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临床药师培养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1
作者 赵宇鑫 王玲玲 +3 位作者 伏艾米 王洪涛 吴娇娇 王心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0-415,共6页
目的梳理与分析国内外临床药师培养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临床药师培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2000-2023年临床药师培养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C... 目的梳理与分析国内外临床药师培养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临床药师培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2000-2023年临床药师培养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CNKI中文文献671篇,WoS英文文献1030篇,临床药师培养研究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发文机构多为国内外各大高校;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中国发文量位居世界前5,美英等发达国家领域影响力较高;中文文献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药学服务、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领域;英文文献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药学服务、跨专业教育和药房服务等领域。结论应进一步完善临床药师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明确界定临床药师的职能与权责,强化在院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能力,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培养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进一 刘晶 +2 位作者 李翰卿 朱振龙 宫剑滨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Erk/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巨噬细胞极化而减轻心肌纤维化。方法应用60μmol/L棕榈酸和33.3 mmol/L高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24 h,建立M1型极化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低(5...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Erk/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巨噬细胞极化而减轻心肌纤维化。方法应用60μmol/L棕榈酸和33.3 mmol/L高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24 h,建立M1型极化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低(5μmol/L)、中(10μmol/L)、高(20μmol/L)3个给药剂量的大黄酸干预组。大黄酸干预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大黄酸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棕榈酸和高糖共处理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蛋白i NOS、CD206、MMP-9、Erk1/2、p-Erk1/2、NF-κB P65、NF-κB p-P65、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棕榈酸和高糖作用24 h后,巨噬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形态变为具有多条伪足的梭形或不规则形状。与模型组相比,大黄酸(5、10、20μmol/L)干预48 h后显著改善恢复巨噬细胞活力[(75.03±3.85)%、(77.67±5.13)%、(83.07±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恢复(体积缩小,伪足减少);Western blot和q RT-PCR结果显示,高剂量大黄酸干预组能显著降低p-Erk1/2、NF-κB p-P65、NLRP3、Caspase-1、iNOS、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升高CD206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并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的释放(P<0.05)。结论大黄酸能抑制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改善炎症浸润和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大黄酸 巨噬细胞极化 Erk/NF-κB/NLRP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屋尘螨诱导的鼻黏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王雨洁 李茜 +5 位作者 昂扬 龙云 张明燕 张婷 潘晗 陈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探讨氢气(H_(2))对屋尘螨提取物(HDM)诱导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推测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NEPC细胞随机分为4组:NC组(不做任何处理)、HDM组(10μg/m L HDM构建AR体外模型)、HDM+H_(2)组、H_(2)组。... 目的探讨氢气(H_(2))对屋尘螨提取物(HDM)诱导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推测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NEPC细胞随机分为4组:NC组(不做任何处理)、HDM组(10μg/m L HDM构建AR体外模型)、HDM+H_(2)组、H_(2)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alcein/PI试剂盒法检测细胞活性与细胞毒性,ROS试剂盒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RT-q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IL-1β的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LRP3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HDM+H_(2)组较HDM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1)。细胞活性与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的红色荧光显著增加,标志细胞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HDM+H_(2)组与HDM组相比红色荧光显著减少,标志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ROS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绿色荧光显著增加(P<0.01),HDM+H_(2)组与HDM组相比绿色荧光显著减弱(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中IL-6、IL-1β以及TNF-α的m RNA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HDM组相比,HDM+H_(2)组中IL-6、IL-1β以及TNF-α的m RN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DM组NLRP3的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与HDM组相比,HDM+H_(2)组细胞中NLRP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H_(2)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来保护HDM诱导的HNEPC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人鼻黏膜上皮细胞 氢气 氧化应激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肉瘤分子特征及其在诊疗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晓雯 张军良 +3 位作者 高子凡 凌冬冬 施鑫 周幸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对肉瘤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这些特征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及个性化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50例肉瘤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分析,重点分析了与肉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及其... 目的对肉瘤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这些特征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及个性化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50例肉瘤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了基因组分析,重点分析了与肉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及其在不同组织学亚型中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发现TP53、PTEN、CDKN2A、MYC等基因在肉瘤中突变频率较高,且不同组织学亚型的基因突变谱存在显著差异。骨肉瘤中存在大量的基因融合和拷贝数变异,特别是TP53基因的多种突变类型揭示了其复杂的突变机制,并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RB1通路相关基因的高突变率进一步证明了其在肉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此外,该队列中存在21.9%的可操作的突变基因,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突出了NGS检测对识别潜在可操作突变的重要个性化治疗。结论为肉瘤的分子特征提供了全面的图谱,揭示了其异质性和复杂的突变机制,为肉瘤的精准医学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多指标空间相关性在弥漫性胶质瘤分级及预后中的效能
5
作者 周娴 许强 +2 位作者 李建瑞 詹天亮 张志强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MRI)多指标空间相关性特征,并观察其在肿瘤分级及生存期预测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弥漫性胶质瘤患者198例(Ⅱ级71例、Ⅲ级42例、Ⅳ级85例)的多序列...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胶质瘤磁共振成像(MRI)多指标空间相关性特征,并观察其在肿瘤分级及生存期预测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弥漫性胶质瘤患者198例(Ⅱ级71例、Ⅲ级42例、Ⅳ级85例)的多序列[T_(1)加权成像(T_(1)WI)、T_(2)加权成像(T_(2)WI)、T_(1)WI增强扫描(T_(1)CE)、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脉自旋标记(ASL)]MRI数据。定量分析肿瘤实性部分多指标:T_(1)WI及T_(2)WI相对信号强度、T_(1)CE相对强化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脑血流量(CBF)间的空间相关性特征。观察多指标间空间相关性特征与病理分级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建立MRI多指标空间相关性特征模型,用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及生存期的预测。结果弥漫性胶质瘤高、低级别间MRI多指标的空间相关性有显著差异,且T_(1)CE_T_(2)、T_(1)CE_T_(1)、T_(1)CE_CBF、T_(1)CE_ADC Z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基于指标间空间相关性构建的SVM预测模型显示有较高的病理分级效能(AUC=0.9222),模型中T_(1)CE_T_(2)Z值特征权重最高;长、短生存期中T_(1)CE_ADC、T_(1)CE_T_(2)、T_(1)CE_T_(1)指标间的空间相关性有显著差异(P<0.05),生存期预测模型中AUC为0.6318且T_(1)CE_T_(1)Z值特征权重最高。结论MRI多指标间空间相关特征分析为胶质瘤异质性病理生理机制提供证据,并在肿瘤病理分级和生存期预测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胶质瘤 多指标MR 空间相关性 组织学分级 生存期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营养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6
作者 王雨琪 邹莺 +3 位作者 吕磊 杨茹 韦姗姗 孙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营养管理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选取2024年3-6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5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营养管理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选取2024年3-6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5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营养管理认知欠佳(心衰营养知识欠缺、营养风险感知不良、自我效能感低),居家管理能力有待提升(营养管理技能不足、饮食依从性差、营养相关症状应对困难、营养监测不连续),强化社会支持(提高家庭照护能力、完善延续性护理)。结论老年心衰患者因认知欠佳、能力不足、缺乏社会支持而影响居家自我营养管理体验,医护人员应强化营养教育,树立积极营养管理信念,解决症状干扰,加快建设全程化营养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营养管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7
作者 宗晴晴 李翰卿 +1 位作者 朱静 刘晶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红景天苷(SAL)保护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33.3 mmol/L的葡萄糖刺激H9c2细胞72 h,分为对照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红景天苷组(HG+SAL组)及红景天苷给药组(SAL组)。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性、JC-1... 目的旨在探讨红景天苷(SAL)保护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33.3 mmol/L的葡萄糖刺激H9c2细胞72 h,分为对照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红景天苷组(HG+SAL组)及红景天苷给药组(SAL组)。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性、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及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NG相比,HG组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苏氨酸616位点磷酸化的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p-Drp1^(s616))/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Bcl2相关X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ax)、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Cleaced-Caspase-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Caspase-3)表达上调(P<0.01),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表达下调(P<0.01),而HG+SAL组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P<0.05),下调p-Drp1^(s616)/Drp1、Bax、Cleaced-Caspase-3/Caspase-3表达水平(P<0.01),上调Bcl2表达水平(P<0.01)。结论SAL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凋亡改善D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糖尿病心肌病 Drp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波动性高糖致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庄微 孔娜娜 +1 位作者 刘挺松 王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糖);②持续性高糖组(CHG组,20 mmol/L葡萄糖);③波动性高糖组(IHG组,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每8 h波动1次);④波动性甘露醇对照组(IM组,5 mmol/L和20 mmol/L甘露醇每8小时波动1次,保持与波动性高糖相同的波动性渗透压环境)。不同条件处理后的HCAECs,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CAECs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qRT-PCR检测RAGE的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HCAECs中RAGE的表达量,观察IHG中Caspase-3的活化表达情况。结果与CNG组相比,CHG组和IHG组细胞活力均降低(P<0.05),但IHG组细胞活力更低(P=0.035);IHG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28),Caspase-3活化状态(P=0.037)和RAGE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RAGE表达水平,发现波动性高糖导致的细胞凋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波动性高糖可通过增强RAGE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引起HCAE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性高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治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方宁(综述) 刘清珍 张利东(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4,共6页
抑郁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化,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海马和外周血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降低。BDNF是调节神经环路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因... 抑郁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化,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海马和外周血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降低。BDNF是调节神经环路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因子,是参与神经元分化和生长、突触形成和可塑性、维持大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分子。在许多神经退性型疾病的发生及其相关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都有重要作用。BDNF也逐渐成为治疗抑郁研究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文章就BDNF的生物学功能、BDNF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以及BDNF与抑郁治疗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汤玉杰 钟永忠(综述) 曾彩虹(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6-991,共6页
O-GlcNAc糖基化(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基化)修饰是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涉及将O-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添加在蛋白质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在各种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代谢、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O-G... O-GlcNAc糖基化(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基化)修饰是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涉及将O-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添加在蛋白质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在各种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代谢、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O-GlcNAc糖基化修饰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修饰也广泛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为了解O-GlcNAc修饰在常见肾脏疾病中的变化,文章就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肾脏(胚胎)发育、基因突变或肾脏发育异常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继续研究肾脏疾病中O-GlcNAc糖基化修饰的扰动并以此为靶点研发出特异性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lcNAc糖基化修饰 肾脏固有细胞 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物2增强子在喉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雨洁 张婷 +4 位作者 王志颐 季俊峰 吴明海 潘晗 陈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同源物2增强子(EZH2)在喉癌组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EZH2在喉癌细胞EMT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喉癌细胞系分为:TU177、SNU46、M4E、Tu686)和人类鼻咽上皮细胞(HNPECs)NP69。选取EZH2蛋白表达较高的TU177... 目的同源物2增强子(EZH2)在喉癌组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EZH2在喉癌细胞EMT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喉癌细胞系分为:TU177、SNU46、M4E、Tu686)和人类鼻咽上皮细胞(HNPECs)NP69。选取EZH2蛋白表达较高的TU177和Tu686细胞系转染EZH2si-RNA,其中转染效果高的为EZH2-1组,转染效果较低(沉默EZH2)的为EZH2-2组,对照为转染空载体的si-NC组。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喉癌组织和细胞中EZH2、分泌的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及组蛋白H3(H3K27me3)上赖氨酸27的三甲基化的表达。转染si-EZH2、si-SFRP1、oe-SFRP1或H3K27me3上调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β-连环蛋白、c-Myc和CyclinD1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通过qPCR检测SFRP1启动子中H3K27me3的富集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EZH2的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P<0.05)。细胞活力结果显示,si-EZH2-1组细胞活力较si-NC组有所下降(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si-EZH2-1组E-钙粘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而N-钙粘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波形蛋白的荧光强度减弱。与si-NC组相比,si-EZH2-1组的H3K27me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ChIP-qPCR检测结果显示,si-EZH2-1组SFRP1启动子中H3K27me3的富集水平较si-NC组显著降低(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EZH2-1组中SFRP1的表达明显高于si-NC组(P<0.05)。结论EZH2可以促进喉癌细胞的EMT发生,为喉癌临床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同源物2增强子 上皮-间充质转化 卷曲相关蛋白1 组蛋白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过氧化氢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燕 黄进一 +1 位作者 宗晴晴 刘晶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保护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应用H_(2)O_(2)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不用H_(2)O_(2)处理)、H_(2)O_(2)组(以H_(2)O_(2)诱导心肌细胞H9c2损伤)、大黄酸组(H... 目的探讨大黄酸是否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保护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应用H_(2)O_(2)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不用H_(2)O_(2)处理)、H_(2)O_(2)组(以H_(2)O_(2)诱导心肌细胞H9c2损伤)、大黄酸组(H_(2)O_(2)刺激心肌细胞H9c2造模,1μg/mL大黄酸干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电镜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蛋白p-Drp1、Drp1、OPA1、Bax、Bcl-2及Caspase 3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能明显抑制细胞活力(P<0.05),大黄酸组中3个浓度均能显著增加细胞活力,大黄酸浓度为1μg/mL细胞活力最显著(P<0.01)。对照组线粒体轮廓完整,棱嵴清晰;H_(2)O_(2)组线粒体肿胀,轮廓模糊,棱嵴消失,可见空泡化改变;大黄酸组线粒体与H_(2)O_(2)组相比,形态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细胞浆中绿色荧光增强、线粒体内红色荧光减弱;与H_(2)O_(2)组相比,大黄酸组线粒体内红色荧光增强、细胞浆中绿色荧光减弱。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OPA1和Bcl-2表达降低,而p-Drp1、Bax和Caspase 3显著增加(P<0.05);大黄酸组OPA1、Bcl-2明显增加,而p-Drp1、Bax和Caspase 3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酸能够减轻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其可能是通过保护线粒体形态和功能,调节线粒体动力学蛋白,抑制凋亡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H_(2)O_(2) 线粒体 大黄酸 Drp1 OP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红景天苷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宗晴晴 王煜(综述) 刘晶(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2-1327,共6页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抗心律失常,抗心脏毒性,抗心肌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瘀证”,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抗心肌肥厚等多重药理作用有关。文章对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红景天苷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抗心律失常,抗心脏毒性,抗心肌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瘀证”,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抗心肌肥厚等多重药理作用有关。文章对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红景天苷关于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红景天苷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机制研究及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红景天苷 心血管疾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