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及优化思路
1
作者 魏戌 金子开 +3 位作者 章轶立 申浩 谢雁鸣 朱立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44-2452,共9页
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方法更符合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需要。前期已经形成“目标结局选取→关键信息采集→数据挖掘建模→模型效能评价”的模型建立方法共识。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随访的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人群队列,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将中医症... 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方法更符合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需要。前期已经形成“目标结局选取→关键信息采集→数据挖掘建模→模型效能评价”的模型建立方法共识。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随访的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人群队列,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将中医症状、证候中的关键信息与影像类数据进行客观化表征及量化处理,运用多组学测序技术寻求特异性强的微观分子信息,分析各维度信息之间的潜在关联,建立更具中医特色优势的多维度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开发兼具“病”“证”属性的生物标志物,助推骨质疏松症精确诊疗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病证结合 风险评估 机器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杜利莉 章丹宁 +1 位作者 薛梅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代表,总结分析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为建立更为科学客观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 构建 评价 心气虚证 肝郁证 脾气虚证 肺气虚证 肾阳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诊断量表研制方法学及证候客观化研究路径探析
3
作者 金子开 芦佳劲 +4 位作者 冯天笑 任嘉慧 章轶立 许爱丽 魏戌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832,共5页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历来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并逐步成为“病证结合”研究思路下的重要分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已经按照量表学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技巧,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方法学体系,其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条目池构建...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历来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并逐步成为“病证结合”研究思路下的重要分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已经按照量表学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技巧,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方法学体系,其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条目池构建、条目筛选、条目赋权、诊断阈值确定、量表评价及量表验证与应用。从证候客观化发展路径来看,未来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应是在人工智能驱动下,跨维度信息的融合分析。将中医最具优势的宏观辨证体系与现代系统生物学以分子标志物为基础的微观辨证相结合,才能更全面系统地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进而为证候客观化、规范化诊断探索适宜的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诊断量表 客观化 标准量化 方法学 证候 宏观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反馈对中医阴阳消长的理解
4
作者 赵瑞华 郭杨 +2 位作者 吴承杰 马俊杰 马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60-3864,共5页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限度、时空里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以阴阳交感为前提,以阴阳对立、互根为基础的事物量变的过程,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形式之一,用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中医阴阳学说指出,阴阳通过同消同长...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范围、限度、时空里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以阴阳交感为前提,以阴阳对立、互根为基础的事物量变的过程,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形式之一,用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中医阴阳学说指出,阴阳通过同消同长和互为消长2种调节方式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生物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生物反馈原理广泛应用于近代系统科学,主要通过正反馈与负反馈共同维持机体的稳定。通过剖析中医阴阳消长与生物学反馈的关联,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相通之处:“正反馈”与“阴阳同消同长”都是通过相互协同的作用方式促进机体平衡,“负反馈”与“阴阳互为消长”都是通过相互制约的方式维持机体稳定。同时列举名家名方进一步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系统论的角度审视中医阴阳学说的理论内涵,为中医阴阳学说的科学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消长 阴阳同消同长 阴阳互为消长 生物反馈 正反馈 负反馈 系统论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解毒方对Lewis肺癌小鼠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莲芳 卢子涵 +3 位作者 胡霞 周勤峰 秦垠 梅宇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探索益气养阴解毒方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腋下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构建Lewis肺癌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和生存率。分别使用HE染色,TUNEL... 目的探索益气养阴解毒方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腋下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构建Lewis肺癌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和生存率。分别使用HE染色,TUNEL试验和彗星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和DNA损伤。ELISA法检测IFN-γ、IL-2、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CD8^(+)/CD4^(+)T、PD-1^(+)、IFN-γ^(+)、CD28^(+)细胞占比。Western blot法检测PD-1、CD69、CD28的蛋白水平。结果益气养阴解毒方具有抗肿瘤,延长生存期的作用,还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加剧肿瘤细胞DNA损伤。益气养阴解毒方促进了IFN-γ、IL-2、TNF-α的表达,提高了CD8^(+)T、CD8^(+)/CD4^(+)T、IFN-γ^(+)、CD28^(+)细胞占比,并抑制了PD-1^(+)细胞占比和蛋白表达,CD69、CD28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可以抑制肿瘤发展,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潜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解毒方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调节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联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亮 郭翔云 +4 位作者 秦金然 刘庆庆 周勤峰 郭杨 章轶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 目的评估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GWAS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41个炎症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GWAS数据,芬兰数据库中获取OP的GWAS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法(MER)、加权中位数法(WME)、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以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再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留一法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结果的影响。最后进行药物预测和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炎症因子的药理价值。结果研究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CAF)与OP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与0~1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白细胞介素7(IL-7)与15~30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30~45岁人群的BMD呈负相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60岁以上人群的BMD呈负相关;MIP-1α与全年龄段人群的BMD呈负相关。此外,分子对接证明了药物与蛋白质的良好结合,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靶点的药理价值。结论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全面评估了41种炎症因子对OP和BMD的因果效应,表明炎症因子与OP和BMD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提示OP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通过干预炎症因子进而干预OP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免疫 炎症因子 骨质疏松症 孟德尔随机化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spase11-GSDMD-GSDMD-N通路探讨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小鼠肺损伤作用机制
7
作者 赵裕沛 白宇 +3 位作者 贺彬婵 庞薇 刘梦云 朱益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0,共8页
目的探究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诱导的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瘟败毒饮低剂量组、清瘟败毒饮中剂量组、清瘟败毒饮高剂量组,每组20只。用HE染色检查肺组织的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 目的探究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诱导的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瘟败毒饮低剂量组、清瘟败毒饮中剂量组、清瘟败毒饮高剂量组,每组20只。用HE染色检查肺组织的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血浆凝血因子Ⅲ(F3)的表达水平,qPCR检测肺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环氧化酶-2(COX-2)、干扰素-γ(IFN-γ)mRNA表达水平,血常规分析仪分析血浆中血小板(PLT)数量,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肺泡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内皮黏附物连接标记物闭合蛋白5(CLDN5)以及周细胞标记物神经元胶原抗原2(NG2),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1(Caspase 11)、GSDMD、GSDMD-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呈现明显病理损伤变化,血清IL-1β、TNF-α、CXCL10水平和肺组织MCP-1、COX-2、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浆中PLT数量和F3含量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中VE-cadherin、CLDN5、NG2蛋白荧光表达明显增强(P<0.01),Caspase 11、GSDMD-N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瘟败毒饮各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均减轻,血清中IL-1β、TNF-α、CXCL10水平和肺组织中MCP-1、COX-2、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血浆中PLT数量和F3含量均增高(P<0.05,P<0.01);肺组织中VE-cadherin、CLDN5、NG2蛋白荧光表达均减弱(P<0.05,P<0.01),Caspase11、GSDMD-N/GSDMD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结论清瘟败毒饮通过抑制GSDMD-N和Caspase 11的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失血和血管屏障功能的损伤,从而对脓毒症引起的肺损伤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肺损伤 F3 Caspase11 GSDMD GSDMD-N 清瘟败毒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瘀毒”理论探析铁死亡与冠心病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8
作者 沈月红 裴可 +2 位作者 汪树林 王新东 沈建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心肌缺血损伤是其持续发生的病理改变。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冠心病心肌损伤的病理发展。中医学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独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心肌缺血损伤是其持续发生的病理改变。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冠心病心肌损伤的病理发展。中医学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独到,铁死亡的发病特点及其加重冠心病心肌损伤的机制符合中医“瘀毒互结”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和药理学对铁死亡和冠心病的深入研究,以“瘀毒”理论为着眼点探讨铁死亡与冠心病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挖掘冠心病心肌铁死亡的中医内涵,阐述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心肌铁死亡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冠心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铁死亡 代谢机制 瘀毒 病机内涵 活血解毒 中医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升清降浊方干预糖尿病肾病小鼠蛋白尿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慧 凌云 +2 位作者 夏子琪 朱晓云 朱鹏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目的探讨健脾升清降浊方对糖尿病肾病(DKD)db/db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2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达格列净(1.0 mg·kg^(-1)·d^(-1))],健脾升清降浊低、高剂量组(19.63、58.89 g·kg^(-1)&#... 目的探讨健脾升清降浊方对糖尿病肾病(DKD)db/db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2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达格列净(1.0 mg·kg^(-1)·d^(-1))],健脾升清降浊低、高剂量组(19.63、58.89 g·kg^(-1)·d^(-1)),每组8只。8只db/m小鼠作为正常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10周。观察小鼠一般生存状况,动态监测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24 h尿量;检测尿肌酐(Ucr)、尿微量白蛋白,计算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及蛋白肌酐比(ACR)。末次干预结束后,禁食12 h,麻醉取血,分离肾脏组织;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肾脏内脂滴沉积情况,采用Image J进行定量分析;ELISA检测肾组织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SIRT1、SREBP-1、PPAR-α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FBG、Scr、TG、TC、HDL-C、LDL-C、尿量、UAE及ACR显著升高(P<0.05,P<0.01),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脏纤维化改变,肾脏脂滴沉积增多(P<0.01),TNF-α、IL-1β、SREBP-1表达增加(P<0.01),SIRT1、PPAR-α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第5、10周,西药组FBG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干预结束后,西药组与健脾升清降浊高剂量组Scr、UAE与ACR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健脾升清降浊高剂量组血清TG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西药组与健脾升清降浊高剂量组肾脏病理变化、脂质沉积改善(P<0.05,P<0.01),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P<0.01),SIRT1、PPAR-α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健脾升清降浊高剂量组SREBP-1表达降低(P<0.01)。结论健脾升清降浊方能改善DKD蛋白尿、肾损伤、肾脏脂质沉积与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SREBP-1/PPAR-α通路而调节脂稳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健脾升清降浊方 异位脂质沉积 脂稳态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部位的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可威 朱连连 +4 位作者 禹姗姗 陈正元 吴瑾 王爽 战丽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189,I0051-I0056,共1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Shenling Baizhu Powder,SLBZP)及其拆分组分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从而获得参苓白术散改...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Shenling Baizhu Powder,SLBZP)及其拆分组分对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从而获得参苓白术散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的最佳有效部位,并阐明参苓白术散以“甘”治“甘”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参苓白术散及其拆分组分、利拉鲁肽治疗肥胖T2DM大鼠。定期测量大鼠的体质量、腹围、摄食量、饮水量、空腹血糖,给药结束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丙酮酸耐量试验(Pyruvate tolerance test,PTT)。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β-cell,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antitative insulin sensitivity check index,QUICKI)等参数。实验结束时,收集血清和胰腺组织进行生化、病理分析。结果采用HFD+STZ成功构建了肥胖T2DM动物模型。参苓白术散及其拆分组分能够减轻肥胖T2DM大鼠体质量、减少腹围,缓解肥胖T2DM大鼠多饮、多食的表型,调节脂代谢。能够降低肥胖T2DM大鼠空腹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及丙酮酸耐量,改善胰岛形态及功能,调节糖代谢。结论参苓白术散及其拆分组分可有效改善肥胖T2DM,调节糖、脂代谢紊乱,修复胰腺的病理损伤。参苓白术散多糖是改善肥胖T2DM的最佳有效部位。参苓白术散多糖组分、树脂70%醇洗组分、水洗组分为参苓白术散“甘”味的主要物质基础,其共同发挥着参苓白术散改善肥胖T2DM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拆分组分 肥胖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健康重点病种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郭翔云 章轶立 +8 位作者 李婷 冯天笑 李玲慧 孙凯 王旭 秦晓宽 田金洲 朱立国 魏戌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346-2353,共8页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及青少年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骨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倡议开展“健康骨骼专项行动...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及青少年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骨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倡议开展“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目的针对我国基层地区“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的骨健康代表性病种(骨质疏松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其流行病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国家及地方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全面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HO、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重点关注近年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中国退行性脊柱健康报告2023》及各省市骨健康相关统计资料,疾病白皮书与相关组织报告,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24年6月。重点针对骨质疏松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汇总,并从人口学、社会经济学、生活方式等多角度探讨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010—2024年40篇研究(≈210万例)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40~49岁、50~59岁和≥60岁分别为4.5%、20.0%和29.0%,≥50岁女性>40.0%;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全国确诊率1.2%,高海拔地区可至5.6%;腰椎间盘突出症在26~40岁、41~60岁和≥60岁人群中为3.0%、8.0%和11.0%,近十年总体检出率由2.0%升至12.0%。久坐少动、营养不足和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等因素共同促成三病高发。结论我国骨质疏松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公共卫生负担沉重,“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的骨健康问题亟需重视。建议持续完善基层防控体系,持续增强早期筛查、分类诊断、精准干预能力,加速提升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及全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骨健康 疾病管理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血管钙化悖论”相关机制及调节因子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昱坤 周士杰 +5 位作者 王礼宁 张天驰 郭杨 张春雷 童凯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9-613,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其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传统观念中,它们往往被认为是与年龄相关的独立疾病;然而,愈来愈多的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直接相...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危害其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传统观念中,它们往往被认为是与年龄相关的独立疾病;然而,愈来愈多的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直接相关性,通常被定义为“骨-血管钙化悖论”。“骨-血管钙化悖论”是连接骨骼疾病与血管疾病的桥梁,笔者就钙化悖论可能病理机制以及相关调节因子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其概念与产生机制,为探究同时靶向干预骨与血管的潜在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血管钙化 骨-血管钙化悖论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抑制Nrf2/HIF-1α促进缺氧肝癌细胞增敏作用
13
作者 陈源 王美慧 +1 位作者 李伟 许学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0,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增加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肝癌细胞缺氧耐药模型,采用MTT检测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对肝癌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及主要死亡方式。试剂盒检测胞内GSH、ROS、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增加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肝癌细胞缺氧耐药模型,采用MTT检测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对肝癌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及主要死亡方式。试剂盒检测胞内GSH、ROS、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铁离子水平;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加入青蒿琥酯后铁死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缺氧微环境下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敏感性下降,青蒿琥酯能有效增强这一敏感性;青蒿琥酯通过增加肝癌细胞ROS水平(P<0.05,P<0.01,P<0.001)促进索拉非尼诱导的铁死亡发生。进一步分析揭示青蒿琥酯能抑制Nrf2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P<0.01,P<0.001)并下调HIF-1α的表达(P<0.05,P<0.01,P<0.001)。结论缺氧微环境下青蒿琥酯可能通过抑制Nrf2调控HIF-1α蛋白水平增加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从而增加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铁死亡 肝癌细胞 索拉非尼 ROS NRF2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阳主骨”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知鑫 司誉豪 +2 位作者 郭杨 刘孟敏 马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6-859,866,共5页
“少阳主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从经络、脏腑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少阳”与“骨”的关系,是除“肾主骨”之外临床诊疗慢性筋骨病的又一指导思想。通过对近年来“少阳主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少阳主骨”理论指导下中医内外治法... “少阳主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从经络、脏腑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少阳”与“骨”的关系,是除“肾主骨”之外临床诊疗慢性筋骨病的又一指导思想。通过对近年来“少阳主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少阳主骨”理论指导下中医内外治法治疗慢性筋骨病疗效显著。同时,生物学机制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抑制血管翳形成、介导骨转换相关通路、干预细胞衰老凋亡等方式治疗少阳所主之骨病。此外,结合肝性骨病发病机制研究,发现“肝-骨轴”与“少阳主骨”的理论内涵一致,基于此提出从“肝-骨轴”角度研究“少阳主骨”相关机制的新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主骨 枢机不利 和解少阳 慢性筋骨病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肝-骨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肾通络止痛方经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改善BMSCs细胞衰老
15
作者 张天驰 田霖坤 +7 位作者 李沐哲 郭杨 王礼宁 吾米提·塔西 牛园园 高天乐 关钛元 马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28-1434,1465,共8页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Wenshen Tongluo Zhitong Recipe,WTZR)经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菌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调控...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Wenshen Tongluo Zhitong Recipe,WTZR)经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菌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衰老的机制研究。方法利用D-半乳糖制备衰老BMSCs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WTZR低剂量组、WTZR中剂量组、WTZR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WTZR干预后衰老BMSCs的衰老情况、Western blot与q PCR检测WTZR干预后衰老BMSCs中p16、p21和p53等衰老标志物的变化。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WTZR干预后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自噬相关指标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评估WTZR对BMSCs自噬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m TOR、p-mTOR、AMPK及p-AMPK的蛋白表达,检验WTZR对AMPK/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WTZR干预后,BMSCs衰老细胞数量降低,BMSCs中p16、p21和p53蛋白及mRNA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P<0.001,P<0.0001),WTZR干预后ALP阳性细胞数、茜素红阳性面积增加,油红O染色镜下脂滴数量减少。此外,WTZR可显著增加衰老BMSCs中自噬相关蛋白的含量(P<0.01,P<0.0001),同时温肾通络止痛方可显著提高p-AMPK/AMPK比值(P<0.05),并降低p-mTOR/m TOR的比值(P<0.0001)。结论WTZR可能通过AMPK/m TOR促进自噬从而发挥缓解BMSCs衰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温肾通络止痛方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噬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16
作者 张通海 王礼宁 +4 位作者 胡永康 马天赐 韩安扬 马勇 郭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0-448,共9页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作为一项日益严峻的公共健康挑战,其隐蔽性强、患病率高、导致残疾的风险大,对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构成了重大影响。构建一个理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理解其病理机制至关重要,并且对于开发抗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作为一项日益严峻的公共健康挑战,其隐蔽性强、患病率高、导致残疾的风险大,对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构成了重大影响。构建一个理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理解其病理机制至关重要,并且对于开发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和识别新的治疗靶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综述详细梳理了当前广泛使用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局限,并探讨了动物模型在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7
作者 王礼宁 李新艳 +6 位作者 朱弈桦 王远智 涂鹏程 郭杨 沈计荣 马勇 张春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9,共11页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年龄≥60岁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二次骨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就诊年龄≥60岁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变量,对预测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基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利用R软件构建术后二次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建立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并采用内部验证Boostrap和十折交叉验证法评估模型的可重复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初次骨折576例,二次骨折53例,二次骨折发生率为8.4%。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Harris评分(OR=0.916,95%CI:0.872~0.961)、日照时间(OR=0.397,95%CI:0.217~0.728)、功能锻炼(OR=0.400,95%CI:0.215~0.744)、阿尔茨海默病(OR=3.069,95%CI:1.034~9.110)、住院时长(OR=1.033,95%CI:1.004~1.063)。基于回归结果利用R软件构建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列线图。预测模型得出C指数与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表明该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复度较高,表明该模型校准度较好,预测二次骨折的能力与实际误差小,一致性高。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设定风险阈值为5%~55%时净获益大于0。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二次骨折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区分度较高、一致性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术后 二次骨折 LOGISTIC回归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FKBP15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18
作者 朱弈桦 孙海涛 +5 位作者 彭晨健 杨浩淼 储旭东 郭杨 马勇 王礼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25,548,共9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PMOP-SXXY)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证(PMOP-SXXY)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初期纳入PMOP-SXXY和骨量正常女性患者共10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BMC,使用Trizol法进行RNA提取并进行文库构建,后利用RNA测序技术得到lncRNA和m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s(differential expressed lncRNA,DElncRNAs)和mRNAs(differential expressed mRNA,DEmRNAs)(筛选标准为表达倍数变化FC≥2,P<0.05);根据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同时选择显著差异表达的10个lncRNAs与20个mRNAs进行lncRNA-mRNA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潜在可作为生物诊断标志物的lncRNAs;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各潜在lncRNAs作为PMOP-SXXY诊断标志物的诊断价值;后再次纳入PMOP-SXXY和骨量正常女性患者共30例,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对筛选结果进行外部验证。结果①与骨量正常组相比,PMOP-SXXY组中共2599个DElncRNAs和751个DEmRNAs。②GO富集分析中发现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蛋白结合上以及膜、质膜、胞外基质等细胞组分上;KEGG分析则显示差异表达的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ECM-receptor interaction)、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焦点粘连(Focal adhesion)、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和蛋白质消化与吸收(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等信号通路中;lncRNA-mRNA相关性网络显示,lncRNA FKBP15具有最多的节点数,共15个,其次为lncRNA HMGCR、lncRNA SLC25A37和lncRNA IQGAP1等。③利用ROC曲线分析筛选出对PMOP-SXXY诊断具有较好预测价值的lncRNAs:lncRNA FKBP15:其AUC为1.000,95%CI:1.000~1.000;lncRNA SLC25A37:其AUC为0.900,95%CI:0.690~1.000;lncRNA HMGCR:其AUC为1.000,95%CI:1.000~1.000;lncRNA IQGAP1:其AUC为0.960,95%CI:0.843~1.000,其中lncRNA FKBP15和lncRNA HMGC的诊断价值最高。④qPCR结果显示,lncRNA FKBP15、lncRNA HMGCR、lncRNA SLC25A37和lncRNA IQGAP1与PMOP-SXXY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lncRNA FKBP15在PMOP-SXXY组和正常组中具有更明显的差异性表达。结论lncRNA FKBP15在PMOP-SXXY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PMOP-SXXY的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证 lncRNA 潜在生物标志物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及其吸收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共抑郁症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张乐 黄文雅 黄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6-1177,共12页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及其吸收成分水合橙皮内酯和阿魏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poE^(-/-)小鼠建立AS抑郁症共病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CSS)、水合橙皮内酯组(MH)和阿魏酸组(FA)。通过血脂...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及其吸收成分水合橙皮内酯和阿魏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poE^(-/-)小鼠建立AS抑郁症共病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CSS)、水合橙皮内酯组(MH)和阿魏酸组(FA)。通过血脂(TC、TG、LDL-C、HDL-C)检测、主动脉斑块分析(油红O染色)和心脏功能评估AS进展;采用旷场实验、明暗箱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等行为学测试评价抑郁样行为;通过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神经递质(5-HT、BDNF)及血管黏附分子(VCAM-1)水平;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CSS组、MH组和FA组显著减轻了AS病变,降低了血脂水平,增强了心血管功能(P<0.05,P<0.001);改善了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出更强的活动能力和更少的不动时间,小鼠神经元树突棘的损伤也得到了修复(P<0.05,P<0.001);逆转了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神经递质和血管黏附分子的水平(P<0.05);调节了肠道菌群α和β多样性,增加了有益菌丰度。结论CSS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抑郁的效果最好,两个吸收成分水合橙皮内酯和阿魏酸,共同发挥抗AS和抗抑郁的作用。相同浓度的水合橙皮内酯和阿魏酸,水合橙皮内酯抗AS和抗抑郁效果好于阿魏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抑郁症 中医药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抑郁共病动物模型分析
20
作者 钱浩天 黄熙 高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5-1177,共13页
目的了解抑郁共病动物实验研究现状,提供相关抑郁共病动物模型制备和评价方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抑郁共病动物研究文献,总结并分析动物种类、共病类型、造模方式、模型评价指标等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00篇中文... 目的了解抑郁共病动物实验研究现状,提供相关抑郁共病动物模型制备和评价方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抑郁共病动物研究文献,总结并分析动物种类、共病类型、造模方式、模型评价指标等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100篇中文文献和143篇英文文献。从2011年起,国内外论文发表的总数量呈上升趋势,论文发表数量前3的共病模型是抑郁-疼痛(97,39.91%)、抑郁-癫痫(37,15.23%)和抑郁-糖尿病(20,8.23%)。抑郁-神经性疼痛模型是最常见的抑郁疼痛共病类型,其最常用制备方法是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多选用C57BL/6J小鼠。抑郁-急性癫痫模型是最常见的抑郁癫痫共病类型,其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氯化锂-匹罗卡品模型,多选用SD大鼠。抑郁-糖尿病模型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多选用C57BL/6J小鼠。最终,系统性总结了以上共病模型的评价方法。结论学者们对抑郁共病动物实验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多。只有少数抑郁共病动物模型制备和评价方法逐渐趋于成熟,绝大多数抑郁共病动物实验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共病 多病 动物模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