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指导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薛雅红 丁曙晴 +4 位作者 刘飞 章蓓 裴穗东 王小峰 谭妍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60-336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肛瘘患者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指标,评估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9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肛瘘住院手术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肛瘘直接切开组和切开挂线组。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外括约... 目的:回顾性分析肛瘘患者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指标,评估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9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肛瘘住院手术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肛瘘直接切开组和切开挂线组。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EAS+PR),内括约肌长度(IAS),外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EAS-IO),内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IAS-IO)以及瘘管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采用Wexner失禁评分评估肛门功能。结果:肛瘘切开挂线组EAS-IO及IAS-IO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切开挂线组经括约肌肛瘘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均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例(7%)患者出现轻微肛门失禁症状,Wexner失禁评分平均2分。结论:三维腔内超声能精确定位内口,测量瘘管累及括约肌的范围,有利于选择安全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失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腔内超声 肛瘘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及结直肠恶性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万里 耿建祥 +5 位作者 樊志敏 陈建宁 吴崑岚 周伟 孙继花 王小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癌病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HPV 16/18型在肛管及结直肠恶性肿瘤(anal canal and colorectal malignant tumor,ACCR...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癌病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HPV 16/18型在肛管及结直肠恶性肿瘤(anal canal and colorectal malignant tumor,ACCRMT)中的感染情况,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的221份ACCRMT的组织标本中检测HPV16/18型的基因,分为直肠恶性肿瘤(rectal malignant tumor,RMT)组(129份)、乙状结肠腺癌(sigmoid colon adenocarcino-ma,SCAC)组(39份)、升横降结肠腺癌(ascending transversal descending colon adenocarcinoma,ATDCAC)组(33份),肛管恶性肿瘤(anal canal malignant tumor,ACMT)组(20份),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ISHT)对其肿瘤组织进行HPV 16/18型的基因检测,并对其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RMT组HPV感染率为89.15%(115/129)、SCAC组为87.18%(34/39),ATDCAC组为84.85%(28/33),ACMT组为90.00%(18/20),且每组都与HPV感染密切相关(r分别为64.32、33.11、28.40、25.60,P<0.01)。结论 ACCRMT与HP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HPV 16/18型是感染ACCRMT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结直肠 恶性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技术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组织HPV感染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6 位作者 樊志敏 王旭波 刘飞 吴崑岚 王小峰 赵雪 王宏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 目的探讨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的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257例肛门及肛管CA病变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183例,HPV感染率为71.21%(183/257)。其中一重HPV感染139例,阳性检出率为54.09%(139/257),多重HPV感染44例,阳性检出率为17.12%(44/257)。一重HPV感染中HPV6型66例,阳性检出率为25.68%(66/257),HPV6型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是HPV11型,共有64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4.90%(64/257)。多重HPV感染中,HPV6+11型23例,占多重感染的52.27%(23/44),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6+11+16型3例,占多重感染的6.82%(3/44)。结论 HPV6型、11型、6+11型、6+11+16型感染是肛门及肛管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高、低危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 肛管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别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及肛门区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5 位作者 樊志敏 徐文华 吴崑岚 陈建宁 赵雪 王小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肿瘤和疣。文中旨在探讨南京地区肛管及肛门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患者中HPV基因类型的感染情...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肿瘤和疣。文中旨在探讨南京地区肛管及肛门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患者中HPV基因类型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86份肛管及肛门区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芯片技术对其组织进行23种HPV基因类型的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86份肛管及肛门区CA患者组织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6例,感染率为76.74%(66/86),其中单一型的阳性检出率为56.98%(49/86);单一型的感染中HPV11型为2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30.23%(26/86),是最主要的感染类型;其次HPV6型为23例,阳性检出率为26.74%(23/86);混合型HPV感染17例,阳性检出率为19.77%(17/86);其中HPV6+11型8例,占混合型感染的47.06%(8/17),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类型;其次是5例4种类型的混合感染,占混合型感染的29.41%(5/17)。结论 HPV11型、6型、6+11型、4种类型的混合感染是肛管及肛门区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好的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开展某种病变中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肛管及肛门区 基因类型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3 位作者 吴崑岚 郭晓川 周伟 孙继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高危型HPV在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tumor,CRT)中的感染情况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从203例...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高危型HPV在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tumor,CRT)中的感染情况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从203例结直肠肿瘤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16、18型HPV的基因,其中结直肠绒毛-管状腺瘤(colorectal villus-tubiform adenoma,CRVTAN)83例、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RAC)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基因扩增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83例CRVTAN总的HPV感染率为57.83%(48/83)、120例CRAC总的HPV感染率为75.00%(90/120),且与HPV感染密切相关(r分别为23.4、47.3,P<0.01)。结论结直肠肿瘤与HP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腺瘤、还是腺癌,直肠及乙状结肠都是结直肠HPV的高感染部位,这合理的解释了长期以来直肠、乙状结肠腺癌在CRAC中的高发病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峰 张春霞 +4 位作者 杜永红 王水明 何勇山 周阿成 金黑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536,共2页
目的:评价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对67例采用无支撑的回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14例(20.... 目的:评价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对67例采用无支撑的回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14例(20.8%)出现术后并发症。7例(10.4%)患者造口出现水肿,未经特殊处理,约2周后恢复正常;4例(5.9%)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3.0%)患者出现造口旁疝,1例(1.5%)患者于术后4个月时出现造口脱垂,未进行特殊处理;未发生造口回缩。结论:本组较大样本、较长的随访时间证实无支撑回肠造口具有制作简单、安全性好、粪便转流彻底、并发症少、易于护理、易于还纳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有效性,可较好地应用于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中的预防性回肠造口,而且造口还纳后的并发症低于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支撑回肠造口 低位直肠切除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6例尖锐湿疣患者肛门及肛管组织HPV基因型检测及性别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6 位作者 路斌 吴崑岚 鞠梅 时磊 李良 李东斌 赵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国内有关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组织HPV分型研究的大样本资料报道极少。文中旨在探讨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男女肛门及肛管CA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况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85年8月至2017年7月江苏省和安徽省4家医院病... 目的国内有关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组织HPV分型研究的大样本资料报道极少。文中旨在探讨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男女肛门及肛管CA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况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85年8月至2017年7月江苏省和安徽省4家医院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两性肛门及肛管乳头瘤样增生伴挖空细胞(疑似CA)的石蜡组织标本326例。从其CA组织中抽提HPV DNA,对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326例两性肛门及肛管CA患者中,HPV总检出率为74.85%(244/326)。其中女147例,男179例,HPV总检出率分别为73.47%、75.98%。两性肛门及肛管CA组织阳性者检出不同型别HPV出现频数合计342次,低危型HPV出现频数合计267次,高危型HPV出现频数合计75次。其中6、11、16、18型HPV感染频数占前4位。30岁以下女性CA发病率较男性显著升高(32.65%vs 16.20%,P<0.05)。结论两性肛门及肛管CA组织中,以6、11、16、18型HPV感染最为常见;30岁以下女性CA发病率较高,应引起疾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及肛管 组织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翚 郭秀君 +3 位作者 丁曙晴 张苏闽 杨旭 李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观察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采用WN-980型冲洗器对患者进行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治疗前后运用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及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问卷(PAC... 目的:观察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采用WN-980型冲洗器对患者进行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治疗前后运用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及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问卷(PAC-QOL)积分比较,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主要症状均有改善,其中粪便性质、费力程度、排便频率有明显改善(P<0.01);患者生理、心理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舒适、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插入式结肠水疗 功能性便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91例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倪敏 丁义江 +2 位作者 金黑鹰 樊志敏 叶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病例,对其结果进行随访。结果: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的393例结直肠癌中共发现携带结直肠息肉91例,45例行术前息肉摘除手术,...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病例,对其结果进行随访。结果: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的393例结直肠癌中共发现携带结直肠息肉91例,45例行术前息肉摘除手术,无并发症发生,38例行术中结肠切除,8例在术后进行结肠息肉摘除,其中1例结肠息肉发生癌变而且无法内镜切除行再次剖腹手术,1例息肉无法息肉内镜下切除而行再次剖腹切除。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尽量应用内镜进行切除,对于不能进行扩大切除的患者,进行内镜定位下的区段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息肉 同时性病变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腺鳞癌伴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建祥 吴崑岚 +4 位作者 樊志敏 徐文华 黄书亮 韩惦梅 王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0-452,共3页
患者男性,44岁,发现肛管肿块3个月余。3个月前,患者排便时偶尔发现肛管有一肿块,当时未予特殊处理,此后该肿块疼痛日渐明显,1周前,患者在外院就诊,拟诊为"肛管脓肿",给予抗炎治疗1周,疗效不佳。1周后,患者来我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门诊... 患者男性,44岁,发现肛管肿块3个月余。3个月前,患者排便时偶尔发现肛管有一肿块,当时未予特殊处理,此后该肿块疼痛日渐明显,1周前,患者在外院就诊,拟诊为"肛管脓肿",给予抗炎治疗1周,疗效不佳。1周后,患者来我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门诊就诊,拟诊为:"肛管肿瘤性质待查";"肛管脓肿",于2007年4月28日收入住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肿瘤 腺鳞癌 腹股沟 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LoVo和SW480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宏 张春霞 +1 位作者 王水明 金黑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98-2100,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SW480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EGCG(0、10、20、35μg/mL)对LoVo细胞和SW480细胞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目的:探讨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SW480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EGCG(0、10、20、35μg/mL)对LoVo细胞和SW480细胞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HES1与JAG1基因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0、20、35μg/mL EGCG对LoVo细胞和SW480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EGCG浓度为35μg/mL时达到最高,其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不具有时间依赖性。经0μg/ml ECCG处理后LoVo细胞、SW48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72%,16.43%。经20、35μg/mL ECCG处理后,LoVo细胞和SW48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1%,19.13%和21.4%,40.81%,与0μg/mL ECCG处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5,19.702,P<0.05)。35μg/mL EGCG能将LoVo细胞和SW480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O/G1期,阻碍其向S期转换。35μg/mLEGCG能下调LoVo细胞HES1基因和JAG1基因的表达水平(t=7.686,10.92,P<0.05)。结论:EGCG对体外培养的LoVo细胞和SW48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诱导细胞凋亡和影响细胞周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ES1及JAG1的基因表达及激活Notch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LOVO细胞 SW480细胞 HES1基因 JAG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因素在结直肠肿瘤预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永红 金黑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1-792,共2页
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证实合理的饮食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文章就饮食在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 饮食 预防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薛雅红 丁曙晴 +4 位作者 丁义江 王静 李敏 曹建葆 倪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586-3588,共3页
目的:探讨ROC曲线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对90例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失弛缓组)和101例无症状人群(无症状组)采集表面肌电值,检测指标包括波幅、变异系数、反应时间和... 目的:探讨ROC曲线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对90例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失弛缓组)和101例无症状人群(无症状组)采集表面肌电值,检测指标包括波幅、变异系数、反应时间和中值频率,并绘制ROC曲线。结果:盆底失弛缓组患者前基线静息波幅大于无症状组(P<0.05);快速收缩和持续收缩阶段收缩波幅小于无症状组(P<0.05);持续收缩和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无症状组(P<0.05);持续收缩阶段变异系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临界值为0.3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和71.1%;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临界值为0.3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和67.8%。结论:持续收缩和耐久收缩阶段的变异系数可以作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有价值的临床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受试者工作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柏年治疗虚证便秘的经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黑鹰 张春霞 王水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80-1281,共2页
李柏年教授从事大肠肛门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50余载,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李老在治疗便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能跟李老学习,现将跟师学习治疗虚性便秘的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便秘 虚证 李柏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