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的植物药深加工现代化技术——膜分离 被引量:62
1
作者 郭立玮 金万勤 彭国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5-67,共3页
植物药是中药的主体 ,开展其深加工工程的研究与开发 ,必将有利于中药事业的发展。文章讨论了植物药及其深加工的内涵 ,分析了 2 1世纪植物药深加工与现代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思路 ,旨在开发符合国际规范的单方或复方植物药制剂 ... 植物药是中药的主体 ,开展其深加工工程的研究与开发 ,必将有利于中药事业的发展。文章讨论了植物药及其深加工的内涵 ,分析了 2 1世纪植物药深加工与现代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开发思路 ,旨在开发符合国际规范的单方或复方植物药制剂 ,促进传统中成药产业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药 深加工 现代化技术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血宝合剂药渣对新西兰兔饲喂效果的研究
2
作者 贺宇 于金高 +6 位作者 宋忠兴 唐志书 段金廒 朱华旭 刘红娜 周建平 曹兆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本研究首先对生血宝合剂药渣(SXBR)从营养物质和药用活性成分两方面进行成分表征,然后将0%(SXBRc组)、5%(SXBRl组)、10%(SXBRm组)和20%(SXBRh组)比例的SXBR添加到新西兰兔的基础饲粮中,对新西兰兔的生产性能、抗氧化应激功能、骨髓造血... 本研究首先对生血宝合剂药渣(SXBR)从营养物质和药用活性成分两方面进行成分表征,然后将0%(SXBRc组)、5%(SXBRl组)、10%(SXBRm组)和20%(SXBRh组)比例的SXBR添加到新西兰兔的基础饲粮中,对新西兰兔的生产性能、抗氧化应激功能、骨髓造血功能和肠道菌群进行考察,并表征其潜在毒性。研究结果表明:SXBR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粗脂肪等营养物质,且含有大量三萜类和黄酮类等活性成分。相比SXBRc组,SXBRh组在第44、54、57天的体重增量增加了60%以上,60 d料重比降低了43.85%,且SXBR各添加组屠宰率均增加了6%以上。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XBR生产性能良好。SXBRh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相比SXBRc组显著增强了91.70%(P=0.003),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了80.62%(P=0.010)。此外,SXBR可抑制骨髓细胞凋亡,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见,SXBR是生产食草动物饲料的良好原料,也可开发为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微生态、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本研究对实现SXBR饲料化应用,促进中药渣循环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渣 循环利用 饲料 氧化应激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溶液环境”学术思想的膜过程研究模式及其优化策略与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华旭 郭立玮 +4 位作者 李博 张宏 杨跃军 刘源才 赵守仁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133,共7页
针对目前中药水提液因组成复杂而难以与新型分离技术接轨的问题,提出"中药溶液环境"概念,根据理论推导和大样本中药体系的数据,挖掘、筛选出可客观、准确、全面反映中药水提液分离性质的理化参数及其数据集,建立"中药溶... 针对目前中药水提液因组成复杂而难以与新型分离技术接轨的问题,提出"中药溶液环境"概念,根据理论推导和大样本中药体系的数据,挖掘、筛选出可客观、准确、全面反映中药水提液分离性质的理化参数及其数据集,建立"中药溶液环境"表征技术系统.通过"理化参数-高分子组成-膜过程特征相关性"研究,解决中药物料难以建立传质模型的难题.针对"中药溶液环境"建立多尺度、多指标的中药膜过程研究模式,形成面向中药物料的"膜过程优化"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即中药物料预处理技术、陶瓷膜精制中药的膜污染预报与防治系统、膜富集挥发油流程与集成技术,中药生产"固液分离、纯化(精制)、浓缩"一体化膜工程设计与实施,实现中药制药生产的高效、环保、稳定与智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水提液 溶液环境 膜过程 表征技术系统 一体化膜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部分单味中药及复方水提液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陶世 郭立玮 +4 位作者 金万勤 田刚 袁铸人 沈强 王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 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中药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用孔径为 0 .2 μm的无机陶瓷膜对部分常用单味中药和复方的水提液进行微滤 ,对水提液微滤前后在性状、总固体、指标成分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药水... 目的 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中药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用孔径为 0 .2 μm的无机陶瓷膜对部分常用单味中药和复方的水提液进行微滤 ,对水提液微滤前后在性状、总固体、指标成分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药水提液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 ,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 ,水提液中总固体去除率为 1 5 %~ 3 8% ,总固体中有效成分含量提高率为 2 %~ 3 0 %。结论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中药水提液具有较好的精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 微滤 中药 水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郭立玮 金万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49,共4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战略的重中之重 ,其本质是寻找一种可以发挥综合药理作用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 ,以煎服的汤剂为主的中药剂型表现了水溶性成分的重要性 .无机陶瓷膜技术因其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战略的重中之重 ,其本质是寻找一种可以发挥综合药理作用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 ,以煎服的汤剂为主的中药剂型表现了水溶性成分的重要性 .无机陶瓷膜技术因其耐高温、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可在基本保持水提取这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依据中药有效成分的分子量特征 ,对中药及其复方进行“集群筛选” ,既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整体观念” ,又与当今药学学科前沿“天然组合化学库”研究思路不谋而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 分离技术 中药 药效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贝颗粒中苦杏仁等药材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沈强 井山林 +1 位作者 彭国平 郭立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4-315,共2页
目的 确定杏贝颗粒处方中苦杏仁等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苦杏仁苷提取率和得膏率为指标 ,来考查药材前处理、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对苦杏仁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 :苦杏仁沸下 ,加 (10 +8)倍水 ,煎煮 (2 +2 )... 目的 确定杏贝颗粒处方中苦杏仁等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苦杏仁苷提取率和得膏率为指标 ,来考查药材前处理、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对苦杏仁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 :苦杏仁沸下 ,加 (10 +8)倍水 ,煎煮 (2 +2 )h。结论 该最佳工艺是稳定可行的 ,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苦杏仁苷提取率 HPLC法 杏贝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F-1型中药超滤设备精制热毒净颗粒的中试研究
7
作者 沈强 彭国平 +2 位作者 郭立玮 金万勤 王永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78-279,共2页
目的 考察B -UF - 1型中药超滤设备在中试生产规模中对有关成分的影响。方法 HPLC测定膜滤前后药液绿原酸含量。结果 待滤液 3个批号绿原酸含量 (μg/mL)分别为 15 1.8、15 0 .9、14 9.6 ;滤过液绿原酸含量 (μg/mL)分别为15 0 .4、1... 目的 考察B -UF - 1型中药超滤设备在中试生产规模中对有关成分的影响。方法 HPLC测定膜滤前后药液绿原酸含量。结果 待滤液 3个批号绿原酸含量 (μg/mL)分别为 15 1.8、15 0 .9、14 9.6 ;滤过液绿原酸含量 (μg/mL)分别为15 0 .4、14 9.5、14 8.7。结论 B -UF - 1型中药超滤膜对绿原酸基本不造成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设备 热毒净 绿原酸 中试 中药制药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贝颗粒中麻黄等药材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研究
8
作者 井山林 彭国平 郭立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5-226,共2页
目的 确定杏贝颗粒处方中麻黄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麻黄碱的提取率和得膏率为指标 ,考查乙醇浓度及其用量和煎煮时间对麻黄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 :药材加 70 %乙醇 (6 +4)倍量 ,热回流 (2 +2 )小时。结论... 目的 确定杏贝颗粒处方中麻黄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麻黄碱的提取率和得膏率为指标 ,考查乙醇浓度及其用量和煎煮时间对麻黄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 :药材加 70 %乙醇 (6 +4)倍量 ,热回流 (2 +2 )小时。结论 该最佳工艺是稳定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贝颗粒 麻黄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麻黄碱提取率 得膏率 HPL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药绿色制造的特种膜技术与专属装备”的研究策略与实践--20余年中药膜科技研究与应用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钟文蔚 李绍平 +3 位作者 郭立玮 陈顺权 袁海 骆玉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0-366,共7页
回顾20余年来,课题组坚持“中药膜科技研究与应用”奋斗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成功申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的若干认知,对“基于特种膜的中药绿色制造技术与专属装备研究”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绿色制造... 回顾20余年来,课题组坚持“中药膜科技研究与应用”奋斗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成功申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的若干认知,对“基于特种膜的中药绿色制造技术与专属装备研究”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独特的见解.“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宗旨:资源利用率最高,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如何通过中药制药过程从中药物料获取尽可能完整的“天然组合化合库”,在临床取得原有汤剂应有的疗效并有所提高,是中药绿色制造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本文介绍了面向国家《中药新药注册分类》一类、二类与六类新药等多尺度目标产物制药技术需求,本团队业已开展的“面向中药绿色制造多尺度目标产物需求的新型膜材料、装备制备及分离机制”研究进展,主要为:(1)面向中药多元、整体药效物质获取的核孔膜改性方法与集群筛选机理研究;(2)面向小分子活性物质精准分离的规整纳埃级孔道膜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绿色制造 特种膜 分离机制 质量标准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血宝合剂制药过程的废弃沉淀物作为家兔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金高 贺宇 +5 位作者 宋忠兴 唐志书 朱华旭 刘红娜 周建平 曹兆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6-64,共9页
试验旨在探究生血宝合剂制药过程中产生的提取液沉淀物(SXBS)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等技术对SXBS的小分子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将SXBS添加在新西兰兔日粮中饲喂60 d,考察S... 试验旨在探究生血宝合剂制药过程中产生的提取液沉淀物(SXBS)用于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等技术对SXBS的小分子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将SXBS添加在新西兰兔日粮中饲喂60 d,考察SXBS对新西兰兔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血常规、血生化分析以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共同反映SXBS的饲用安全性。结果显示:SXBS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粗蛋白和粗脂肪等营养物质,且含有大量黄酮类、氨基酸类、萜类、多酚类和皂苷类等活性成分。SXBS对新西兰兔生长性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SXBS可显著调节新西兰兔肠道细菌和真菌的菌群结构,上调亚油酸、丙酸、牛磺酸、半乳糖等与肠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关的代谢功能,增加鲁氏接合酵母丰度。SXBS在60 d内对新西兰兔无明显毒害作用,安全性良好。研究表明,SXBS可作为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兔饲料添加剂在家兔养殖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血宝合剂 中药废弃物 成分分析 饲料 家兔 促进消化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调控肠道菌群介导的色氨酸代谢干预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思齐 周篷 +1 位作者 朱华旭 张启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5-895,共11页
目的 基于16S rRNA技术及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黄连解毒汤对帕金森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探究黄连解毒汤干预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20 mg·kg^(-1)·d... 目的 基于16S rRNA技术及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黄连解毒汤对帕金森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探究黄连解毒汤干预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20 mg·kg^(-1)·d^(-1))联合丙磺舒(200 mg·kg^(-1)·d^(-1))腹腔注射诱导帕金森小鼠模型,给予黄连解毒汤干预后,测定小鼠的体质量、行为学指标;采用HPLC-QTRAP-MS/MS技术检测小鼠纹状体神经递质的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纹状体炎性因子的水平;采用16S rRNA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采用UHPLC-Q-TOF-MS检测小鼠粪便、纹状体内源性代谢物水平,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导入MetaboAnalyst 5.0预测与PD有关的代谢途径。结果 黄连解毒汤显著改善帕金森小鼠的运动症状及神经炎症(P<0.01),调节小鼠神经递质水平(P<0.01),并纠正帕金森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菌群轮廓的恢复等。黄连解毒汤治疗后显著增加帕金森模型小鼠肠道中普雷沃氏菌、阿克曼菌等的丰度,下调梭状菌的丰度,并主要通过对帕金森模型小鼠粪便、纹状体中色氨酸代谢通路进行调节,恢复异常代谢产物水平。结论 黄连解毒汤显著改善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病理损伤,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及色氨酸代谢通路可能是黄连解毒汤干预PD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帕金森病 肠道菌群 色氨酸代谢 代谢组学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微滤膜澄清枳实水煎液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金万勤 郭立玮 +2 位作者 文红梅 彭国平 刘陶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研究微滤法澄清枳实水煎液的工艺,并与醇沉法作对比。方法采用HPM法测定有效成分,通过选择适宜的清洗剂清洗膜。结果微德法处理的枳实水煎液除杂率及辛弗林得率与醇沉法相接近,微滤法操作简单、周期短,膜的清洗方便。结论微... 目的研究微滤法澄清枳实水煎液的工艺,并与醇沉法作对比。方法采用HPM法测定有效成分,通过选择适宜的清洗剂清洗膜。结果微德法处理的枳实水煎液除杂率及辛弗林得率与醇沉法相接近,微滤法操作简单、周期短,膜的清洗方便。结论微滤法可替代传统的醇沉法澄清枳实水煎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 醇沉 枳实 辛弗林 水煎液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微滤膜防治苦参水提液对AB-8树脂毒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立玮 陈丹丹 +2 位作者 高红宁 潘林梅 金万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考察陶瓷膜微滤技术防治树脂毒化、提高中药精制效果的作用。方法 比较陶瓷膜微滤、高速离心和醇沉3种预处理方法对AB -8树脂吸附苦参水提液中总黄酮量及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 陶瓷膜微滤法提高AB -8树脂吸附苦参总黄酮能力强... 目的 考察陶瓷膜微滤技术防治树脂毒化、提高中药精制效果的作用。方法 比较陶瓷膜微滤、高速离心和醇沉3种预处理方法对AB -8树脂吸附苦参水提液中总黄酮量及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 陶瓷膜微滤法提高AB -8树脂吸附苦参总黄酮能力强于高速离心法 ,其精制总黄酮效果优于醇沉法。结论 陶瓷膜微滤可有效减轻中药水提液对树脂的毒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AB-8树脂 微滤 高速离心 醇沉 大孔吸附树脂 苦参水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μm无机陶瓷膜微滤枳实、陈皮水提液理化参数与通量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丹丹 郭立玮 +3 位作者 刘爱国 潘林梅 邢卫红 徐南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通过考察无机陶瓷膜微滤对不同中药水提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探索中药水提液复杂体系在无机陶瓷膜分离过程中的规律。方法 测定膜分离前后枳实、陈皮 2味药材水提液的pH、浊度、电导率、粒径分布等指标。结果 枳实、陈皮水提... 目的 通过考察无机陶瓷膜微滤对不同中药水提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探索中药水提液复杂体系在无机陶瓷膜分离过程中的规律。方法 测定膜分离前后枳实、陈皮 2味药材水提液的pH、浊度、电导率、粒径分布等指标。结果 枳实、陈皮水提液在膜分离前后的pH、浊度、粘度、电导率及粒径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结论 枳实、陈皮水提液的理化性质与其通量衰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水提液 枳实 陈皮 无机陶瓷膜 物理化学性质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检测AB-8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及醋酸纤维素膜截留残留物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袁铸人 郭立玮 +1 位作者 彭国平 陈丹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 研究以GC法检测AB -8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的可行性 ,并考察CA膜截留残留物的效果。方法 取AB -8树脂分别经乙醇、丙酮处理前后的浸出液及经树脂吸附后的栀子洗脱液 ,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其中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残留物的含量。... 目的 研究以GC法检测AB -8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的可行性 ,并考察CA膜截留残留物的效果。方法 取AB -8树脂分别经乙醇、丙酮处理前后的浸出液及经树脂吸附后的栀子洗脱液 ,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其中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残留物的含量。结果 未经前处理的树脂乙醇、丙酮浸出液均可检出微量苯乙烯等有机残留物 ,处理后则未检出。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 ,可用于检测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8大孔吸附树脂 醋酸纤维素膜 气相色谱法 苯乙烯 栀子 有机残留物 膜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μm无机陶瓷膜微滤对生地黄、黄芪水提液物理化学参数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丹丹 郭立玮 +3 位作者 刘爱国 邢卫红 徐南平 文红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通过考察无机陶瓷膜微滤对中药水提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探索中药水提液复杂体系在无机陶瓷膜分离过程中的微观表现。方法 测定膜分离前后生地黄、黄芪水提液的pH、浊度、固含物、电导率、ξ电位等指标。 结果 生地黄pH值在 4... 目的 通过考察无机陶瓷膜微滤对中药水提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探索中药水提液复杂体系在无机陶瓷膜分离过程中的微观表现。方法 测定膜分离前后生地黄、黄芪水提液的pH、浊度、固含物、电导率、ξ电位等指标。 结果 生地黄pH值在 4 .5 5~4 .6 9之间 ,浊度由膜前的 1 4 0NTU降至膜后的 0 .1 6 5NTU ,而截留液的浊度上升至 5 86NTU ,固含物由5 2 .8g/L变为渗透液的 4 6 .0g/L和截留液的 5 4 .5g/L ,电导由 1 30 0 μs/cm下降至 1 2 0 0 μs/cm ;黄芪的pH值在 5 .5 8~5 .98,浊度由膜前的 376NTU降至膜后的 1 .2NTU ,而截留液的浊度上升至 877NTU ,固含物由 2 8.6g/L变为渗透液的2 3.5g/L和截留液的 2 8.9g/L ,电导由 1 4 30 μs/cm下降至 1 2 70 μs/cm。 结论 生地黄、黄芪水提液在膜分离前后的pH、浊度、固含物、电导率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陶瓷膜 微滤 生地黄 黄芪 水提液 物理 化学参数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膜蒸馏法浓缩黄芩提取液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石飞燕 李博 +1 位作者 潘林梅 郭立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采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运用真空膜蒸馏法浓缩黄芩提取液,研究浓缩过程中操作参数对浓缩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提取液及膜蒸馏透过液中指标性成分黄芩苷的量,以黄芩苷截留率和膜通量为评价指标,考察进料温度、真空... 目的采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运用真空膜蒸馏法浓缩黄芩提取液,研究浓缩过程中操作参数对浓缩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提取液及膜蒸馏透过液中指标性成分黄芩苷的量,以黄芩苷截留率和膜通量为评价指标,考察进料温度、真空度和料液体积流量对浓缩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进料温度、真空度及料液体积流量的增大,膜通量明显增大。在进料温度59℃,真空度94~95 k Pa,料液体积流量1.0~1.2 L/min的条件下,黄芩苷截留率可达100.0%。结论真空膜蒸馏法用于黄芩提取液的浓缩工艺控制较简捷,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膜蒸馏 黄芩 提取液 膜通量 黄芩苷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理效应法测定超细粉马钱子和普通粉马钱子的药动学参数 被引量:16
18
作者 薛焰 郭立玮 +1 位作者 袁红宇 郑方鸣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 以药理效应法研究超细粉体技术对马钱子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热板法镇痛效应为指标 ,测定了 2种不同粒径马钱子粉末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2种马钱子粉末给药后体存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 目的 以药理效应法研究超细粉体技术对马钱子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热板法镇痛效应为指标 ,测定了 2种不同粒径马钱子粉末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2种马钱子粉末给药后体存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普通马钱子粉为 :Ke =0 .10 94h 1 ,Ka =0 .85 45h 1 ,t1 / 2 (Ka) =0 .8112h ,t1 / 2 (Ke) =6.3 3 5h ,T(peak) =2 .75 86h ,C(max) =2 9.7179mg/kg ,AUC =3 67.3 0 74(mg/kg)·h ,Cl/F(S) =0 .163 4(mg·kg- 1 ) / [h·(mg·kg- 1 ) - 1 ] ;超细马钱子粉为 :Ke =0 .163 7h 1 ,Ka =2 .40 49h 1 ,t1 / 2 (Ka) =0 .2 882h ,t1 / 2 (Ke) =4.2 3 3 9h ,T(peak) =1.1989h ,C(max) =3 0 .415 8mg/kg ,AUC =2 2 6.0 779(mg/kg)·h ,Cl/F(S) =0 .2 65 4(mg·kg- 1 ) / [h·(mg·kg- 1 ) - 1 ]。结论 超细粉体技术既可加快马钱子在体内的吸收 ,使其迅速发挥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超细粉体 药物动力学 药理效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药废水膜法处理的“零排放”技术方案及其实现途径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华旭 唐志书 +6 位作者 李博 刘红波 潘林梅 付廷明 段金廒 邢卫红 高从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9-583,共5页
解决水污染、确保水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工业废水是重要的水污染源,所引发的水安全问题业已成为关系民生福祉的敏感问题。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制药废水是极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然而,由于中药制药行业长期处于制药行业... 解决水污染、确保水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工业废水是重要的水污染源,所引发的水安全问题业已成为关系民生福祉的敏感问题。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制药废水是极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然而,由于中药制药行业长期处于制药行业中相对落后的状态,关注度较低、新技术使用率低,其废水处理沿用化学制药、微生物制药的方法,针对中药制药废水特征的专属性治理技术缺失导致废水处理效率较低,废水是否可以如期达标排放一直是困扰我国民族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因此,在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为以产业绿色发展为主体的大背景下,寻找有效方法与路径,对中药制药废水进行有效降解和无害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总结了中药制药废水处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结合中药制药废水膜法处理研究中的应用实践,提出膜法“零排放”技术方案及其实现路径,以期为中药制药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新的解决策略,服务于水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药废水 膜法处理 零排放 技术方案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的对照品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彭国平 潘林梅 文红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 研究泽泻的对照品 ,建立泽泻药材质量控制指标。方法 以药理活性、成分分析为指标 ,筛选泽泻的对照品 ,并从泽泻药材中分离、制备 ,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氢谱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从泽泻成分中筛选出2 3 乙酰泽泻... 目的 研究泽泻的对照品 ,建立泽泻药材质量控制指标。方法 以药理活性、成分分析为指标 ,筛选泽泻的对照品 ,并从泽泻药材中分离、制备 ,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氢谱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从泽泻成分中筛选出2 3 乙酰泽泻醇B为对照品。结论 该对照品可作为控制泽泻质量的指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对照品 23-乙泽泻醇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