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天枢及其配伍组合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运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于文静 卢明香 +3 位作者 曹新 冯虹 余芝 徐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穴位配伍效应的变化,探究腧穴配伍对效应方向及效应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运用胃球囊内压测量方法,观察在胃运动正常、兴奋、抑制状态下,电针(刺激参数为3 mA,2/15 Hz)天枢组、天枢配上巨虚组、天枢配曲... 目的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穴位配伍效应的变化,探究腧穴配伍对效应方向及效应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运用胃球囊内压测量方法,观察在胃运动正常、兴奋、抑制状态下,电针(刺激参数为3 mA,2/15 Hz)天枢组、天枢配上巨虚组、天枢配曲池组、天枢配大肠俞组(每组每种状态为10只大鼠)对调节胃运动效应的差异。结果电针天枢单穴在3种胃运动状态下均为抑制效应(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5.83±1.80、-13.95±4.35、-21.30±2.75),兴奋状态下的效应量最高;天枢穴与曲池、上巨虚、大肠俞配伍后,其效应量均降低,3种状态3种组合的9种情况下,7种情况的效应量较单穴效应量的差异(78%)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天枢穴与不同部位腧穴的两两配伍对胃运动的调节呈现拮抗作用。结论电针刺激不同状态下的天枢穴均呈现抑制效应,机体状态可影响效应量,并不影响效应方向;天枢穴与上肢、下肢、背部穴位配伍,对调节胃运动均呈现拮抗作用,这一作用也不受机体状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天枢 腧穴配伍 胃运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邢春国 孙志 +1 位作者 马永春 范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针灸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为胰岛功能评价指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针灸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为胰岛功能评价指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空腹血糖[WMD=-0.81,95%CI(-0.98,-0.64),P<0.01]、空腹胰岛素[WMD=-2.67,95%CI=(-3.35,-1.98),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WMD=-1.51,95%CI(-1.96,-1.06),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WMD=0.80,95%CI(0.36,1.24),P<0.01]等方面,针灸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针灸 胰岛功能 META分析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素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姜黄素药物组织分布的方法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永 王耘 +3 位作者 周静 方泰惠 王耀帅 徐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目前比较前沿的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进行姜黄素药物组织分布检测的方法探索,建立实验方案,评价其应用性。方法采用CY7荧光染料进行姜黄素标记,并进行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进行测定,裸鼠注射后进行荧光活体成像检测,对其药物分... 目的探讨应用目前比较前沿的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进行姜黄素药物组织分布检测的方法探索,建立实验方案,评价其应用性。方法采用CY7荧光染料进行姜黄素标记,并进行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进行测定,裸鼠注射后进行荧光活体成像检测,对其药物分布情况进行实时摄取图像,并选取心、肝脏、脾脏、肺、肾脏等进行解剖后荧光成像,然后对其冰冻切片,进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CY7标记成功,纯度达90%以上,体内活体成像,各器官、膀胱呈现比较好的浓度代谢规律,切片后能够对药物进入细胞情况进行比较显著的观测。结论该实验方案切实可行,方便经济,对于中药的药代动力学检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药物组织分布 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促排卵大鼠子宫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茜 龚美蓉 +4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罗玺 华启新 夏有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8-61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激素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20U,48h后注射同等...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激素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20U,48h后注射同等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种鼠合笼,次晨分笼造模,治疗组在与种鼠合笼前1周连续电针治疗7d(刺激强度1mA,疏密波2/15Hz,持续刺激15min)。合笼后第3.5天处死实验动物,留取子宫组织,观察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采用qPCR技术测定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mRNA的表达,采用2^(-△△Ct)方法计算。结果肉眼观察对照组子宫形态规整,表面红润光滑;模型组子宫形态肿大扭曲,表面色泽暗红充血;治疗组子宫形态略微肿胀,表面红润,无充血现象。免疫组化可见VEGF、VEGFR2蛋白在3组子宫内膜上均有表达,平均光密度没有明显差异,但表达分布部位有差异。模型组相比于对照组,在基质细胞和腺体上的表达分布较为广泛。VEGFR2在子宫的肌层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几乎没有表达,模型组表达则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比模型组表达有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VEGF 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0.68倍,下降趋势明显;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88倍,有上升趋势。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VEGFR2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0.46倍,下降趋势明显;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82倍,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电针可以调整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从而调整激素促排卵导致的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VEGF VEGF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脏变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龙 王玲玲 +7 位作者 徐斌 余黎 韩冰 王芳 李晓冬 周淑媛 施铮 朱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94-397,433,434,共6页
目的比较苯肾上腺素(PE)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脏变时作用的差异,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心电图及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苯肾上腺素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心率矫正QT间期(QTc)及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差异作用。结果... 目的比较苯肾上腺素(PE)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脏变时作用的差异,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心电图及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苯肾上腺素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心率矫正QT间期(QTc)及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差异作用。结果与正常动物相比,苯肾上腺素更明显延长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QT间期及左心室肌细胞复极90%水平的动作电位(APD90)。结论与正常动物相比,苯肾上腺素明显延长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QTc是由于其更显著延长左心室肌细胞复极90%水平的动作电位(APD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肾上腺素 QT间期 膜片钳 动作电位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作用的比较
6
作者 陈龙 王玲玲 +3 位作者 徐斌 余黎 王丽萍 朱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16-318,F0003,共4页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作用强度,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L型钙电流幅度及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的影响。结果异丙肾上腺素对L型...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作用强度,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L型钙电流幅度及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的影响。结果异丙肾上腺素对L型钙电流的增加作用能部分地被去甲肾上腺素所抑制。结论(1)α1肾上腺素受体具有对抗β肾上腺素受体过度兴奋的作用,或/和(2)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β1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强于去甲肾上腺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膜片钳 L型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滑膜组织中磷脂酶C-γ1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李茜 高峰 杨学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9期7-9,1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形成及应用犀角地黄汤治疗过程中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磷脂酶C-γ1(PLC-γ1)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构建CIA模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 目的探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形成及应用犀角地黄汤治疗过程中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磷脂酶C-γ1(PLC-γ1)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构建CIA模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在第42天关节滑膜组织中PLC-γ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PLC-γ1的相对表达量(0.125±0.00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031±0.001)(P<0.01),犀角地黄汤实验组PLC-γ1的相对表达量(0.072±0.001)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可降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PLC-γ1的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犀角地黄汤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磷脂酶C-Γ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