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侯文珍 裴丽霞 +4 位作者 周锦勇 宋亚芳 张玉洁 陈璐 孙建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肝脏是大肠癌最常见的发生远处转移的器官。手术切除仍是中西医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手术及放化疗的过程中适时介入中医治疗,不仅可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还体现了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方面的作用... 肝脏是大肠癌最常见的发生远处转移的器官。手术切除仍是中西医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在手术及放化疗的过程中适时介入中医治疗,不仅可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还体现了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大肠癌肝转移方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发现目前临床上对于中医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干预缓解患者术后、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延长其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主。实验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抑制血管新生、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基质重构蛋白等。针灸治疗此疾病的研究很少,而针灸对免疫因子调控方面的文献较多,肿瘤免疫疗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否可以从针灸调控免疫方面去探讨针灸干预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从而拓宽中医治病思路,丰富中医治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大肠癌肝转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鼠IFN-γ腺病毒诱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观察
2
作者 杨箐 张玮光 +8 位作者 黎陈铖 刘细细 胡中晓 王风楠 陈碧清 田芳 张晓丽 热爱拉·加那提 朱学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通过向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IFN-γ腺病毒(Ad-mIFN-γ)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Ad-mIFN-γ及对照Ad-lacZ腺病毒载体,分别以MOI=100体外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mIFN-γ分泌的影响。... 目的:通过向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IFN-γ腺病毒(Ad-mIFN-γ)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Ad-mIFN-γ及对照Ad-lacZ腺病毒载体,分别以MOI=100体外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mIFN-γ分泌的影响。将40只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载体对照组、病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向各组小鼠腹腔注射PBS(200μL)、Ad-lacZ(2×10^(7)PFU/只)、Ad-mIFN-γ(5×10^(6)PFU/只)、Ad-mIFN-γ(1.5×10^(7)PFU/只)和Ad-mIFN-γ(2×10^(7)PFU/只)。每日观测小鼠的体质量及生存情况;第3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内单核细胞(CD11b^(+))、巨噬细胞(CD11b^(+)/CD86^(+))比例,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脾内CD11b^(+)的单核细胞比例;第9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第14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脾、肺和肾的病理和组织学变化。结果:Ad-mIFN-γ体外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第3天检测到巨噬细胞分泌mIFN-γ达到峰值(118.34±2.90)pg/mL,并在一周内持续高分泌mIFN-γ,Ad-lacZ对照组IFN-γ分泌水平较低后,第3天时为(0.17±0.08)pg/mL。小鼠腹腔注射Ad-mIFN-γ后,在14 d内病毒低、中剂量组无小鼠死亡,病毒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持续减轻(P<0.001);第3天,病毒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组织内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和中剂量组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第9天,病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IFN-γ、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10 d内病毒高剂量组小鼠死亡率达100%。组织病理检测可见病毒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脾、肺、肾组织有明显损伤。结论:Ad-mIFN-γ体外感染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后,可以快速分泌mIFN-γ;腹腔注射高剂量(2×10^(7)PFU/只)Ad-mIFN-γ导致小鼠出现CRS典型表现,可作为CAR-T细胞治疗诱发CRS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腺病毒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动物模型 C57BL/6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抑制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丽 张旭 +2 位作者 陈劼 秦笑 沈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3-1386,1414,共5页
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细胞内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1990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异甘草素处理,MTT法检测异甘草素对SW1990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细胞survivin基因m RNA的表达,蛋... 目的 :研究异甘草素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及细胞内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1990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异甘草素处理,MTT法检测异甘草素对SW1990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细胞survivin基因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异甘草素能显著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且异甘草素能显著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内survivin基因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异甘草素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能与下调survivin基因m 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胰腺癌 增殖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裴丽霞 赵婷婷 +5 位作者 陈昊 周锦勇 陈璐 郭静 宋亚芳 孙建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465-246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收集整理针灸改善乳腺癌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收集整理针灸改善乳腺癌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2011评价发表偏倚风险。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453例患者,治疗组227例,对照组226例。有1篇文章涉及到有21例不良反应的出现。结论:针灸疗法与其他标准补充替代疗法的改善乳腺癌生活质量的效果相比,临床异质性高,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乳腺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乳腺癌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风暴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细细 黎陈铖 +8 位作者 杨箐 张玮光 热爱拉·加那提 张晓丽 徐祖琼 代兴斌 田芳 陈碧清 朱学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0-888,共9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静息状态下单核细胞和激活状态下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相关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加入脂多糖培养以激活巨噬细胞活化,建立巨噬细胞活化模型。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入华蟾素共培养...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静息状态下单核细胞和激活状态下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相关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加入脂多糖培养以激活巨噬细胞活化,建立巨噬细胞活化模型。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入华蟾素共培养24 h作为实验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活化,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细胞因子,转录组测序探讨华蟾素调控的基因表达谱,并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对显著变化的分子进行了验证。结果:华蟾素注射液原液加入培养基稀释的华蟾素(1∶25)可显著抑制静息的单核细胞增殖(P<0.01)并诱导细胞凋亡(P<0.01),对激活的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诱导更明显(P<0.001,P<0.001)。华蟾素显著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并显著下调激活的巨噬细胞释放的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IL-8)(P<0.001),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LR4/MYD88/P-IκBa信号通路来实现。结论:华蟾素通过TLR4/MYD88/P-IκBa通路抑制巨噬细胞过度激活产生的炎症因子,有望应用于炎症因子过度释放相关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单核/巨噬细胞 TOLL样受体4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肿瘤研究中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细细(综述) 陈碧清 朱学军(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2-766,共5页
由于细胞强异质性的存在,血液肿瘤细胞呈现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根源于基因层面的改变。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对于基因层面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层出不穷的二代测序技术。过去十几年的深度测序技术着重于细胞群体层面的整体分析,不能深... 由于细胞强异质性的存在,血液肿瘤细胞呈现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根源于基因层面的改变。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对于基因层面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层出不穷的二代测序技术。过去十几年的深度测序技术着重于细胞群体层面的整体分析,不能深入区分异质性的肿瘤细胞差异化的生命活动。近年来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大大促进了血液肿瘤异质性研究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血液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性中的细胞异质性及其分子机制,以及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开发更精细层次的标志物、评估临床实验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细胞异质性 血液恶性肿瘤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