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久格 湛武逸 何安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78-2884,共7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能成功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外膜下闭塞的血管,但术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并且显著影响远期心功能恢复。然而,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不同时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趋势...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能成功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外膜下闭塞的血管,但术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并且显著影响远期心功能恢复。然而,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不同时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趋势尚不明确。目的探讨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对术后不同时期左心室重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手术成功的AMI患者98例。根据术后2~7 d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正常(NOR)组(n=41)和心肌灌注异常(MPA)组(n=57),在术后2~7 d、2个月、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与NOR组相比,MPA组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升高(P<0.001),术前规范化用药比例减低(P=0.02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增高(P=0.032)。MPA组术后2~7 d、2个月和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心肌纵向总应变(GLS)绝对值均低于NO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房前后径(LAD')均大于NOR组,术后12个月的左房室瓣血流早期充盈速度与左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E/e')高于NOR组(P<0.05)。与术后2~7 d相比,两组患者PCI术后2、12个月的LVEF和GLS绝对值均升高,LVEDV和LVESV均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与术后2~7 d至12个月、术后2个月至12个月内LVEF的变化值均呈负相关(rs=-0.305,P=0.019;rs=-0.279,P=0.034),与术后2~7 d至2个月内LVEF的变化呈正相关(rs=0.276,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术后2~7 d)(OR=0.151,95%CI=0.040~0.568,P=0.005)和心肌灌注(OR=0.098,95%CI=0.026~0.366,P<0.001)是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左心室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水平与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相关,早期微循环灌注差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差,即使短期内有明显改善,远期恢复仍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痹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满意 王道成 +4 位作者 马小东 薛刚 屈长宏 严士海 朱萱萱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445-2451,共7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LRP3的炎症调控通路,探讨通心痹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球囊拉伤术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痹合剂大剂量组、通...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LRP3的炎症调控通路,探讨通心痹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球囊拉伤术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痹合剂大剂量组、通心痹合剂中剂量组、通心痹合剂小剂量组,另选健康雄性家兔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其余组饲喂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1.33 mg/kg)灌胃,通心痹合剂大剂量组、通心痹合剂中剂量组、通心痹合剂小剂量组分别给予9.87 g/kg、4.93 g/kg、2.47 g/kg通心痹合剂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处死动物后检测血脂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内皮肽;半定量法判断统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的阳性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核因子κB/NLRP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通心痹合剂各剂量组家兔血清中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改善(P<0.05,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主动脉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样蛋白、原胱天蛋白酶-1、胱天蛋白酶-1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P<0.01)。结论:通心痹合剂可抑制核因子κB/NLRP3通路调控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痹合剂 动脉粥样硬化 家兔 核因子κB/NLRP3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损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蛋白聚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雨帆 方五旺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9-592,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多功能蛋白聚糖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近年来,已有众多研究揭示了AS与多功能蛋白聚糖之间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多功能蛋白聚糖参与调控AS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包括促进早...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多功能蛋白聚糖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近年来,已有众多研究揭示了AS与多功能蛋白聚糖之间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多功能蛋白聚糖参与调控AS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包括促进早期脂质积累、参与炎症反应、调节血栓形成,为AS早期干预和靶向治疗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多功能蛋白聚糖 脂质积累 炎症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信号通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丁康 方祝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9-722,共4页
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炎症状态是存在多年的命题,但没有明确证实,因此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许多研究资料证实慢性血管炎症反应可能是高血压重要的发病机制,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桥梁,炎症与高血压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炎症状态是存在多年的命题,但没有明确证实,因此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许多研究资料证实慢性血管炎症反应可能是高血压重要的发病机制,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桥梁,炎症与高血压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因此对炎症信号通路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药物至关重要,Toll样受体4是研究较为广泛的炎症信号通路,以其为靶点来调控血压取得了一定疗效,文章介绍了近年来药物基于TLR4信号通路治疗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信号通路 高血压 并发症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