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内穿行伪影对急性脑梗死灌注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建国 孟云 +1 位作者 马先军 刘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所示动脉内穿行伪影(ATA)在急性脑梗死灌注状态及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采用GE 3.0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序...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所示动脉内穿行伪影(ATA)在急性脑梗死灌注状态及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采用GE 3.0T超导MRI扫描仪行常规序列和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检查,通过观察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提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出现匍匐走行条状高灌注信号,将40例患者分为ATA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检查当日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A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14/18、3/18、1/18;对照组患者入院当日与入院后15 d临床NIHSS评分好转、稳定及进展比分别为分别是7/22、5/22、10/22,两组入院后15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CBF伪彩图显示梗死核心区周围是否存在ATA,反映缺血梗死区血流灌注状态,能为临床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现状及近期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自旋标记 动脉内穿行伪影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卒中后疲劳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利 吴常征 +3 位作者 卞光荣 马先军 姜正荣 王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56-2358,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干预卒中后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4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交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医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干预,观察组... 目的: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干预卒中后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4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交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医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并分别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12%vs 80.48%)(χ2=4.100,P=0.043);两组患者干预后F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FS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PSQI及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出现明显变化,PSQI指数呈现下降趋势,Barthel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观察组指数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卒中后疲劳可有效降低患者疲劳程度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卒中单元 卒中后疲劳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克振从风痰瘀证论治老年眩晕的经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乐军 周克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1934-1935,共2页
根据周克振治疗老年眩晕的临床病例以及对该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观点,归纳出周老对其病因病机的看法,认为老年眩晕,便是以痰瘀为因,肝风为果,痰瘀阻滞于内,而痰瘀肝风并见的病证。从病因病机出发,阐释其临床辨证论治的精要,提出以补... 根据周克振治疗老年眩晕的临床病例以及对该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观点,归纳出周老对其病因病机的看法,认为老年眩晕,便是以痰瘀为因,肝风为果,痰瘀阻滞于内,而痰瘀肝风并见的病证。从病因病机出发,阐释其临床辨证论治的精要,提出以补益肝脾肾,化痰活血,熄风通络为治疗大法。同时周老重视身心调养在该病的治疗中亦非常重要,并总结其遣方用药的规律,尤其是临床治疗老年眩晕用方用药的特色,以期为临床老年眩晕的辨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眩晕 补益肝脾肾 化痰活血 熄风通络 周克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