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动脉炎中医证治阐微
被引量:
6
1
作者
蔡云
甘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8-413,共6页
目的大动脉炎古无记载,是现代临床难治病,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预后多有不佳。现代医学尚阙有效治疗,整理发掘中医辨治方法可为临床实践爰以砖瓦。方法系统回顾整理古今文献,立足中医藏象理论和证素辨证,结合临床从理、法、方、药四个...
目的大动脉炎古无记载,是现代临床难治病,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预后多有不佳。现代医学尚阙有效治疗,整理发掘中医辨治方法可为临床实践爰以砖瓦。方法系统回顾整理古今文献,立足中医藏象理论和证素辨证,结合临床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和总结。结果首次提出本病其宿根为血府伏火,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阴虚为本,标为热毒、瘀血、气滞、痰浊等相兼为患。临证辨治需立足本虚标实之质,不忘血府伏火,兼顾护脾肾,结合证素辨证,并总结了相关方药。结论中医辨治大动脉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进一步地挖掘整理于临床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脉痹
宿根
证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视域下茶性的探讨
2
作者
梁木子
陈涤平
《广东茶业》
2021年第1期30-33,共4页
如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早已成为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饮品。茶最早以“荼”字见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意思是用茶叶去解药物的毒性,这证明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出现在历史中,后期在药用...
如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早已成为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饮品。茶最早以“荼”字见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意思是用茶叶去解药物的毒性,这证明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出现在历史中,后期在药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食用、饮用等。茶叶的作用与其茶性密不可分,正如中药的药性决定了其药效。这足以见得,茶性的理论研究对指导用茶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而纵观涉及茶性的文章大多不成体系,从传统医学角度研究茶性的文献寥寥无几。因此,对茶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分析,从中医中药角度揭示茶性的科学内涵,是茶文化理论自身创新,茶产品开发,茶叶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的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性
四气五味
咖啡碱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华传统营养学学科体系构建
被引量:
1
3
作者
施洪飞
张聪
+3 位作者
王泓午
赵海磊
戴霞
陈剑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用中华传统语言表达,营养是人类通过脾胃运化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物质,濡养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华传统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其发展历经周代初具雏形、春秋战...
用中华传统语言表达,营养是人类通过脾胃运化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物质,濡养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华传统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其发展历经周代初具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理论初步形成、唐朝发展、宋元兴盛、明清成熟、近现代相对完善阶段。其研究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养疗原料、养疗食品、养疗方法及实践应用等部分。中华传统营养学学科体系应由中华传统营养基础理论、原料学、膳食方学、膳食工艺学、公共营养学及临床营养学等构成,六大分支学科共同构成其“理、法、方、食”完整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营养学
学科体系
饮食养生
饮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动脉炎中医证治阐微
被引量:
6
1
作者
蔡云
甘可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江苏省
中医
院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8-41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81603698):组蛋白去甲基化酶UTX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在针刺抗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负责人:蔡云
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苏政办发[2018]87号)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优势学科三期项目开放课题(ZYX03KF14):UTX介导β-catenin/HIF-1α/A2b的电针抗心肌缺血的机制研究,负责人:蔡云
江苏省中医院院级创新发展基金专项课题(Y2019CX57):扁塑藤素调控HLA-B27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负责人:甘可。
文摘
目的大动脉炎古无记载,是现代临床难治病,累及多系统,病情复杂,预后多有不佳。现代医学尚阙有效治疗,整理发掘中医辨治方法可为临床实践爰以砖瓦。方法系统回顾整理古今文献,立足中医藏象理论和证素辨证,结合临床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和总结。结果首次提出本病其宿根为血府伏火,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阴虚为本,标为热毒、瘀血、气滞、痰浊等相兼为患。临证辨治需立足本虚标实之质,不忘血府伏火,兼顾护脾肾,结合证素辨证,并总结了相关方药。结论中医辨治大动脉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进一步地挖掘整理于临床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脉痹
宿根
证治
Keywords
Takayasu’s Arteritis
Vessel occlusion
Rooted-pathogene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视域下茶性的探讨
2
作者
梁木子
陈涤平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
出处
《广东茶业》
2021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摘
如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早已成为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饮品。茶最早以“荼”字见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意思是用茶叶去解药物的毒性,这证明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出现在历史中,后期在药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食用、饮用等。茶叶的作用与其茶性密不可分,正如中药的药性决定了其药效。这足以见得,茶性的理论研究对指导用茶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而纵观涉及茶性的文章大多不成体系,从传统医学角度研究茶性的文献寥寥无几。因此,对茶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分析,从中医中药角度揭示茶性的科学内涵,是茶文化理论自身创新,茶产品开发,茶叶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
茶性
四气五味
咖啡碱
茶多酚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华传统营养学学科体系构建
被引量:
1
3
作者
施洪飞
张聪
王泓午
赵海磊
戴霞
陈剑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
北京
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
学院
天津
中医药大学
公共卫生与健康科学
学院
上海
中医药大学
公共健康
学院
山东
中医药大学
健康
学院
扬州
大学
公共卫生
学院
出处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322)
20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zyyzdxk-2023008)。
文摘
用中华传统语言表达,营养是人类通过脾胃运化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物质,濡养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华传统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其发展历经周代初具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理论初步形成、唐朝发展、宋元兴盛、明清成熟、近现代相对完善阶段。其研究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养疗原料、养疗食品、养疗方法及实践应用等部分。中华传统营养学学科体系应由中华传统营养基础理论、原料学、膳食方学、膳食工艺学、公共营养学及临床营养学等构成,六大分支学科共同构成其“理、法、方、食”完整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
中华传统营养学
学科体系
饮食养生
饮食治疗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nutrition
discipline system
diet health
dietary therapy
分类号
TS972.16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动脉炎中医证治阐微
蔡云
甘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医视域下茶性的探讨
梁木子
陈涤平
《广东茶业》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华传统营养学学科体系构建
施洪飞
张聪
王泓午
赵海磊
戴霞
陈剑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