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地中医药防治方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诊疗策略汇总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冯哲 王均琴 +4 位作者 李柳 薛博瑜 吴勉华 程海波 叶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2-779,共8页
目的对各地中医药防治方案中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辨治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地方方案在国家方案基础上修订补充的诊疗策略。方法检索国家及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官网以及中文文献数据库,查找可纳入的中医药防治... 目的对各地中医药防治方案中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辨治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地方方案在国家方案基础上修订补充的诊疗策略。方法检索国家及各地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官网以及中文文献数据库,查找可纳入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与方案解读,提取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①地方方案针对重型患者在国家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燥热病机的重要性,同时提到了其所处阶段湿浊郁化燥热与燥热炼结痰瘀的转化相兼情况,并提到了卫气营血顺逆传化与膜原三焦传化等传化相兼情况;②地方方案针对重型患者证候可归为疫毒、热毒、湿毒病邪属性偏重不同的三类,或蕴肺壅肺与邪炽肺闭轻重不同的两类;③地方方案针对重型患者着重修订补充了从燥热论治的方药选用思路与方法,并针对本型患者所处阶段的疫毒之邪与邪炽肺闭之变,着重修订补充了以痰浊为中心论治以及从脏腑表里同病论治的思路与方法。结论对本型所处阶段病机演变认识是决定其治疗策略的关键,基于对本型所处阶段病机演变认识的进一步充实,地方方案在国家方案基础上又提供了一些新的诊疗策略,可作为国家方案实施与修订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化 中医药 诊疗策略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顺铂耳毒性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安澜 黄盈 +6 位作者 戴雨晨 左真齐 王超 张超 吴丽 陈志鹏 王宇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2-460,共9页
顺铂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耳毒性是其常见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预防与缓解顺铂耳毒性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中医药对顺铂产生的耳毒性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笔者从顺铂致耳毒性的中医认... 顺铂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耳毒性是其常见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预防与缓解顺铂耳毒性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中医药对顺铂产生的耳毒性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笔者从顺铂致耳毒性的中医认识、作用机制以及治疗策略综述了中医药对顺铂耳毒性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寻找缓解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中医药 耳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MrgprD研究进展及对中医药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地均 金香 +1 位作者 唐宗湘 王长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9-423,共5页
中医药在止痒、镇痛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明确的优势,但是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不清楚。MrgprD(Mas-related gene D)是G蛋白偶联受体Mrg(Mas-related genes)家族的一个成员,特异表达于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上。综述了MrgprD近20年... 中医药在止痒、镇痛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明确的优势,但是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不清楚。MrgprD(Mas-related gene D)是G蛋白偶联受体Mrg(Mas-related genes)家族的一个成员,特异表达于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上。综述了MrgprD近20年的研究现状,为认识MrgprD的新功能并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参考。鉴于MrgprD在痛觉和痒觉产生中的作用,可能成为中医药镇痛、止痒的作用靶点,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gprD DRG 痛觉 痒觉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中医偏颇体质演变关系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童瑞敏 向春婕 +4 位作者 徐硕 王舟怡 骆文斌 陆斌 张军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中医偏颇体质形成因素和演变规律。方法采用标准化量表判定获取兼夹两种及以上中医偏颇体质的在校学生2326例,与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进行关联分析,以中医基本偏颇体质为主导构建偏颇体质网络图。结果中医偏颇体质兼...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中医偏颇体质形成因素和演变规律。方法采用标准化量表判定获取兼夹两种及以上中医偏颇体质的在校学生2326例,与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进行关联分析,以中医基本偏颇体质为主导构建偏颇体质网络图。结果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分布受到三餐规律、吃早饭、就寝时间、睡眠时间和质量、心理压力和生气等因素显著影响(P<0.05)。吃饭速度和吃新鲜水果对男生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存在显著影响(P<0.05),食物的偏好对女生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存在显著影响(P<0.05)。男生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由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主导,女生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由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主导。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可能是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医偏颇体质 生活习惯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光通过抑制肥大细胞P2X7受体缓解炎性疼痛
5
作者 叶凡 廖利辉 +4 位作者 唐婧玥 陈佳慧 成江 陈功锡 唐宗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千里光对肥大细胞P2X7受体介导的炎症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ATP诱导脚掌炎症性疼痛模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甲苯胺蓝染色技术,探究千里光对肥大细胞上P2X7受体是否有抑制作用。利用钙离子成像实验技术,探究千里光是... 目的探讨千里光对肥大细胞P2X7受体介导的炎症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ATP诱导脚掌炎症性疼痛模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甲苯胺蓝染色技术,探究千里光对肥大细胞上P2X7受体是否有抑制作用。利用钙离子成像实验技术,探究千里光是否可以抑制小鼠腹膜肥大细胞上P2X7受体激活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富集。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究千里光是否可以抑制小鼠腹膜肥大细胞上P2X7受体激活后引起的内向电流。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千里光(3.9 g·kg^(-1))明显缓解ATP诱导的炎性疼痛(P<0.05);千里光(3.9 g·kg^(-1))明显抑制P2X7受体阳性肥大细胞的浸润(P<0.01);敲除肥大细胞可以消减千里光(3.9 g·kg^(-1))的镇痛效果(P=0.64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千里光明显抑制肥大细胞P2X7受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300 mg·L^(-1),P<0.05;1 g·L^(-1),P<0.01;3 g·L^(-1):P<0.01);千里光(1 g·L^(-1))明显抑制肥大细胞P2X7受体介导的内向电流(P<0.01)。结论千里光通过抑制肥大细胞P2X7受体功能缓解ATP诱导的炎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光 疼痛 肥大细胞 P2X7受体 炎症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在脑出血中医辨证分类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姜超 冯哲 +7 位作者 王均琴 杨东清 董菊 周学平 过伟峰 叶放 吴勉华 李国春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924,928,共5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人工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随机森林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脑出血中医辨证分类中的分类效果。方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分别对51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建模,并通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来评价模型分类效果。... 目的评价并比较人工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随机森林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脑出血中医辨证分类中的分类效果。方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分别对51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建模,并通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来评价模型分类效果。结果三种方法中,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最好,准确率、中经络正确率、中脏腑正确率分别为81%、80%、81%;人工神经网络次之,分别为73%、74%、71%;贝叶斯网络最差,分别为60%、74%、51%。结论考虑到随机森林在分类性能、建模时间、可解释性、特征筛选、简便性等方面的优点,我们更推荐在脑出血中经络和中脏腑的辨证分类中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来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随机森林 人工神经网络 贝叶斯网络 辨证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医类APP现状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聪慧 佟旭 +1 位作者 杨纯 杨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5-1241,共7页
随着手机APP对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医类APP日益得到关注。文章基于内容分析法对目前中医类APP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未来中医类APP的设计和开发提出建议。以每一个APP为分析单元,从一般情况、主要功能、用户评价等... 随着手机APP对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医类APP日益得到关注。文章基于内容分析法对目前中医类APP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未来中医类APP的设计和开发提出建议。以每一个APP为分析单元,从一般情况、主要功能、用户评价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7个维度22个细目的编码体系,进行频数统计和分析。发现目前中医类APP功能丰富,用户广泛,成为中医药服务及中医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良好的用户粘度及巨大市场需求,但存在质量良莠不齐、内容资源不佳等问题。提出中医类APP开发应符合中医药发展战略的方向,应进一步规范中医类APP隐私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探索中医类APP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和规范中医类APP的质量提升和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中医药 手机 中医APP 智慧中医 发展战略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6
8
作者 董伟 林炜 +3 位作者 佟书娟 张军峰 王鑫烁 张伟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8-2412,共5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专业类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与人民健康、临床诊疗关系密切。教学团队基于课程专业知识体系,在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从教师思... “立德树人”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专业类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与人民健康、临床诊疗关系密切。教学团队基于课程专业知识体系,在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从教师思政教学能力、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程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医务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微生物与免疫学 教学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魏晓佟 郭瑞 张启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15,共6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髓系来源免疫细胞,参与大脑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在健康和病理下的脑组织功能维持中,小胶质细胞发挥保护或损伤性作用,此取决于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传统的小胶质细胞分型借鉴外周的巨噬细胞的促炎...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髓系来源免疫细胞,参与大脑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在健康和病理下的脑组织功能维持中,小胶质细胞发挥保护或损伤性作用,此取决于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传统的小胶质细胞分型借鉴外周的巨噬细胞的促炎和抗炎表型,因此也被称为“脑巨噬细胞”。随着新的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胶质细胞表型被发现,新发现的小胶质细胞表型通常具有疾病、脑区和功能的特异性,为研究特定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学过程并发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文就小胶质细胞表型和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回顾性综述,分析了小胶质细胞谱系构成及其异质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表型 功能 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 白质相关小胶质细胞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关节轴:肠黏膜免疫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冀鹏 沙舟 +1 位作者 张薇 史丽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69-1974,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肠黏膜免疫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肠屏障完整性受损、肠黏膜局部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肠固有层免疫细胞的变化等因素均可成为RA致病的潜在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肠黏膜免疫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肠屏障完整性受损、肠黏膜局部自身抗体的产生以及肠固有层免疫细胞的变化等因素均可成为RA致病的潜在风险。本文详细探讨了肠道黏膜免疫与RA之间的关系(肠-关节轴),以期为R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免疫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细胞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过氧环磷酰胺通过靶向P53损伤人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自噬功能的研究
11
作者 赵辰希 徐聪 +3 位作者 谢思远 高超 覃莲菊 吴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9-1637,共9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体外活化物4-羟基过氧环磷酰胺(4-hydroperoxy cyclophosphamide,4-HC)导致人卵巢颗粒细胞系SVOG功能损伤的效应及机制。方法:以0.2、2.0、10.0μmol/L的4-HC处理SVOG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体外活化物4-羟基过氧环磷酰胺(4-hydroperoxy cyclophosphamide,4-HC)导致人卵巢颗粒细胞系SVOG功能损伤的效应及机制。方法:以0.2、2.0、10.0μmol/L的4-HC处理SVOG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变化,选择构建损伤模型的时间和浓度;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各组线粒体自噬通量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正常组和4-HC损伤组线粒体的变化;RT-qPCR检测P53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P53蛋白,Parkin蛋白以及线粒体外膜蛋白(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20,TOMM20)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体外建立了2.0μmol/L 4-HC处理SVOG细胞48 h诱导的损伤模型。4-HC损伤的SVOG细胞中,线粒体自噬通量受到抑制且线粒体形态异常,受损线粒体明显增加;P5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存在胞质中P53和Parkin蛋白结合增加,而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和Parkin蛋白的结合受到抑制。结论:在体外,4-HC可能是通过P53-Parkin通路抑制受损线粒体自噬导致人卵巢颗粒细胞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过氧环磷酰胺 P53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情分级与院内制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12
作者 胡馨茹 杨凡 +5 位作者 王滢湉 王晨 邱玺瑞 陈芳怡 王威 王晓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8-627,共10页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COVID-19)住院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入院时病情分级与服用院内制剂的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苏省中医院于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收治入院的,年龄18~90岁的新冠患者信息,排...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COVID-19)住院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入院时病情分级与服用院内制剂的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苏省中医院于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收治入院的,年龄18~90岁的新冠患者信息,排除入院48 h内死亡和未随访到结局的新冠住院患者信息。依据研究对象是否发生28 d死亡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2组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冠住院患者发生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叉生分析和层次回归法探讨入院时病情分级与住院期间是否服用院内制剂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入院时病情分级、住院期间服用院内制剂、住院期间使用激素、年龄、血小板、乳酸脱氢酶、尿素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叉生分析和层次Logistic回归的结果显示,在未校正任何混杂因素时,入院时病情分级与服用院内制剂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20.678,95%CI:-33.703~-7.652;APAI=-2.301,95%CI:-4.027~-0.575)且为拮抗相互作用(SI=0.279,95%CI:0.157~0.493);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和临床特征,以及进一步校正实验室检查指标后,入院时病情分级与服用院内制剂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5.972,95%CI:-10.564~-1.380;APAI=-2.205,95%CI:-4.131~-0.279),且为拮抗相互作用(SI=0.222,95%CI:0.095~0.523)。结论新冠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院内制剂可以降低28 d死亡风险,病情分级与使用院内制剂存在拮抗相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新冠 交互作用 院内制剂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消癌解毒方调控Nrf2/HMOX1通路促进肝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文婷 张淇 +5 位作者 吴勉华 李黎 姜泽群 张羽 杨卫豪 费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9-1188,共10页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消癌解毒方促进肝癌小鼠肿瘤细胞铁死亡,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消癌解毒方低剂量组、消癌解毒方高剂量组、消癌解毒方联合铁死亡抑制剂组、铁死亡抑制剂组、顺铂组。构...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消癌解毒方促进肝癌小鼠肿瘤细胞铁死亡,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消癌解毒方低剂量组、消癌解毒方高剂量组、消癌解毒方联合铁死亡抑制剂组、铁死亡抑制剂组、顺铂组。构建H22小鼠移植瘤模型,消癌解毒方低、高剂量组予消癌解毒方灌胃,剂量分别为(10、20 g·kg^(-1)·d^(-1));铁死亡抑制剂组予Liproxstatin-1腹腔注射,剂量为10 mg·kg^(-1)·d^(-1);顺铂组予顺铂腹腔注射,剂量为10 mg·kg^(-1)·d^(-1);消癌解毒方联合铁死亡抑制剂组予消癌解毒方(20 g·kg^(-1)·d^(-1))灌胃以及Liproxstatin-1(10 mg·kg^(-1)·d^(-1))腹腔注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1 d后剥取瘤体计算抑瘤率;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瘤体组织活性氧(ROS)水平;制备血清以TMT肽段标记结合LC-MS/MS寻找差异蛋白表达谱、应用IPA软件进行分析;生化检测血清铁离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MOX1)、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消癌解毒方低、高剂量及顺铂能抑制瘤体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6.12%、51.63%、57.43%,铁死亡抑制剂促进了瘤体的生长,抑瘤率为-45.56%,消癌解毒方联合铁死亡抑制剂组瘤体较铁死亡抑制剂组缩小,抑瘤率为18.11%;HE染色显示消癌解毒方高剂量组、顺铂组瘤体组织出现凋亡细胞及大量空泡蓄积;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消癌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出现一定程度的线粒体萎缩及膜密度增加;流式结果显示:消癌解毒方干预后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蛋白质组学检测显示,消癌解毒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蛋白共129个,其中下调蛋白62个,上调蛋白67个,差异表达涉及脂质代谢等方面;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消癌解毒方干预可升高小鼠血清铁离子、MDA含量,降低GSH含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消癌解毒方高剂量组干预后Nrf2、HMOX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消癌解毒方可调控Nrf2/HMOX1信号通路,调节氧化应激,升高脂质过氧化水平,促进肝癌细胞铁死亡,可能是其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解毒方 Nrf2/HMOX1通路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双穴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管重塑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宏如 陈静 +5 位作者 徐森磊 顾任钧 白桦 卢圣锋 潘玉璟 顾一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研究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管重塑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MIRI组(10只)、内关组(10只)、足三里组(10只)以及内关+足三里组(10只)。对大鼠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MIRI)处理从而构建MIRI动... 目的研究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管重塑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MIRI组(10只)、内关组(10只)、足三里组(10只)以及内关+足三里组(10只)。对大鼠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MIRI)处理从而构建MIRI动物模型。穴取双侧内关、足三里以及内关+足三里,疏密波,频率2 Hz。关胸后第2天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共14 d。超声心动图(ECG)检查各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VFS)。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法(IF)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和CD31蛋白共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A、α-SMA,CD31和p-eNOS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MIRI模型组大鼠LVEF和LVFS参数显著降低(P<0.0001)。针刺内关或足三里穴位的大鼠LVEF和LVFS参数较未进行针刺的MIRI大鼠显著升高(P<0.0001)。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双穴位的大鼠LVEF和LVFS参数相比MIRI模型组(P<0.0001)以及针刺单穴位组(P<0.01)均有显著升高。MIRI组的梗死面积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01)。单独针刺内关穴(P<0.001)和足三里穴(P<0.01)能显著缩小梗死面积,而针刺内关穴和足三里双穴位相比针刺单个穴位能更有效缩小梗死面积(P<0.05,P<0.001)。与空白组比较,MIRI组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和CD31表达阳性显著减弱。相较MIRI组,单独针刺内关或足三里穴位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和CD31表达阳性增强,而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双穴位组的表达阳性强于MIRI对照组以及针刺单穴位组。MIRI组的α-SMA、CD31、VEGFA和p-eNOS蛋白表达水平相对空白组显著降低(P<0.0001)。单独针刺内关或足三里穴位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A(P<0.001,P<0.0001)、α-SMA(P<0.0001)、CD31(P<0.0001)和p-eNOS(P<0.0001)表达增强,而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双穴位组表达升高更为显著(P<0.0001)。结论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双穴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血管重塑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关 足三里 血管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免疫学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伟 张军峰 +3 位作者 史丽云 林炜(指导) 佟书娟 李祺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62-1766,共5页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与临床关系密切。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遵循“健康中国”战略对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以临床能力为导向,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工具,建立混合式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录制SPOC课程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通过...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与临床关系密切。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遵循“健康中国”战略对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以临床能力为导向,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工具,建立混合式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录制SPOC课程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通过“线上+线下”临床案例学习进行医德培育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启迪学生临床研究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医学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临床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超 薛亚楠 +4 位作者 曹雨清 董菊 王均琴 杨东清 李国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BM、CNKI等数据库,收集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根据GRADE证据... 目的系统评价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BM、CNKI等数据库,收集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根据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与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研究,191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相较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方式,联合了犀角地黄汤的中西结合疗法可以提高总有效率[RD=0.18,95%CI(0.15,0.21),P<0.01],降低复发率[RD=-0.17,95%CI(-0.3345,-0.0042),P<0.05]和不良反应率[RD=-0.05,95%CI(-0.0905,-0.0047),P<0.01],减少紫癜消退时间[MD=-6.73,95%CI(-10.58,-2.89),P<0.01],皮疹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MD=-3.49,95%CI(-5.54,-1.43),P<0.01],腹痛消退时间[MD=-1.97,95%CI(-2.23,-1.71),P<0.01],关节肿痛消退时间[MD=-6.60,95%CI(-8.88,-4.31),P<0.01]。各项结局指标的GRADE分级包括中、低和极低级。结论犀角地黄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以提高过敏性紫癜的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犀角地黄汤 过敏性紫癜 中西医结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活性化合物高良姜素与吉非替尼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协同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沈存思 杨福州 +3 位作者 项莹颖 陈古月 纪建建 张正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活性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与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抗肺癌的协同增效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药单用及联用时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两... 目的探讨中药活性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与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抗肺癌的协同增效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药单用及联用时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两者单用及联用时对各组凋亡相关蛋白及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Galangin与Gefitinib联用可更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协同作用显著;利用CompuSyn软件测得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用Gefitinib相比,两药联用可进一步降低p-EGFR、p-STAT3、Bcl-2的蛋白水平,提高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Bax的蛋白水平。结论在体外水平,Galangin与Gefitinib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对EGFR/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机制之一,两者联用协同抗癌的作用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素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指数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源性炎症痛的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建梅 刘彤彤 唐宗湘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6-493,共8页
神经源性炎症是指由感觉神经元引起的炎症,即当感觉神经元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会顺向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背根反射),或者逆向传递到感觉神经末梢(轴突反射),进而影响突触或者轴突末梢释放神经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 神经源性炎症是指由感觉神经元引起的炎症,即当感觉神经元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会顺向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背根反射),或者逆向传递到感觉神经末梢(轴突反射),进而影响突触或者轴突末梢释放神经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最终引起神经系统或外周组织的炎症反应。神经源性炎症痛则是由于神经源性炎症敏化了伤害性神经末梢而导致的疼痛。神经源性炎症痛涉及多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机制。因此,探究神经源性炎症痛的分子机制对多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神经源性炎症痛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以及神经源性炎症痛伴发的相关疾病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炎症 炎性痛 分子机制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冠心病痰瘀互结证饮食行为与情绪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佟旭 江丽杰 +3 位作者 王传池 周聪慧 蔡嫣然 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80-3887,共8页
目的了解稳定性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所占比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及方法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基于全国23省市的稳定性冠心病被调查者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了解痰瘀互结证的占比及其与饮食、吸烟、饮酒、身体活动、... 目的了解稳定性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所占比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及方法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基于全国23省市的稳定性冠心病被调查者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了解痰瘀互结证的占比及其与饮食、吸烟、饮酒、身体活动、情绪状态的关系。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被调查者3172名,其中诊断为痰瘀互结证者1623名,非痰瘀互结证者1549名,痰瘀互结证占比为51.17%。饮食方面,偏嗜咸(OR=1.245,95%CI=1.041-1.490)、偏嗜辛辣(OR=1.713,95%CI=1.366-2.147)、偏嗜热食(OR=1.415,95%CI=1.017-1.969)、偏嗜油腻(OR=1.824,95%CI=1.455-2.286)是痰瘀互结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饮酒(OR=0.787,95%CI=0.622-0.996)是痰瘀互结证的保护因素(P<0.05)。情绪方面,轻度抑郁(OR=2.209,95%CI=1.832-2.665)、中度抑郁(OR=3.133,95%CI=2.070-4.742),轻度焦虑(OR=1.337,95%CI=1.048-1.705)、中度焦虑(OR=2.113,95%CI=1.162-3.844)是痰瘀互结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健康的膳食口味习惯、良好的情绪管理以及适量饮酒可能是防治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饮食行为 情绪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马勃的应用历史、研究概述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军 叶亮 +5 位作者 贺唐唐 杨晨茜 赵玉荣 闵文 董洁 王裔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500,共6页
马勃是我国传统真菌类中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中国药典》记载马勃包括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但中医古籍记载的马勃品种主要为紫色马勃。笔者系统介绍了紫色马勃的应用历史、生长情况、成分研究及药效学研究... 马勃是我国传统真菌类中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中国药典》记载马勃包括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但中医古籍记载的马勃品种主要为紫色马勃。笔者系统介绍了紫色马勃的应用历史、生长情况、成分研究及药效学研究进展,总结出历史上紫色马勃主要取孢子粉应用于创面促愈。紫色马勃主要含有甾酮类成分、无机元素、挥发性成分和多糖类成分,具有创面促愈、抗肿瘤、预防应激性胃溃疡和酒精性肝损伤的药效。该文为紫色马勃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并展望了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创面促愈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马勃 创面促愈 应用历史 活性成分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