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外固定术与传统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作者 彭竑程 华臻 谢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1期24-3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外固定术与传统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及万方(1990年1月—2023年8月)中有关应用3D打印技术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 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外固定术与传统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及万方(1990年1月—2023年8月)中有关应用3D打印技术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原始研究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风险偏移评估工具,并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0项,3D打印外固定术在治疗优良率[RR=1.12,95%CI(1.04,1.22),P=0.003]及改善肿胀程度[MD=-0.10,95%CI(-0.16,-0.04),P=0.001]、掌倾角[MD=2.66,95%CI(1.90,3.41),P<0.001]、尺偏角[MD=3.25,95%CI(2.32,4.18),P<0.001]、桡骨高度[MD=1.74,95%CI(1.19,2.29),P<0.001]方面优于传统外固定术;在疼痛改善[MD=-0.52,95%CI(-1.54,0.50),P=0.32]、疗效评分[SMD=-1.50,95%CI(-3.01,0.01),P=0.05]、舒适性[RR=1.45,95%CI(0.59,3.52),P=0.42]、外固定装置的稳定性[RR=0.96,95%CI(0.27,3.45),P=0.95]方面,3D打印外固定术与传统外固定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外固定术相比,3D打印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优良率、肿胀改善、掌倾角恢复、尺偏角恢复、桡骨高度矫正方面更优,而在疗效评分、疼痛改善、治疗舒适性及外固定装置稳定性方面未见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3D打印外固定术对追求腕关节功能恢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3D打印 传统外固定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外泌体血清制备方法筛选及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司誉豪 马勇 尹恒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9-455,共7页
目的研究制备去外泌体血清的超速离心方法,并评估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为研究成骨、破骨细胞来源外泌体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NTA技术比较目前3种主流超速离心法以及商品化去外泌体血清的纳米颗粒去除效果,筛选... 目的研究制备去外泌体血清的超速离心方法,并评估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为研究成骨、破骨细胞来源外泌体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NTA技术比较目前3种主流超速离心法以及商品化去外泌体血清的纳米颗粒去除效果,筛选最佳方法,并用Western blot验证。然后将最佳去外泌体血清作为Exo-free组,普通胎牛血清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原代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利用ALP染色法、茜素红染色法观察成骨细胞成熟与矿化,EdU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情况;应用TRAP评估破骨细胞诱导情况,并记录骨吸收陷窝数量分析骨吸收功能。结果NTA显示方法一(纯胎牛血清,100000×g,4℃,离心18 h)所得去外泌体血清效果最佳,纳米颗粒清除率达99.31%,优于商品化血清及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方法一所得血清中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TSG101表达均明显下降。Exo-free组成骨细胞ALP染色阳性面积、矿化结节面积和增殖活性均略低于对照组,而早期与晚期凋亡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上述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Exo-free组与对照组骨髓单核细胞均在第5天呈现出明显融合迹象,且两组TRAP染色阳性面积及骨吸收陷窝数量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方法一超速离心法(纯胎牛血清,100000×g,4℃,离心18 h)可高效去除血清外泌体,降低后续实验干扰,且去外泌体血清对成骨、破骨细胞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外泌体 超速离心法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