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炎-癌转化早期事件,探讨中医药干预着眼点 被引量:4
1
作者 徐超 周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2819-2822,共4页
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介于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之间的新兴学科。中医未病先防实质上就是通过纠正、改善体质,实施疾病三级预防。大肠癌作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减少大肠癌死亡的因素中,大肠癌癌前病变(... 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介于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之间的新兴学科。中医未病先防实质上就是通过纠正、改善体质,实施疾病三级预防。大肠癌作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减少大肠癌死亡的因素中,大肠癌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早期诊治、综合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肠道腺瘤局部炎性反应微环境与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将中医体质学说与中医治未病有效结合是中医预防大肠炎-瘤转变、腺瘤癌变的切入点和有效手段,将为大肠腺瘤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依据,利用系统生物学所具有的整体研究思路来开展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将中医治未病、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基础实验研究成果有机的结合,建立融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生化检测、现代遗传免疫研究、肠道微生态于一体的现代技术平台,实现由未病先防向临床转化应用,为中医药防控炎-瘤转变提供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 癌前病变 肠道炎性反应 恶性肿瘤 非可控性炎性反应 防控防治 中药干预 中医体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效应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小龙 徐彬 +3 位作者 周雷 马俊杰 李智强 徐增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17-2721,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患者胃癌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患者胃癌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安慰剂;治疗组2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方,治疗1个疗程(40 d)。判定疗效,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免疫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中医药 化疗 肝胃不和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效应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小龙 徐彬 +3 位作者 周雷 马俊杰 李智强 徐增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安慰剂;治疗组2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方,治疗1个疗程(40 d)。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免疫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中医药 化疗 肝胃不和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血化瘀解毒法干预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一 赵彤 +2 位作者 凌云 张曦 周春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78-2580,共3页
目的:通过益气养血化瘀解毒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联合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急性期症状,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 目的:通过益气养血化瘀解毒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联合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急性期症状,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激素泼尼松联合抗生素头孢呋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以益气养血化瘀解毒为法的中药汤剂口服。两组均在出现放射性肺炎症状时开始治疗,共观察6周。各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缓解效果、TGF-β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干咳、气喘、呼吸困难这3个症状的改善显著,缓解率更高(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益气养血化瘀解毒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单纯的西医常规方式治疗放射性肺炎,在主要临床症状的缓解上有一定的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TGF-β1水平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炎 放疗 益气养血化瘀解毒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检查点——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在分子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松娴 石银龙 +1 位作者 濮文渊 周春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38-1541,I0005,共5页
前期很多研究证明,多种中药及单体有阻滞恶性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而真核细胞的DNA损伤检查点是细胞周期阻滞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维持遗传信息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功能受损会导致细胞周期紊乱,异常细胞集聚,最终诱发恶性肿瘤的产生... 前期很多研究证明,多种中药及单体有阻滞恶性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而真核细胞的DNA损伤检查点是细胞周期阻滞的重要机制之一,在维持遗传信息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功能受损会导致细胞周期紊乱,异常细胞集聚,最终诱发恶性肿瘤的产生。很多人类恶性肿瘤中可见与这一通路相关的异常表现。很多已知癌基因也是通过影响这一通路发挥致癌作用,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这一系列表现也正暗合了人体微观层面上的阴阳消长平衡以及正邪相争的过程。文章在此基础上更深一步地归纳探究了中药及单体对DNA损伤检查点的多方面影响,期冀能为未来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提供机制支撑和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检查点 阴阳理论 恶性肿瘤 细胞周期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痞机理新识 被引量:8
6
作者 卞尧尧 张静远 周春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为治痞名方,历代医家多从火热病机探讨其治痞机理,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运用"麻沸汤浸渍"是该方取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此独特煎煮方法可"取其气,薄其味",即"取大黄、黄连、黄芩清扬之气... 《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为治痞名方,历代医家多从火热病机探讨其治痞机理,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运用"麻沸汤浸渍"是该方取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此独特煎煮方法可"取其气,薄其味",即"取大黄、黄连、黄芩清扬之气,去苦泄之味",避免大黄、黄连、黄芩苦寒趋下,药过病所。但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待深入认识,"薄其味"或非"去其味","薄"乃量之变化,非"去"之质变。并通过对"薄其味"之意蕴深入探讨,提出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或非热邪为患,或是火邪致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黄连泻心汤 取其气 薄其味 火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作用于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一 赵彤 +3 位作者 于蓓蓓 胡谦锋 张曦 周春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525-1529,共5页
血脑屏障是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屏障系统,它可以有选择地阻止某些物质进入大脑,从而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这也成为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制约因素。中药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这说明其有效成... 血脑屏障是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屏障系统,它可以有选择地阻止某些物质进入大脑,从而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这也成为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制约因素。中药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这说明其有效成分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或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本文归纳和总结了目前中药作用于血脑屏障的药理和临床试验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血脑屏障 通透性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势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伟 周春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80-2282,共3页
通过文献整理及对相关临床资料的搜集,探讨《伤寒论》中随势辨证的思想、及其对现今临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灵活运用随势辨证,在不同肿瘤疾病的不同时期,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关键在于顺应脏腑之性、适时治疗的把握,从而实现因势... 通过文献整理及对相关临床资料的搜集,探讨《伤寒论》中随势辨证的思想、及其对现今临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灵活运用随势辨证,在不同肿瘤疾病的不同时期,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关键在于顺应脏腑之性、适时治疗的把握,从而实现因势利导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随势辨证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化瘀法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9
作者 殷燕云 凌云 +1 位作者 卞尧尧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法对慢性盆腔炎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干预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益肾化瘀方、益肾方、化瘀方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IH/3T3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并观察不同药方对bFGF、TGF-β、HOP表达的影响。结果益肾化瘀方...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法对慢性盆腔炎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干预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益肾化瘀方、益肾方、化瘀方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IH/3T3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并观察不同药方对bFGF、TGF-β、HOP表达的影响。结果益肾化瘀方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减少HOP的产生,呈剂量依赖关系。而拆方组,益肾方与益肾化瘀方相比,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相关机制的效应显著较低,P<0.05;与之相较,化瘀方与益肾化瘀方相比,其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但比益肾方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效应佳。结论益肾化瘀法具有显著抑制慢性盆腔炎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效应,其机制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抑制细胞外基质相关胶原蛋白的表达实现的。与益肾法、化瘀法相比,复法合方的效应最优,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瘀 慢性盆腔炎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痰浊病理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关联 被引量:6
10
作者 樊圣丽 濮文渊 周春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4-946,共3页
肺间质纤维化(PF)作为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的呼吸系统疑难杂症,西医对于PF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中医虽已明确痰浊之邪是影响PF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但历代医家对于痰浊病理与PF之间的具体论证少之又少。文章通过阐述现代生... 肺间质纤维化(PF)作为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的呼吸系统疑难杂症,西医对于PF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明确。中医虽已明确痰浊之邪是影响PF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但历代医家对于痰浊病理与PF之间的具体论证少之又少。文章通过阐述现代生活中人们痰浊之邪易感之由、痰浊病理与PF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中西医治疗中的密切关联,来论述PF为何与痰浊有关以及痰浊如何影响PF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痰浊 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约对治疗小儿久咳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亢亢 周春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3-75,共3页
张仲景《伤寒论》首提脾约证,乃开治疗脾阴虚之先河。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两端,外因多为风寒之邪袭肺,内因多责之于脾虚。小儿久咳为儿科常见病症,四季可见,以冬春季多发,常在季节交替或天气变化时发作。通过分析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张仲景《伤寒论》首提脾约证,乃开治疗脾阴虚之先河。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两端,外因多为风寒之邪袭肺,内因多责之于脾虚。小儿久咳为儿科常见病症,四季可见,以冬春季多发,常在季节交替或天气变化时发作。通过分析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嗜食辛辣,肥甘厚味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及临床症状表现,作者认为小儿久咳与脾阴虚关系密切,同时可兼有腑气不通等症状表现,并提出滋阴通腑法治疗小儿久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约 脾阴虚 小儿久咳 滋阴通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间质纤维化从祛邪通痹法论治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圣丽 周春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2期2618-2621,共4页
将现代医学中"肺间质纤维化"(PF)疾病归属于中医"肺痹"的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症状、患者体征等进行对应的描述,以中医的角度揭示其发病机理。本研究认为营卫气逆与痰瘀互结之"痹"贯穿于肺间质纤维化病... 将现代医学中"肺间质纤维化"(PF)疾病归属于中医"肺痹"的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症状、患者体征等进行对应的描述,以中医的角度揭示其发病机理。本研究认为营卫气逆与痰瘀互结之"痹"贯穿于肺间质纤维化病程的始终,突出"祛邪通痹"理论在肺间质纤维化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肺痹 祛邪通痹 营卫气逆 痰瘀至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