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久格 湛武逸 何安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78-2884,共7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能成功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外膜下闭塞的血管,但术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并且显著影响远期心功能恢复。然而,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不同时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趋势...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能成功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外膜下闭塞的血管,但术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并且显著影响远期心功能恢复。然而,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不同时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趋势尚不明确。目的探讨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对术后不同时期左心室重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手术成功的AMI患者98例。根据术后2~7 d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正常(NOR)组(n=41)和心肌灌注异常(MPA)组(n=57),在术后2~7 d、2个月、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与NOR组相比,MPA组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升高(P<0.001),术前规范化用药比例减低(P=0.02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增高(P=0.032)。MPA组术后2~7 d、2个月和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心肌纵向总应变(GLS)绝对值均低于NO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房前后径(LAD')均大于NOR组,术后12个月的左房室瓣血流早期充盈速度与左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E/e')高于NOR组(P<0.05)。与术后2~7 d相比,两组患者PCI术后2、12个月的LVEF和GLS绝对值均升高,LVEDV和LVESV均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与术后2~7 d至12个月、术后2个月至12个月内LVEF的变化值均呈负相关(rs=-0.305,P=0.019;rs=-0.279,P=0.034),与术后2~7 d至2个月内LVEF的变化呈正相关(rs=0.276,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术后2~7 d)(OR=0.151,95%CI=0.040~0.568,P=0.005)和心肌灌注(OR=0.098,95%CI=0.026~0.366,P<0.001)是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左心室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水平与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相关,早期微循环灌注差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差,即使短期内有明显改善,远期恢复仍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生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祁小青 王沛 杨玉青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探讨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PH-LHF)发生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89例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将其分为non PH-LHF组(PASP<33 mm ... 目的探讨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PH-LHF)发生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89例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将其分为non PH-LHF组(PASP<33 mm Hg,n=374)和PH-LHF组(PASP≥33 mm Hg,n=415),比较两组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根据有无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心律失常组(n=334)和对照组(n=81),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H-LHF发生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SVT)、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及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PH-LHF组发生SVT、CVA及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比例分别为69.4%、19.0%、2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4)、RAD(OR=1.064)是PH-LHF合并上述任意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OR=1.024)、高血压(OR=1.827)、LAD(OR=1.048)、RAD(OR=1.031)、RVD(OR=1.061)是其发生SVT的危险因素(P<0.05);冠心病(OR=2.679)、LVDd(OR=1.080)是其发生CVA的危险因素(P<0.05);RAD(OR=1.094)、E/e′(OR=1.069)是其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PH-LHF容易发生SVT、CVA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其中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心房心室结构异常是常见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心律失常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衰竭 肺动脉高压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