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理念下术后早期沐浴的可行性
1
作者 刘星宇 江志伟 +2 位作者 李峻 管俊杰 龚冠闻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15-2520,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理念下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沐浴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由普外科收治行腹腔镜下阑尾或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6例。根据术后24 h以后选择的沐浴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沐浴暴露组、早期... 目的探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管理理念下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沐浴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由普外科收治行腹腔镜下阑尾或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6例。根据术后24 h以后选择的沐浴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沐浴暴露组、早期沐浴贴膜组及对照组3组。早期沐浴暴露组患者术后24 h以上即进行裸露切口的沐浴,早期沐浴贴膜组患者切口覆盖无菌防水贴膜后沐浴,对照组患者则术后常规禁浴,待切口拆线后再延迟至少3 d进行沐浴活动,记录并分析3组患者基本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最终早期沐浴暴露组纳入患者54例,早期沐浴贴膜组纳入52例,对照组50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手术切口分类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统计各组术后沐浴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方面,统计发现早期沐浴的两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术后禁浴原则,早期沐浴并不会增加切口的感染率,且能够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拓展了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早期活动的内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沐浴 手术部位感染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管理 住院期间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芝银应用温阳法辨治瘿病后期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浩然 许芝银 马朝群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芝银教授对于瘿病诊疗经验丰富,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术后等瘿病在临床进展到后期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常进一步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均有阳虚证候。强调在...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许芝银教授对于瘿病诊疗经验丰富,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术后等瘿病在临床进展到后期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常进一步累及肝、脾、肾等脏腑,均有阳虚证候。强调在辨治基础上审证求机,灵活应用温阳法,温阳以行气、消痰、祛瘀、利水、散结、益气养阴。突出脏腑辨证、兼顾整体与局部统一,且灵活应用药对,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更好地诠释“异病同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瘿病后期 温阳法 辨证论治 名老中医 @许芝银 经验 异病同治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和甲状旁腺保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正明 孔凡萍 +6 位作者 葛少华 曹仕兵 孟达理 高国宇 魏友松 朱永康 张士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6-1460,共5页
目的 :探讨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颈部淋巴清扫的引导作用和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价值。方法 :对同时实施甲状腺全切除及患侧颈部淋巴清扫的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60例在术中甲状腺注射纳米碳... 目的 :探讨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颈部淋巴清扫的引导作用和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价值。方法 :对同时实施甲状腺全切除及患侧颈部淋巴清扫的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60例在术中甲状腺注射纳米碳混悬液(纳米碳组),60例行常规手术(对照组)。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甲状旁腺移植病例数、cN_0和cN_1的清扫淋巴结总数和直径<5 mm淋巴结数量及转移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钙浓度及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病例数。结果:纳米碳混悬液组手术时间长(P=0.002),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纳米碳混悬液组清扫淋巴结较对照组多(P=0.000 1)。在cN_0病例中纳米碳混悬液使得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直径<5 mm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0 1),但在cN_1病例中两组淋巴结总数无明显差异(P=0.086),但有助提高直径<5 mm淋巴结的检出数(P=0.000 1)。对照组术后低钙血症多于纳米碳组(P=0.001)。结论:纳米碳混悬液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cN_0病例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数,尤其是直径<5mm淋巴结的检出数,同时对甲状旁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清扫 甲状旁腺 纳米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 被引量:54
4
作者 何领 徐鲲 +1 位作者 杨念印 杨德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对南京明基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期组(胆囊炎发作≤72h)与延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对南京明基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期组(胆囊炎发作≤72h)与延期组(胆囊炎发作〉72h)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92.4±23.1)min,明显短于延期组(122.0±31.8)rain(t=-4.564,P=0.000);术中出血量中位数20ml(10-100m1),明显少于延期组中位出血量40ml(10~200m1)(Z=-2.557,P=0.011);术后住院时间(4.5±1.5)d,明显短于延期组(5.6±2.8)d(t=-2.122,P=0.037);早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2.6%(1/38),与延期组12.1%(4/33)无统计学差异(,=1.264,P:0.261)。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急诊行Lc最好在发病72h内进行,并把握好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果糖与葡萄糖注射液对术后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文溪 时开网 朱永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对果糖与葡萄糖注射液在术后应激状况下缓解高血糖反应并提供热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比较与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在124例外科术后患者中,随机分成两组,连续3天每天各给予10%果糖注射液或... 目的:对果糖与葡萄糖注射液在术后应激状况下缓解高血糖反应并提供热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比较与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在124例外科术后患者中,随机分成两组,连续3天每天各给予10%果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750ml静脉滴注,比较两种碳水化合物输注液对机体糖代谢与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结果:实验组(64例)在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后,血糖水平显著增高;对照组(60例)给予10%果糖注射液,血糖水平较前无明显升高,输注果糖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输注葡萄糖液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后血胰岛素显著增高,输注果糖注射液后血胰岛素无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3天二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未见有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果糖组与葡萄糖组分别为1.56%与1.6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术后患者中应用10%果糖注射液,在补充液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能源同时可避免加剧应激后高血糖反应,对胰岛的功能影响较小,提示在手术后使用果糖注射液,可以避免应激情况下的高血糖反应与减少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葡萄糖 胰岛素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urvivin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烜 梁文飚 +1 位作者 孙倍成 吴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克隆、表达肿瘤特异性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并对其在人肝癌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从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Survivin基因片段。将Survivin基因片段插入载体pMD-18T中,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到原核表... 目的:克隆、表达肿瘤特异性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并对其在人肝癌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从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Survivin基因片段。将Survivin基因片段插入载体pMD-18T中,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2TK中。IPTG诱导重组质粒pGEX-2TK-Survivin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N端融合GST的目的蛋白,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经SDS-PAGE分析后,将所得产物用Thrombin裂解后进行Westernblot鉴定。将获得的目的蛋白包板,用ELISA法初步检测了肝癌患者血清中抗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克隆了人Survivin基因、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2ku的蛋白并进行了肝癌患者血清的检测应用。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和纯化了Survivin基因和融合蛋白,为进一步探讨以Survivin为基础的肿瘤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基因克隆 蛋白纯化 H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下切除术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士虎 马朝群 +3 位作者 朱永康 颜开明 曹仕兵 魏友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2期1156-1156,1158,共2页
关键词 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 腹腔镜 切除术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心率变异性监测设备探究“昼精夜暝”理论在胃癌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沈丹丽 邓正明 +3 位作者 王刚 成汇 张小春 江志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运用人工智能心率变异性(HRV)监测设备探究“昼精夜暝”与“昼不精,夜不暝”两种状态对胃癌患者术后自主神经昼夜节律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行择期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2... 目的运用人工智能心率变异性(HRV)监测设备探究“昼精夜暝”与“昼不精,夜不暝”两种状态对胃癌患者术后自主神经昼夜节律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行择期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患者32例。根据患者术后第3天(记D3)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将AIS评分≤6分的患者划分为Ⅰ组(“昼精夜暝”组),将AIS评分>6分的患者划分为Ⅱ组(“昼不精,夜不暝”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LF/HF、pNN50和rMSSD的昼夜节律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首次通气/通便时间、疼痛评分(VAS评分)、炎症指标(WBC、CRP、IL-6和TNF-α)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与Ⅱ组患者相比,Ⅰ组患者的pNN50、rMSSD和LF/HF在D3已基本恢复其昼夜节律。Ⅰ组患者D3的TNF-α水平[(2.65±2.49)pg/mL vs(6.07±4.82)pg/mL,P=0.03]和D3的VAS评分[(0.60±0.75)分vs(1.67±1.56)分,P=0.04]下降,术后肛门通气/通便时间[(20.56±5.14)h vs(31.01±11.08)h,P<0.01]提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例vs 5例,P=0.02)降低,术后住院天数[(4.60±0.72)d vs(7.25±2.93)d,P<0.01]缩短。结论维持“昼精夜暝”状态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自主神经昼夜节律的恢复,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器官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精夜暝 心率变异性图谱 术后睡眠障碍 人工智能 加速康复外科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心率变异性参数预测机器人胃癌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邓正明 刘丰铭 +3 位作者 周玉弟 黄礼兵 邵明月 江志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4-938,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心率变异性(HRV)参数用于预测机器人胃癌术后中重度疼痛(NRS评分>3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08月行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18岁,BMI≥18 kg/m^(2),ASAⅠ—Ⅲ级。应用穿戴式动态... 目的探讨术前心率变异性(HRV)参数用于预测机器人胃癌术后中重度疼痛(NRS评分>3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08月行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18岁,BMI≥18 kg/m^(2),ASAⅠ—Ⅲ级。应用穿戴式动态心电记录仪观察术前24 h HRV参数: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每5分钟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DX)、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并收集一般资料、术中指标和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根据术后72 h内数字评分量表(NRS)的疼痛评分的最大值将患者为两组:NRS评分≤3分组和NRS评分>3分组。筛选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RV参数预测机器人胃癌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效能。结果有48例(38.4%)患者术后72 h内至少出现一次中重度疼痛。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升高(OR=0.991,95%CI 0.985~0.996)是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测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的AUC为0.928(95%CI 0.885~0.971),最佳截断值为455.55 ms 2,敏感性79.2%,特异性93.7%。结论术前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与机器人胃癌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密切相关,HRV参数中的HF对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自主神经功能 术后急性疼痛 心率变异性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腹部正中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超 田君 +2 位作者 陈彻 姚学权 刘福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9-1371,1382,共4页
目的: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腹部正中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137例,随机分为连续皮内缝合组(皮内缝合组)68例和皮肤钉合组(对照组)69例。手术均采用腹部正中切口,术... 目的: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腹部正中切口连续皮内缝合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137例,随机分为连续皮内缝合组(皮内缝合组)68例和皮肤钉合组(对照组)69例。手术均采用腹部正中切口,术中全程使用切口保护套避免切口污染。手术结束时,皮内缝合组采用3-0带针可吸收缝线连续皮内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皮肤钉合器间断钉合皮肤。结果:皮内缝合组未出现切口排异、皮下硬结、水肿情况,发生切口感染3例,脂肪液化2例,无切口裂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对照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皮内缝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内缝合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0±1.3)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0±2.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内缝合组患者切口的疤痕较小,没有针孔结节和色素沉着,外表美观。结论:在保证切口无污染的前提下,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切口可以采用皮内缝合,不仅具有瘢痕愈合美观,减少住院时间等优势,而且不增加手术切口的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腹部正中切口 皮内缝合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摄入口服营养补充剂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储亚琴 江志伟 +2 位作者 邵明月 章程 彭南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90-1794,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剂(ONS)摄入依从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18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达ONS目标摄入量比例分为A组(依从性较高)、B组(依从性良好)、C组(依从性较差)...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口服营养补充剂(ONS)摄入依从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18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达ONS目标摄入量比例分为A组(依从性较高)、B组(依从性良好)、C组(依从性较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的因素。结果:44例(24.04%)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较高,73例(39.89%)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良好,66例(36.07%)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较差;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胃肠道耐受情况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NS摄入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需要加强患者对加速康复外科的了解,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需要采用多模式的健康宣教方式以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改变患者的传统观念,同时提高患者对术后摄入ONS重要性以及术后早期ONS摄入相关注意事项的认知,减少因摄入ONS频次、温度、浓度不恰当等原因导致的胃肠道不耐受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口服营养补充 依从性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丰铭 张群耀 +7 位作者 方云达 王刚 沈丹丽 邵明月 魏潇 刘江 江志伟 邓正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56,共8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7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术前新辅助化疗(SOX方案)联合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151例,依据纳入...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7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术前新辅助化疗(SOX方案)联合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151例,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2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组(机器人组)60例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康复指标。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手术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前临床分期(cTNM分期)、病理分期(y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退缩分级、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估计量、腹部切口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清扫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流质饮食时间、首次通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后血清前白蛋白、白介素(interleukin,IL)-6、降钙素原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 d内再入院、术后30 d内二次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估计量、腹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流质饮食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腹腔镜组,但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劣于腹腔镜组。结论:进展期胃癌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策略是安全可行的,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腹腔镜胃癌手术相似,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进展期胃癌新的候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胃癌根治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