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中药肾毒性成分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龙军 许立 +1 位作者 袁冬平 蒋建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6-529,共4页
通过常规方法培养可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K-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分析肾毒性药物阿米卡星对HK-2细胞GFP表达及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测算已知的4种中药肾毒性成分(汉防已碱、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芦荟大黄素... 通过常规方法培养可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K-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分析肾毒性药物阿米卡星对HK-2细胞GFP表达及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测算已知的4种中药肾毒性成分(汉防已碱、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芦荟大黄素)的IC50和FC50,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阿米卡星可诱发HK-2细胞内的荧光产生并在24 h内逐渐增强,GFP蛋白的表达在24 h时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P<0.01)。4种中药肾毒性成分的IC50和FC50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稳定表达GFP的HK-2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细胞损伤程度。该方法的建立为中药成分的肾毒性的检测和早期预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肾毒性 HK-2细胞 热休克蛋白70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