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药研究的源流及其现状 被引量:6
1
作者 樊蓥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源流 现状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s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尧 刘溦溦 +1 位作者 顾宁 史爱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01-2004,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内皮细胞损伤、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移行和脂质代谢紊乱及沉积等方面相关。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常见的非编码RNA,miRNAs可以在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内皮细胞损伤、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移行和脂质代谢紊乱及沉积等方面相关。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常见的非编码RNA,miRNAs可以在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质代谢等多个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行调控。中医药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主要就miRNA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miRNA干预AS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ICRORNA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药治疗近况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慧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综述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冠心病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4
作者 葛婷 顾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535-1538,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作为炎症介质的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说明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早期诊...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作为炎症介质的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说明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早期诊断疾病、判断临床血管事件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依据。文章就IL-6、IL-8、TNF-α、hs-CRP四种细胞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冠心病 中医药 研究概况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袁庆延 丁曙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490-2494,2499,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明确统一;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明确,但缺乏对有效物质的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 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明确统一;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明确,但缺乏对有效物质的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也在传统中药的基础衍生出了一些创新的疗法,但是中医非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联合中医药等防治手段仍然研究较少,中医药用于预防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研究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放射性肠炎 治疗 预防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指导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薛雅红 丁曙晴 +4 位作者 刘飞 章蓓 裴穗东 王小峰 谭妍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60-336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肛瘘患者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指标,评估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9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肛瘘住院手术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肛瘘直接切开组和切开挂线组。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外括约... 目的:回顾性分析肛瘘患者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指标,评估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9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肛瘘住院手术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肛瘘直接切开组和切开挂线组。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EAS+PR),内括约肌长度(IAS),外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EAS-IO),内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IAS-IO)以及瘘管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采用Wexner失禁评分评估肛门功能。结果:肛瘘切开挂线组EAS-IO及IAS-IO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切开挂线组经括约肌肛瘘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均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例(7%)患者出现轻微肛门失禁症状,Wexner失禁评分平均2分。结论:三维腔内超声能精确定位内口,测量瘘管累及括约肌的范围,有利于选择安全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失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腔内超声 肛瘘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金洵 丁曙晴 +3 位作者 时飞跃 王玲玲 任军 吴正参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46,156,共5页
目的探寻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方法。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测量L5棘突下至尾骨尖、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L5棘突... 目的探寻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方法。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测量L5棘突下至尾骨尖、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L5棘突下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髂后上棘等距离。结果 (1)设立骶部骨度表,得到4个骶部折量寸:即L5棘突下至尾骨尖约6寸,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约3寸,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的垂直距离约1寸,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约2寸。(2)根据骶部骨度分寸,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上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1寸,L5棘突下1寸;次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寸,L5棘突下1.7寸;中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2.5寸;下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3.5寸。(3)根据骶部体表标志,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从骶部纵向距离观察,上髎穴约平髂后上棘,次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骶管裂孔连线的中点,中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下髎穴约平骶管裂孔;从骶部横向距离观察,次髎穴位于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的一半,八髎穴呈"倒八字"型排列,其连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约25°。结论以表面标志为基础,用比例关系和骨度分寸来定位八髎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 折量 骨度分寸 表面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三针治疗中风吞咽困难76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孔江 赵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1-361,共1页
关键词 咽三针 风池 中风 吞咽困难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压平滑指数与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 被引量:3
9
作者 叶晨玉 骆天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334-233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平滑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期间病史资料汇总,填写临床观察登记表,并对中医证候分级量化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平滑指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期间病史资料汇总,填写临床观察登记表,并对中医证候分级量化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并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动态血压平滑指数(SI),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阴阳两虚型患者动态血压平滑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平滑指数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平滑指数 老年高血压病 中医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医药改善肾纤维化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媛 方祝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663-666,共4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高致死率疾病。长期持续高血压可导致心、肾、脑等靶器官损害。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因子-BB(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高致死率疾病。长期持续高血压可导致心、肾、脑等靶器官损害。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因子-BB(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均为炎症因子,参与了高血压的整个流程,他们又与肾脏的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功能调节障碍相关,并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目前传统医药对这些靶点研究十分流行且疗效明显。本文就近年来传统医药逆转细胞增殖、改善肾纤维化方面,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进展做了整理,综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医药 细胞增殖 肾纤维化 高血压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侵入疗法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
11
作者 朱斌 余友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 半侵疗法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新路径探析——基于新常态视角 被引量:16
12
作者 史安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19-121,共3页
文章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医院内部审计作用得以更有效发挥的新路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最新要求,梳理了新常态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作用的... 文章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医院内部审计作用得以更有效发挥的新路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最新要求,梳理了新常态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作用的影响,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发挥好公立医院内审作用的5条新路径。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用新理念及新方法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沿着新路径,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开展,使内部审计作用得以更有效地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作用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三参饮改善干燥及NOD小鼠颌下腺PD-1及PD-L1高表达情况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月月 汪悦 +5 位作者 钱冬晨 何静 郭亮 徐媚媚 胡伟 徐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三参饮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疗效,并在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上研究不同剂量三参饮治疗后,其颌下腺PD-1及PD-L1高表达情况。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共110例,根据治疗剂量随机分为高剂...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三参饮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疗效,并在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上研究不同剂量三参饮治疗后,其颌下腺PD-1及PD-L1高表达情况。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共110例,根据治疗剂量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予以不同剂量的三参饮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而后,利用不同剂量三参饮喂养干燥综合征模型鼠,免疫组化观察其颌下腺中PD-1及PD-L1表达情况。结果:予以三参饮辅助干燥综合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口咽、眼部、鼻腔等部位的干燥症状。同时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干燥综合征模型鼠中,予以三参饮灌胃,可降低小鼠颌下腺中PD-1及PD-L1表达,同时高剂量组PD-1及PD-L1表达较中、低剂量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三参饮治疗可明显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高剂量治疗效果更佳,此外,三参饮可能通过对免疫细胞调节发挥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参饮 干燥综合征 PD-1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组织HPV感染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6 位作者 樊志敏 王旭波 刘飞 吴崑岚 王小峰 赵雪 王宏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 目的探讨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的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257例肛门及肛管CA病变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183例,HPV感染率为71.21%(183/257)。其中一重HPV感染139例,阳性检出率为54.09%(139/257),多重HPV感染44例,阳性检出率为17.12%(44/257)。一重HPV感染中HPV6型66例,阳性检出率为25.68%(66/257),HPV6型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是HPV11型,共有64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4.90%(64/257)。多重HPV感染中,HPV6+11型23例,占多重感染的52.27%(23/44),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6+11+16型3例,占多重感染的6.82%(3/44)。结论 HPV6型、11型、6+11型、6+11+16型感染是肛门及肛管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高、低危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 肛管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别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及肛门区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5 位作者 樊志敏 徐文华 吴崑岚 陈建宁 赵雪 王小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肿瘤和疣。文中旨在探讨南京地区肛管及肛门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患者中HPV基因类型的感染情...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肿瘤和疣。文中旨在探讨南京地区肛管及肛门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患者中HPV基因类型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86份肛管及肛门区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芯片技术对其组织进行23种HPV基因类型的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86份肛管及肛门区CA患者组织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6例,感染率为76.74%(66/86),其中单一型的阳性检出率为56.98%(49/86);单一型的感染中HPV11型为2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30.23%(26/86),是最主要的感染类型;其次HPV6型为23例,阳性检出率为26.74%(23/86);混合型HPV感染17例,阳性检出率为19.77%(17/86);其中HPV6+11型8例,占混合型感染的47.06%(8/17),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类型;其次是5例4种类型的混合感染,占混合型感染的29.41%(5/17)。结论 HPV11型、6型、6+11型、4种类型的混合感染是肛管及肛门区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好的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开展某种病变中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肛管及肛门区 基因类型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2000例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严粉琴 耿建祥 +6 位作者 肖微 朴正爱 唐进 龙秀荣 唐永发 张劲松 李苗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江苏省南京地区2000例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中23种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宫颈上皮细胞标本取自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石化集团公司的2000例已婚女性,采用基因扩增及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上皮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 目的:探讨江苏省南京地区2000例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中23种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宫颈上皮细胞标本取自江苏省南京市扬子石化集团公司的2000例已婚女性,采用基因扩增及基因芯片技术对其宫颈上皮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00例已婚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检出HPV感染者205例,HPV总感染率为10.25%(205/2000),其中单一型别阳性检出率为8.80%(176/2000)。单一型别感染中HPV43型33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65%(33/2000),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HPV58型22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10%(22/2000)。混合型HPV感染29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45%(29/2000);其中HPV16型混合感染占34.48%(10/29),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43型混合感染占31.03%(9/29)。29岁以下、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HPV感染率分别为10.00%、7.24%、11.45%和12.96%。结论:HPV43型、58型单一型别及16型和43型的混合型是感染南京地区2000例已婚女性的主要基因型别,且发病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基因芯片技术可检测出宫颈上皮细胞标本中的多种HPV基因型,对女性宫颈癌的预防及病因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婚女性 宫颈上皮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39
17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3 位作者 吴崑岚 郭晓川 周伟 孙继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高危型HPV在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tumor,CRT)中的感染情况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从203例...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高危型HPV在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tumor,CRT)中的感染情况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从203例结直肠肿瘤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16、18型HPV的基因,其中结直肠绒毛-管状腺瘤(colorectal villus-tubiform adenoma,CRVTAN)83例、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RAC)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基因扩增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83例CRVTAN总的HPV感染率为57.83%(48/83)、120例CRAC总的HPV感染率为75.00%(90/120),且与HPV感染密切相关(r分别为23.4、47.3,P<0.01)。结论结直肠肿瘤与HP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腺瘤、还是腺癌,直肠及乙状结肠都是结直肠HPV的高感染部位,这合理的解释了长期以来直肠、乙状结肠腺癌在CRAC中的高发病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止咳口服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抗气道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朱维娜 隆红艳 +3 位作者 李红燕 陶迪 张亚杰 张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30-2035,共6页
目的验证黄龙止咳口服液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的功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和氢氧化铝共同激发致敏建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模型,分别给CVA模型大鼠灌胃黄龙止咳口服液高、中、低剂量,先声咳喘宁以及雾化给予布... 目的验证黄龙止咳口服液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的功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和氢氧化铝共同激发致敏建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模型,分别给CVA模型大鼠灌胃黄龙止咳口服液高、中、低剂量,先声咳喘宁以及雾化给予布地奈德,给药14 d。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三烯E4(LTE4)、神经生长因子(NGF)含有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N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LTE4、NGF的含有量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中NGF、CGR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BALF中LTE4、NGF的含有量明显减少(P<0.01),肺组织中NGF、CGR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黄龙止咳口服液中剂量组与黄龙止咳口服液高剂量组比较,BALF的LTE4含有量明显减少,肺组织NGF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黄龙止咳口服液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BALF的LTE4含有量明显减少,肺组织CGRP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先声咳喘宁组比较,黄龙止咳口服液中剂量组BALF的LTE4含有量下降,肺组织CGRP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布地奈德组比较,黄龙止咳口服液中剂量组BALF的LTE4、NGF含有量下降,肺组织的NGF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龙止咳口服液能够降低气道炎症介质LTE4、NGF、CGRP水平,其调节免疫学炎症介质以及神经源性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黄龙止咳口服液防治CVA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止咳口服液 咳嗽变异性哮喘 白三烯E4 神经生长因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西药基础疗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3
19
作者 沈卫平 王志贤 +1 位作者 樊蓥 李继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5-17,共3页
在西药基础疗法治疗的同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超早期应用治疗脑出血32例,与亚急性期以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40例及单用基础治疗的47例对照,提示前者在恢复意识和促进脑内血肿吸收方面有显著的作用(P<0.05)。
关键词 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复方丹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减轻上尿路结石术后炎性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霆 朱晓雨 +3 位作者 宋日进 曹朴 苏仕峰 王安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缓解上尿路结石术后炎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接受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口服治疗,术后4周评价2组临床治疗效... 目的观察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缓解上尿路结石术后炎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接受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口服治疗,术后4周评价2组临床治疗效果,完成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调查整体生活质量(USSQ)评分并检测2组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尿草酸、尿钙、尿葡胺聚糖、尿柠檬酸水平。结果术后4周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USSQ评分、hs-CRP、IL-6、TNF-α、尿草酸、尿钙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尿柠檬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月治疗组58例、对照组52例完全排出残留结石(P<0.05)。结论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能有效改善上尿路结石术后炎性反应,排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排石汤 上尿路结石 炎性反应 针药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