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黑黄赤珠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
1
作者 黄艺伟 黄丽姣 +6 位作者 胡军华 王振中 章晨峰 徐忠坤 李雅婷 付娟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9-765,共17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3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给药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_(3)色谱柱(3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后与对照品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二级碎片离子以及参照相关文献进行化学成分鉴定。结果从黑黄赤珠颗粒中共鉴定出104种化学成分,包括26个黄酮类、24个有机酸类、14个三萜类、8个萜类、7个苯丙素类、11个单帖苷类、14个其他类(酚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在此基础上,从灌胃给药大鼠的血浆中鉴定出39个入血成分,包括28个原型,11个代谢产物。结论首次分析鉴定了黑黄赤珠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入血成分,为黑黄赤珠颗粒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过程质控标准建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黄赤珠颗粒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UPLC-Q-TOF-MS/MS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优化模型的中药复方安慰剂配色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航 黎盛强 +5 位作者 周恩丽 王团结 章晨峰 张欣 肖伟 王振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构建粒子群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对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的用量进行预测,为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颜色的模拟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样品颜色参数L、a^... 目的构建粒子群反向传播(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PSO-BP)神经网络对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的用量进行预测,为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颜色的模拟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样品颜色参数L、a^(*)、b^(*)与色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BP神经网络权重和偏置,防止模型出现局部最小值,再采用线性降低权系数法和引入变异算子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以颜色综合评价指标(ΔE)为客观评价标准,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训练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拟合精度最高达到98.31%;预测结果表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最小,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色差(ΔE)分别为0.4115、2.1646、2.56;制备3种颗粒的验证样品进行验证,验证样品与模型药物的ΔE分别为1.73、2.63、4.11,肉眼直观评价其中两组与模型药物色差较小。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可模拟中药复方颗粒剂安慰剂制备着色剂用量预测,可作为安慰剂配色研究的推荐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颗粒 安慰剂 颜色模拟 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CIELab颜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亦云 韩竹箴 +5 位作者 张倩 王佳 程明赛 王振中 杨颖博 肖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2-1558,共7页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贯叶金丝桃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贯叶金丝桃降碳聚酮A(1)、α-芒柄花醇(2)、(3 R)-thunberginol(3)、2-geranyloxy-1-(2-methylpropanoyl)-phloroglucinol(4)、4,6-dihydroxy-2-O-(3″,7″-dimethyl-2″,6″-octadienyl)-1-(2′-methylbutanoyl)benzene(5)、norhyperpalum G(6)、garsubellin A(7)、garsubellin B(8)、(2″R/S)-kellerine C(9)、kobusone(10)、圣草酚(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在藤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叶金丝桃 二氯甲烷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脾化痰通窍方提取工艺优化
4
作者 余金凤 艾璟 +4 位作者 栾宁 闫明 王振中 肖伟 于桂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1-600,共10页
目的实现运脾化痰通窍方提取工艺优选,并建立组方指纹图谱。方法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提取液指纹图谱进行宏观表征和相似度分析,以黄芩苷、汉黄芩苷、迷迭香酸、甘草苷、甘草酸、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以提取时间、加水倍量、提取次数为... 目的实现运脾化痰通窍方提取工艺优选,并建立组方指纹图谱。方法应用总量统计矩法,对提取液指纹图谱进行宏观表征和相似度分析,以黄芩苷、汉黄芩苷、迷迭香酸、甘草苷、甘草酸、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以提取时间、加水倍量、提取次数为关键工艺参数,采用AHP-独立性权重法进行综合评分,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建立总量统计矩相似度评价方法,不同提取方法指纹图谱总量统计矩相似度均值为0.8807,工艺评价模型函数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001、R2=0.9904,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优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全方饮片加10倍量水,提取1.5 h,提取2次。结论优化的工艺稳定可靠,建立了符合该方提取液指纹图谱特点的总量统计矩分析方法,为该方后续工艺研究全过程质量控制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化痰通窍方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指纹图谱 AHP-独立性权重法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料设计结合G1-熵权法和神经网络的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优化
5
作者 王峥峥 汪盛华 +3 位作者 章晨峰 闫明 周恩丽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4-1413,共10页
目的优化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并对中间体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粉体学评价方法,测定夏枯草开音颗粒喷干粉的物理特性,建立由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休止角、豪斯纳比等9个二级物理质量指标构成的物理指纹图谱,确定前期工艺的稳定性... 目的优化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并对中间体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粉体学评价方法,测定夏枯草开音颗粒喷干粉的物理特性,建立由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休止角、豪斯纳比等9个二级物理质量指标构成的物理指纹图谱,确定前期工艺的稳定性及喷干粉的质量一致性。以颗粒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和休止角为评价指标,进行干法制粒,对夏枯草开音颗粒的辅料进行筛选;采用混料设计试验结合G1-熵权法和神经网络法分别对所筛选的辅料配比进行优化,并对比2种方法,确定夏枯草开音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建立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结果9批喷干粉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70,物理属性稳定。通过混料设计试验得到的最佳辅料配比的综合评分高于神经网络建模寻优得到的综合评分,故最终确定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的药辅比为7∶3,加入29%麦芽糊精和71%乳糖,进行干法制粒。5批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4。结论建立的中间体物理指纹图谱可用于夏枯草开音颗粒的质量过程控制,优选出的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能够较好改善颗粒的物理属性,提高颗粒质量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设计 干法制粒 G1-熵权法 神经网络 物理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