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痹宁II通过AMPK/PGC1α信号通路调控糖酵解而减轻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
1
作者 魏义保 马振源 +5 位作者 刘德仁 胡恩睿 李晓辰 王培民 廖太阳 梅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9-1577,共9页
目的:基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探讨膝痹宁II(XBN II)调控糖酵解并减轻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KOA组、XBN I... 目的:基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探讨膝痹宁II(XBN II)调控糖酵解并减轻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KOA组、XBN II组和二甲双胍(Met)组,每组8只。通过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建立KOA模型。造模后第14天开始,XBN II组大鼠每日予XBN II灌胃1次,Met组隔天予Met腹腔注射1次,共给药4周。采用HE和番红固绿染色评估软骨组织病理并进行Mankin和OARSI评分;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软骨组织和血清中乳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组织中磷酸化AMPK和PGC1α蛋白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相关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己糖激酶2和乳酸脱氢酶A)、软骨合成和分解代谢相关因子(II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含血小板应答蛋白基序的解整联蛋白及金属蛋白酶5)及AMPK/PGC1α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KOA组大鼠软骨组织和血清中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软骨组织表面磨损,软骨层结构紊乱,基质淡染,Mankin和OARSI评分显著升高(P<0.05);软骨合成代谢因子及AMPK/PGC1α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软骨分解代谢相关因子及糖酵解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KOA组比较,XBN II组和Met组大鼠软骨组织形态有明显改善,Mankin和OARSI评分显著降低,且上述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XBN II可通过抑制糖酵解有效减轻KOA大鼠软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PGC1α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痹宁II 膝骨关节炎 软骨损伤 糖酵解 AMPK/PGC1α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苋甾酮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炎症和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刘德仁 施蕾 +4 位作者 刘江宇 廖太阳 王培民 吴鹏 茆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75-1783,共9页
目的:探讨杯苋甾酮(CYA)对膝骨关节炎(KOA)软骨细胞炎症和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前交叉韧带横断(ACLT)构建大鼠KOA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CLT组、ACLT+CYA(10 mg/kg)组、ACLT+CYA+SR9009[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录... 目的:探讨杯苋甾酮(CYA)对膝骨关节炎(KOA)软骨细胞炎症和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前交叉韧带横断(ACLT)构建大鼠KOA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CLT组、ACLT+CYA(10 mg/kg)组、ACLT+CYA+SR9009[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录因子样蛋白1(BMAL1)抑制剂]组、ACLT+CYA+LY29400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组,每组各6只。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分级;免疫组化法测定软骨中BMAL1、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蛋白水平。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体外KOA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MAL1、PI3K、p-PI3K、AKT、p-AKT、NF-κB和p-NF-κB蛋白水平。结果:体内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LT组出现明显软骨破损、裂隙,提示成功建立KOA模型;与ACLT组比较,ACLT+CYA组、ACLT+CYA+SR9009组和ACLT+CYA+LY294002组软骨破损、裂隙均减轻,OARSI分级降低(P<0.05),BMAL1表达水平升高(P<0.05),p-PI3K、p-AKT和p-NF-κB蛋白水平降低(P<0.05)。体外实验中,与IL-1β组比较,IL-1β+CYA组、IL-1β+CYA+SR9009组和IL-1β+CYA+LY294002组的IL-6、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水平降低(P<0.01),BMAL1表达水平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和p-NF-κB/NF-κB比值降低(P<0.05)。结论:CYA可能通过激活BMAL1,进而抑制PI3K/AKT/NF-κB蛋白磷酸化来减轻KOA软骨细胞的炎症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苋甾酮 膝骨关节炎 BMAL1蛋白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型锯齿状腺瘤20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3
作者 李莉 李惠 +4 位作者 陈劼 韩梅 李秀清 可飞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TSA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和病理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采用χ^(2)检验对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1... 目的探讨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TSA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和病理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染色,采用χ^(2)检验对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14例(57.0%),女性86例(43.0%),发病年龄27~92岁(平均56.2岁)。患者年龄≥50岁者147例(73.5%),<50岁者53例(26.5%)。207枚TSA中有143枚(69.1%)位于远端结直肠,57枚(27.5%)位于近端结直肠。内镜下可见带蒂病变72枚(34.8%),扁平状48枚(23.2%),部分有松果样外观。最大径≤10 mm有136枚(65.7%),最大径>10 mm有71枚(34.3%)。TSA典型组织学特征:锯齿状轮廓、嗜酸性细胞质、铅笔状细胞核和异位隐窝灶。最常见病理类型为经典型TSA(152枚,73.4%),其次为富于黏液型TSA(39枚,18.8%)。12枚TSA(5.8%)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1.5%)TSA继发癌变,符合起源于TSA结直肠癌诊断。免疫表型:34例TSA中Ki67基底部细胞弥漫表达,表面散在表达,35例p53核弱表达(1%~60%),PTEN及MLH1均保留表达。12例TSA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3例起源于TSA结直肠癌中Ki67弥漫表达、CK20弥漫强表达、MLH1保留表达;9例TSA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p53弥漫核强表达,12例PTEN缺失表达。3例起源于TSA结直肠癌p53均弥漫核强表达。分子检测:8例检测出BRAF V600E基因突变;另7例检测出KRAS基因突变(6例KRAS G12V突变,1例KRAS G13D突变)。手术方式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为主(111例,53.6%)。结论TSA有其典型的组织学及内镜特征,病变最大径>10 mm者易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腺癌;提高病理与临床医师对该病变尤其是TSA伴异型增生或浸润性癌的认识,避免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传统型锯齿状腺瘤 内镜特征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界定膝骨关节炎病人自我管理
4
作者 孔晶 吴轩 戴正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分析并阐述膝骨关节炎病人自我管理的概念内涵。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 目的:分析并阐述膝骨关节炎病人自我管理的概念内涵。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膝骨关节炎病人自我管理包括疾病认知、自我效能、行为管理、症状监测4个概念属性。先决条件涉及疾病相关因素、人口学特征、社区因素和心理因素。结论:通过概念分析明确了膝骨关节炎病人自我管理的概念属性。未来护理人员可了解膝骨关节炎病人自我管理的概念,结合互联网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膝骨关节炎自我管理体系,提升膝骨关节炎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自我管理 概念 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松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其辉 管敏 顾和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1-2005,共5页
目的建立甘松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水与β-环糊精比例、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研磨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构建设计空间,采... 目的建立甘松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水与β-环糊精比例、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研磨时间为影响因素,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构建设计空间,采用TLC、GC、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最优设计空间为水与β-环糊精比值4~4.5,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值8~10.5,研磨时间9~13 min,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均大于80.0%。包合物成功形成,挥发油中的成分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包合效率高,更适用于冠心平片及其他含甘松中药制剂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挥发油 胶体磨包合工艺 质量源于设计(QbD) Box-Behnken响应面法 TLC GC 傅里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脑白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馨蕾 吕鹤群 +2 位作者 曾春利 冯瑶婷 彭拥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7-332,共6页
缺血性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且常伴有脑白质损伤(WMI)。WMI患者常存在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感觉运动障碍、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WMI可通过影像学技术早期发现,但目前缺少相应的干预手段及特异性治疗方法。研究缺血性... 缺血性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且常伴有脑白质损伤(WMI)。WMI患者常存在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感觉运动障碍、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WMI可通过影像学技术早期发现,但目前缺少相应的干预手段及特异性治疗方法。研究缺血性卒中后WMI的病理机制有利于预防WMI发生,延缓其进展,有助于研发有效的治疗药物或特异性治疗手段。作者对缺血性卒中后WMI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白质损伤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明慧 姜莉 +1 位作者 李莎 徐钢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62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并镇痛泵中放入艾司氯胺酮的患者,选取镇...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62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并镇痛泵中放入艾司氯胺酮的患者,选取镇痛泵中无艾司氯胺酮的31例,按照艾司氯胺酮有无以及剂量高低分为C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组: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低剂量(ES1)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高剂量(ES2)组:艾司氯胺酮1 mg/kg+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分析3组患者术前1 d、手术当天和术后2 d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以及术前1 d、术后第3天晨6时血清皮质醇(Cort)浓度、术后6、12、24、48 h的静息时轻度疼痛人数占比及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ES1组术后当天及2 d的PSQI评分低于C组(P<0.05)、ES2组术后当天的PSQI的评分低于C组及ES1组(P<0.05)、术后2 d的PSQI评分低于C组(P<0.05),与ES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1组术后的Cort浓度低于C组(P<0.05),ES2组术后的Cort浓度低于C组及ES1组(P<0.05)。术后6 h轻度疼痛的人数占比ES2组最大,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2组术后自控次数明显减少,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氯胺酮1 mg/kg复合舒芬太尼2.5μg/kg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能够改善术后睡眠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睡眠质量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一博 张雪 +10 位作者 梁君雅 花木莲 张思奇 高云 陈超 赵熙璇 何姗姗 王新月 周天娜 何安霞 刘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1-498,510,共9页
目的: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 IMT)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的受试者。使用GE Vivid E90超声仪测量分析c IMT;二维斑点追踪技... 目的: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 IMT)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的受试者。使用GE Vivid E90超声仪测量分析c IMT;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采集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作为评估亚临床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组织多普勒成像采集e’和E/e’比值作为评估亚临床舒张功能的指标。结果:研究共计纳入561例,年龄(58.2±11.7)岁,其中女339例(60.4%)。首先使用三分位法将cIMT作为分类变量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除了左心室射血分数外,LVGLS,E/A和e’均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而E/e’比值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增加(均P_(trend)≤0.002)。然而,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只有LVGLS仍随着c 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P<0.05)。进一步将c IMT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连续变量分析,结果与分类变量分析结果类似,仅有LVGLS与cIMT显著负相关(r=-0.087,P=0.041);并且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β=-1.12,P=0.041)。结论: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cIMT增厚与GLS减低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 整体纵向应变 左心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4核定位在胰腺癌转移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9
作者 陈露 张静静 +6 位作者 时坚 刘雪昂 袁昊 田蕾 肖斌 朱毅 李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3-1336,1434,共15页
目的:研究S100A4核定位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转移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PC病程进展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和HALO数字病理精准分析平台等技术,定量S100A4在组织细胞,特别是胞核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临床参... 目的:研究S100A4核定位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转移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PC病程进展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和HALO数字病理精准分析平台等技术,定量S100A4在组织细胞,特别是胞核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临床参数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子结构信息学分析、质粒构建与转染以构建基因调控的不同分组细胞研究模型;利用核质蛋白分离、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靶向剪切及转座酶技术(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等研究S100A4核定位在PC转移中的作用与机制。结果:S100A4的高表达及其核定位与PC的T、N分期和不良预后正相关。PC细胞中S100A4核定位受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调控,泛素结合酶9介导了PC细胞中S100A4的K22和K96位点与SUMO1结合,并通过SUMO特异性蛋白酶1实现去SUMO化,动态平衡PC细胞中S100A4的SUMO化修饰水平;调控S100A4蛋白的SUMO化修饰可改变PC细胞的体外转移能力;CUT&Tag测序结果证明S100A4核定位参与调控与肿瘤转移功能相关的基因网络。结论:S100A4核定位可提示PC预后不良,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发现阻断或抑制S100A4核定位的办法,可能成为抑制PC转移,特别是早期转移,改善PC患者预后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S100A4 SUMO化修饰 核定位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RF信号的乳腺肿瘤分级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童莹 严郁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50,共14页
为解决超声乳腺肿瘤分级检测问题,从超声射频(RF)信号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乳腺肿瘤分级检测方法。首先,采用Shearlet变换提取乳腺超声RF信号的多尺度、多方向特征;其次,考虑Shearlet特征的高维冗余性,采用多尺度方向二值模式(MDBP)... 为解决超声乳腺肿瘤分级检测问题,从超声射频(RF)信号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乳腺肿瘤分级检测方法。首先,采用Shearlet变换提取乳腺超声RF信号的多尺度、多方向特征;其次,考虑Shearlet特征的高维冗余性,采用多尺度方向二值模式(MDBP)对其进行编码,在不损失特征信息的条件下降低特征维度;最后,依据医生阅片经验以及不同分级乳腺肿瘤的特征差异性,设计出适合乳腺病变分级检测的层级二叉树SVM分类器(CBT-SVM)。在928个乳腺肿瘤患者的超声RF信号上进行验证,大量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可以有效实现3级、4A级~4C级、5级乳腺肿瘤的分级检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PPV、NPV以及MCC分别达到89.29%、75.62%、94.54%、97%、98.3%和8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诊断 超声RF信号 支持向量机 SHEARLET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同起搏模式对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园园 陈震 +3 位作者 侯小锋 王权鹏 张锋 邹建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不同起搏模式与不同起搏频率对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不同起搏模式与不同起搏频率对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CRT或带除颤功能的三腔起搏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defibrillator,CRT-D)患者43例。所有患者于术后接受MTWA时域法检测,分别在起搏频率90,110 min^(-1)时测定MTWA,起搏模式为CRT-ON和CRT-OFF状态下即在双心室(BIV)或右心房(AAI)起搏时测定MTWA。比较不同起搏模式与不同起搏频率下MTWA数值。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43例患者分为3组(II级、III级和IV级),分析MTWA数值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起搏频率90 min^(-1)时,MTWA-AAI较MTWA-BIV明显增加[(11.28±9.94)μV vs(7.09±7.16)μV,P=0.001];起搏频率110 min^(-1)时,MTWA-BIV与MTWA-AAI数值比较无明显差异[(16.91±12.51)μV vs(15.58±10.97)μV,P=0.571]。相同起搏模式时,起搏频率110 min^(-1)时的MTWA数值较起搏频率90 min^(-1)时增加(P<0.05)。NYHA心功能分级IV组MTWA-AAI和MTWA-BIV数值均高于II组(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低频率起搏模式可减小MTWA数值;MTWA数值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T波电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与生脉注射液合用致豚鼠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颖 张梦丹 +6 位作者 李莎 薛书银 黄惠丽 谢铭 陈可塑 刘福明 陈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7-533,共7页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潜在的致心律失常风险及其机制。方法 (1)豚鼠在体实验:1倍临床剂量的阿奇霉素(38.2 mg·kg^(-1))或生脉注射液(4.6 m L·kg^(-1))颈外静脉缓慢推注;或1倍临床剂量阿奇霉素缓慢推注5 min后加生...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潜在的致心律失常风险及其机制。方法 (1)豚鼠在体实验:1倍临床剂量的阿奇霉素(38.2 mg·kg^(-1))或生脉注射液(4.6 m L·kg^(-1))颈外静脉缓慢推注;或1倍临床剂量阿奇霉素缓慢推注5 min后加生脉注射液缓慢推注。记录给药前后的心电图。(2)豚鼠离体实验:离体心脏按1,5和10倍临床浓度,即阿奇霉素41.5→207.5→415 mg·L^(-1)顺序灌流,或生脉注射液5→25→50 m L·L^(-1)顺序灌流;或阿奇霉素+生脉注射液(均1倍临床浓度)灌流。上一浓度组灌流结束后随后灌流下一浓度组,每组灌流持续5 min,分别记录各组给药5 min后的心电图。(3)细胞实验,酶解法分离制备豚鼠单个左心室肌细胞,按1倍临床浓度阿奇霉素(41.5 mg·L^(-1))→阿奇霉素+生脉注射液(均1倍临床浓度)顺序灌流,每组灌流持续5 min,分别记录各组给药5 min后的动作电位、L型Ca^(2+)及Na+电流。结果 (1)在体实验:心电图显示,1倍临床剂量阿奇霉素或生脉注射液均未能引起心电图明显改变,而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均1倍临床剂量)显著降低心率(P<0.05),延长P-R(P<0.05)及QRS(P<0.05)间期。(2)离体实验:心电图显示,1,5和10倍临床浓度阿奇霉素浓度依赖性降低心率(P<0.05),延长P-R(P<0.05)及QRS(P<0.05)间期,5倍临床浓度还能显著延长QTc间期(P<0.05),洗脱能部分逆转上述变化。1,5和10倍临床浓度生脉注射液浓度依赖性地降低心率(P<0.05),延长P-R(P<0.05)间期,对QRS及QTc间期无明显作用,洗脱能部分恢复上述变化。而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均1倍临床浓度)显著降低心率(P<0.05),延长P-R(P<0.05)及QRS(P<0.05)间期。(3)细胞实验:1倍临床浓度阿奇霉素对豚鼠单个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幅值及复极50%(APD_(50))及90%(APD_(90))时程无明显作用。而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均1倍临床浓度)显著降低动作电位幅值(P<0.05),缩短APD_(50)(P<0.05)及APD_(90)(P<0.05)。同样,阿奇霉素1倍临床浓度对L型Ca^(2+)及Na^+电流无明显抑制作用,阿奇霉素合用生脉注射液(均1倍临床浓度)显著抑制L型Ca^(2+)(P<0.05)及Na+(P<0.05)电流。结论阿奇霉素或生脉注射液在临床上使用存在一定心律失常的风险,两者合用其风险进一步加大。抑制L型Ca^(2+)及Na+电流是两者合用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阿奇霉素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小双 王中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3-1227,共5页
目前研究显示糖尿病和胰腺癌密切相关,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亦或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但两者具体关系仍不明确。因此,探究胰腺癌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对两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常规影像技术... 目前研究显示糖尿病和胰腺癌密切相关,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亦或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但两者具体关系仍不明确。因此,探究胰腺癌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对两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常规影像技术及分子影像技术可对胰腺癌和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异常进行评价。文中将对胰腺癌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相互分子机制,如高血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氧化应激、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及Kruppel样因子Ⅱ基因突变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糖尿病 相关性 分子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津血源浸膏中6种成分
14
作者 高骁君 邹恺平 +2 位作者 刘顺 周琴妹 管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津血源浸膏中芍药苷、金丝桃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哈巴俄苷、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津血源浸膏中芍药苷、金丝桃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哈巴俄苷、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方法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30、250 nm。结果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9.53%~102.8%,RSD 1.09%~1.98%。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津血源浸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血源浸膏 化学成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软骨样脂肪瘤一例
15
作者 任帅 岳亚丽 +1 位作者 刘林祥 王中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6-777,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2年前偶然发现左大腿背侧肿块,未予重视,2个月前发现肿块逐渐增大,遂来本院检查。体格检查:左大腿肌层内实性包块约8cm×6cm,无红肿,无疼痛,肤温正常,末梢感觉良好,无麻木,无肿胀,关节活动尚可,
关键词 软骨样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22
16
作者 冯金星 胡书凤 +1 位作者 戴新娟 陈秀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052-2057,共6页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29名专家进行函询,确定指标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系数。[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29名专家进行函询,确定指标内容及各指标权重系数。[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特异性和实用性,可作为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质量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护理质量 急救 单病种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对离体培养致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GRP78/PERK/CHOP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廖太阳 杨楠 +3 位作者 张力 吴鹏 王培民 丁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97-2204,共8页
目的:观察白杨素(CHR)对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大鼠软骨细胞,使用脂多糖(LPS)诱导体外骨关节炎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LPS组及CHR处理组(处理浓度分别为1和5 mg/L);采用CCK-8法测定不... 目的:观察白杨素(CHR)对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大鼠软骨细胞,使用脂多糖(LPS)诱导体外骨关节炎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LPS组及CHR处理组(处理浓度分别为1和5 mg/L);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软骨细胞的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转录激活因子6(ATF-6)、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p-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eIF2α)和p-eIF2α]的表达水平。结果:CHR浓度为1和5 mg/L时可显著提高LPS致炎软骨细胞的活力(P<0.05),逆转细胞凋亡情况,上调Bcl-2的蛋白表达(P<0.05),抑制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9、GRP78、ATF-6和CHOP的蛋白表达(P<0.05),降低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比值(P<0.05),以CHR高浓度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白杨素减轻LPS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内质网应激GRP78/PERK/CHOP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细胞凋亡 脂多糖 软骨细胞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乙酰毛花苷和米力农对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薛书银 李莎 +6 位作者 张梦丹 高颖 黄惠丽 谢铭 陈可塑 刘福明 陈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目的研究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代表药去乙酰毛花苷与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代表药米力农的心血管动力学作用特点,分析其长期使用死亡率差别的可能机制。方法1大鼠在体压力-容积环分析:经左侧颈外静脉缓慢推注去乙酰毛花苷0.17 mg·kg^(-1)... 目的研究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代表药去乙酰毛花苷与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代表药米力农的心血管动力学作用特点,分析其长期使用死亡率差别的可能机制。方法1大鼠在体压力-容积环分析:经左侧颈外静脉缓慢推注去乙酰毛花苷0.17 mg·kg^(-1)或米力农0.78 mg·kg^(-1),Miller导管记录大鼠压力-容积环变化及动脉压。2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压测定:实验按正常灌流液→0.01→0.1→1μmol·L^(-1)浓度梯度灌流去乙酰毛花苷,或正常灌流液→0.1→1→10μmol·L^(-1)灌流米力农。3大鼠心肌细胞钙释放测定:测定去乙酰毛花苷或米力农各10μmol·L^(-1)加药前后钙释放。结果1在体实验表明:去乙酰毛花苷显著增加大鼠动脉压与心室收缩末期压、心输出量、搏出功、心室收缩末期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心室收缩弹性;降低舒张弹性及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延长动脉收缩压回复50%的时间;缩短主动脉瓣关闭时间(P<0.05)。米力农显著降低大鼠动脉压与室收缩末期压、降低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搏出功;增加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输出量、心率、心室收缩末期压与舒张弹性;缩短心室内压及动脉收缩压回复50%的时间(P<0.05)。2两者均能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离体大鼠心脏收缩的发展力及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但去乙酰毛花苷减慢心率,而米力农增加心率(P<0.05)。3两者均能增加大鼠心肌细胞钙释放幅值,米力农还能缩短钙回吸收时间(P<0.05)。结论去乙酰毛花苷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而对外周阻力无明显影响。米力农发挥正性肌力作用,但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且明显增加心率;这些作用可能是米力农长期使用导致死亡率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毛花苷 米力农 压力-容积环 钙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清心滋肾方中27种成分 被引量:6
19
作者 商娟 李雪娇 +7 位作者 顾潇 李臻阳 袭晓昀 姚卫峰 邹建东 卢苏 陈赟 许美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4-1780,共7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清心滋肾方中去甲乌药碱、莲心季胺碱、N-甲基衡州乌药碱、莲心碱、木兰花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斯皮诺素、表小檗碱、黄连碱、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钩藤碱、巴马汀、小檗碱、缝籽嗪甲醚、梓醇、没...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清心滋肾方中去甲乌药碱、莲心季胺碱、N-甲基衡州乌药碱、莲心碱、木兰花碱、异莲心碱、甲基莲心碱、斯皮诺素、表小檗碱、黄连碱、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钩藤碱、巴马汀、小檗碱、缝籽嗪甲醚、梓醇、没食子酸、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莫诺苷、马钱苷、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含量。方法该药物水煎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 18色谱柱(4.6 mm×100 mm,1.8μm);流动相0.5%甲酸-[甲醇-乙腈(1∶1)],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2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56),平均加样回收率90.2%~105.3%,RSD 1.6%~9.1%。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可为清心滋肾方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心滋肾方 化学成分 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射频信号的乳腺肿瘤分级算法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严郁 朱伟 +4 位作者 蔡润秋 蔡晓巍 张宏 李千目 吴意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5-391,共7页
为解决乳腺肿瘤超声的定量分级问题,从超声射频信号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乳腺肿瘤分级的评价算法。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作为分级依据,将提取的超声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进... 为解决乳腺肿瘤超声的定量分级问题,从超声射频信号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乳腺肿瘤分级的评价算法。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作为分级依据,将提取的超声射频(Radio frequency,RF)信号进行图像重建、图像分割并获取乳腺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及其特征参数:熵和标准差。量化分析特征参数与病灶良恶性分级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乳腺肿瘤的3级、4级、5级的分级,分类成功率达到84.9%。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射频信号对辅助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熵和标准差可以有效地实现乳腺肿瘤超声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射频信号 感兴趣区 标准差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图像重建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