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及其协同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文婷 戴紫函 +2 位作者 程海波 周红光 吴勉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3期670-674,共5页
中草药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临床应用表明该中草药对恶性肿瘤和炎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本文从活性成分以及抗肿瘤作用方面进行总结。... 中草药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临床应用表明该中草药对恶性肿瘤和炎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本文从活性成分以及抗肿瘤作用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显示其抗肿瘤作用确切,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多种分子机制相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活性成分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医病机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小曼 李柳 程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8-351,共4页
在癌毒病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共性病机为湿热毒蕴,脾气亏虚。湿、热之邪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并相互胶结于肠腑,日久内生癌毒。脾气亏虚是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生的根本病机,湿热蕴结是其发展条件,癌毒内生是癌变的关键所在... 在癌毒病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共性病机为湿热毒蕴,脾气亏虚。湿、热之邪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并相互胶结于肠腑,日久内生癌毒。脾气亏虚是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生的根本病机,湿热蕴结是其发展条件,癌毒内生是癌变的关键所在。结合内镜下病理分级,根据癌毒内生与否可将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演变过程分为无癌毒期及癌毒期。癌毒致病的过程即结直肠癌前病变发展成为结直肠癌的过程。因此,根据结直肠癌前病变处于无癌毒期或癌毒期的病机采取相应的治法,清除癌毒产生之源或已生之癌毒,可达到抑制其癌变,逆转癌瘤形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癌毒 发病机制 腺瘤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瘀热”论治放射性损伤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文娟 李文婷 +1 位作者 杨菊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吴勉华教授从“瘀热”理论对放射性损伤进行辨治,认为放射性损伤病因病机多为热毒互结,瘀热相搏,气阴两伤。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为主要治法,标本兼顾;不忘后天之本,顾护脾胃贯穿治疗始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按主症特... 吴勉华教授从“瘀热”理论对放射性损伤进行辨治,认为放射性损伤病因病机多为热毒互结,瘀热相搏,气阴两伤。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为主要治法,标本兼顾;不忘后天之本,顾护脾胃贯穿治疗始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按主症特点施治。放射治疗开始配合中药治疗,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放射性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热”理论 放射治疗 放射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毒病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 被引量:32
4
作者 程海波 王俊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4,共4页
肿瘤微环境是与肿瘤侵袭、转移密不可分的局部内环境,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凸显了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创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肿瘤微环境可能是癌毒病机理论... 肿瘤微环境是与肿瘤侵袭、转移密不可分的局部内环境,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凸显了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创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肿瘤微环境可能是癌毒病机理论的生物学基础。通过比较癌毒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产生、致病特性与致病机制,认为癌毒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密切相关,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是癌毒病机的生物学基础,对进一步揭示癌毒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毒 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