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规律性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倪光夏 冉群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24-1825,共2页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该疾病的治疗还无明显突破,相对而言,针药结合在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文献显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组,但该结合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其...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该疾病的治疗还无明显突破,相对而言,针药结合在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文献显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组,但该结合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其治疗的规律性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探索性地提出了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思路:①超早期(6h内)应以溶栓药物为主,神经保护剂与针灸为辅;②急性期(48h内)治疗应神经保护剂与针灸并重;③恢复及后遗症期(48h后)治疗应以针灸为主,改善大脑代谢药物及中药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药结合 针灸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灸量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穴位局部温度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林静 王耀帅 +2 位作者 王士超 王玲玲 徐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257-25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和灸施灸前后温度变化特性,从温度角度探讨不同灸量影响灸效的意义。方法:用温度记录仪测量常用的3种灸量(5、10、15min)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施灸前、施灸过程中以及施灸后两个穴位(神阙、足三里)局部温度变化数...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和灸施灸前后温度变化特性,从温度角度探讨不同灸量影响灸效的意义。方法:用温度记录仪测量常用的3种灸量(5、10、15min)温和灸,对高脂血症大鼠施灸前、施灸过程中以及施灸后两个穴位(神阙、足三里)局部温度变化数值曲线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从穴位上看:局部温度基础值神阙>足三里,局部温度波动幅度神阙<足三里。不同灸量温和灸,神阙和足三里穴位表面温度上升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温和灸施灸结束后,神阙穴位局部温度不同灸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足三里穴位局部温度不同灸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灸量刺激是影响穴位局部温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同穴位间温和灸的温度效应体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灸量 神阙 足三里 温度-时间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邢春国 孙志 +1 位作者 马永春 范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针灸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为胰岛功能评价指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针灸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为胰岛功能评价指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空腹血糖[WMD=-0.81,95%CI(-0.98,-0.64),P<0.01]、空腹胰岛素[WMD=-2.67,95%CI=(-3.35,-1.98),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WMD=-1.51,95%CI(-1.96,-1.06),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WMD=0.80,95%CI(0.36,1.24),P<0.01]等方面,针灸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针灸 胰岛功能 META分析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素敏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姜军作 衣运玲 +1 位作者 龚美容 刘志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238-1239,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关系,以期从中观察出电针减肥的最佳频率。方法:采用不同电针频率治疗,患者共分为两个治疗组,一组电针频率为15Hz,另一组电针频率为2/15Hz,1个月为...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关系,以期从中观察出电针减肥的最佳频率。方法:采用不同电针频率治疗,患者共分为两个治疗组,一组电针频率为15Hz,另一组电针频率为2/15Hz,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电针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变化。结果:8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疗效皆明显,频率为2/15Hz电针治疗与15Hz频率电针比较,体重、肩胛角下皮褶、腹壁皮褶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腰围、腰髋比值、内脏脂肪也明显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减肥的临床疗效是非常好的,说明电针是单纯性肥胖病有效而且非常可靠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电针频率为2/15Hz的治疗组临床疗效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不同频率 肥胖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龚美蓉 徐斌 +1 位作者 毛珍 邵清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87-138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体重、血糖、胰岛素含量、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体重、血糖、胰岛素含量、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10只普通饲料喂养为正常组。另一组80只高脂致肥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肥胖大鼠30只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5只。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胰岛素(insu lin)的含量,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结果:针刺治疗组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脂肪组织中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有所提高。结论:针刺可以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姜黄素药物组织分布的方法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永 王耘 +3 位作者 周静 方泰惠 王耀帅 徐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目前比较前沿的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进行姜黄素药物组织分布检测的方法探索,建立实验方案,评价其应用性。方法采用CY7荧光染料进行姜黄素标记,并进行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进行测定,裸鼠注射后进行荧光活体成像检测,对其药物分... 目的探讨应用目前比较前沿的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进行姜黄素药物组织分布检测的方法探索,建立实验方案,评价其应用性。方法采用CY7荧光染料进行姜黄素标记,并进行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进行测定,裸鼠注射后进行荧光活体成像检测,对其药物分布情况进行实时摄取图像,并选取心、肝脏、脾脏、肺、肾脏等进行解剖后荧光成像,然后对其冰冻切片,进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CY7标记成功,纯度达90%以上,体内活体成像,各器官、膀胱呈现比较好的浓度代谢规律,切片后能够对药物进入细胞情况进行比较显著的观测。结论该实验方案切实可行,方便经济,对于中药的药代动力学检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药物组织分布 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在抑郁症研究中的运用方案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燕红 王玲玲 王耀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62-2064,共3页
目的:分析电针在抑郁症治疗中的运用现状,为电针在临床应用和科研设计中的方案优化提供思路。方法:对"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2001-2010)90篇抑郁症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和实验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文献中电针的使用特... 目的:分析电针在抑郁症治疗中的运用现状,为电针在临床应用和科研设计中的方案优化提供思路。方法:对"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2001-2010)90篇抑郁症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和实验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文献中电针的使用特别是电针参数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有一大部分文献没有明确标明各种电针参数。结论:在抑郁症的治疗上,电针的使用仍处在初级阶段,比较混乱,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针 电针参数 穴位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促排卵大鼠子宫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茜 龚美蓉 +4 位作者 程洁 穆艳云 罗玺 华启新 夏有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8-61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激素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20U,48h后注射同等...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激素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20U,48h后注射同等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种鼠合笼,次晨分笼造模,治疗组在与种鼠合笼前1周连续电针治疗7d(刺激强度1mA,疏密波2/15Hz,持续刺激15min)。合笼后第3.5天处死实验动物,留取子宫组织,观察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VEGFR2蛋白的表达;采用qPCR技术测定子宫组织中VEGF、VEGFR2mRNA的表达,采用2^(-△△Ct)方法计算。结果肉眼观察对照组子宫形态规整,表面红润光滑;模型组子宫形态肿大扭曲,表面色泽暗红充血;治疗组子宫形态略微肿胀,表面红润,无充血现象。免疫组化可见VEGF、VEGFR2蛋白在3组子宫内膜上均有表达,平均光密度没有明显差异,但表达分布部位有差异。模型组相比于对照组,在基质细胞和腺体上的表达分布较为广泛。VEGFR2在子宫的肌层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几乎没有表达,模型组表达则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比模型组表达有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VEGF 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0.68倍,下降趋势明显;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88倍,有上升趋势。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VEGFR2mRNA的表达是对照组的0.46倍,下降趋势明显;治疗组是对照组的0.82倍,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电针可以调整促排卵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从而调整激素促排卵导致的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VEGF VEGF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在针灸研究中的现状分析与优化思考
9
作者 王耀帅 嵇明月 +3 位作者 王士超 徐斌 张建斌 王玲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807-808,共2页
良好的动物模型是确保针灸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目前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概况以及造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实践进行思考,提出在针灸研究中建立病因病理复杂的病证结合模型及评价方法... 良好的动物模型是确保针灸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目前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概况以及造模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实践进行思考,提出在针灸研究中建立病因病理复杂的病证结合模型及评价方法的思路。适宜的造模思路和方法,可以更好体现针灸的作用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推动针灸实验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针灸 动物模型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法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蔡海红 王玲玲 +1 位作者 张会芳 唐宜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301-1303,共3页
近年来灸法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全面了解灸法对AS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方向,通过对近20年来灸法用于治疗AS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灸法能通过调脂、... 近年来灸法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全面了解灸法对AS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方向,通过对近20年来灸法用于治疗AS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灸法能通过调脂、抗炎等机制发挥良好的抗AS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全面了解灸法抗AS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灸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灸温下穴位涂抹辣椒素对佐剂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波 王玲玲 +3 位作者 季辉 王旋旋 周攀 唐林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0-603,共4页
目的:以佐剂性关节炎为载体,研究穴位涂抹辣椒素(TRPV1激动剂)在不同灸温下对艾灸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以证实艾灸起效需要适宜的灸温,并进一步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简称TRPV1)与艾灸抗炎起效机制的关系。方法:将48... 目的:以佐剂性关节炎为载体,研究穴位涂抹辣椒素(TRPV1激动剂)在不同灸温下对艾灸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以证实艾灸起效需要适宜的灸温,并进一步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简称TRPV1)与艾灸抗炎起效机制的关系。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38℃艾灸组、38℃实验组、45℃艾灸组、45℃实验组,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不予处理;45℃实验组在双侧后三里、肾俞穴局部涂抹5%辣椒素,每隔10 min涂1次,共涂3次,再用艾条灸后三里、双肾俞,灸温控制在45℃;38℃实验组将灸温控制在38℃;38℃、45℃艾灸组仅艾灸;1次/d,每次每穴灸10 min,连续治疗5 d,治疗结束后检测患侧足趾肿胀度、血清IL-1β、TNF-α含量。结果:45℃艾灸组、38℃实验组、45℃实验组3个指标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38℃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肿胀度、IL-1β含量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8℃与45℃艾灸组、38℃实验组与艾灸组、45℃实验组与艾灸组比较,炎症指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8℃实验组与45℃艾灸组比较,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艾灸抗炎需要适宜的灸温,其启动机制与TRPV1有关;2穴位涂抹辣椒素可降低艾灸抗炎所需的温度阈值,并能提高艾灸抗炎的疗效,其起效机制依赖于TRP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温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 辣椒素 佐剂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辨证思路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劲峰 王玲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484-486,共3页
在明确抑郁症病位在脑,与脏腑相关的基础上,分别探讨抑郁症辨证围绕脑、脏腑、以及脑与脏腑联系3个方面功能失调进行辨证的思路与方法,借鉴传统升降理论的指导,对抑郁症的病理性质、脑与脏腑的整体性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抑郁症的... 在明确抑郁症病位在脑,与脏腑相关的基础上,分别探讨抑郁症辨证围绕脑、脏腑、以及脑与脏腑联系3个方面功能失调进行辨证的思路与方法,借鉴传统升降理论的指导,对抑郁症的病理性质、脑与脏腑的整体性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抑郁症的脑阳虚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病 郁证 升降 升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脏变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龙 王玲玲 +7 位作者 徐斌 余黎 韩冰 王芳 李晓冬 周淑媛 施铮 朱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94-397,433,434,共6页
目的比较苯肾上腺素(PE)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脏变时作用的差异,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心电图及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苯肾上腺素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心率矫正QT间期(QTc)及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差异作用。结果... 目的比较苯肾上腺素(PE)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脏变时作用的差异,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心电图及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苯肾上腺素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心率矫正QT间期(QTc)及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差异作用。结果与正常动物相比,苯肾上腺素更明显延长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QT间期及左心室肌细胞复极90%水平的动作电位(APD90)。结论与正常动物相比,苯肾上腺素明显延长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QTc是由于其更显著延长左心室肌细胞复极90%水平的动作电位(APD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肾上腺素 QT间期 膜片钳 动作电位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肾上腺素对糖尿病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导作用
14
作者 陈龙 周淑媛 +7 位作者 韩冰 袁猛 李胜利 朱浩 王芳 余黎 徐斌 朱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比较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对正常及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差异作用,及对两组大鼠左心室肌细胞早期后除极(EAD)的差异作用;并分析两组大鼠左心室α1-AR各亚型的差异表达,解析其可能的物质... 目的比较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对正常及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差异作用,及对两组大鼠左心室肌细胞早期后除极(EAD)的差异作用;并分析两组大鼠左心室α1-AR各亚型的差异表达,解析其可能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心脏心电图及电流钳法,分析α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E)诱导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左心室肌细胞EAD发生率的差异作用。采用Westernblot法,比较两组大鼠左心室α1-AR各亚型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PE(100μmol.L-1)诱导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率明显增加,PE(1000μmol.L-1)诱导左心室肌细胞产生EAD的机率明显增加;α1A-AR在糖尿病大鼠左心室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α1-AR激动剂使糖尿病大鼠左心室肌细胞产生高机率的EAD是其诱导高机率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而糖尿病大鼠左心室α1A-AR表达明显增加是其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肾上腺素 Α1肾上腺素受体 心律失常 早期后除极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作用的比较
15
作者 陈龙 王玲玲 +3 位作者 徐斌 余黎 王丽萍 朱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16-318,F0003,共4页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作用强度,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L型钙电流幅度及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的影响。结果异丙肾上腺素对L型...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作用强度,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去甲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对L型钙电流幅度及电流—电压关系曲线的影响。结果异丙肾上腺素对L型钙电流的增加作用能部分地被去甲肾上腺素所抑制。结论(1)α1肾上腺素受体具有对抗β肾上腺素受体过度兴奋的作用,或/和(2)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脏β1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强于去甲肾上腺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膜片钳 L型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