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系统功能评价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中药配伍禁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华永庆 段金廒 +4 位作者 钱大玮 江曙 丁爱华 宿树兰 郭建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3-1561,共9页
胃肠道系统功能评价是中药配伍禁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胃肠运动、分泌、吸收、屏障功能及微生物菌群调节等方面,探索性构建了适宜于中药配伍禁忌研究特点的胃肠道系统功能评价技术体系;探讨中药反药组合通过促进或抑制胃肠运动与... 胃肠道系统功能评价是中药配伍禁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胃肠运动、分泌、吸收、屏障功能及微生物菌群调节等方面,探索性构建了适宜于中药配伍禁忌研究特点的胃肠道系统功能评价技术体系;探讨中药反药组合通过促进或抑制胃肠运动与分泌功能,干预药物胃肠吸收过程,影响胃肠屏障功能,调节胃肠道菌群结构与生态诸环节,揭示其产生致毒增毒或减效降效及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阐明中药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禁忌 胃肠道系统 功能评价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89
2
作者 李伟霞 黄美艳 +5 位作者 唐于平 郭建明 尚尔鑫 刘欣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61-176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筛选出最适宜评价活血化瘀药物的急性血瘀模型。方法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不同水平的盐酸肾上腺素剂量、冰浴时间、取血时间和大鼠性别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不同的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造模方法,... 目的通过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筛选出最适宜评价活血化瘀药物的急性血瘀模型。方法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不同水平的盐酸肾上腺素剂量、冰浴时间、取血时间和大鼠性别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不同的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造模方法,以血液流变学为检测指标,优选最佳的急性血瘀模型,并对最优模型灌胃给药佛手散和阳性对照药复方丹参滴丸及阿司匹林来评价活血化瘀药物对该模型的改善作用。结果♀大鼠皮下注射0.8 mg.kg-1盐酸肾上腺素、冰浴时间4 min、最后一次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后间隔12 h取血为最优模型。佛手散、复方丹参滴丸和阿司匹林对最优模型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结论盐酸肾上腺素剂量、冰浴时间、取血时间和大鼠性别等因素是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能否成功复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实验设计时要严格控制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模型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盐酸肾上腺素剂量 冰浴时间 取血时间 大鼠性别 急性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失血性血虚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18
3
作者 史旭芹 唐于平 +4 位作者 李伟霞 朱华旭 李炜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7-44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失血性血虚模型的研究,筛选出最适宜评价养血补血中药的血虚模型。方法 3种血虚模型组大鼠分别每天于眼底静脉丛采血2.5、5.0和7.5 ml.kg-1,共持续15 d,建立3种慢性失血法血虚模型。同时每种模型均设当归补血汤给药组,各... 目的通过对慢性失血性血虚模型的研究,筛选出最适宜评价养血补血中药的血虚模型。方法 3种血虚模型组大鼠分别每天于眼底静脉丛采血2.5、5.0和7.5 ml.kg-1,共持续15 d,建立3种慢性失血法血虚模型。同时每种模型均设当归补血汤给药组,各组大鼠造模的d 3、d 6、d9、d 12、d 15所采的血样用来检测血常规,以观察模型的变化和当归补血汤的补血作用。结果采血量为2.5 ml.kg-1组的大鼠于实验的d 12、d 1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但给予当归补血汤后对d 12各指标的改善作用无显著性,对d 15的各指标则有明显改善作用,说明该模型于d 15造模成功。采血量为5.0 ml.kg-1组的大鼠于实验的d 12和d 15均造模成功,其中d 12的改善作用优于d15。采血量为7.5 ml.kg-1组的大鼠于实验的d 9和d 12均造模成功,但该模型组大鼠的炎症反应程度较强,实验d15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给予当归补血汤后对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结合动物的炎症反应程度、受试药物的补血作用和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等综合考虑,优选大鼠每天采血5.0 ml.kg-1且持续12 d的慢性失血性血虚模型为可靠的大鼠慢性血虚模型。该方法为研究中药养血补血作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失血性血虚模型 放血周期 放血剂量 养血补血 当归补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对归芎药对活血效应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美艳 唐于平 +4 位作者 尚尔鑫 郭建明 史旭芹 李伟霞 段金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07-1413,共7页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阐明当归-川芎药对活血效应相互作用的范围、性质与程度。方法采用冰水浴与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不同浓度归芎药对后,观...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阐明当归-川芎药对活血效应相互作用的范围、性质与程度。方法采用冰水浴与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不同浓度归芎药对后,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采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整合,然后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整合结果进行分析,应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量效曲线的各个参数,建立三维响应曲面模型,应用Matlab软件构建响应曲面的三维图形。结果归芎药对配比在2∶1到1.3∶1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强度为:-0.9);当归剂量从2~3.5 g、川芎剂量从7~9 g这个区域内,表现出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强度为:0.2);而其他比例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为中医临床合理地应用当归与川芎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定量研究中药配伍药物相互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川芎 药对 活血 响应曲面分析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辨证用药特点建立大鼠血热出血模型 被引量:20
5
作者 柳佳 张丽 +4 位作者 丁安伟 姚映芷 单鸣秋 喻斌 姚卫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同时建立两种模拟中医临床血热出血证的大鼠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对两种模型进行考察。方法模型Ⅰ(干姜组)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并灌胃干姜水煎剂,给药剂量15 g.kg-1;空白Ⅰ组自由饮水,并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14 d。模型Ⅱ(干... 目的同时建立两种模拟中医临床血热出血证的大鼠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对两种模型进行考察。方法模型Ⅰ(干姜组)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并灌胃干姜水煎剂,给药剂量15 g.kg-1;空白Ⅰ组自由饮水,并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14 d。模型Ⅱ(干酵母组)采用皮下注射干酵母,注射剂量为2 g.kg-1,辅以体积分数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空白Ⅱ组自由饮水,并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体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量、粪便含水量及肛温)的变化,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及红细胞压积(HCT),凝血仪测定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学检查舌、肺、胃的病理变化。结果造模14 d后,与空白Ⅰ组比较,干姜组大鼠体重相对减轻,饮食量、饮水量和尿量增加(P<0.05,P<0.01),粪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减少(P<0.01),肛温明显升高(P<0.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0.01),TT和APTT明显延长(P<0.01),PT缩短(P<0.01),FIB含量增加(P<0.01),RBC计数相对增加,HGB含量及HCT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Ⅱ组比较,皮下注射干酵母4 h后,干酵母组大鼠肛温增加且稳定在较高水平(P<0.01),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增加(P<0.05,P<0.01),TT和APTT明显延长(P<0.01),PT缩短(P<0.01),FIB含量增加(P<0.01),RBC、HGB及HCT明显增加(P<0.05,P<0.01)。光镜下观察,干姜和干酵母组大鼠舌、胃组织可见血管扩张,肺组织可见局灶性出血。结论大剂量干姜水煎剂灌胃或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均可引起大鼠血热出血,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组织血管扩张和出血现象,分析认为选择干姜为造模用药更符合中医临床内伤杂病、烧灼血络、血热妄行出血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热出血 干姜 干酵母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肺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制降低京大戟细胞毒性部位对小鼠肝脏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雨诞 陈海鹰 +1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296,共2页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其性寒,味苦,有毒。由于其生品毒性较大,故采用醋制法降低京大戟的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2]。...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其性寒,味苦,有毒。由于其生品毒性较大,故采用醋制法降低京大戟的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2]。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京大戟的细胞毒性部位为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3],但有关醋制降低京大戟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缺乏明确的揭示。因此,本实验拟采用整体动物模型,通过多次给予小鼠京大戟生品和醋品细胞毒性部位提取物,比较醋制前后对小鼠的肝组织形态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醋制降低京大戟对小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醋制 细胞毒性部位 肝毒性 氧化损伤 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伍禁忌复杂毒效物质相互作用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于平 沈娟 +7 位作者 陶伟伟 尚尔鑫 华永庆 郭建明 宿树兰 钱大玮 范欣生 段金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4-959,共6页
随着人类社会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和科学认知水平的不断深入,中药的合理应用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以"十八反"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逐渐深入,对中药配伍禁忌物质基础的认知达到新的水平。本文... 随着人类社会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和科学认知水平的不断深入,中药的合理应用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以"十八反"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逐渐深入,对中药配伍禁忌物质基础的认知达到新的水平。本文基于中医配伍理论体系中的代表性禁忌配伍药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毒效生物学评价相关联、配伍毒性效应物质相兼顾、体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评价相结合和药味配伍-成分协同分层次递进研究等中药配伍禁忌复杂毒效物质相互作用的适宜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形成了以反药组合-毒效物质-量毒效关系-体内外转化与代谢特征相互关联的中药配伍禁忌复杂毒效物质研究思路,为中药配伍禁忌现代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药物配伍禁忌 十八反 毒效物质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发汗”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佩东 薛露 +2 位作者 严辉 张丽 丁安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69-2472,共4页
目的研究厚朴中主要成分及水分的含有量在不同"发汗"(堆放和自然干燥)工艺下的变化。方法以20年树龄的厚朴干皮为研究对象,以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MS法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总含有量... 目的研究厚朴中主要成分及水分的含有量在不同"发汗"(堆放和自然干燥)工艺下的变化。方法以20年树龄的厚朴干皮为研究对象,以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MS法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总含有量为1.93%,"发汗"8 d后增至4.55%。覆膜水微蒸"发汗"时,两者含有量最高,并且水分显著下降。样品经HPLC-MS分析,鉴定出8个主要成分。结论厚朴的最佳"发汗"工艺为水蒸15 min后,以塑料薄膜包裹,"发汗"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发汗” 厚朴酚 和厚朴酚 水分 H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至丸抗大鼠肾细胞衰老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佳 刘其南 +4 位作者 翟园园 冯丽 谢彤 姚卫峰 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8-464,共7页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细胞(NRK)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衰老有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讨二至丸对衰老模型的调节作用及其抗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复制NRK细胞衰老模型,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细胞(NRK)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衰老有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讨二至丸对衰老模型的调节作用及其抗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复制NRK细胞衰老模型,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组细胞样本进行测定,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及Dunn's多重比较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来筛选差异性代谢物.结果经PLS-DA模式识别分析,对照组、模型组和EZW组细胞样本能够得到很好的区分,共鉴定出3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二至丸含药血清给药后衰老NRK细胞胞内的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二至丸可以使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NRK细胞胞内的异常代谢有所恢复,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机体内31个代谢物及10条相关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二至丸 细胞代谢组学 GC-MS 大鼠肾细胞 含药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艾汤与四物汤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保血功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传柱 贾梅 +5 位作者 李慧 张丽 姚卫峰 宿树兰 唐于平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9-740,共2页
胶艾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物汤首载于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由胶艾汤减阿胶、艾叶和甘草三味,干地黄易为熟地,芍药定为白芍而成。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主治病症由漏下、半产出血及妊娠下血、妊娠腹痛衍化为血... 胶艾汤首载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四物汤首载于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由胶艾汤减阿胶、艾叶和甘草三味,干地黄易为熟地,芍药定为白芍而成。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主治病症由漏下、半产出血及妊娠下血、妊娠腹痛衍化为血虚血瘀、月经不调。前期试验研究表明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活血功效增强[1],本实验采用子宫出血动物模型评价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前后的保血效应,以期为阐明两方衍化配伍机制[2]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艾汤 四物汤 子宫出血模型 衍化方 止血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海鹰 陶伟伟 +2 位作者 曹雨诞 陈佩东 丁安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5-748,共4页
目的研究京大戟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京大戟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醇(1)、正十八烷醇(2)、十四烷酸(3)、大戟醇(4)、阿魏... 目的研究京大戟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京大戟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醇(1)、正十八烷醇(2)、十四烷酸(3)、大戟醇(4)、阿魏酸二十八酯(5)、β-谷甾醇(6)、(3β,12α,13α)-3,12-dihydroxypimara-7,15-dien-2-one(7)、pekinenal(8)、neomotiol(9)、3,3'-二甲氧基鞣花酸(10)。化合物7和8对人正常肝细胞LO2和人胃上皮GES-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化合物7对两种细胞的IC50为51.196μg/mL和21.223μg/mL;化合物8对两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15.722μg/mL和13.294μg/mL。结论化合物1、3、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3β 12α 13α)-3 12-dihydroxypimara-7 15-dien-2-one neomoti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肝肾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睦 姚卫峰 +2 位作者 蔡秀江 丁安伟 蒋叶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8期924-930,共7页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肝损伤及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但目前的指标缺乏特异性,且灵敏度不高,造成临床上...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组学,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肝损伤及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但目前的指标缺乏特异性,且灵敏度不高,造成临床上难以对肝肾损伤做出准确而及时的预警和监测。代谢组学能从代谢的角度整体分析疾病,快速、安全地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别,在肝肾损伤的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已初显优势。本文主要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肝肾损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肝损伤 肾损伤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制降低京大戟对正常小鼠胃肠道氧化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雨诞 张楷承 +1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1-293,共3页
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adix)为大戟科(Euphorbiaceace)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性苦、寒,有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关键词 京大戟 醋制 小鼠 胃肠道 氧化损伤 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元素形态分析和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吕翔 王佳佳 +1 位作者 邵霞 马宏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9-1683,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中药学领域砷元素形态分析方法,介绍了常用的提取、分离和检测手段,并总结了砷形态分析方法在中药及复方中重金属污染、质量标准、溶出度、体内代谢、毒理学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砷元素 形态分析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葵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彦华 钱大玮 +1 位作者 唐于平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建立龙葵药材的质量标准,并对市售龙葵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龙葵中上述2种生物碱的含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中相应测定方法分析考察了... 目的建立龙葵药材的质量标准,并对市售龙葵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龙葵中上述2种生物碱的含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中相应测定方法分析考察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 10批药材中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含量范围分别为0.005%~0.048%,0.006%~0.053%、水分范围为7.25%~11.2%、总灰分范围为10.1%~15.7%、酸不溶性范围为0.499%~2.08%、浸出物范围为14.1%~23.9%。结论所建立的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的薄层鉴别及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药材 澳洲茄碱 澳洲茄边碱 TLC HPLC EL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落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姚鑫 周桂生 +5 位作者 唐于平 郭盛 金春 秦勇 钱大玮 段金廒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7-1381,共5页
采用硅胶与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银杏落叶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白果醇(1)、二十八烷酸(2)、棕榈酸(3)、三十七烷(4)、二十四烷(5)、4,10-二十九烷二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银杏内... 采用硅胶与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银杏落叶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白果醇(1)、二十八烷酸(2)、棕榈酸(3)、三十七烷(4)、二十四烷(5)、4,10-二十九烷二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银杏内酯A(9)、银杏内酯B(10)、银杏内酯C(11)、白果内酯(12)、对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芫花素(15)、芹菜素(16)、银杏素(17)、异银杏素(18)、金松双黄酮(19)、白果黄素(20)、芦丁(21)和甘露醇(22),其中化合物2、4~6和2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些研究为银杏落叶及银杏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落叶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学的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规律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段金廒 刘培 +13 位作者 宿树兰 范欣生 尚尔鑫 钱大玮 郭建明 朱敏 刘立 唐于平 华永庆 马宏跃 洪敏 刘春美 谈勇 王佩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性的阐述了四物汤类方功效物质组及其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关系,为经典方剂及其衍化类方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类方 妇科血瘀证 原发性痛经 方-证-病关联 方剂功效物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人参总皂苷和西洋参总皂苷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7
18
作者 陆文娟 周婧 +3 位作者 马宏跃 吕高红 尤奋强 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人参总皂苷和西洋参总皂苷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动态心电图QRS时程、Q-T间期、T波幅度、心率(HR)的变化,统计各心律失常发生率、存活时间、...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人参总皂苷和西洋参总皂苷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动态心电图QRS时程、Q-T间期、T波幅度、心率(HR)的变化,统计各心律失常发生率、存活时间、死亡率及心律失常评分。结果给予蟾酥后小鼠心电图发生显著改变,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明显抑制QRS时程的增宽及T波幅度的加大;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延长存活时间。人参总皂苷显著抑制QRS时程增宽、T波幅度的加大;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延长存活时间。西洋参总皂苷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抑制Q-T间期延长及T波幅度加大。结论黄芪甲苷、人参总皂苷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有一定保护作用,而西洋参总皂苷对该模型保护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心律失常 黄芪甲苷 人参总皂苷 西洋参总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对探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陶伟伟 肖东 +4 位作者 吴浩然 沈佳丽 黄晓燕 薛文达 陈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方法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依次拆方获得不同中药药对组合,并通过小鼠急性给药获得越鞠丸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 目的以药对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配伍规律。方法在中药复方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依次拆方获得不同中药药对组合,并通过小鼠急性给药获得越鞠丸中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模型,进一步验证关键药对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结果小鼠急性给药结果表明,栀子与川芎组合为其中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小鼠模型中,栀子与川芎药对组小鼠糖水消耗明显升高;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明显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以及相关炎症蛋白p-NF-κB p65、p-IκBα的表达受到抑制,BDNF、Trk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栀子-川芎组合为越鞠丸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该药对可以显著降低栀子产生抗抑郁作用所需剂量,且该作用与其调节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与相关炎症蛋白p-NF-κB p65、p-IκBα,以及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鞠丸 抗抑郁 栀子-川芎药对 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 免疫印迹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反药组合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丁爱华 华永庆 +4 位作者 段金廒 陈艳琰 宿树兰 陶伟伟 姜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从离体回肠运动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的科学依据。方法制作大鼠离体回肠模型,以回肠收缩张力为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单煎液、合并液、合煎液对大鼠离体... 目的从离体回肠运动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的科学依据。方法制作大鼠离体回肠模型,以回肠收缩张力为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单煎液、合并液、合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结果甘草单煎液呈现抑制回肠收缩作用,而大戟、甘遂、芫花各单煎液则表现为不同程度促进回肠收缩作用;甘草分别与大戟、甘遂、芫花合并给药后,可减弱后者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各合煎液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均弱于其单煎液,其中甘草-甘遂合煎液的作用弱于其合并液,而甘草-大戟合煎液与甘草-芫花合煎液强于其合并液。结论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合用后能显著抑制后者促进回肠收缩作用,从该角度探讨和揭示了甘草与具有峻下逐水功效的各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作用特点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甘草 大戟 甘遂 芫花 离体回肠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