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介入术后残余病变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赵欣 王忠良 +3 位作者 刘敏 梁田 张寒梅 王如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本院自制汤剂冠心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介入术(PCI)后残余病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介入术后残余病变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冠心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药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目的观察本院自制汤剂冠心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介入术(PCI)后残余病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介入术后残余病变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冠心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药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冠心汤组(5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冠心汤,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代谢(TC、HDL-C、LDL-C)和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水平,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心绞痛复发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心绞痛复发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等方面较前改善(P<0.05~0.01),冠心汤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冠心汤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2组hs-CRP、TC、LDL-C均显著下降(P<0.05~0.01),冠心汤组降低更明显(P<0.05~0.01);2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TIB均较前降低(P<0.05~0.01),冠心汤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冠心汤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PCI后残余病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心肌缺血,调节血脂代谢,减少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汤 气虚血瘀型 介入术后 残余病变心绞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18型表达和细胞病理学检查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培影 徐侠 +2 位作者 杨海燕 杨静 王旭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0,8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病理学和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细胞病理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18例宫颈组织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及病变情况,判定HPV16/18型感染对宫颈癌及癌前... 目的探讨细胞病理学和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细胞病理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18例宫颈组织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及病变情况,判定HPV16/18型感染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21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以上患者HPV16/18检出率分别为:鳞状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Ⅰ16.67%(15/90例)、鳞状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Ⅱ48.43%(31/64例)、鳞状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CIN)Ⅲ91.11%(41/45例),鳞状细胞癌(SCC)84.21%(16/19例)。CINⅢ和SCC组与CINⅠ、Ⅱ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INⅢ与SC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V16/18型对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敏感度、特异度高的特点;若原位杂交技术与细胞病理学诊断协同检测,可更早发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并对宫颈病变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 原位杂交(ISH) 细胞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与分子病理学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旭波 张培影 +3 位作者 徐侠 杨海燕 杨静 王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宫颈HPV高危型(16/18型)感染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价值,评价原位杂交技术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和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对妇科门诊和住院的387...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宫颈HPV高危型(16/18型)感染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价值,评价原位杂交技术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和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对妇科门诊和住院的3876例女性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 DNA检测,判定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3876例患者均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患病率6.11%(237/3876例,低度病变以上),其中,LSIL2.71%(105/3876例),HSIL2.92%(113/3876例),SCC0.49%(19/3876例)。218例患者HPV-DNA16/18检出率为47.25%(103/218例),其中CINⅠ16.67%(15/90例)、CINⅡ48.43%(31/64例)、CINⅢ91.11%、(41/45例)、SCC84.21%(16/19例);CINⅠ、Ⅱ、Ⅲ与SCC之间HPV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CT检测宫颈病变客观、准确,HPV-DNA16/18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提高;二者协同使用对宫颈癌的筛查具有早期、敏感、特异的特点,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干预提供了实验室依据,此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 分子病理学 原位杂交(ISH) 液基细胞学(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与中药治疗肛周外阴HPV6/11型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旭波 张培影 +2 位作者 徐侠 杨海燕 王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肛周、外阴HPV(6/11型)感染的诊断价值,观察中医中药方剂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确诊和判定HPV感染,应用燥湿解毒、清热扶正方剂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实验组82例,疣体切除加中药局...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肛周、外阴HPV(6/11型)感染的诊断价值,观察中医中药方剂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确诊和判定HPV感染,应用燥湿解毒、清热扶正方剂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实验组82例,疣体切除加中药局部熏洗和口服汤剂,对照组81例行疣体切除。结果:实验组82例,HPV 6/11型均阳性,术后复发率7.32%(6/82),对照组81例HPV 6/11型均阳性,术后复发率20.98(17/8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肛周、外阴HPV感染客观、准确、可靠,清热扶正方剂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中西医结合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