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敏感血管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耿悦 陈雨昂 +2 位作者 张蜜 李俊晨 谈炎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203,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公共问题,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我国已成为首要死亡原因,且中青年发病率逐年攀升。该疾病的最主要病因是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闭塞,因此血栓的早期发现和成分预测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公共问题,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我国已成为首要死亡原因,且中青年发病率逐年攀升。该疾病的最主要病因是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闭塞,因此血栓的早期发现和成分预测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磁敏感加权成像的磁敏感血管征对动脉内血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并非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都会显示。现有研究尚未系统阐明磁敏感血管征的形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差异的原因,导致其诊断价值未被充分挖掘。本文就磁敏感血管征的形成原理以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显示责任血管内血栓、判断卒中亚型及预后评估)予以梳理,分析当前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借鉴。本文认为,未来研究需结合血栓生物标志物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建立磁敏感血管征显示的预测模型,并建议临床诊疗中整合多模态影像参数优化血栓特征分析,从而制订个体化再通治疗策略,最终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精准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敏感血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椎体骨折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天赐 郭杨 +3 位作者 任帅 王礼宁 马勇 张冠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8-233,共6页
骨质疏松、创伤、肿瘤浸润是椎体骨折发生的常见病因。中老年人是椎体骨折的好发人群。但目前,椎体骨折的临床诊断仍不充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因此椎体骨折的及早诊断、病因明确、合理治疗是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影... 骨质疏松、创伤、肿瘤浸润是椎体骨折发生的常见病因。中老年人是椎体骨折的好发人群。但目前,椎体骨折的临床诊断仍不充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因此椎体骨折的及早诊断、病因明确、合理治疗是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诊断椎体骨折、鉴别椎体骨折类型、预测椎体骨折及再骨折风险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现笔者将对影像组学在椎体骨折诊疗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促进椎体骨折精准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影像组学 诊断 骨折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滤线栅及图像增强后处理算法用于改善儿童低剂量X线片图像质量
3
作者 薛丽荣 王中秋 +3 位作者 李姝 杨明 郭斌 荀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 观察以仿真滤线栅(SG)和图像增强(SE)改善儿童低剂量X线片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接受410次床旁X线检查的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资料,包括290幅胸部平片、51幅腹部平片及69幅胸腹联合平片;分别以SG和SE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目的 观察以仿真滤线栅(SG)和图像增强(SE)改善儿童低剂量X线片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接受410次床旁X线检查的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资料,包括290幅胸部平片、51幅腹部平片及69幅胸腹联合平片;分别以SG和SE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评估后处理图像质量。结果 410幅SG后处理图像中,2分250幅、1分147幅、0分13幅;SG可显著改善年龄≥1岁和体质量≥10 kg患儿图像质量(P均<0.05),且显示骨骼、气管、外周血管、异物、腰大肌和肠道气体效果较好(P均<0.05)。410幅SE后处理图像中,2分250幅、1分58幅、0分102幅;SE可显著改善年龄≥0.5岁和体质量>4 kg患儿图像质量(P均<0.05),且显示骨骼、气管、大血管、外周血管、心脏后血管和异物效果较好(P均<0.05)。结论 SG可显著改善低剂量X线片显示年龄≥1岁和体质量≥10 kg儿童骨骼、气管、外周血管、异物、腰大肌和肠道气体的质量,而SE则可改善显示年龄≥0.5岁和体质量>4 kg儿童骨骼、气管、大血管、外周血管、心脏后血管和异物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X线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默认模式网络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过度觉醒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沐风 刘成勇 +5 位作者 万青云 王晓秋 刘永康 曹紫琼 张玉婷 吴文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4,145,共6页
过度觉醒模型是解释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ID)发生和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然而少有研究探索ID过度觉醒的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ID患者常表现出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等过度觉醒症状,这些症状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 过度觉醒模型是解释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ID)发生和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然而少有研究探索ID过度觉醒的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ID患者常表现出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等过度觉醒症状,这些症状与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故DMN损害可能是ID发病机制之一。针刺可能通过调节DMN的活动及功能连接变化,抑制大脑过度觉醒状态,进而改善ID症状。本文将从分子基因、神经内分泌、心率变异性、多导睡眠图及影像学等角度系统梳理ID过度觉醒机制,探索过度觉醒与DMN的关系,综合针刺调控ID患者过度觉醒的影像学证据,通过分析过度觉醒与DMN的联系,为针刺干预ID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证据,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思路,如从脑网络连接和神经元细胞层面探索,扩大样本量,采用多模态成像技术,并结合新兴分析方法,以更全面地揭示针刺治疗ID的脑效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过度觉醒 默认模式网络 针刺 脑效应机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性不孕的多参数MRI、MR-HSG及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洁 段娜 +4 位作者 王绍娟 胡旭宇 任帅 殷燕云 王中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9,共8页
目的 探讨子宫性不孕(uterine factor infertility,UFI)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hysterosalpingography,MR-HSG)及临床特征,并建立预测UFI模型。材料与方法 回顾... 目的 探讨子宫性不孕(uterine factor infertility,UFI)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hysterosalpingography,MR-HSG)及临床特征,并建立预测UFI模型。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2例仅有UFI患者临床、MRI与MR-HSG影像资料,并随访中西医治疗后的妊娠结果。统计比较随访后不孕及已孕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年龄、饮食、月经周期等)、性激素及子宫异常(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瘢痕子宫、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纳氏囊肿等)差异。先后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UFI的风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输入法构建临床参数模型、临床联合MRI及MR-HSG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AUC值差异。结果 经治疗后随访不孕组86例,已孕组226例,两组间年龄、月经周期不规律、子宫多发肌瘤、瘢痕子宫及宫腔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OR=0.822,P<0.001)、子宫多发肌瘤(OR=0.540,P=0.002)及宫腔粘连(OR=0.367,P=0.036)是UFI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年龄+子宫多发肌瘤+宫腔粘连)预测UFI的AUC为0.809,显著高于单独年龄模型(P<0.05),与年龄+宫腔粘连、年龄+子宫多发肌瘤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子宫多发肌瘤、宫腔粘连是UFI的危险因素,联合模型预测妊娠结果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子宫肌瘤 宫腔粘连 磁共振子宫输卵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穿行伪影对急性脑梗死灌注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建国 孟云 +1 位作者 马先军 刘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所示动脉内穿行伪影(ATA)在急性脑梗死灌注状态及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采用GE 3.0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序...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所示动脉内穿行伪影(ATA)在急性脑梗死灌注状态及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采用GE 3.0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序列和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检查,通过观察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提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出现匍匐走行条状高灌注信号,将40例患者分为ATA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检查当日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A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14/18、3/18、1/18;对照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临床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分别是7/22、5/22、10/22,两组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CBF伪彩图显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存在ATA,反映缺血梗死区血流灌注状态,能为临床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现状及近期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自旋标记 动脉内穿行伪影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三种扫描模式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 被引量:15
7
作者 曹俊涛 胡铭 +3 位作者 徐婷 梁冰 屠建春 张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52-1557,共6页
目的比较双源螺旋CT双能量模式(DE)、单能量模式(SE)和单能量低kV(SE LOW)3种模式下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肺动脉栓子分布的差异。方法将13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PE)而接受CTPA患者随机分为DE组(43例)、SE组(42例)和S... 目的比较双源螺旋CT双能量模式(DE)、单能量模式(SE)和单能量低kV(SE LOW)3种模式下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肺动脉栓子分布的差异。方法将13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PE)而接受CTPA患者随机分为DE组(43例)、SE组(42例)和SE LOW组(45例);评价图像质量,分析主观评分的观察者间一致性;比较3组扫描长度、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以及各组非PE患者肺动脉干及各段肺动脉CT值、平均肺动脉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肺动脉与邻近血管(各段肺静脉及上腔静脉、主动脉)相对密度比及肺动脉栓子分布的差异。结果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以2、3级为主,未见0级病例。DE组检查时间长于SE组和SE LOW组(P均<0.05),SE LOW组ED显著低于DE组和SE组(P均<0.001),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 LOW组非PE患者肺动脉CT值高于DE组和SE组(P均<0.05),后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 LOW组SNR和CNR均高于SE组(P均<0.05),DE组与SE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肺动脉与邻近血管相对密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47例PE共检出262个栓子,包括DE组17例112个、SE组11例64个及SE LOW组19例86个;使用DE Vessels&PBV亚组对肺段以下肺栓子的检出率高于不使用亚组(P<0.05)。结论SE LOW CTPA的SNR和CNR较高,辐射剂量较低,能满足诊断PE需求;DE CTPA对诊断肺段以下PE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曹俊涛 彭冠亮 +3 位作者 顾圣佳 曹琪琪 杨文洁 方文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与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功能检査、胸部CT资料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先对其CACS与相应临床资料、功能检查及%LAA-950 (CT值低于-950HU所占百...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与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功能检査、胸部CT资料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先对其CACS与相应临床资料、功能检查及%LAA-950 (CT值低于-950HU所占百分比,反映肺气肿程度)进行二元Logistic相关与回归检测;再对冠脉钙化分析组(CACS〉100、CACS W 100)与冠脉无钙化对照组(CACS=0)各分析指标采用组间均数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结果:①COPD患者CACS与其年龄、%LAA-950、FEV1和合并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②冠脉钙化分析组及无钙化对照组组间均数比较结果显示,患者年龄、FEV1、FEV1/FEV1-pre.、FEV1/FVC、FVC、%LAA-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冠脉钙化分析组内CACS>100组中年龄、%LAA-950值较大,FEV1值较低。结论:COPD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患病风险预测因素包括年龄、%LAA-950、FEV1及并发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慢性阻塞性肺病 CT 肺气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尾部皮肤纤毛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耀辉 高丽丽 +2 位作者 梁立锋 刘春样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446,449,共3页
目的探讨骶尾部皮肤纤毛囊肿(cutaneous ciliated cyst,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骶尾部CCC的临床病理学、组织学发生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童,11岁,发现骶尾部臀裂处赘生物... 目的探讨骶尾部皮肤纤毛囊肿(cutaneous ciliated cyst,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骶尾部CCC的临床病理学、组织学发生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童,11岁,发现骶尾部臀裂处赘生物、盆腔MRI尾骨后软组织内边界清楚的囊肿。镜下见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内囊肿形成,与表皮不相连,囊腔内上皮细胞呈乳头状生长,可见鳞状上皮化生,衬覆上皮类似输卵管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及分泌细胞组成,未见胞质内分泌物及顶质分泌,未见肌上皮细胞。免疫表型:上皮细胞表达ER、PAX-8,不表达GCDFP-15、TTF-1。结论骶尾部CCC属罕见的良性囊肿,该例起源于异位的Müllerian上皮,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手术切除后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肿瘤 纤毛囊肿 Müllerian上皮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番泻叶与清洁灌肠拍摄泌尿系平片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党辉 金保方 邓新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2-52,共1页
近2年来,我院对600例摄泌尿系平片病人分别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和口服番泻叶法,并对其所摄平片质量及病人反应进行比较。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600例临床高度怀疑泌尿系结石或有结石病史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口服番泻叶组... 近2年来,我院对600例摄泌尿系平片病人分别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和口服番泻叶法,并对其所摄平片质量及病人反应进行比较。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600例临床高度怀疑泌尿系结石或有结石病史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口服番泻叶组(观察组)300例,男性16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泻叶 口服 清洁灌肠 泌尿系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对肠道免疫稳态和表观遗传修饰的调控作用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海彬 周红光 +2 位作者 邱雯莉 李文婷 周洪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078,共8页
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的关系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参与了结直肠黏膜缓慢发展成腺瘤和息肉,最终演变成CRC的整个过程,CRC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现象,CRC是宿主肠道免疫稳态失衡和表观遗传变异的积累... 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的关系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参与了结直肠黏膜缓慢发展成腺瘤和息肉,最终演变成CRC的整个过程,CRC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现象,CRC是宿主肠道免疫稳态失衡和表观遗传变异的积累。现全面回顾性分析最近的相关研究,探讨肠道微生态对肠道免疫稳态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及与CRC发生发展的关系,重点从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源代谢调节物2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更有效地对CRC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肠道免疫稳态 表观遗传修饰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达CR-900系统标准铝梯检测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毅强 邓新达 +1 位作者 汪维 严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6-417,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骨关节炎早期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学智 马勇 +3 位作者 王建华 郭杨 孙文渊 周士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0-1233,1238,共5页
骨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影像组学作为精准诊疗的新兴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对医学影像图像中的异质性信息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及评价,在骨关节炎的诊断窗口前移及精准化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巨大潜力。本文就影... 骨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影像组学作为精准诊疗的新兴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对医学影像图像中的异质性信息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及评价,在骨关节炎的诊断窗口前移及精准化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巨大潜力。本文就影像组学及纹理分析在骨关节炎早期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影像组学概述、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进展预测、疗效评价、预后评估以及骨骼结构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同性的3D T2 SPAIR SPACE序列在正常人肘部神经显像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超 胡倩倩 邹月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目的 :观察磁共振3D T2 SPAIR(spectral adiabatic inversion recovery)SPACE序列在正常人肘部神经的显示情况,并观察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显示差异。方法:在3.0 T MR下对64例正常人的2D FS-T2WI序列及3D T2 SPAIR SPACE序列平扫。对每个志... 目的 :观察磁共振3D T2 SPAIR(spectral adiabatic inversion recovery)SPACE序列在正常人肘部神经的显示情况,并观察其在不同人群中的显示差异。方法:在3.0 T MR下对64例正常人的2D FS-T2WI序列及3D T2 SPAIR SPACE序列平扫。对每个志愿者的3D T2 SPAIR SPACE序列的原始数据进行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的曲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分别重建出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分别统计3根神经的两种重建方法在上臂、肘关节及前臂的显示率。统计3根神经在2D FST2WI序列及3D T2 SPAIR SPACE序列上相对周围肌肉信号增高的比率。结果:64例志愿者的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在曲面重建上可以全部清晰显示。尺神经在上臂、肘关节及前臂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92%、83%、98%,正中神经在上臂、肘关节及前臂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81%、89%、80%,桡神经在上臂、肘关节的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的显示率分别为94%、95%。尺神经信号增高在2D FS-T2WI序列上为55%,而在3D T2 SPAIR SPACE序列上仅仅为30%。结论:3D T2 SPAIR SPACE序列对正常人的肘部神经显示效果好,对正常人尺神经信号增高显示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部神经 磁共振神经显像 三维 神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畅 邹月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90-1496,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fracture,OVF)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52例经PKP治疗且确诊为OVF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包括...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fracture,OVF)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52例经PKP治疗且确诊为OVF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等17个因子。利用单因素分析将上述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的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骨水泥量、皮质缺损以及椎体内裂隙征与术后骨水泥渗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皮质缺损(P=0.001)、大剂量骨水泥量(P=0.047)和较低骨密度值(P=0.002)为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三者建立的骨水泥渗漏预测模型,AUC为0.751,灵敏度为61.0%,特异度为82.5%。结论:PKP治疗OVF术后,椎体出现皮质缺损、大剂量骨水泥量和较低骨密度值为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构成的联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危险因素 皮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硬化性肺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永丰 曾亮 +2 位作者 徐海 王中秋 崔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硬化性肺细胞瘤(SP)是肺部少见的良性肿瘤。文中探讨52例SP患者的CT及PET/CT征象,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为提高SP影像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 目的硬化性肺细胞瘤(SP)是肺部少见的良性肿瘤。文中探讨52例SP患者的CT及PET/CT征象,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为提高SP影像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52例S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该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形态学特征:均为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单发结节或肿块,肿瘤平均直径(2.2±1.5) cm,其中39例病灶边缘光滑,13例边缘分叶征;(2)好发部位:33例紧贴或邻近胸膜生长,无肺叶分布优势;(3)密度: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边缘或病灶内有粗大钙化;(4)强化特征:26例呈中度至明显强化,仅6例呈轻度强化;(5)瘤周特征:"血管贴边征"21例,"尾征"7例,"空气新月征"5例,空气潴留征4例,"晕征"11例、"鸟蛋-鸟巢征"5例,继发性支气管扩张4例;(6)伴发肿瘤:浸润性肺腺癌3例、肺原位腺癌3例、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肺微小炎性结节1例,伴发食管癌2例、伴发侵袭性胸腺瘤1例,伴发卵巢巨大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例;(7)PET/CT表现:瘤体18F-FDG放射性摄取不同程度增高,平均SUVmax值为(4.4±3.2)。结论 SP多表现为肺内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富血供结节,好发于胸膜下,且以纵隔胸膜、叶间裂胸膜更常见,无肺叶分布优势。SP钙化较少见,以瘤体边缘钙化多见;"空气新月征"、"晕征"及"鸟蛋-鸟巢征"为SP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肺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天赐 郭杨 +3 位作者 王礼宁 马学智 任帅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33-1837,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对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有着巨大威胁,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现有的医疗技术手段对该病的诊断仍存在诸多不足。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将常规的影像学图像转化为可挖掘的数据,...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对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有着巨大威胁,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现有的医疗技术手段对该病的诊断仍存在诸多不足。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将常规的影像学图像转化为可挖掘的数据,经人工智能算法处理后构建相关模型,进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精准的结果。目前该技术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表现出巨大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笔者从影像组学在骨质疏松骨量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预测及诊断等方面展开综述,并探讨当前该技术在骨质疏松症方面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影像组学 纹理分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和SWI序列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二级侧支循环 被引量:6
18
作者 褚长虹 朱建忠 +3 位作者 任帅 闫呈新 李辉坚 刘珍友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1-987,共7页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显著高信号血管(HSV)征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明显不对称多发低信号血管(MLSV)征的相关性及两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2月经MRA或CTA证实为...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显著高信号血管(HSV)征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明显不对称多发低信号血管(MLSV)征的相关性及两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2月经MRA或CT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1段完全闭塞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来评估患者脑梗死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并根据出院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13分)和预后差(13~38分)两组。对FLAIR图像上HSV征和SWI上MLSV征的严重程度评分(取值范围分别为0~8分和0~12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个预后组之间性别、疾病史、HSV征分级(高:HSV评分≥7、中等:HSV评分5~6、低:HSV评分≤4)和MLSV分级(高:MLSV评分>4;低:MLSV评分≤4)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年龄、入院NIHSS评分和入院DWI上梗死灶体积评分(取值范围为0~10分)的差异。比较高、低MLSV分级组及高、低HSV分级组(分别为评分>4和≤4)之间性别、疾病史、年龄、入院NIHSS评分和入院DWI上梗死灶体积评分(取值范围为0~10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出院NIHSS评分与入院NIHSS评分、DWI梗死灶体积评分、HSV和MLSV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72例中,FLAIR序列上HSV严重程度评分与SWI序列上MLSV严重程度评分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452,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越高则出院NIHSS评分越高(OR=1.493,P=0.001),相应预后越差;HSV严重程度分级越高(OR=0.513,P=0.010)或MLSV严重程度分级越高(OR=0.199,P=0.041),出院NIHSS评分越低,提示相应预后越好。明显不对称MLSV征与入院时NIHSS评分及入院DWI上梗死灶体积评分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HSV分级高的患者有较低的入院NIHSS评分(P=0.022)和较低的入院DWI上梗死灶体积评分(P=0.042)。结论:对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和SWI序列上不对称多发低信号血管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估,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侧枝循环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磁敏感加权成像 高信号血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8)F-FDG PET/CT表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银 汤泊 +1 位作者 李天女 丁重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BMEC)的^(18)F-FDG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BMEC患者的临床及^(18)F-FDGPET/CT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测量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 目的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BMEC)的^(18)F-FDG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BMEC患者的临床及^(18)F-FDGPET/CT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测量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8例BMEC肿瘤发生于主支气管1例,叶支气管2例,段支气管5例;肿瘤边缘均光滑,肿瘤形态为分叶状2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6例病灶密度与胸壁肌肉密度相仿,1例病灶密度低于胸壁肌肉密度,1例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结节;1例伴淋巴结转移及右侧肾上腺转移,其余7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原发灶SUVmax为5.27±4.17,肿瘤最大径为(29.46±17.33)mm;肿瘤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958,P<0.001)。6例低级别BMEC病灶SUVmax为3.37±1.26,2例高级别分别为14.63、7.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0,P=0.046)。结论 BMEC好发于叶或段支气管,^(18)F-FDGPET/CT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则18F-FDG摄取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肿瘤 黏液表皮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院内MACE预后价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宇 卢璐 +4 位作者 徐俊伟 郑勇强 于小利 殷常青 王治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1,共9页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CMR-FT)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介入术后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中的预后价...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CMR-FT)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介入术后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中的预后价值。材料与方法 招募自2019年0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3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两组,即MACE组(n=79)和对照组(n=221)。两组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48~72 h行CMR检查,同时监测住院2周内MACE。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心肌应力参数,通过Cox回归分析心肌应变力参数中AMI介入术后院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心肌应变力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心脏MRI应变力参数中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左室整体周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是AMI介入术后院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分别为1.24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9~1.37]、1.17(95%CI:1.08~1.22),P均<0.001;其中GLS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82(95%CI:0.706~0.991),GLS临界值选取-11.9%,当GLS<-11.9%时(小于其绝对值),MACE发生率明显增加,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2%,约登指数为0.80;GCS诊断效能次之,AUC为0.735(95%CI:0.631~0.958),GCS临界值选取-17.8%,当GCS<-17.8%时(小于其绝对值),MACE发生率明显增加,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65%,约登指数为0.75。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GLS<-11.9%患者总生存率低于GLS≥-11.9%患者(P<0.05),GCS<-17.8%患者总生存率低于GCS≥-17.8%患者(P<0.05)。结论 CMR-FT技术对AMI患者PCI术后院内MACE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可辅助临床早期预测和防治心肌梗死后院内MACE的发生,改善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不良事件 磁共振成像 特征追踪技术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