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食同源中药资源产业现状及其开发利用策略与研究实践 被引量:30
1
作者 郭盛 王园园 +3 位作者 张芳 魏丹丹 朱悦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1-808,共8页
药食同源中药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的一类兼具药食两用特点的中药资源,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归纳分析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前期研究实践探索性地提... 药食同源中药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的一类兼具药食两用特点的中药资源,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归纳分析近年来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前期研究实践探索性地提出基于药用、食用差异化发展的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生产布局策略、基于现代多组学技术的药食同源中药功效表征策略、基于本草典籍记载及民间应用习惯的药食同源新品种及新部位开发策略、基于益生菌发酵技术和现代营养学理论的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策略,以期为促进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开发利用策略 健康中国 大健康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凝胶贴膏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上市产品概况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曹亮亮 包贝华 +4 位作者 赵颖 蒋爱 曹瑞 张丽 赵学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21-3725,共5页
中药凝胶贴膏系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其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酸钠、甘油、明胶等作为基质,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是一种现代透皮给药制剂,具有载药量大、适用范围广、... 中药凝胶贴膏系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其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酸钠、甘油、明胶等作为基质,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是一种现代透皮给药制剂,具有载药量大、适用范围广、吸收迅速、携带使用方便、刺激性小、贴敷舒适等优点。中药凝胶贴膏近年来临床上广泛运用于外伤、骨伤、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效果显著,但中药本身成分复杂,且以复方为主,用药量大,提取技术有限,膏体载药量受限等因素制约其生产。且其临床前研究包括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药动学等研究仍较少。本文查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凝胶贴膏的临床应用、上市产品分析等方面内容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为中药凝胶贴膏的进一步开发使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凝胶贴膏 临床应用 上市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枸杞多糖调节免疫靶点和通路研究
3
作者 向延旭 孙诗文 +3 位作者 雍伟 郭盛 段金廒 刘海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2-189,共8页
试验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枸杞多糖调节免疫的靶点和作用机制。检索文献获得枸杞多糖的主要成分,通过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枸杞多糖的潜在靶点;... 试验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枸杞多糖调节免疫的靶点和作用机制。检索文献获得枸杞多糖的主要成分,通过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枸杞多糖的潜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药物数据库(DrugBank)和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获取疾病靶点;将免疫调节靶点与枸杞多糖作用靶点取交集,获取共有靶点;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将共有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 3.7.1构建枸杞多糖“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注释、可视化与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CB-DOCK2在线对接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枸杞多糖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为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醛酸,与免疫相关的共有靶点为9个,可能作用于细胞凋亡过程、DNA模板转录的正调控、蛋白质磷酸化、内皮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生物进程;通过叉头框蛋白O(FoxO)信号通路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半乳糖醛酸与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1)对接效果最好,葡萄糖与谷氨酸离子型受体(glutamate[NMDA] receptor subunit epsilon 1,GRIN1)和乳糖酶重组蛋白(lactase-phlorizin hydrolase,LCT)对接效果较好。试验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试验性研究结论吻合。枸杞多糖可能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1、胱天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6等靶点,作用FoxO和MAPK等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多糖 免疫调节 网络药理学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挥发油膜法高效富集的油水分离原理研究及其新型膜分离过程的探索实践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华旭 唐志书 +5 位作者 郭立玮 刘红波 潘林梅 李博 邢卫红 高从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1-495,共5页
膜分离作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可在温和、低成本条件下实现物质分子水平的“高效、低耗”分离,以膜材料为“芯片”再造分离流程可实现物质分离过程“短流程化”,已成为化学工程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总结笔者项目组10多年来将膜技术... 膜分离作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可在温和、低成本条件下实现物质分子水平的“高效、低耗”分离,以膜材料为“芯片”再造分离流程可实现物质分离过程“短流程化”,已成为化学工程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总结笔者项目组10多年来将膜技术应用于中药油/水分离过程的研究探索,面向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出:通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创制新型膜材料,是实现“用”材料和“优化”材料的关键。因此,将多尺度科学的创新性成果有效应用于膜过程分离原理的揭示,利用膜技术的“高效、节能、降耗”等特征实现中药挥发油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构建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分离过程、分离流程及其专属装备,必将为传统产业关键技术的更新换代、新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和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挥发油 膜法富集 分离原理 多尺度 新型分离过程 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江苏省中药资源品种、分布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严辉 巢建国 +20 位作者 谷巍 刘启新 秦民坚 王康才 钱士辉 李亚 任全进 谈献和 陈建伟 丁安伟 田方 张瑜 刘圣金 吴宝成 汪庆 宋春凤 于金平 唐晓清 郭盛 吴啟南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3-578,共6页
介绍了江苏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物种调查成果,发现江苏省域中药资源种类2173种,与第三次普查结果相比超出715种,发现植物新种1个,新分布及新引种资源植物5种。通过将江苏省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与第四次资源普查工作调查中药资源种... 介绍了江苏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物种调查成果,发现江苏省域中药资源种类2173种,与第三次普查结果相比超出715种,发现植物新种1个,新分布及新引种资源植物5种。通过将江苏省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与第四次资源普查工作调查中药资源种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了江苏省域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品种大幅度增加及减少的成因,并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提升科研能力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品种 分布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益生菌发酵三七药渣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昱 郭盛 +4 位作者 刘海峰 钱大玮 王明耿 郭兰萍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568,共14页
目的以三七药渣为原料,通过益生菌发酵比较不同益生菌以及复合益生菌对各指标成分影响的差异,探究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 目的以三七药渣为原料,通过益生菌发酵比较不同益生菌以及复合益生菌对各指标成分影响的差异,探究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发酵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有氧发酵48 h、厌氧发酵36 h,嗜热链球菌、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比例为2∶3∶1,料液比0.14 g·mL^(-1),接菌量5%,温度33℃。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三七药渣中性多糖、酸性多糖、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5.64%、96.98%、123.83%,相较于单菌发酵均显著升高。发酵产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IC 50值分别为1.774、3.065 mg·mL^(-1),还原Fe^(3+)的能力为0.138 mmol FeSO_(4)·g^(-1),较未发酵药渣显著增强。结论最佳发酵工艺能显著提高三七药渣中各指标成分含量,显著增强其抗氧化能力,相较单菌发酵各指标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提示上述益生菌之间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研究结果为三七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药渣 益生菌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体外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及成熟度宁夏枸杞叶资源化学研究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周佳琪 郭盛 +3 位作者 李洁 康宏杰 郭兰萍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9-848,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系及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TQ-MS技术对不同成熟度的果用和叶用2种宁夏枸杞(宁杞7号、宁杞菜1号)叶中的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等19种主... 目的分析不同品系及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TQ-MS技术对不同成熟度的果用和叶用2种宁夏枸杞(宁杞7号、宁杞菜1号)叶中的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等19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叶芽和幼叶中各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嫩叶和成熟叶。果用宁夏枸杞叶中芦丁含量较高,而叶用宁夏枸杞叶中槲皮素-3-O-芸香糖-7-O-葡萄糖苷和甜菜碱含量较高。所有样品均呈现良好的抗氧化性,且随着成熟度增加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减弱趋势。宁杞菜1号幼叶的DPPH清除能力最高,叶芽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而宁杞7号叶芽3者均较高。叶用宁夏枸杞叶的抗氧化活性较果用宁夏枸杞叶高。宁夏枸杞叶抗氧化活性与隐绿原酸、5-O-阿魏酰奎宁酸、槲皮素-3-O-芸香糖-7-O-葡萄糖苷、绿原酸、甜菜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品系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所含资源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果用和叶用宁夏枸杞叶芽与幼叶各成分含量均较高且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叶用宁夏枸杞叶开发应用价值高于果用宁夏枸杞叶。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品系及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叶 成熟度 黄酮类 酚酸类 生物碱类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山羊角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昭颖 郭盛 +4 位作者 武文星 赵晶晶 刘睿 尚尔鑫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1-935,共15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山羊角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光光度法对32批不同产地山羊角中核苷类及氨基酸类成分、水溶性...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山羊角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光光度法对32批不同产地山羊角中核苷类及氨基酸类成分、水溶性蛋白、含巯基类化合物、无机元素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对山羊角产地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山羊角中检测出9种核苷类成分、18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平均总量为20.88μg·g^(-1),氨基酸类成分平均总量为642.41μg·g^(-1);山羊角中水溶性蛋白、总巯基和游离巯基类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1.07 mg·g^(-1),22.48μmol·g^(-1),9.97μmol·g^(-1);山羊角中检测出常量元素5种,必须微量元素9种,重金属元素4种,平均总量分别为45.09 mg·g^(-1),295.32μg·g^(-1),7.74μg·g^(-1);PCA和PLS-DA结果表明,基于48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山羊角存在显著差异,西南地区产山羊角与华东、华北地区产山羊角差异较大,华东地区产山羊角综合得分较高。结论不同产地山羊角所含资源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各类型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华东地区产山羊角资源性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山羊角药用产地选择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角 资源性化学成分 产地差异 核苷类 氨基酸类 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子-菊花药对提取物对豚鼠光源性近视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颖异 朱悦 +4 位作者 王育良 郭盛 宿树兰 郭建明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5-794,共10页
目的考察枸杞子与菊花药对配伍对发育期豚鼠光源性近视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基色荧光灯照射发育期豚鼠,建立光源性近视模型,枸杞子-菊花提取物添加饲料饲养豚鼠,利用眼科A型超声测量仪检测眼轴,HE染色观察豚鼠视网膜病理损伤,... 目的考察枸杞子与菊花药对配伍对发育期豚鼠光源性近视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基色荧光灯照射发育期豚鼠,建立光源性近视模型,枸杞子-菊花提取物添加饲料饲养豚鼠,利用眼科A型超声测量仪检测眼轴,HE染色观察豚鼠视网膜病理损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豚鼠视网膜多巴胺(DA)及褪黑素(MT)含量,转录组学分析等方法探讨枸杞子-菊花对豚鼠光源性近视的影响。结果造模6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豚鼠眼轴显著增长(P<0.01),近视模型建立成功;枸杞子-菊花提取物可有效减缓模型组豚鼠晶状体加厚、玻璃体腔加深,进而延缓整体眼轴的过度增长;模型组豚鼠视网膜组织变薄,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的厚度及细胞数目显著降低,神经节细胞核稀疏,神经节细胞层空泡化明显,枸杞子-菊花提取物能保护视网膜细胞,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的厚度及细胞数目增加,神经节细胞核增多;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豚鼠视网膜内DA、M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枸杞子-菊花提取物能够有效提升模型组豚鼠视网膜及血清中DA含量(P<0.01,P<0.001);眼部转录组学分析筛选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等相关途径;ELISA结果显示,高剂量枸杞子-菊花提取物能显著增加PPARγ、COL1A1含量(P<0.01),降低SMA含量(P<0.05)。结论枸杞子-菊花药对具有延缓发育期豚鼠光源性近视发生及发展效用,保护视网膜细胞,改善人工光环境导致的DA分泌紊乱,参与调控眼部PPARγ水平,对光源性近视的防控具有积极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创制眼功能健康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菊花 药对 近视 光环境 视网膜 多巴胺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发酵黄芪药渣生产功能性饲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逸俊 申柯欣 +5 位作者 闫可馨 李会伟 刘海峰 杨润强 郭盛 段金廒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3-93,共11页
试验旨在通过混菌固态发酵提升黄芪药渣饲用价值,以粗纤维降解率及粗蛋白提升率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基质比、接种量、固液比及发酵时间等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混菌比(黑曲霉∶产朊假丝酵... 试验旨在通过混菌固态发酵提升黄芪药渣饲用价值,以粗纤维降解率及粗蛋白提升率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基质比、接种量、固液比及发酵时间等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混菌比(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2∶3∶1,基质比7∶3,接种量20%,固液比1∶3,发酵时间7 d。在该条件下,与发酵前黄芪药渣相比,发酵后的黄芪药渣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黄酮、总皂苷、毛蕊异黄酮含量显著上升(P<0.05),分别提升了76.69%、35.23%、104.09%、12.21%、22.01%,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总多糖、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含量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了33.84%、49.29%、12.28%、57.24%、38.46%、69.35%,饲用价值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药渣 固态发酵 工艺优化 饲料 营养价值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开窍于目”中医理论启示下的“肝-眼生物轴”的提出及其现代医学生物学证据 被引量:26
11
作者 朱悦 曹程 +8 位作者 王颖异 郑慧丽 陈晨凯 郭建明 张芳 宿树兰 郭盛 王育良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认知,认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肝病及眼”“眼病及肝”的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论基础和诊疗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认知,认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上注于目而为明”,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肝病及眼”“眼病及肝”的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论基础和诊疗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和眼两大脏器之间在生理、病理诸方面存在着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这些生物学联系印证了“肝开窍于目”理论。因此,“肝-眼生物轴”的提出,既得益于“肝开窍于目”中医脏腑理论的启示,具有深厚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又是人体脏器与眼部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通路与靶点和复杂而紧密的生物学关系的客观判断。“肝-眼生物轴”的提出和不断丰富完善,必将为提升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轴 肝-眼轴 肝开窍于目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低值贝类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睿 吴皓 +4 位作者 程建明 王欣之 杨小林 邱韵萦 王令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6,共4页
潮间带滩涂湿地是江苏沿海海岸线的重要特征,特定的生态环境适于海洋贝类生物资源的生长,江苏省贝类资源丰富,然而贝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仍较落后,未形成系统的产业化链条,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加工水平落后、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为促进... 潮间带滩涂湿地是江苏沿海海岸线的重要特征,特定的生态环境适于海洋贝类生物资源的生长,江苏省贝类资源丰富,然而贝类资源的开发利用仍较落后,未形成系统的产业化链条,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加工水平落后、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为促进江苏丰富低值贝类资源的综合开发,综述了贝类生物资源品质评价与种质资源优化,贝类资源生物效应研究,贝类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等方面,分析江苏贝类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现状,展望低值贝类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规模化开发,形成上、中、下游的产业化发展,带动江苏海洋贝类集约化开发,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 贝类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与甘草黄酮联用体外抑菌活性评价及抗小鼠乳腺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雅琦 魏丹丹 +4 位作者 张森 曾飞 郭盛 郭建明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与甘草黄酮以及两者联用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为苦参和甘草的资源价值发现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获得苦参异戊烯基黄酮部位(KSHT)及甘草黄酮部位(GCHT),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所制备的组... 目的探讨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与甘草黄酮以及两者联用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为苦参和甘草的资源价值发现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获得苦参异戊烯基黄酮部位(KSHT)及甘草黄酮部位(GCHT),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所制备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细菌生物被膜生成及细菌黄素生成等指标来评价2种黄酮部位单用及联合用药的体外抑菌活性;进一步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乳腺炎模型进行体内抗菌活性评价。结果从KSHT中鉴定出20个黄酮类成分,其中18个为异戊烯基取代黄酮类化合物。从GCHT中共鉴定出22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黄酮及二氢黄酮类化合物。KSH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作用、生物被膜形成和黄素生成的抑制效果均优于GCHT,且二者联用优于各自单用,表现出协同抗菌作用。体内抗菌实验结果显示,二者高、低剂量单用及联用对小鼠乳腺炎各项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二者联用对乳腺炎小鼠脏器指数、组织载菌量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组,且KSHT优于GCHT;但GCHT对模型组小鼠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IL-1β、IL-2、TNF-α的降低作用均优于KSHT,且与联用组相当。结论苦参异戊烯基黄酮与甘草黄酮联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优于单用,在畜牧养殖业中乳腺炎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为苦参和甘草的资源价值发现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制备防治奶牛乳腺炎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日化用品、中成药和中兽药提供参考,并为畜牧养殖业替代抗生素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甘草 异戊烯基黄酮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 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产地枸杞子快速识别及气味差异物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秋龙 江群艳 +7 位作者 严辉 瞿城 郭盛 樊欢 包蓉蓉 何润天 康宏杰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目的通过气味测定研究,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方法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 目的通过气味测定研究,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方法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用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判别模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作图筛选差异成分。结果不同产地枸杞子能区分开,气味色谱峰峰8(己醛)、峰9(糠醛)为5个产地枸杞子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己醛含量排序为: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糠醛含量排序为: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结论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分析枸杞子气味特征,并快速、准确识别差异物质,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用药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气味差异物质 判别因子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干姜的加工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子轩 王雪晴 +3 位作者 周桂生 王天舒 喻斌 严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7-942,共16页
黑干姜是四川特有的道地药用干姜的一种商品规格,经古法加工而成,也是日本药典所用干姜药材来源。黑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在日本常用于加工保健食品、功能饮料。不同的加工方法、温度及干燥条件会对黑干姜的化学... 黑干姜是四川特有的道地药用干姜的一种商品规格,经古法加工而成,也是日本药典所用干姜药材来源。黑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在日本常用于加工保健食品、功能饮料。不同的加工方法、温度及干燥条件会对黑干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产生影响,其化学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姜辣素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黑干姜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缺乏相应的质量控制评价标准。系统综述了黑干姜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质量标志物进行了预测分析,为黑干姜的质量标准建立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干姜 加工方法 姜辣素 6-姜烯酚 抗炎 抗肿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丹方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一帆 吴励萍 +6 位作者 张祎盈 钱大玮 段金廒 宋孝雄 吕高虹 朱悦 许惠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4-510,共7页
目的研究杞丹方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SPF级ICR雄性小鼠,禁食16 h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1),5 d后禁食12 h测血糖,血糖值在10~25 mmol·L^(-1)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ICR雄性糖尿病小... 目的研究杞丹方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SPF级ICR雄性小鼠,禁食16 h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1),5 d后禁食12 h测血糖,血糖值在10~25 mmol·L^(-1)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ICR雄性糖尿病小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杞丹方低、中、高剂量组(0.34、0.67、1.34 g·kg^(-1)·d^(-1)),正常ICR雄性小鼠为空白组,给药30 d。每10 d记录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BG)1次,30 d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并摘取胰腺、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肝脏组织IRS-1、PI3K、AKT和GLUT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杞丹方中、高剂量组小鼠FBG水平、糖耐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杞丹方各剂量组胰腺和肝脏组织结构有明显改善,胰岛形态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少见肝脏组织异常与血管充血。杞丹方高剂量组能显著上调肝脏组织中的p-IRS-1/IRS-1、p-PI3K/PI3K、p-AKT/AKT和GLUT4蛋白表达水平(P<0.01);显著上调肝脏组织中的IRS-1、PI3Kp85α、AKT1和GLUT4 mRNA水平(P<0.01)。结论杞丹方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IRS-1/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杞丹方 IRS-1 PI3K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药扎里奴思方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的质控方法研究
17
作者 黄楷迪 刘敬霞 +7 位作者 牛阳 马学琴 张婷 卜凡淑 任慧 郭盛 钱大玮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建立扎里奴思方的UPLC-PDA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HPLC T 3(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17 nm;采用UPLC-PD... 目的建立扎里奴思方的UPLC-PDA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HPLC T 3(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17 nm;采用UPLC-PDA对其中9种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共确定扎里奴思方指纹图谱13个共有色谱峰,通过对照品比对出其中9个共有峰。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23~0.983。9种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肉桂酸、没食子酸含量较高。各物质回收率在98.82%~102.91%之间,RSD均小于2.52%;样品在24 h内稳定,重复性良好。结论建立了扎里奴思方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为进一步完善扎里奴思方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里奴思方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范 宿树兰 +3 位作者 郭龙 安福丽 尚尔鑫 段金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1636,共6页
目的优化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含量为评价指... 目的优化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含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再以树脂型号、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上样质量浓度、洗脱体积为影响因素,绘制泄漏曲线,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60 min;最佳纯化工艺为每1 g AB-8型树脂上样0.38 g生药,上样质量浓度1.0 g/mL,60%乙醇洗脱3 BV,黄酮含量达51.78%。结论该方法稳定合理,简便可行,可为提取、纯化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花 黄酮类成分 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魏丹丹 郭盛 +5 位作者 宿树兰 钱大玮 朱振华 尚尔鑫 耿钟毅 段金廒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42,共9页
为探索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分别采用无水乙醇和阿司匹林建立小鼠急性胃溃疡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胃溃疡面积及指数,胃液量、pH、游离及总酸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胆红素(TBil),胃组织... 为探索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分别采用无水乙醇和阿司匹林建立小鼠急性胃溃疡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胃溃疡面积及指数,胃液量、pH、游离及总酸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胆红素(TBil),胃组织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评价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黄秋葵种子油可显著减少小鼠乙醇性胃溃疡的出血面积、溃疡评分、游离酸度、总酸度,减少血清Tbil和TNF-α,以及胃组织NO、MPO;增加胃液pH和胃组织SOD。同时,其能增加小鼠阿司匹林性胃溃疡组胃液pH,血清IL-10和胃组织SOD;显著减少游离酸度及总酸度,降低血清TNF-α和IL-6以及胃组织NO和MPO。黄秋葵种子油通过多种途径对急性胃溃疡小鼠发挥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种子油 阿司匹林 乙醇 胃溃疡 抗氧化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白血病HL-60和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晓玲 李爱萍 +2 位作者 环飞 秦珩 段金廒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3,共5页
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PI染色法、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作用于两种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凋亡、周期及形态等方... 探讨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PI染色法、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作用于两种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凋亡、周期及形态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Jurkat细胞的增殖,降低其存活率。给药24 h后,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6±1.05)μmol/L和(0.88±1.13)μmol/L。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两种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降低(P<0.05),且伴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雷公藤红素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Jurkat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HL-60细胞 JURKAT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