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干预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青峰 李文婷 +1 位作者 李沐涵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5-920,共6页
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干预能减少RILI发生率及减轻严重程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ILI临床研究量多,而实验研究量少且缺乏系统综述。通过整理和总结目前中医药干预RILI实验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 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干预能减少RILI发生率及减轻严重程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ILI临床研究量多,而实验研究量少且缺乏系统综述。通过整理和总结目前中医药干预RILI实验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从靶细胞、免疫平衡、炎症因子、纤维化因子4个方面展开综述,探讨中医药干预RILI的机制,以期为RILI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放射性肺损伤 作用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与药效筛选的中医药干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核心方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施铮 王璐瑶 +5 位作者 韦英杰 汪晶 鲁晏武 潘扬 余黎 虞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8,共9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斑马鱼模型,分析中医药干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的用药规律,筛选核心方药。方法收集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方剂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将核心方药在斑马鱼模型进行药效验证。结果筛选方剂342首,分...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斑马鱼模型,分析中医药干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的用药规律,筛选核心方药。方法收集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方剂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将核心方药在斑马鱼模型进行药效验证。结果筛选方剂342首,分析得到41味常用药物,17种常用药对,1组核心方。核心方药干预下的ATDILI模型,斑马鱼幼鱼的畸形率、死亡率均显著下降(P<0.05),形态学改善,肝脏荧光面积显著上升、荧光光密度显著增强(P<0.01)。结论中医药干预ATDILI以补虚、清热、利湿为总原则,注重肝脾同治。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方药,在斑马鱼ATDILI模型上均显示出一定的保肝作用,验证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可靠与适用。研究将数据挖掘与药理实验验证相结合,为ATDILI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肝损伤 数据挖掘 斑马鱼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骨内科学》总结施杞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学术思想
3
作者 司誉豪 尹恒 +3 位作者 郭杨 潘娅岚 王礼宁 马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842,共4页
国医大师施杞是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所著《中医骨内科学》详细阐述了基础理论、辨证治法、临证应用及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中医骨内科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归纳施教授治疗中医骨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即治疗思想体系从整体观念、... 国医大师施杞是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所著《中医骨内科学》详细阐述了基础理论、辨证治法、临证应用及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中医骨内科学》内容的理解,总结和归纳施教授治疗中医骨内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即治疗思想体系从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出发,以八纲辨证为首,并由“气血为先、调和脏腑、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少阳为枢”等理念共同构成,对骨伤科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杞 中医骨内科学 学术思想 八纲辨证 少阳为枢 气血为先 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肠PPARγ介导肠上皮代谢探讨针灸修复IBS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可行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宋亚芳 蒋诗媛 +2 位作者 庄艺 王宇航 孙建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48-2754,共7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常伴有肠黏膜屏障受损,目前尚缺乏理想的药物疗法。针灸保护IBS肠黏膜屏障优势明显,疗效确切,但分子生物学机制亟待深入。立足于肠道整体稳态的“菌群-肠上皮对话”研究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屏...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常伴有肠黏膜屏障受损,目前尚缺乏理想的药物疗法。针灸保护IBS肠黏膜屏障优势明显,疗效确切,但分子生物学机制亟待深入。立足于肠道整体稳态的“菌群-肠上皮对话”研究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屏障已经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据此,本文立足于前沿基础,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肠PPARγ途径介导肠上皮细胞代谢角度探讨针灸修复IBS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行性,以期诠释针灸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科学内涵,使针灸疗法在公共医疗卫生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肠PPARγ途径 肠上皮代谢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传统运动应用于帕金森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曹震宇 季诚昕 王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5-1284,共10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近年来,运动疗法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抑郁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等非运动症状方面得到广泛认同,中医传统运动也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近年来,运动疗法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及抑郁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等非运动症状方面得到广泛认同,中医传统运动也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综合了近期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五禽戏、八段锦和太极拳三类传统功法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方面的作用,望有助于将传统运动更好地结合至帕金森病的综合治疗计划中,为科学开展标准化运动程序、提高治疗的可行性与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统运动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莪术-蚤休配伍调控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思 梁众擎 +5 位作者 苏婷婷 张慧兰 梁研 祁恒奕 陈怀祖 唐德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g·kg^(-1)),每组6只,使用结肠癌CT26.WT细胞构建小鼠原位结肠癌模型。给药15 d后,取各组小鼠肿瘤、肝脏组织,HE病理染色评估肿瘤转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线粒体自噬现象,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表达情况,Western blot、qPCR、IHC检测EMT相关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变小、转移灶数目变少,肝脏组织发生改变,小鼠生长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芪-术-蚤给药组肿瘤组织线粒体发生了选择性自噬现象,伴随着自噬小体的产生;芪-术-蚤给药组影响了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生物学过程: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均有一定程度上调(P<0.05,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芪-术-蚤给药组降低了EMT相关N-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蛋白含量与mRNA水平(P<0.05,P<0.01),同时增高了E-cadherin的蛋白与mRNA水平(P<0.05,P<0.01),且高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芪-术-蚤角药配伍一定程度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扭转线粒体功能异常,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达到治疗结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蚤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中西医结合指南视角下的中医证据质量与推荐意见分级体系
7
作者 郭静 靳英辉 +4 位作者 毕桢干 谢颖兰 张聪 原萌谦 商洪才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27-3233,共7页
中医/中西医结合指南证据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源性凸显了证据分类和分级的重要性。中医药学有其证据特色,现代医学证据分级体系并不完全适合中医药学证据评价,国内众多学者对中医特色的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分级体系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故从中... 中医/中西医结合指南证据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源性凸显了证据分类和分级的重要性。中医药学有其证据特色,现代医学证据分级体系并不完全适合中医药学证据评价,国内众多学者对中医特色的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分级体系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故从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视角,梳理了中医多来源证据,回顾了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分级依据和演进,分析和阐述中医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分级的特点,提出中医特色证据结合真实世界研究和智能化分级的建议,希望引起研究者思考与讨论以促进科学合理的指南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西医结合 临床实践指南 证据质量 推荐意见 分级体系 中医特色证据 真实世界研究 GRADE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分析酸枣仁汤化学成分及雌性大鼠入血成分
8
作者 孔子洋 吴亮 +6 位作者 理文 韩杰 盛晨敏 练宇恒 孟令栋 赵玉男 卞尧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382,共8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酸枣仁汤灌胃给药后的入血成分。方法以SD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予酸枣仁汤,收集血清样品,采用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酸枣仁汤水提物和血...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酸枣仁汤灌胃给药后的入血成分。方法以SD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予酸枣仁汤,收集血清样品,采用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酸枣仁汤水提物和血清并鉴定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并与LuMet-TCM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酸枣仁汤水提物共鉴定出458个成分,入血成分共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其中23个为原型成分,3个为代谢产物。结论研究发现的入血原型成分可能是酸枣仁汤的有效成分,为酸枣仁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 雌性大鼠 入血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阳主骨”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知鑫 司誉豪 +2 位作者 郭杨 刘孟敏 马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6-859,866,共5页
“少阳主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从经络、脏腑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少阳”与“骨”的关系,是除“肾主骨”之外临床诊疗慢性筋骨病的又一指导思想。通过对近年来“少阳主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少阳主骨”理论指导下中医内外治法... “少阳主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从经络、脏腑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少阳”与“骨”的关系,是除“肾主骨”之外临床诊疗慢性筋骨病的又一指导思想。通过对近年来“少阳主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少阳主骨”理论指导下中医内外治法治疗慢性筋骨病疗效显著。同时,生物学机制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抑制血管翳形成、介导骨转换相关通路、干预细胞衰老凋亡等方式治疗少阳所主之骨病。此外,结合肝性骨病发病机制研究,发现“肝-骨轴”与“少阳主骨”的理论内涵一致,基于此提出从“肝-骨轴”角度研究“少阳主骨”相关机制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主骨 枢机不利 和解少阳 慢性筋骨病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肝-骨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法静力性训练通过PINK1/Parkin通路调控T2DM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甘丽祯 吴霞 +4 位作者 陈沛 章志 陈哲炜 韦庆波 吴云川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目的探讨功法静力性训练通过PTEN诱导的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在2型糖尿病(T2DM)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 目的探讨功法静力性训练通过PTEN诱导的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在2型糖尿病(T2DM)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有氧运动组和功法静力性训练组。通过检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质代谢指标以及腓肠肌线粒体功能和PINK1、Parkin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评估功法静力性训练的干预效果。结果功法静力性训练显著降低了T2DM小鼠的FBG、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了脂质代谢,并增强了胰岛素敏感性,通过上调PINK1、Park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改善腓肠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结论功法静力性训练通过调控PINK1/Parkin通路,改善了T2DM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法静力性训练 线粒体自噬 T2DM HOMA-IR HbA1c PINK1 PAR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电针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闫梦 樊璞 +7 位作者 黄平 赵博嫣 朱中革 董韵竹 吕鹏 房婷 张宏如 于长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0-599,共10页
目的运用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电针“天枢”(ST25)、“三阴交”(SP6)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电针联合二... 目的运用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电针“天枢”(ST25)、“三阴交”(SP6)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电针联合二甲双胍)组,通过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组予250 mg·kg^(-1)二甲双胍灌胃处理,电针组选取双侧“天枢”和“三阴交”进行干预治疗,针药结合组给予二甲双胍灌胃联合电针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予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所有大鼠每周进行6次干预,共持续7周。干预结束后,在大鼠空腹状态下使用血糖仪测量尾静脉血糖;腹腔注射50%葡萄糖溶液(4 mL·kg^(-1))后30、60、120、240 min分别检测大鼠血糖值以评估葡萄糖耐受能力;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测量血生化参数;HE染色评估大鼠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情况;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UPLC-MS)技术进行质谱检测,鉴定差异代谢物,使用MetaboAnalyst 5.0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P<0.001),血TP、GLB显著降低(P<0.01),AST、ALT、ALP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肝脏和胰腺组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针药结合组空腹血糖、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血ALP显著降低(P<0.01),TP、GLB显著升高(P<0.05),肝脏及胰腺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代谢组学显示各组间代谢轮廓区分良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差异代谢物富集为组氨酸代谢、硫胺素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缩酯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与模型组比较,针药结合组3-氨基己二酸、3-氧代环丁烷羧酸和磷酰胆碱等237个代谢物显著回调,通路富集为组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硫胺素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结论电针结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T2DM大鼠糖脂代谢,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机体氨基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 电针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天枢 三阴交 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浊通痹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小鼠降尿酸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阮熙 周俊祺 +2 位作者 李海昌 宋黎喆雄 胡轩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4-925,共12页
目的探讨祛浊通痹颗粒(QZTB)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小鼠降尿酸及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方法鉴定祛浊通痹颗粒(QZTB)成分。随机将64只C57BL/6小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QZTB低剂量... 目的探讨祛浊通痹颗粒(QZTB)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小鼠降尿酸及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方法鉴定祛浊通痹颗粒(QZTB)成分。随机将64只C57BL/6小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QZTB低剂量组、QZTB中剂量组、QZTB高剂量组、MCC950组、MCC950+QZTB中剂量组,每组8只。腺嘌呤(100 mg·kg-1)联合氧嗪酸钾(500 mg·kg-1)建立HUA小鼠模型。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先造模2周后给药4周。造模2周后采用小鼠眼底静脉丛取血检测血尿酸(SUA)水平,以SUA水平作为造模成功依据,持续给药4周后处死取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UA、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q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尿酸转运蛋白1(URAT1)、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2(ABCG2)、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PDZ蛋白激酶1(PDZK1)mRNA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尿酸转运体(URAT1、ABCG2、GLUT9、PDZK1)、核转录因子κB(NF-κB)总蛋白和磷酸化NF-κB(p-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前体蛋白(Pro-Caspase-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肾脏组织中尿酸转运体(URAT1、ABCG2、PDZK1、GLUT9)表达水平。结果在QZTB中鉴定了9种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造模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UA显著上升(P<0.0001);给药4周后,模型组血清SUA、BUN、Cr显著升高(P<0.0001),IL-1β、IL-6、IL-18和TNF-α水平升高(P<0.01,P<0.001),肾组织ABCG2、PDZK1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01,P<0.0001),URAT1、GLUT9、NLRP3、p-NF-κB p65/NF-κB p65和Cleaved Caspase-1/Pro-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P<0.0001)。与模型组相比,苯溴马隆组和QZTB低、中、高剂量干预组SUA、BUN、Cr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1,P<0.0001),QZTB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18和TNF-α水平(P<0.05,P<0.01),提高肾组织ABCG2、PDZK1蛋白表达(P<0.05,P<0.01,P<0.0001),下调URAT1、GLUT9、NLRP3、p-NF-κB p65/NF-κB p65和Cleaved Caspase-1/Pro-Caspase-1蛋白表达(P<0.05,P<0.01,P<0.001,P<0.0001)。与模型组相比,MCC950组下调NLRP3、p-NF-κB p65/NF-κB p65和Cleaved Caspase-1/Pro-Caspase-1蛋白表达(P<0.01)。与MCC950组或QZTB组相比,MCC950+QZTB组下调NLRP3、p-NF-κB p65/NF-κB p65、Cleaved Caspase-1/Pro-Caspase-1蛋白表达(P<0.05,P<0.01,P<0.0001)。结论QZTB能够通过抑制NF-κB/NKRP3信号通路促进尿酸排泄,从而改善HUA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浊通痹颗粒 高尿酸血症 尿酸转运体 NF-ΚB NLRP3炎症小体 CASPAS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代谢手术后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3
作者 金彦 杨洋 +3 位作者 王璐璐 郑清婉 李新艳 张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2611-2617,共7页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及慢性炎症及心肺功能受损。尽管减重代谢手术可在降低BMI的同时缓解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但术后心肺功能降低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 背景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及慢性炎症及心肺功能受损。尽管减重代谢手术可在降低BMI的同时缓解糖尿病、高血压等症状,但术后心肺功能降低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运动干预被广泛认为能改善心肺功能,但术后有氧与抗阻训练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索减重代谢手术后运动训练对T2DM合并肥胖症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南京鼓楼医院接诊的60例T2DM合并肥胖待行减重代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术后4周为恢复期,期间鼓励适当运动。术后4周后运动组和对照组均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心肺功能以定制运动处方。对照组每日运动满足日常体力活动,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80%无氧阈值指导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项目,两组均训练12周。训练12周后检测两组的形态学指标、心肺功能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结果对照组有1例受试者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配合研究。运动组共有4例受试者未能完成研究,其中3例因未达到实际要求的运动量、1例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最终完成试验者55例(运动组26例,对照组29例)。混合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与时间对腹围、胆固醇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组别分别对腹围、餐后2 h血糖、胆固醇主效应显著(P_(组间)<0.05);组别与时间对峰值摄氧量、千克峰值摄氧量、峰值代谢当量、峰值功率、无氧阈下功率、千克峰值功率、峰值每分通气量、无氧阈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占峰值摄氧量百分比、峰值氧脉搏、静息收缩压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术后4周,运动组峰值呼吸商、峰值功率、无氧阈下功率、峰值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无氧阈摄氧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对照组峰值摄氧量、峰值代谢当量、无氧阈下功率、峰值每分通气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无氧阈摄氧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后,运动组体腹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峰值摄氧量、无氧阈下功率、千克峰值功率、峰值每分通气量、无氧阈摄氧量、千克无氧阈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占峰值摄氧量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术后4周,T2DM合并肥胖患者心肺功能降低;术后12周的运动训练能够减少患者的腹围,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心肺运动试验 减重代谢手术 糖尿病 肥胖症 南京 混合测量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戴玲丽 朱傲霜 +3 位作者 丁志坚 陈井成 徐笑飞 王婧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6-541,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治疗前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动脉僵硬度和血脂的变化,探讨心脏康复对不同动脉僵硬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8月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60例,年龄50~80岁,按照动脉僵硬度分为两组,颈股脉...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治疗前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动脉僵硬度和血脂的变化,探讨心脏康复对不同动脉僵硬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8月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60例,年龄50~80岁,按照动脉僵硬度分为两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10 m/s列入非动脉僵硬组(n=30),cfPWV>10 m/s列入动脉僵硬组(n=30)。所有患者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或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保持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均进行无氧阈水平的有氧训练和中高强度的抗阻训练(60%10RM),每周3次,持续12周。有氧训练包括踏车或平板训练,每次运动30 min;抗阻训练在有氧训练后进行,为器械抗阻训练,共4个动作,每个动作训练各2组,每组15次,两组间休息2分钟。干预前后观察2组患者指标的变化,采用心肺运动测试测量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ABI、VO_(2peak)、AT、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VO_(2peak)、AT、ABI均高于治疗前(P<0.01),cfPWV、baPWV、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LDL-C、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非动脉僵硬组AT、VO_(2peak)高于动脉僵硬组(P<0.05);动脉僵硬组baPWV下降幅度大于非动脉僵硬组(P<0.01);baPWV降幅与baPWV基线水平呈正相关(r=0.567,P=0.000)。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具有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运动能力、血脂的综合作用。基线动脉僵硬度高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下降更大,并且动脉僵硬度下降幅度与患者基线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动脉僵硬度较高的冠心病患者,经心脏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提高可能略低于动脉僵硬度正常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康复 动脉僵硬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经》“五果为助”释义果品养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婧萤 黄滋淳 +5 位作者 许梦晨 戴玲丽 沈沐瑶 李伊雯 谢锬菲 陈涤平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90,共7页
《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一直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其中关于饮食养生的内容尤被后人奉为圭臬;而"五果为助"作为《内经》中重要的食养原则之一,其现代研究仍有阙如。因此,追溯《内经》中关于五果的食养原则,研究后世... 《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一直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其中关于饮食养生的内容尤被后人奉为圭臬;而"五果为助"作为《内经》中重要的食养原则之一,其现代研究仍有阙如。因此,追溯《内经》中关于五果的食养原则,研究后世相关文献,挖掘并分析"五果为助"的内涵、阴阳五行、四时五味、五脏补泻等中医饮食养生理论,总结并归纳五果类食品,即相关水果、干果等果品的食养原则与饮食宜忌,分析归纳不同体质的人群食用"五果"的原则与宜忌,可为现代人对"五果"的食养食疗、慢性病防治及相关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人们进行五果养生,并启发现代人合理种植并研发五果相关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果为助 水果 养生 食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根理论在哮喘病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琼琼 周荣易 +5 位作者 席乐迎 于轶文 张淑孜 于素平 林瑞 任献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5-652,共8页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中医学认为宿根的形成是哮喘反复发病的核心病机,通过对宿根理论进行溯源,总结古代哮喘宿根理论内涵、现代医家学者对哮喘宿根的创新认识,探讨中医宿根理论与现代哮喘发病机...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中医学认为宿根的形成是哮喘反复发病的核心病机,通过对宿根理论进行溯源,总结古代哮喘宿根理论内涵、现代医家学者对哮喘宿根的创新认识,探讨中医宿根理论与现代哮喘发病机制的潜在联系,以期为哮喘治疗及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宿根理论 病机 体质 风痰 痰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阴火”科学内涵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雨婷 张方圆 +2 位作者 许伟明 李子贇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9-1285,共7页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 肠道菌群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肠道菌群结构及产物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中医药领域高度关注肠道菌群对疾病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主要通过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血栓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膜等机制影响冠心病,通过类比发现此机制与中医脾胃失调、元气失养、阴火内生病机过程相通。因此,从“阴火”理论可指导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治疗冠心病,这将为冠心病的中医药临床防治和科学研究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冠心病 阴火 元气失养 炎症 脂代谢 脂多糖 氧化三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制及用药规律 被引量:5
18
作者 信立媛 郑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复方专利处方中用于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伍规律,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中核心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挖掘国家知识产权局中药增强免疫力的复方专利数据,进行中药频次、关联规则以及复杂网络...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复方专利处方中用于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伍规律,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中核心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挖掘国家知识产权局中药增强免疫力的复方专利数据,进行中药频次、关联规则以及复杂网络分析,并筛选出核心药物。利用TCMSP平台筛选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于疾病数据库OMIM、DrugBank、GeneCards、Uniprot筛选免疫力相关靶点,获取核心中药与免疫力的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分析中药复方专利得出5味核心药物:黄芪、人参、枸杞子、茯苓、当归,有效活性成分对应靶点214个,1784个免疫力相关靶点,交集靶点55个,关键作用靶点有RELA、TNF、TP53、IL-6。GO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调控对细菌起源分子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生物刺激的反应等。KEGG通路160条,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南美洲锥虫病、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能较好地与RELA、TNF、TP53、IL-6进行结合。结论专利文献中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以补虚药为主,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化合物,以RELA、TNF、TP53、IL-6为关键靶点,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南美洲锥虫病、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复方专利 增强免疫力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AS/STING通路及其在针刺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神经免疫机制研究新思路
19
作者 李媛 徐媛 +2 位作者 苑功名 卢圣锋 王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9-2544,共6页
针灸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治疗。但其作用机制不清。DNA传感通过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途径激活先天免疫,诱... 针灸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治疗。但其作用机制不清。DNA传感通过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途径激活先天免疫,诱导炎症反应。同时,STING介导的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s,IFNs-Ⅰ)信号被证明是伤害性感受的关键调控分子,成为RA干预的潜在靶点。本文回顾了cGAS/STING激活和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和功能,特别强调了这一信号通路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免疫交互中的抗伤害性作用,并设想了针刺改善RA的神经免疫机制研究的新思路,为针刺治疗RA等免疫失常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并为干预STING途径的临床转化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类风湿性关节炎 cGAS/STING通路 神经免疫机制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探讨艾灸“足三里”“肝俞”穴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机制
20
作者 宋亚芳 张晓梅 +3 位作者 蒋诗媛 庄艺 王宇航 孙建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18-3126,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对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艾灸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运用脾脏注射法接种HCT116-GFP结肠癌细胞。将60只SPF级BALB/c雄性裸鼠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艾灸...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对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艾灸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运用脾脏注射法接种HCT116-GFP结肠癌细胞。将60只SPF级BALB/c雄性裸鼠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艾灸组、预防+艾灸组。穴位选用双侧“肝俞”和“足三里”穴,每天1次,每次10 min。计算各组间成瘤率及肝转移率、转移灶数目,运用16S rRNA法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艾灸可显著降低肝转移率,减少转移灶数目。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预防组罗伊氏乳杆菌、Robinsoniella_peoriensis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耳蜗形梭菌、丹毒丝菌属-多枝梭菌显著升高(P<0.01);预防+艾灸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丹毒丝菌属-多枝梭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耳蜗形梭菌显著升高(P<0.05)。LEfSe差异分析显示预防组以粪芽孢菌属改变为主;艾灸组以Muribaculaceae、丹毒丝菌为标志;预防+艾灸组以疣微菌门、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丹毒丝菌为标志。结论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可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尤其给予5周的造模前后艾灸干预,抑制肝转移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经脾注射法 结肠癌肝转移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