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艮
赵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68-197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针刺组及针药结合组,每组各30例。常规西药组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西药治疗,针刺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脑活络针刺法,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针刺组及针药结合组,每组各30例。常规西药组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西药治疗,针刺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脑活络针刺法,针药结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用偏瘫复原合剂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对3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能明显改善,针药结合组更能显著提高患者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P<0.01,P<0.05)。结论: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并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平衡功能,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偏瘫复原合剂
急性脑梗死
针药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孕前应激诱导的产后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
9
2
作者
夏宝妹
陈畅
+4 位作者
张海楼
周欣
陶伟伟
吴顥昕
陈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以孕前应激诱导方式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评估母鼠产后的异常行为,检测母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血清雌二醇、皮质酮的变化,揭示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母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目的以孕前应激诱导方式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评估母鼠产后的异常行为,检测母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血清雌二醇、皮质酮的变化,揭示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母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对照组小鼠不给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小鼠给予慢性束缚刺激。3周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予雌雄合笼交配怀孕,分娩后即为对照组和孕前应激诱导PPD模型组。于分娩后3周对母鼠进行旷场测试、悬尾测试及糖水偏爱测试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取海马检测DISC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眼眶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及皮质酮水平。结果产后3周,与对照组相比,PPD模型组在旷场测试中自发活动无改变(P>0.05),在悬尾测试中的绝望不动时间显著增加(t=-4.950,P<0.001),糖水偏爱显著降低(t=2.475,P<0.05)。与对照组相比,PPD模型组海马DISC1基因(t=-8.915,P<0.001)及蛋白(t=-5.004,P<0.01)表达均显著上调,而血清皮质酮及雌二醇均无变化(P均>0.05)。结论慢性孕前应激可诱导Balb/c母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DISC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孕前应激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雌二醇
皮质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源性头痛临床特征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
41
3
作者
寇任重
刘岚青
+1 位作者
文亚
范刚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24-529,共6页
结合近10年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临床研究文献,对CEH临床特征从人口学特点、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包括影像指征、生化指标、肌电图检测、超声检测)等方面进行总结。认为目前在CEH患病率、性别构成、疼痛偏侧等问...
结合近10年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临床研究文献,对CEH临床特征从人口学特点、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包括影像指征、生化指标、肌电图检测、超声检测)等方面进行总结。认为目前在CEH患病率、性别构成、疼痛偏侧等问题上的疑点或分歧,可从明确CEH概念、量化CEH诊断、重视CEH鉴别诊断三方面解决。CEH病变部位及激痛点分布、影像学技术在CEH临床特征研究中的作用、CEH临床特征对其防治与预后指导等是未来CEH临床特征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临床特征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艮
赵杨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68-1970,共3页
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LZ11113)
文摘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针刺组及针药结合组,每组各30例。常规西药组予脑梗死急性期常规西药治疗,针刺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脑活络针刺法,针药结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用偏瘫复原合剂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对3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能明显改善,针药结合组更能显著提高患者AD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P<0.01,P<0.05)。结论: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并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平衡功能,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
关键词
针刺
偏瘫复原合剂
急性脑梗死
针药结合
Keywords
acupuncture
Hemiplegia Recovery Mixtur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孕前应激诱导的产后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
9
2
作者
夏宝妹
陈畅
张海楼
周欣
陶伟伟
吴顥昕
陈刚
机构
南京
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
科
学学院医学康复教研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
脑
病
重点实验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
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1568)~~
文摘
目的以孕前应激诱导方式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评估母鼠产后的异常行为,检测母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血清雌二醇、皮质酮的变化,揭示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母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对照组小鼠不给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小鼠给予慢性束缚刺激。3周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予雌雄合笼交配怀孕,分娩后即为对照组和孕前应激诱导PPD模型组。于分娩后3周对母鼠进行旷场测试、悬尾测试及糖水偏爱测试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取海马检测DISC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眼眶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及皮质酮水平。结果产后3周,与对照组相比,PPD模型组在旷场测试中自发活动无改变(P>0.05),在悬尾测试中的绝望不动时间显著增加(t=-4.950,P<0.001),糖水偏爱显著降低(t=2.475,P<0.05)。与对照组相比,PPD模型组海马DISC1基因(t=-8.915,P<0.001)及蛋白(t=-5.004,P<0.01)表达均显著上调,而血清皮质酮及雌二醇均无变化(P均>0.05)。结论慢性孕前应激可诱导Balb/c母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DISC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孕前应激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雌二醇
皮质酮
Keywords
postpartum depression
pre-pregnancy stress
disrupted-in-schizophrenia 1
estradiol
cortisone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源性头痛临床特征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
41
3
作者
寇任重
刘岚青
文亚
范刚启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24-529,共6页
基金
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02043)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4145)
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SJLX16_0388)
文摘
结合近10年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临床研究文献,对CEH临床特征从人口学特点、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包括影像指征、生化指标、肌电图检测、超声检测)等方面进行总结。认为目前在CEH患病率、性别构成、疼痛偏侧等问题上的疑点或分歧,可从明确CEH概念、量化CEH诊断、重视CEH鉴别诊断三方面解决。CEH病变部位及激痛点分布、影像学技术在CEH临床特征研究中的作用、CEH临床特征对其防治与预后指导等是未来CEH临床特征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临床特征
诊断
防治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针刺联合偏瘫复原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肖艮
赵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孕前应激诱导的产后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的表达变化
夏宝妹
陈畅
张海楼
周欣
陶伟伟
吴顥昕
陈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颈源性头痛临床特征及问题分析
寇任重
刘岚青
文亚
范刚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