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药复方小分子药效物质组“溶液结构”特征的膜分离技术优化原理与方法初探 被引量:20
1
作者 郭立玮 陆敏 +3 位作者 付廷明 李博 李玲娟 董洁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溶液结构"(即:溶液中溶剂化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质)与膜孔径的空间位阻,以黄连解毒汤等若干中医经典方及其多种指标成分为模型药物,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动态光散射仪、高分辨核磁共振及其它分子... 针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溶液结构"(即:溶液中溶剂化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性质)与膜孔径的空间位阻,以黄连解毒汤等若干中医经典方及其多种指标成分为模型药物,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激光动态光散射仪、高分辨核磁共振及其它分子生物物理学手段研究复方中药成分的"溶液结构"特征;借鉴超滤传质原理阐述膜过程中溶剂化效应所产生的中药成分竞争透过作用及机理;利用计算机化学技术探索中药体系"溶液结构"与膜材料微结构的相关性.融合多学科手段,深化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复方现代基础研究,为构建可整体分离小分子药效物质组的中药专用膜分离技术、创新中药复方新药提供理论依据,解决中药复方制剂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推动中药学科与膜科学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小分子药效物质组 溶液结构 膜分离技术 计算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药复杂体系的陶瓷膜污染机理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立玮 付廷明 李玲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制约陶瓷膜精制中药技术的膜污染关键问题,依据现代分离科学基本原理,建立可科学表征中药水提液复杂体系的物理化学特征的标准技术规范,以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及其复方为实验体系,采集膜过程相关参数,建立膜污染基础数据库,综合运用模... 针对制约陶瓷膜精制中药技术的膜污染关键问题,依据现代分离科学基本原理,建立可科学表征中药水提液复杂体系的物理化学特征的标准技术规范,以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及其复方为实验体系,采集膜过程相关参数,建立膜污染基础数据库,综合运用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支持向量机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应用中药制剂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化学、化学工程学,跨学科交叉研究中药水提液膜污染的规律,为类似复杂体系的膜污染机理与防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模式.用测试集进行预测,6种中药水提液膜污染度实际值、拟合值的均方误差为0.6%,所得模型拟合精度高,可满足拟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水提液 陶瓷膜 物理化学参数 膜污染机理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化学方法的中药膜过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郭立玮 李玲娟 董洁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6-204,共9页
中药膜分离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其工艺数据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噪声、自变量相关、非正态分布、非均匀分布等全部或部分特征.为了探索中药复杂体系膜过程优化原理与方法,提出使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计算机化学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中药膜分离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其工艺数据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噪声、自变量相关、非正态分布、非均匀分布等全部或部分特征.为了探索中药复杂体系膜过程优化原理与方法,提出使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计算机化学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并开发实现集成化的综合分析和预测系统.结果表明,该集成化的综合分析系统较单一分析建模预测精度更高.同时介绍了定量结构-活性/性质相关性(QSAR/QSPR)研究的主要步骤及采用该方法开展的"超滤膜对生物碱类等物质的透过/截留及其定量结构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膜分离过程 人工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分子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分离方法对芍药甘草汤物质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董洁 方玉婷 郭立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70-2172,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提取分离方法对中药复方物质组成的影响。方法:以芍药甘草汤为试验体系,测定不同提取精制方法前后原液和精制液中指标性成分含量以及反映伴生物质微观变化的物理化学参数。结果:芍药甘草汤通过不同的方法精制前后指标性成... 目的:探索不同提取分离方法对中药复方物质组成的影响。方法:以芍药甘草汤为试验体系,测定不同提取精制方法前后原液和精制液中指标性成分含量以及反映伴生物质微观变化的物理化学参数。结果:芍药甘草汤通过不同的方法精制前后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以及物化参数等表现不同的变化。结论: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从"基本活性物质"和"伴生物质"两方面明显改变了芍药甘草汤的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精制分离 物理化学参数 指标性成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蒸馏的中药水提液浓缩技术应用前景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潘林梅 石飞燕 郭立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0,共4页
结合膜蒸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影响膜蒸馏效果的各因素,借鉴该技术在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应用,针对中药水提液的特性,对膜蒸馏技术应用于中药水提液浓缩工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膜蒸馏分离系数高,在常压和低温下即可进行... 结合膜蒸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影响膜蒸馏效果的各因素,借鉴该技术在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应用,针对中药水提液的特性,对膜蒸馏技术应用于中药水提液浓缩工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由于膜蒸馏分离系数高,在常压和低温下即可进行,该技术在中药水提取液浓缩工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影响膜过程的因素众多,必须结合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变化等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中药提取液 浓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化利用思路的陶瓷膜处理中药脉络宁生产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博 李益群 +4 位作者 濮均文 黄莎莎 郭立玮 朱华旭 段金廒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基于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本思路,采用膜分离技术研究金陵药业"脉络宁"废水发现,脉络宁生产废水中有大量如β-蜕皮甾酮、绿原酸等药效物质,精制后可资源化利用.经过50nm陶瓷膜处理后,渗透液澄清、浊度降低至67.4NTU以下,淀... 基于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本思路,采用膜分离技术研究金陵药业"脉络宁"废水发现,脉络宁生产废水中有大量如β-蜕皮甾酮、绿原酸等药效物质,精制后可资源化利用.经过50nm陶瓷膜处理后,渗透液澄清、浊度降低至67.4NTU以下,淀粉、果胶、蛋白等高分子物质的去除率达7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总有机碳(TOC)显著降低,并可较好地保留其中的药效成分(β-蜕皮甾酮、绿原酸等).利用陶瓷膜处理脉络宁生产废水工艺简单,处理流程短,处理效率高,所获得的较为澄清、富含多种药效成分的渗透液可为中药废水"零排放"的资源化利用奠定良好基础.证实了陶瓷膜用于中药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中药废水 脉络宁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陶瓷膜过滤中药模拟溶液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廷明 张连军 +1 位作者 陈铭 郭立玮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0,共5页
探讨预处理对中药模拟溶液膜过滤过程的影响.通过不同的预处理,以淀粉模拟体系为研究对象,以膜通量、淀粉截留率和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为考察因素,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结果的分析比较,确定出最佳的膜前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调节pH=9... 探讨预处理对中药模拟溶液膜过滤过程的影响.通过不同的预处理,以淀粉模拟体系为研究对象,以膜通量、淀粉截留率和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为考察因素,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结果的分析比较,确定出最佳的膜前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调节pH=9时膜通量最大,而且淀粉去除率较高,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相对也较高,为最佳预处理方法.通过对淀粉模拟体系预处理后膜过程的研究,对于淀粉类物质膜污染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预处理 淀粉 模拟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膜过程的小檗碱溶液“溶液结构”及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博 郭立玮 +1 位作者 吴勉华 朱华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2,共6页
以中药复方小檗碱水溶液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分子药效物质与水分子的共存状态及相互作用.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溶液结构的分子动力学仿真,并借助LM10纳米颗粒分析仪,将实验结果与理论数值相互联系进行推理.结果表明,发现小檗碱溶液中存... 以中药复方小檗碱水溶液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分子药效物质与水分子的共存状态及相互作用.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溶液结构的分子动力学仿真,并借助LM10纳米颗粒分析仪,将实验结果与理论数值相互联系进行推理.结果表明,发现小檗碱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纳米颗粒,获得了小檗碱溶液的“溶液结构”计算机模拟图,并分析了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构成,水分子对于小檗碱表现出相互吸引的作用,并存在极值现象.一般而言,只有小檗碱周围的50~100个水分子才会有相互作用.对应用膜技术对中药提取液进行浓缩的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溶液结构 分子动力学仿真 相互作用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一清复方水提液陶瓷膜微滤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乐康 付廷明 +1 位作者 潘永兰 郭立玮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探讨减压抽滤、离心、絮凝等预处理方法对一清复方水提液的溶液环境以及微滤过程中膜通量、过滤阻力分布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预处理方式都能改善膜过滤工艺,离心(5000 r/min)在改善料液环境和膜通量方面优于其他预处理方式.
关键词 预处理 料液环境 膜通量 阻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探讨中药的“毒”“效”物质基础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珊珊 周学平 +1 位作者 朱华旭 张启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6-60,共5页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诠释了中药产生“毒”“效”作用的内涵,分析了有毒中药的毒性与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该课题组提出的“异类相制”理论,解析复方配伍减毒增效的内涵。通过从物质基础方面提出有毒中药未来研究的新方法,来深入分析...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诠释了中药产生“毒”“效”作用的内涵,分析了有毒中药的毒性与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该课题组提出的“异类相制”理论,解析复方配伍减毒增效的内涵。通过从物质基础方面提出有毒中药未来研究的新方法,来深入分析中药复方配伍减毒增效的物质基础,探索毒效物质角色转换的内在机制,为开展减毒增效研究寻求安全有效的用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基础 毒效关系 异类相制 配伍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全方与“组合-配伍”提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华旭 潘林梅 +1 位作者 李欢 唐于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15-1818,共4页
目的:确立黄连解毒汤水煎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中药复方各类指标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阐明复方配伍对君药中指标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各类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为判断指标,通过正交实验... 目的:确立黄连解毒汤水煎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中药复方各类指标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阐明复方配伍对君药中指标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各类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为判断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水煎煮的最佳提取工艺;根据数学组合原理,将黄连解毒汤的君药与臣、佐、使三味药重新组合为5组,阐明各组合中君药指标性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的配伍变化。结果:1、黄连解毒汤水煎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8倍量水煎煮2次,第1次10倍量水、第2次8倍量水,每次1.5h。2、君药黄连中指标性成分生物碱的转移率在不同组合中的差异较大。结论:1、全方共煎的工艺稳定、指标性成分转移率高。2、黄连解毒汤不同组合在水煎煮过程中,君药黄连中指标性成分生物碱在不同组合中转移率的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提取工艺 全方 组合-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精制前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静 马兴苗 +3 位作者 邱碧菡 潘林梅 朱华旭 范欣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比较黄连解毒汤复方及其单味药经不同精制方法前后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复方及其单味药以及二者经过大孔树脂吸附、醇沉、絮凝等精制方法处理过后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 目的比较黄连解毒汤复方及其单味药经不同精制方法前后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复方及其单味药以及二者经过大孔树脂吸附、醇沉、絮凝等精制方法处理过后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全方共煎液聚集抑制率达到89.03%;经过AB-8树脂处理后全方聚集抑制率达到87.34%。结论精制前后,全方的聚集抑制率均高于单味药复配、各单味药的聚集抑制率;其中经过AB-8树脂处理后的全方聚集抑制率高于其他精制方法处理后的聚集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抗血小板聚集 分离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模拟方法的3种溶液环境对小檗碱膜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静 郭立玮 +1 位作者 朱华旭 李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探索中药溶液环境对小分子药效成分超滤膜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系统模拟的方法,探讨黄连解毒汤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小檗碱在小分子模拟溶液(模拟溶液A)、小分子+高分子模拟溶液(模拟溶液B)及复方药液中透过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为探索中药溶液环境对小分子药效成分超滤膜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系统模拟的方法,探讨黄连解毒汤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小檗碱在小分子模拟溶液(模拟溶液A)、小分子+高分子模拟溶液(模拟溶液B)及复方药液中透过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原因.以超滤过程中相对通量变化、小分子物质吸附率、高分子物质的去除率及吸附率为指标,同时测定过程中药液的粒径分布变化、膜阻力分布以及膜表面的电镜扫描(SEM),研究小檗碱在不同溶液环境中的超滤行为,从而探究其透过率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发现,小檗碱在模拟溶液A、模拟溶液B及复方药液中的透过率分别为:(104.68±3.16)%、(86.61±6.13)%、(82.06±6.07)%,吸附率依次为:0%、(1.46±1.09)%、(3.16±1.95)%,对于模拟溶液B和复方药液,蛋白质和果胶的去除率及吸附率无明显差别,淀粉的去除率及吸附率分别为:(68.57±15.65)%、(39.01±3.42)%、(2.8±2.01)%、(17.09±4.22)%,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于各药液中物质的颗粒大小及稳定性不同,膜相对通量、粒径分布、阻力分布及SEM均有所差别.对于RC5K超滤膜,影响小檗碱透过率的关键因素是高分子物质,且与其种类、颗粒大小及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溶液环境 模拟体系 超滤 高分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M算法用于黄连解毒汤3种指标性成分配伍浓度与药效作用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华旭 黄山 +2 位作者 陆文聪 纽冰 郭立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将支持向量机算法用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探讨建立能反映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质量浓度与药效作用相关性的数学模型。方法根据数学组合原理,将黄连解毒汤君(黄连)、臣(黄芩)、佐(黄柏)、使(栀子)4味药组合为11组,每组分别采用... 目的将支持向量机算法用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探讨建立能反映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质量浓度与药效作用相关性的数学模型。方法根据数学组合原理,将黄连解毒汤君(黄连)、臣(黄芩)、佐(黄柏)、使(栀子)4味药组合为11组,每组分别采用膜分离、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得到22个部位。选用鼠性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跟踪筛选,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及各分离部位对过氧化氢(H2O2)、氯化钾(KCl)、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考察标识黄连解毒汤的3种指标性成分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黄芩苷、栀子苷量与保护率之间的相关性,寻找3种成分浓度的优化配比关系。结果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浓度比为1∶13∶12时,样品对过氧化氢致细胞损伤的保护率最高;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浓度比为13∶1∶3时,样品对连二亚硫酸钠造模的保护率最高;而对于氯化钾造成的损伤,未能得出最优浓度。结论不同造模机制下得到的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的最佳浓度比不同,该汤剂中指标成分适宜的浓度范围及比例需要进一步药理实验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支持向量机算法 指标性成分浓度 保护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精制三两半药酒的膜污染及防治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敏燕 潘林梅 +2 位作者 付廷明 潘永兰 郭立玮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101,117,共5页
通过对不同孔径的ZrO2陶瓷膜在微滤过程中的阻力分布、高分子去除率、物理化学参数变化等的测定,分析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或位置以及形成规律,探索无机陶瓷膜微滤中药药酒的污染机制.同时采用超声物理手段强化膜过程,寻求有效的膜污染防治... 通过对不同孔径的ZrO2陶瓷膜在微滤过程中的阻力分布、高分子去除率、物理化学参数变化等的测定,分析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或位置以及形成规律,探索无机陶瓷膜微滤中药药酒的污染机制.同时采用超声物理手段强化膜过程,寻求有效的膜污染防治手段.结果发现:对于本实验体系中药"三两半药酒",膜孔径为0.2μm的ZrO2膜的污染度略低于0.05μm孔径膜.两种孔径膜管的最主要污染源均表现在堵孔层,差异最大的是吸附阻力,孔径为0.05μm的ZrO2膜的吸附阻力约为0.2μm孔径膜的两倍.膜对三两半药酒中蛋白质和淀粉的去除作用较显著.微滤后的药酒呈透明浅棕黄色,口感更香醇清爽,微滤前后的药效未见明显变化.经孔径为0.2μm的ZrO2陶瓷膜微滤后药酒的浊度变化最大,由49.0NTU降至2.83NTU,但药液的pH、电导率、黏度在微滤前后波动较小.超声强化对孔径为0.2μm的ZrO2陶瓷膜通量提高率达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陶瓷膜 三两半药酒 膜污染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等4种挥发油含油水体的超滤工艺参数与膜过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志峰 沈洁 +1 位作者 樊文玲 郭立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0-594,共5页
目的应用超滤对川芎、莪术、柴胡和白术四味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进行油水分离,并进行膜过程的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膜分离过程进行研究:以膜通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截留率为指标,探讨各操作参数对膜过程的影响。结果在本试验条件范围... 目的应用超滤对川芎、莪术、柴胡和白术四味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进行油水分离,并进行膜过程的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膜分离过程进行研究:以膜通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截留率为指标,探讨各操作参数对膜过程的影响。结果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膜过程中温度、压力和黏度对膜通量的影响最大,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通量越大,而COD截留率与总阻力有显著相关性,总阻力越大,COD截留率越高。其中,白术和柴胡含油水体的超滤过程受压力和温度影响较大,莪术和川芎含油水体的超滤过程受压力和温度影响较小。结论超滤法用于中药挥发油含油水体的油水分离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与传统的乙酸乙酯萃取法相比,有较大优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挥发油 油水分离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通量操作对黄连解毒汤超滤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红波 李博 郭立玮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7,共7页
将临界通量概念引入中药水提液复杂体系,以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水提液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定中空纤维膜超滤过程的临界通量,考察了亚临界通量操作下的膜系统运行状态.结果表明,在错流流速0.15 m/s,压力0.04 MPa的亚临界通量操作下,膜稳定... 将临界通量概念引入中药水提液复杂体系,以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水提液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定中空纤维膜超滤过程的临界通量,考察了亚临界通量操作下的膜系统运行状态.结果表明,在错流流速0.15 m/s,压力0.04 MPa的亚临界通量操作下,膜稳定通量与初始通量相比降低了5.5%;而在0.07 MPa和0.10 MPa的超临界通量操作下,其值分别为32.1%、42.2%.稳定状态下膜相对污染阻力在0.04、0.07和0.10 MPa条件下分别为3.0、7.5和15.8.亚临界通量操作对于优化操作条件,有效降低膜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指导中药水提液膜过滤精制的实际生产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水提液 超滤 亚临界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技术优化黄芩水提液“溶液环境”及其对膜蒸馏浓缩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林梅 石飞燕 +2 位作者 杨晨 李博 郭立玮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8,119,共6页
为综合探讨膜蒸馏技术浓缩中药水提液的可行工艺,以黄芩水提液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预处理组合技术调节黄芩水提液"溶液环境",比较不同预处理组合对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物理化学参数、指标性成分保留率、特征指纹图谱相... 为综合探讨膜蒸馏技术浓缩中药水提液的可行工艺,以黄芩水提液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预处理组合技术调节黄芩水提液"溶液环境",比较不同预处理组合对共性高分子物质去除率、物理化学参数、指标性成分保留率、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以及膜通量变化等的差异,并基于最佳预处理进行了膜蒸馏工艺优化.研究表明,采用离心加(6~8)万膜超滤的预处理技术,黄芩水提液的4种高分子成分的截留率较高;浊度、黏度下降,澄明度提高;指标性成分黄芩苷保留率为92.85%,特征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高.同时膜蒸馏过程操作参数的影响程度为温度>真空度>流量,在(61±1)℃、(0.094±0.01)MPa、1.0LPM条件下,可避免膜润湿现象,保证蒸馏浓缩过程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黄芩水提液 膜蒸馏浓缩 溶液环境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精制黄连解毒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须明玉 彭稳稳 +2 位作者 钱智磊 董洁 郭立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9-783,共5页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和栀子)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处理后高分子物质和指标性成分变化规律以及药理作用差异,为优选黄连解毒汤超滤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逐级用pes-5w、pes-3w、pes-2w、pes... 目的以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和栀子)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处理后高分子物质和指标性成分变化规律以及药理作用差异,为优选黄连解毒汤超滤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逐级用pes-5w、pes-3w、pes-2w、pes-6k的超滤膜处理黄连解毒汤离心液,测定不同膜处理后渗透液和离心液中高分子物质(果胶和蛋白质)和药用指标性成分(栀子苷、黄芩苷、巴马汀和小檗碱)的质量分数及其对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和改善作用。结果随着膜相对截留分子量的降低,各级渗透液的高分子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同程度地降低;指标性成分的质量分数除黄芩苷逐级降低外,其他都呈升高趋势;pes-3w的综合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最高;药理实验证明pes-5w渗透液对PC-12细胞缺氧缺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 pes-5w超滤膜既能有效去除非药用成分或药用性较差的物质,又能保留有效成分,适合于黄连解毒汤的精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超滤 高分子物质 指标性成分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的“粉碎-溶出”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丰云 付廷明 +2 位作者 郭立玮 刘峰 张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44-2247,共4页
目的:对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两种提取工艺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粒径分析、扫描电镜、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等手段,建立"时间-粒径分布"与"时间-蛋白质累积溶出百分率"曲线,比较地龙粉碎与蛋白溶... 目的:对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两种提取工艺的提取效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粒径分析、扫描电镜、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等手段,建立"时间-粒径分布"与"时间-蛋白质累积溶出百分率"曲线,比较地龙粉碎与蛋白溶出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比较两种提取产物的成分差异。结果:地龙湿法超微粉碎与常规匀浆两种处理工艺所得成分的指纹图谱峰形基本一致,但前者所得色谱峰面积明显高于后者,表明前者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技术适用于地龙成分提取,整个工艺过程快速简捷,适于工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常规匀浆 湿法超微粉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