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滋淳 张森 +4 位作者 宿树兰 严辉 吴啟南 金世斌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0-586,共7页
分析江苏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通过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兄弟省份比较,指出江苏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中药农业及其药材生产和饮片加工产业发展乏力,种质资源库有待丰富完善;中药工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行业... 分析江苏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通过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兄弟省份比较,指出江苏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中药农业及其药材生产和饮片加工产业发展乏力,种质资源库有待丰富完善;中药工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行业地位亟待提升;中药产业大多仍停留在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商业流通与中药服务体系缺乏规范性等。并进一步提出了江苏中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改革江苏中药管理体制机制,抢占科研创新高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中药材生产,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业;推动“苏产良药”江苏中医药大品牌建设,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强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文章还对新发展理念下,教育、科技、人才推动江苏中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药产业 江苏省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动物性药材替代策略及其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武文星 刘睿 +4 位作者 郭盛 马宏跃 赵明 曹鹏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47-856,共10页
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和珍稀濒危动物药的替代资源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重大任务,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动物药资源及替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替代策略、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药性与功效相似药材替代策略、基于动物种类亲缘... 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和珍稀濒危动物药的替代资源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重大任务,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动物药资源及替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替代策略、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药性与功效相似药材替代策略、基于动物种类亲缘学的同种属或近缘药材替代策略、基于药效成分组合的合成替代策略、基于生物学技术的合成替代策略等珍稀动物药替代方法,以期为珍稀动物药替代品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引,实现动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药用动物资源 动物药 替代策略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明叶本草考证与资源开发价值分析
3
作者 胡秋怡 李文林 段金廒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89-2195,共7页
决明(C.tora L.)及钝叶决明(C.obtusifolia L.)是豆科决明属植物,其子“决明子”为我国重要的药食两用药材,药用历史悠久,然古今药用部位存在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以种子入药,本草记载其叶同具药食价值。为寻找决明叶的药食历... 决明(C.tora L.)及钝叶决明(C.obtusifolia L.)是豆科决明属植物,其子“决明子”为我国重要的药食两用药材,药用历史悠久,然古今药用部位存在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以种子入药,本草记载其叶同具药食价值。为寻找决明叶的药食历史及现代价值,本研究对决明叶古代本草及现代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考证结果表明,决明叶功效始载于《食疗本草》,具有明目、利五脏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决明叶富含蒽醌类、黄酮类和脂肪酸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癌、抗阿尔茨海默病、抗银屑病、抗白内障等多种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叶 决明子 非药用部位 本草考证 资源利用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丹 刘培 +6 位作者 张黄琴 李卫文 严辉 尚尔鑫 魏丹丹 董玲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7-614,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中多类型资源性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对8个产地9个品系22个批次瓜蒌皮中的糖类、核苷类、氨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等39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中多类型资源性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对8个产地9个品系22个批次瓜蒌皮中的糖类、核苷类、氨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等39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瓜蒌皮产地及品系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瓜蒌皮中果糖、葡萄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78%、8.14%;检测出10种核苷类、18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平均总量为0.57 mg/g,游离氨基酸类成分平均总量为37.71 mg/g;检测出黄酮类成分6种、三萜类成分3种,平均总量分别为0.58、0.01 mg/g。PCA结果表明,基于39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北石家庄产“皖蒌7号”瓜蒌皮综合得分最高,河北产区与其他产区的瓜蒌皮差异明显,主要差异成分为药效成分氨基酸类和木犀草苷。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所含资源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从整体上分析评价,各类型资源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传统药用瓜蒌产区所产部分品系瓜蒌皮中资源性成分总量及药效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瓜蒌皮临床用药选择和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皮 栝楼 资源性化学成分 品系差异 产地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不同季节差异研究
5
作者 黄潇正 钟倩倩 +9 位作者 潘欣妤 包旺林 冯旗园 尹继洲 梁豇玉 颜盛汉 周继东 孙继鹏 吴皓 刘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目的分析舟山嵊泗贻贝不同采收月份中多类型资源化学成分差异,同时比较不同产地贻贝成分差异,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思路。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分光光度法对舟山嵊泗全年12个月份及5个不同产地的... 目的分析舟山嵊泗贻贝不同采收月份中多类型资源化学成分差异,同时比较不同产地贻贝成分差异,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思路。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分光光度法对舟山嵊泗全年12个月份及5个不同产地的贻贝中核苷类、氨基酸类、水溶性蛋白、总糖、多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及TOPSIS法对贻贝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贻贝中检测出氨基酸成分16种,核苷成分11种。舟山嵊泗贻中的全年总氨基酸类平均含量为4851.74μg·g^(-1),总核苷类平均含量为921.40μg·g^(-1),水溶性蛋白、多糖、总糖平均含量分别为51.32 mg·g^(-1)、74.39μg·g^(-1)、417.22 mg·g^(-1)。嵊泗贻贝核苷类成分3、4月份最高,氨基酸类成分、水溶性蛋白4、5月份最高,多糖、总糖成分10、11月份最高。不同资源化学成分的PCA、PLS-DA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采收的舟山嵊泗贻贝样品存在较大差异。熵权TOPSIS法分析表明,舟山嵊泗贻贝3、4月份(S7、S8)综合得分优于其他地区,且嵊泗贻贝4月份(S8)综合得分最高,确定为最佳采收月份。结论基于多类型资源化学比较结果表明,嵊泗贻贝不同采收季节资源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嵊泗贻贝品质优于其他地区,4月为其最佳采收季节,可为贻贝质量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泗贻贝 资源性化学成分 采收月份差异 核苷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动物资源学与动物药学科建设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段金廒 宿树兰 +4 位作者 刘睿 郭盛 赵明 曹鹏 吴啟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39-846,共8页
动物类中药资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且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作为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药用动物资源学科建设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亟需加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动物类中药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涉... 动物类中药资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且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作为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药用动物资源学科建设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亟需加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动物类中药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涉及药用动物资源调查、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及质量标准体系、珍稀濒危药用动物新资源寻找与替代等方面。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分析基础上,提出药用动物资源学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期为动物类中药资源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为我国动物类中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类中药 药用动物资源 学科建设 科技创新 资源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多糖酶法脱蛋白工艺、组成分析与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赖梦亭 麦麦提敏·麦提萨伍尔 +3 位作者 李彤 肖平 宿树兰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90,共12页
目的优化板蓝根多糖脱蛋白工艺,并进一步探讨其免疫调节活性,为板蓝根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酶法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高... 目的优化板蓝根多糖脱蛋白工艺,并进一步探讨其免疫调节活性,为板蓝根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酶法脱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板蓝根多糖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探讨脱蛋白板蓝根多糖对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IL-1β和IL-6含量的影响。结果酶法脱蛋白最佳工艺为:胰蛋白酶500 U·mL^(-1)、pH 8.0、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37℃,脱蛋白率为(86.39±0.07)%,综合评分(91.15±0.37)%。紫外、红外光谱扫描和电镜扫描显示酶法可以除去粗多糖中含有的蛋白质,脱蛋白后相对分子量在5.82~60.26 kDa之间,单糖摩尔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2.17∶0.96∶2.90∶83.25∶4.88∶5.84。免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脱蛋白后的板蓝根多糖浓度在50~300μg·mL^(-1)时,能显著增加斑马鱼免疫细胞密度,增加巨噬细胞增殖,降低免疫低下斑马鱼体内IL-1β和IL-6含量,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结论酶法可以有效去除板蓝根粗多糖中的蛋白质,脱蛋白后的板蓝根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多糖 酶法除蛋白 多糖结构 免疫调节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角含巯基类成分解热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思莹 冯旗园 +5 位作者 包旺林 黄潇正 武文星 赵明 段金廒 刘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目的制备水牛角含巯基类成分(-SH active fractions,SHF),评价其解热效应。方法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二硫苏糖醇(SDS-DTT)联合提取法制备水牛角SHF,并采用Ellman法测定游离巯基(-SH)浓度;基于nano LC-MS/MS分析表征水牛角SHF物质组成。... 目的制备水牛角含巯基类成分(-SH active fractions,SHF),评价其解热效应。方法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二硫苏糖醇(SDS-DTT)联合提取法制备水牛角SHF,并采用Ellman法测定游离巯基(-SH)浓度;基于nano LC-MS/MS分析表征水牛角SHF物质组成。采用脂多糖(LPS)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评价水牛角SHF解热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中前列腺素E 2(PGE 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测定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PGE 2、TNF-α的水平;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究水牛角SHF对发热大鼠血浆代谢物干预情况。结果SDS-DTT联合提取法可有效制备水牛角SHF,其中主要成分为含丰富半胱氨酸残基(Cysteine,Cys)的Ⅰ型、Ⅱ型角蛋白、角蛋白相关蛋白等,SHF的-SH占蛋白质比例较水牛角水提液提高了约20倍。发热大鼠给予水牛角SHF 0.5 h后大鼠体温显著下降(P<0.01),且解热效应持续4.5 h;同时显著降低血浆及下丘脑PGE 2、IL-1β、TNF-α、cAMP等水平。从空白组与模型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137个潜在差异代谢物,水牛角SHF可回调其中31个代谢物,包括溶血磷脂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酸、甘油三酯、磷脂酰胆碱等,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结论水牛角SHF解热效应确切,给药剂量为水提液的1/10即可显示与其相当的解热效应,为水牛角清热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角 含巯基类 解热 抗炎 非靶向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红花不同配比对血虚小鼠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淑娇 唐于平 +3 位作者 李伟霞 沈娟 郭建明 段金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4-879,共6页
目的观察当归、红花两药味不同配比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差异,优选当归-红花配伍补血作用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联合造模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首先以《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当... 目的观察当归、红花两药味不同配比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差异,优选当归-红花配伍补血作用的最佳配比。方法采用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联合造模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首先以《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当归-红花1∶1配比为代表,优选当归、红花配伍补血作用的最佳浓度;然后采用优选的最佳浓度来观察当归、红花不同配比的补血作用变化规律。结果在3个不同浓度(分别为当归、红花临床等效量的1、3、5倍)下,当归-红花剂量为临床等效量时的总补血效应最好;在当归、红花的9个不同配比(1∶0、4∶1、2∶1、3∶2、1∶1、2∶3、1∶2、1∶4和0∶1)中,以当归-红花1∶1的总补血效应最好。结论与中医方剂中使用当归、红花1∶1频次最高的用药规律相一致,为现代临床更有效应用当归与红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红花 配比 血虚 养血补血 多指标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炭不同提取物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薛露 王海丽 +2 位作者 单鸣秋 张丽 丁安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0-643,I0006,共5页
目的:观察茜草炭不同提取物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筛选茜草炭止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方法:空白组与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0.5%CMC-Na、戊酸雌二醇(2.5 mg·kg^(-1)),连续灌胃3周,以宫血宁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静脉滴注羧甲... 目的:观察茜草炭不同提取物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筛选茜草炭止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方法:空白组与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0.5%CMC-Na、戊酸雌二醇(2.5 mg·kg^(-1)),连续灌胃3周,以宫血宁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静脉滴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其他各组静脉滴注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观察茜草炭醇提物、复合提取物、醇提后水提物以及水煎物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系统以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降低(P<0.05),TT、PT、APTT显著延长(P<0.05、0.01),FIB、6-keto-PGF1α含量显著增加(P<0.01),TXB2和6-keto-PGF1α/TXB2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茜草炭复合提取物可显著升高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P<0.05、0.01),水煎物显著提高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P<0.05);醇提物、复合提取物和醇提后水提物显著缩短TT、PT、APTT(P<0.05、0.01),水煎物显著降低APTT(P<0.05),醇提物和复合提取物显著增加FIB含量(P<0.05),复合提取物和醇提后水提物显著降低6-keto-PGF1α含量(P<0.05、0.01),显著升高TXB2含量(P<0.05),复合提取物显著升高6-keto-PGF1α/TXB2比值(P<0.05),复合提取物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增厚、出血现象。结论:茜草炭复合提取物止血作用强于茜草炭其他提取物,即复合提取法为茜草炭止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炭 止血 子宫出血 提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药现代研究方法学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睿 武文星 +4 位作者 朱悦 郭盛 赵明 曹鹏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7-869,共13页
动物药资源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珍稀动物药资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人口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药用动物资源来源渠道多样、基原种类丰富,动物药功效物质类型复杂、适宜的活性评价方法较为薄弱等因素,我国动物药... 动物药资源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珍稀动物药资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人口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药用动物资源来源渠道多样、基原种类丰富,动物药功效物质类型复杂、适宜的活性评价方法较为薄弱等因素,我国动物药现代科学研究相较于植物药的研究进展尚显滞后,特别是符合动物药研究特色的系统方法体系亟待加强和完善。基于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中药资源化学、系统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结合动物药的品质形成、功效物质基础、药材生产与质量评价、多途径替代策略等层面,较为系统地回顾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动物药研究的方法学进展。从基于多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等技术方法的动物药功效物质纯化、鉴定与制备研究,动物药生物效应评价与机制研究,基于专属肽类定性/定量分析的动物药精准质控研究,动物药现代研究方法学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凝练,以期为推动药用动物资源及动物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方法学借鉴,为进一步丰富完善适宜于动物药研究的系统方法学提供参考,为促进我国动物药资源与特色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药 药用动物资源 动物药研究方法学 动物药研究进展 资源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甘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亮亮 丁安伟 +2 位作者 窦志华 王文晓 张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7-1320,共4页
本文通过对醋甘遂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的综述,探讨醋甘遂深入开发利用的前景。
关键词 醋甘遂 炮制工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理研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角对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的解热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晶晶 武文星 +4 位作者 朱昭颖 刘睿 宿树兰 郭盛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6-944,共9页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_(2)、cAMP的含量...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_(2)、cAMP的含量及血清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并结合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检测发热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探索牦牛角解热机制。结果牦牛角给药后1、2、3 h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低剂量组TNF-α及cAM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1),牦牛角给药组均能抑制IL-1β与PGE_(2)水平。从空白组与模型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15个潜在差异代谢物,牦牛角高剂量给药后可显著回调其中11个代谢物,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腺嘌呤、琥珀酸、L-苏氨酸、4-羟脯氨酸、磷脂酰胆碱、溶血性磷脂酰乙醇胺等,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结论牦牛角解热活性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致热源与中枢体温正性调节介质释放、调节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角 解热 作用机制 非靶向血浆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不同产地枸杞子鉴别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栋杰 郭盛 +6 位作者 卢有媛 翁泽斌 张芳 钱大玮 张浩宽 赵明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5-622,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味”的不同,以此建立起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方法采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不同产地枸杞子药材,选取16名味觉良好的成员对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再利用电子舌对样品进行检测,得到7根传感器(AHS、PKS、...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枸杞子“味”的不同,以此建立起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方法采集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不同产地枸杞子药材,选取16名味觉良好的成员对各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再利用电子舌对样品进行检测,得到7根传感器(AHS、PKS、CTS、NMS、CPS、ANS、SCS)响应值,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4个产地枸杞子的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建立起能够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的Fisher判别模型。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人工感官评价的酸、咸、鲜、甜、苦与5根传感器AHS、CTS、NMS、ANS、SCS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r>0.6,P<0.01),说明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进行滋味评价;通过PCA可以区分甘肃及内蒙古产枸杞子,但对青海及宁夏产枸杞子不能进行有效区分;通过PLS-DA分析及对青海和宁夏产枸杞子进行OPLS-DA分析则可区分4个产地枸杞子;通过Fisher判别分析可以建立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判别模型,并进行验证,正确率达到100%。结论电子舌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口尝对枸杞子的酸、苦、咸、甜、鲜进行评价,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区分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电子舌检测 多元统计分析 产地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药水牛角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5
作者 汤佳瑶 武文星 +5 位作者 朱悦 郭盛 赵明 曹鹏 刘睿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0-891,共12页
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主要用治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等疾病。查阅历代本草书籍和文献资料,系统整理水牛角的基原、性味功效、配伍应用、物质组成... 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主要用治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等疾病。查阅历代本草书籍和文献资料,系统整理水牛角的基原、性味功效、配伍应用、物质组成、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生物效应评价、现代临床应用以及作为犀角代用资源的应用历史,为进一步阐明水牛角的功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质量标准提升等提供研究思路与策略。通过梳理与凝练,以期为水牛角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依据与借鉴,为完善水牛角质量与药效评价体系、推动中药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角 功效物质 生物效应 质量控制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八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夏玲 郭盛 +6 位作者 钱大玮 武文星 卜凡淑 朱悦 赵明 牛阳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6-881,共6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八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TCMID、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检索...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八珍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TCMID、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八珍益智方8味组方药材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查询AD的相关靶点;利用R语言3.6.3得到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 1.5.6、AutoDock vina 1.1.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八珍益智方共收集到200个化学成分和226个靶点,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出包括AKT1、MAPK3、IL-6、VEGFA、CASP3等37个核心靶点,槲皮素、山柰酚、柚皮苷、豆甾醇、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等15个核心化合物。GO富集分析得到1331个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得到相关通路65条(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5个核心化合物和AKT1、MAPK3、IL-6、VEGFA、CASP3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八珍益智方治疗AD的通路主要涉及癌症的途径、MAPK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研究结果为八珍益智方治疗AD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珍益智方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药材不同干燥方法水分动态过程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邵晴 郭盛 +4 位作者 沙秀秀 段袖珠 鲁学军 钱大玮 段金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5-249,255,共6页
为实现对党参药材干燥过程的有效预测,优选党参药材干燥方法,本文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其干燥动力学曲线进行模拟与分析,并探索不同干燥方法与温度对其干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可较好地模拟党参药材的干燥过程,党参... 为实现对党参药材干燥过程的有效预测,优选党参药材干燥方法,本文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其干燥动力学曲线进行模拟与分析,并探索不同干燥方法与温度对其干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可较好地模拟党参药材的干燥过程,党参药材干燥过程脱水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尺度参数α随干燥温度升高而减小;形状参数β受干燥温度影响较小;党参药材热风干燥法、红外干燥法所得活化能分别为40.40、70.21 k J/mol。从水分脱除效率角度考察,当干燥温度低于51.51℃时,党参药材采用热风干燥法干燥完成63%耗时大于385.6 min,但干燥速率较红外干燥法提高20%以上,故宜采用热风干燥法;当干燥温度高于63.88℃时,热风干燥法干燥完成63%耗时小于222.6 min,但干燥速率较红外干燥法降低20%以上,故宜采用红外干燥法;当干燥温度介于两者之间,则两种干燥方法皆可。本研究从水分脱除效率角度为党参药材现代干燥加工工艺的建立与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干燥方法 Weibull分布函数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Fe3O4@PDA@Au纳米材料对水牛角含巯基肽类成分的富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婷 韩疏影 +4 位作者 康安 邓海山 朱栋 池玉梅 刘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6-400,共5页
目的通过制备核壳型Fe3O4@PDA@Au纳米材料对水牛角中含巯基(-SH)肽类成分进行富集、鉴定与表征。方法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核壳型Fe3O4@PDA@Au磁性纳米材料,将材料应用于水牛角提取液含-SH肽类成分的富集;分别采用Ellman法和多肽试剂盒测... 目的通过制备核壳型Fe3O4@PDA@Au纳米材料对水牛角中含巯基(-SH)肽类成分进行富集、鉴定与表征。方法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核壳型Fe3O4@PDA@Au磁性纳米材料,将材料应用于水牛角提取液含-SH肽类成分的富集;分别采用Ellman法和多肽试剂盒测定富集前后溶液中-SH及多肽的含量;采用nano LC-MS/MS系统分析鉴定水牛角提取液肽类组成。结果Fe3O4@PDA@Au纳米材料对水牛角含-SH肽类成分的富集因子为23.41,水牛角提取液中共鉴定了4114个肽段,其中含有半胱氨酸(Cys)的肽段共11个;富集液中共鉴定了2254个肽段,其中含有Cys的肽段共709个,富集后的含Cys的肽段与总肽段的比值从0.003增加到0.314,表明材料对水牛角提取物中含-SH肽段完成了较好的富集。结论Fe3O4@PDA@Au纳米材料对水牛角中含巯基肽类成分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对水牛角功效物质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PDA@Au 水牛角 巯基肽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活性肽类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鑫怡 杨大鹏 +4 位作者 韦源青 王欣之 林彬燕 刘睿 吴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70-879,共10页
贻贝是我国重要经济贝类,也是一味海洋中药,具补肝益肾,滋阴息风,养血调经,益精填髓,软坚散结,止血止泻之功效。以贻贝富含的蛋白质、肽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效应机制、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研究为切入点,梳理了近年来发现的贻贝活性肽类成... 贻贝是我国重要经济贝类,也是一味海洋中药,具补肝益肾,滋阴息风,养血调经,益精填髓,软坚散结,止血止泻之功效。以贻贝富含的蛋白质、肽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效应机制、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研究为切入点,梳理了近年来发现的贻贝活性肽类成分,基于现代药理研究与传统功效关联来发现贻贝活性肽类物质。从贻贝资源调查与品质评价,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及资源循环利用理念开发贻贝资源、突破贻贝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产学研用合作促进贻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等方面对贻贝资源开发应用提出展望,为贻贝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提供思路与参考,促进贻贝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中药 贻贝 活性肽 传统功效 功效物质 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中核苷类、氨基酸类及黄酮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颖 郭盛 +4 位作者 朱邵晴 徐璐 严辉 钱大玮 段金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6-303,共8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干燥过程中内在质量的影响,采用UPLC-TQ MS法和HPLC法分别建立酸枣叶中20种核苷类和23种氨基酸类,以及黄酮类成分芦丁的分析方法,并探索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中上述组分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干燥过程中内在质量的影响,采用UPLC-TQ MS法和HPLC法分别建立酸枣叶中20种核苷类和23种氨基酸类,以及黄酮类成分芦丁的分析方法,并探索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中上述组分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所有样品均富含核苷类、游离氨基酸类及黄酮类成分芦丁,其中核苷类成分以磷酸化产物如胞苷-5'-单磷酸、腺苷-5'-单磷酸、鸟苷-5'-单磷酸含量相对较高,游离氨基酸类成分以脯氨酸、酪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相对较高;且所有干燥加工后样品其上述成分含量均总体高于新鲜样品。依据各样品中所测定成分的含量,采用TOPSIS分析法,对不同干燥方法干燥样品的内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自然晒干样品和40℃热风干燥样品品质较优,而新鲜样品及70℃热风干燥样品品质较差。以上研究结果为酸枣叶产地干燥加工过程适宜干燥工艺的确定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叶类药材的干燥加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 干燥加工 核苷类 氨基酸类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