼)、干性AMD组患者11例(17眼),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用双向凝胶电泳结合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各组患者血浆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干性AMD组、湿性AMD组中各样品图谱蛋白点平均匹配率分别为91.5%、92.2%、92.9%。发现有219个蛋白质斑点在3组凝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得有效鉴定及临床意义的蛋白质共28种。湿性AMD存在明显的补体激活、细胞生长因子相对高表达、细胞增生作用增强、抗损伤功能降低,而代谢障碍及抗氧化功能降低在干性及湿性AMD均存在。炎症损伤及由此触发的细胞增生在湿性AMD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结论 AMD患者血浆蛋白表达的改变,有助于阐明AMD发病机制,还可能作为AMD的治疗靶点,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浆蛋白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3与肺腺癌EGFR-TKI靶向治疗继发性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英 丁萌 +3 位作者 唐伟 刘欢欢 樊星语 陈礼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90-1493,1498,共5页
目的探讨共信号分子B7-H3与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继发性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肺腺癌组织B7-H3表达,将其分为低表达和高表达两组,比较两组患者EGFR-TKI靶向治疗继发性耐药发... 目的探讨共信号分子B7-H3与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继发性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肺腺癌组织B7-H3表达,将其分为低表达和高表达两组,比较两组患者EGFR-TKI靶向治疗继发性耐药发生比例和发生时间;体外诱导培养吉非替尼耐药的EGFR突变肺腺癌细胞株H3255和HCC827,以野生型细胞株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分析耐药株B7-H3表达水平。结果56例肺腺癌患者中B7-H3低表达31例,高表达25例;截止该研究观察终止时间,B7-H3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继发性耐药发生例数分别为12例(38.7%)和14例(56.0%)(P=0.19,χ^(2)=1.663),其中位耐药时间分别为13.2个月和5.1个月(P=0.004,t=3.193);与野生型H3255和HCC827细胞株比较,耐药株B7-H3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结论B7-H3表达水平与肺腺癌EGFR-TKI靶向治疗继发性耐药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腺癌 EGFR-TKI B7-H3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琴琴 张金花 +4 位作者 宋克玉 许坦 肖圆圆 陈芳芳 施旭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分析南京市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患者的耐药情况,评价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耐药性的临床价值,探究RFP和INH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对鉴定为MTB的780株菌株同时进行绝对浓度法药物敏... 目的分析南京市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患者的耐药情况,评价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耐药性的临床价值,探究RFP和INH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对鉴定为MTB的780株菌株同时进行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对RFP和INH的耐药性。以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标准,分析熔解曲线法检测RFP和INH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780株MTB中,22株(2.82%)为RFP单耐药,62株(7.95%)为INH单耐药,143株(18.33%)为耐多药。以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RFP和INH耐药性的灵敏度分别为98.18%和85.85%,特异度分别为95.28%和97.39%,符合率分别为95.90%和94.36%,Kappa值分别为0.88和0.85。RFP分子耐药菌株中全部检测出rpoB基因位点突变,其中以rpoB 529~533位点为最常见的突变(63.87%,122/191),突变位点为rpoB 507~512的20株菌株中只有7株表型耐药,rpoB基因双位点突变的18株菌株全部表型耐药;INH分子耐药菌株中最常见的突变为katG 315位点(66.49%,127/191),其次是inhA启动子区(17.80%,34/191),90%以上的INH分子耐药菌株为表型耐药。结论南京市结核耐药情况严重,以耐多药结核病为主。荧光PCR熔解曲线法与药敏试验结果高度一致,且弥补了药敏试验对于低度耐药突变株菌检测的局限性。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有利于结核病的及时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基因突变 利福平 异烟肼 熔解曲线法 低度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喘停药贴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IFN-γ/IL-4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彭博 刘兰英 +6 位作者 王和生 吴文忠 张聪 周小梅 董杰 操海玲 王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343-345,共3页
目的:研究咳喘停药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FN-γ/IL-4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夏季"三伏天"哮喘患者,按有无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23例及单纯哮喘患者19... 目的:研究咳喘停药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FN-γ/IL-4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夏季"三伏天"哮喘患者,按有无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23例及单纯哮喘患者19例,进行咳喘停药贴穴位贴敷治疗,电话随访两组患者哮喘ACT评分,并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含量,计算比值。结果:(1)与治疗前同期比较,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哮喘患者同期的AC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咳喘停药贴可改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远期症状,其疗效维持时间低于单纯哮喘患者,考虑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咳喘停药贴可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Th1/Th2向Th1偏移,抑制Th2的促炎作用,与单纯哮喘机制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喘停药贴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IFN-Γ/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人SOX1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重组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钱世宁 朱小飞 +3 位作者 季明德 董杰 杨学文 张春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构建含人SOX(SRY 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8的重组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血管内皮细胞中扩增SOX18编码基因序列,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 Tag-2B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T-S... 目的:构建含人SOX(SRY 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8的重组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血管内皮细胞中扩增SOX18编码基因序列,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 Tag-2B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T-SOX18,分别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T和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OX18的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CCK-8实验检测SOX18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 ST-SOX18,重组蛋白能够在HEK293T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SOX18的过表达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结论:SOX18重组蛋白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18 载体构建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LS⁃DA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研究血细胞参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小飞 钱世宁 +1 位作者 曹慧玲 吴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66-2271,共6页
目的运用OPLS⁃DA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发掘和研究血细胞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的血细胞参数,通过OPLS⁃DA发掘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血细胞参数;通过ROC法计算主要差异参数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基于... 目的运用OPLS⁃DA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发掘和研究血细胞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的血细胞参数,通过OPLS⁃DA发掘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血细胞参数;通过ROC法计算主要差异参数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基于主要差异参数,建立神经网络诊断模型,用于乳腺癌的诊断预测。结果OPLS⁃DA提示基于血细胞参数,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计数(RBC)和淋巴细胞绝对值(LY#)是两组之间的主要差异参数。上述参数对乳腺癌诊断特异性分别为0.564、0.983、0.622、0.674、0.878和0.762,灵敏度分别为0.819、0.614、0.618、0.561、0.393和0.514,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3、0.793、0.657、0.649、0.643和0.635。基于6种主要参数,通过逆向传播算法经16862次迭代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乳腺癌预测的灵敏度为0.9412,特异性为0.7955。结论本文通过OPLS⁃DA算法发掘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之间的主要差异血细胞参数,成功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乳腺癌预测模型,对乳腺癌的诊断筛查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细胞参数 OPLS⁃DA 人工神经网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