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所示动脉内穿行伪影(ATA)在急性脑梗死灌注状态及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采用GE 3.0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序...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所示动脉内穿行伪影(ATA)在急性脑梗死灌注状态及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采用GE 3.0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序列和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检查,通过观察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提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出现匍匐走行条状高灌注信号,将40例患者分为ATA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检查当日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A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14/18、3/18、1/18;对照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临床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分别是7/22、5/22、10/22,两组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CBF伪彩图显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存在ATA,反映缺血梗死区血流灌注状态,能为临床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现状及近期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与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功能检査、胸部CT资料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先对其CACS与相应临床资料、功能检查及%LAA-950 (CT值低于-950HU所占百...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与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功能检査、胸部CT资料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先对其CACS与相应临床资料、功能检查及%LAA-950 (CT值低于-950HU所占百分比,反映肺气肿程度)进行二元Logistic相关与回归检测;再对冠脉钙化分析组(CACS〉100、CACS W 100)与冠脉无钙化对照组(CACS=0)各分析指标采用组间均数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结果:①COPD患者CACS与其年龄、%LAA-950、FEV1和合并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②冠脉钙化分析组及无钙化对照组组间均数比较结果显示,患者年龄、FEV1、FEV1/FEV1-pre.、FEV1/FVC、FVC、%LAA-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冠脉钙化分析组内CACS>100组中年龄、%LAA-950值较大,FEV1值较低。结论:COPD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患病风险预测因素包括年龄、%LAA-950、FEV1及并发症情况。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fracture,OVF)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52例经PKP治疗且确诊为OVF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包括...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fracture,OVF)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52例经PKP治疗且确诊为OVF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等17个因子。利用单因素分析将上述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的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骨水泥量、皮质缺损以及椎体内裂隙征与术后骨水泥渗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皮质缺损(P=0.001)、大剂量骨水泥量(P=0.047)和较低骨密度值(P=0.002)为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三者建立的骨水泥渗漏预测模型,AUC为0.751,灵敏度为61.0%,特异度为82.5%。结论:PKP治疗OVF术后,椎体出现皮质缺损、大剂量骨水泥量和较低骨密度值为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构成的联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所示动脉内穿行伪影(ATA)在急性脑梗死灌注状态及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采用GE 3.0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序列和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检查,通过观察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提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出现匍匐走行条状高灌注信号,将40例患者分为ATA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检查当日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A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14/18、3/18、1/18;对照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临床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分别是7/22、5/22、10/22,两组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CBF伪彩图显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存在ATA,反映缺血梗死区血流灌注状态,能为临床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现状及近期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与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功能检査、胸部CT资料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先对其CACS与相应临床资料、功能检查及%LAA-950 (CT值低于-950HU所占百分比,反映肺气肿程度)进行二元Logistic相关与回归检测;再对冠脉钙化分析组(CACS〉100、CACS W 100)与冠脉无钙化对照组(CACS=0)各分析指标采用组间均数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结果:①COPD患者CACS与其年龄、%LAA-950、FEV1和合并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②冠脉钙化分析组及无钙化对照组组间均数比较结果显示,患者年龄、FEV1、FEV1/FEV1-pre.、FEV1/FVC、FVC、%LAA-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冠脉钙化分析组内CACS>100组中年龄、%LAA-950值较大,FEV1值较低。结论:COPD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患病风险预测因素包括年龄、%LAA-950、FEV1及并发症情况。
文摘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fracture,OVF)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52例经PKP治疗且确诊为OVF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等17个因子。利用单因素分析将上述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的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骨水泥量、皮质缺损以及椎体内裂隙征与术后骨水泥渗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皮质缺损(P=0.001)、大剂量骨水泥量(P=0.047)和较低骨密度值(P=0.002)为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三者建立的骨水泥渗漏预测模型,AUC为0.751,灵敏度为61.0%,特异度为82.5%。结论:PKP治疗OVF术后,椎体出现皮质缺损、大剂量骨水泥量和较低骨密度值为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构成的联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