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食同源中药资源产业现状及其开发利用策略与研究实践 被引量:30
1
作者 郭盛 王园园 +3 位作者 张芳 魏丹丹 朱悦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1-808,共8页
药食同源中药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的一类兼具药食两用特点的中药资源,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归纳分析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前期研究实践探索性地提... 药食同源中药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的一类兼具药食两用特点的中药资源,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归纳分析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前期研究实践探索性地提出基于药用、食用差异化发展的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生产布局策略、基于现代多组学技术的药食同源中药功效表征策略、基于本草典籍记载及民间应用习惯的药食同源新品种及新部位开发策略、基于益生菌发酵技术和现代营养学理论的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策略,以期为促进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开发利用策略 健康中国 大健康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及成熟度宁夏枸杞叶资源化学研究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佳琪 郭盛 +3 位作者 李洁 康宏杰 郭兰萍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9-848,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系及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TQ-MS技术对不同成熟度的果用和叶用2种宁夏枸杞(宁杞7号、宁杞菜1号)叶中的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等19种主... 目的分析不同品系及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TQ-MS技术对不同成熟度的果用和叶用2种宁夏枸杞(宁杞7号、宁杞菜1号)叶中的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等19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叶芽和幼叶中各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嫩叶和成熟叶。果用宁夏枸杞叶中芦丁含量较高,而叶用宁夏枸杞叶中槲皮素-3-O-芸香糖-7-O-葡萄糖苷和甜菜碱含量较高。所有样品均呈现良好的抗氧化性,且随着成熟度增加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减弱趋势。宁杞菜1号幼叶的DPPH清除能力最高,叶芽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而宁杞7号叶芽3者均较高。叶用宁夏枸杞叶的抗氧化活性较果用宁夏枸杞叶高。宁夏枸杞叶抗氧化活性与隐绿原酸、5-O-阿魏酰奎宁酸、槲皮素-3-O-芸香糖-7-O-葡萄糖苷、绿原酸、甜菜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品系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所含资源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果用和叶用宁夏枸杞叶芽与幼叶各成分含量均较高且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叶用宁夏枸杞叶开发应用价值高于果用宁夏枸杞叶。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品系及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叶 成熟度 黄酮类 酚酸类 生物碱类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三七药渣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昱 郭盛 +4 位作者 刘海峰 钱大玮 王明耿 郭兰萍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568,共14页
目的以三七药渣为原料,通过益生菌发酵比较不同益生菌以及复合益生菌对各指标成分影响的差异,探究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 目的以三七药渣为原料,通过益生菌发酵比较不同益生菌以及复合益生菌对各指标成分影响的差异,探究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有氧发酵48 h、厌氧发酵36 h,嗜热链球菌、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比例为2∶3∶1,料液比0.14 g·mL^(-1),接菌量5%,温度33℃。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三七药渣中性多糖、酸性多糖、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5.64%、96.98%、123.83%,相较于单菌发酵均显著升高。发酵产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 50值分别为1.774、3.065 mg·mL^(-1),还原Fe^(3+)的能力为0.138 mmol FeSO_(4)·g^(-1),较未发酵药渣显著增强。结论最佳发酵工艺能显著提高三七药渣中各指标成分含量,显著增强其抗氧化能力,相较单菌发酵各指标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提示上述益生菌之间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研究结果为三七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药渣 益生菌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体外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产地枸杞子快速识别及气味差异物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秋龙 江群艳 +7 位作者 严辉 瞿城 郭盛 樊欢 包蓉蓉 何润天 康宏杰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目的通过气味测定研究,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方法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 目的通过气味测定研究,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方法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用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判别模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作图筛选差异成分。结果不同产地枸杞子能区分开,气味色谱峰峰8(己醛)、峰9(糠醛)为5个产地枸杞子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己醛含量排序为: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糠醛含量排序为: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结论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分析枸杞子气味特征,并快速、准确识别差异物质,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用药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气味差异物质 判别因子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麋鹿角药材物质表征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倩 肖东 +8 位作者 刘睿 朱悦 杨滨 丁玉华 白加德 温华军 吴海荣 段金廒 赵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04-914,共11页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为麋鹿角的物质组成解析提供更为全面的化学信息,为揭示麋鹿角样品的区域特征和深入挖掘其资源价值与多元化利用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39批代表性样品,围绕水浸出物、水溶性蛋白质类、氨基酸类、无机元素及重金...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为麋鹿角的物质组成解析提供更为全面的化学信息,为揭示麋鹿角样品的区域特征和深入挖掘其资源价值与多元化利用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39批代表性样品,围绕水浸出物、水溶性蛋白质类、氨基酸类、无机元素及重金属类成分进行物质组成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获取了39批代表性样品物质组成的基本数据,揭示了麋鹿角样品的区域特征性。结论对麋鹿角物质组成及区域特征性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可有效促进麋鹿角的深入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麋鹿角 物质组成 多元分析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