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玲 贾岩 +4 位作者 李蒙蒙 王飞虾 张自力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5-749,共5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肝癌,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当前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H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到多种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网络的调控。近...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肝癌,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当前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H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到多种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网络的调控。近年来,临床与基础研究均表明铁死亡(ferroptosis)在HC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铁死亡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铁离子水平以及脂质过氧化程度等,影响肝脏疾病的发展进程。许多学者认为,铁死亡可以作为HCC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靶标。该文综述了铁死亡在防治HCC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肝细胞癌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铁离子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肝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贾岩 金欢欢 +5 位作者 李蒙蒙 王玲 王飞虾 张晨曦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51-1655,共5页
各种致病因子损伤肝脏时会导致肝细胞死亡。持续的肝细胞死亡将诱发并加重慢性炎症与纤维化,最终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控制肝细胞死亡是改善肝损伤的有效策略。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指一种受信号分子调控,具有典型坏死样形... 各种致病因子损伤肝脏时会导致肝细胞死亡。持续的肝细胞死亡将诱发并加重慢性炎症与纤维化,最终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控制肝细胞死亡是改善肝损伤的有效策略。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指一种受信号分子调控,具有典型坏死样形态的新的细胞死亡形式。现已证实,细胞程序性坏死在药源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等多种肝损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就近年来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肝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肝脏疾病的病理机制与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肝细胞 肝损伤 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志敏 金欢欢 +5 位作者 卞勉励 开钧 杨祥 邵江娟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组长度>200 nt,且不具有编码蛋白功能的RNA转录本。在表观遗传、转录、转录后水平发挥生理功能。研究发现,lncRNA参与肝脏细胞多种生命过程,并已逐渐成为慢性肝病研究的热点,包括慢性...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组长度>200 nt,且不具有编码蛋白功能的RNA转录本。在表观遗传、转录、转录后水平发挥生理功能。研究发现,lncRNA参与肝脏细胞多种生命过程,并已逐渐成为慢性肝病研究的热点,包括慢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癌等,尤其在肝癌方面。该文根据不同慢性肝病分类,详细阐述lncRNA与慢性肝病的密切关系,总结调控机制,预测lncRNA作用新靶点,为慢性肝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研究基础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慢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纤维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花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对肠道L细胞AGEs/RAGE/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蔡红蝶 宿树兰 +4 位作者 陶伟伟 朱悦 郭建明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80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对肠道L细胞AGEs/RAGE/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200 mg·L^(-1)AGEs作用肠道于L细胞株GLUTag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AGE、p22^(Phox)、p47^(Phox)、p53、Bax蛋白的相对表达...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对肠道L细胞AGEs/RAGE/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200 mg·L^(-1)AGEs作用肠道于L细胞株GLUTag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AGE、p22^(Phox)、p47^(Phox)、p53、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TNF-α、IL-1、IL-6、caspase-3、caspase-9的含量。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NG)、模型组(AGEs)、槲皮素组(QT)、异槲皮苷组(IQT)、金丝桃苷组(HY)、槲皮素-3'-O-葡萄糖苷组(QG)、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组(GG)。NG细胞培养于DMEM低糖培养基中;AGEs细胞培养于含200 mg·L^(-1)AGEs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给药组细胞分别培养于含50μmol·L^(-1)各黄酮单体及含200 mg·L^(-1)AGEs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各组细胞经药物干预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AGE、p22^(Phox)、p47^(Phox)、p53、Bax、p-p38MAPK、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TNF-α、IL-1、IL-6的含量及caspase-3、caspase-9的活性。结果模型组细胞中RAGE、p22^(Phox)、p47^(Phox)、Bax、caspase-3、caspase-9、Phospho-p38MAPK、NF-κB相对表达量及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IL-6的分泌量明显上调(P<0.01),p53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1)。50μmol·L^(-1)槲皮素、异槲皮苷、金丝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分别给药后,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及炎症因子的分泌量接近正常组。结论黄属葵花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肠道L细胞AGEs/RAGE/p38MAPK/NF-κB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葵科 黄属葵花 肠道L细胞 AGEs RAGE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肝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余佳 王玲 +5 位作者 金春 高俪原 梁宝瑜 王桭屹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7-313,共7页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于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异常升高,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最终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死亡。目前认为铁死亡的中心环节是铁代谢和活性氧代谢。铁死亡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于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异常升高,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最终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死亡。目前认为铁死亡的中心环节是铁代谢和活性氧代谢。铁死亡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癌细胞死亡、神经毒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T细胞免疫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铁过载以及脂质活性氧堆积等铁死亡特征,而铁死亡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及脂质过氧化程度,影响肝疾病的进程。因此,调控铁死亡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肝疾病的策略。本文综述了铁死亡及其在肝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探索肝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活性氧 肝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苏敏 开钧 +7 位作者 苏莹 李章昊 夏思伟 葛蒲 张自力 邵江娟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45-1650,共6页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的重要病理修复过程,主要表现为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以及所致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组蛋白乙酰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观察到组蛋白...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的重要病理修复过程,主要表现为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以及所致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组蛋白乙酰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观察到组蛋白乙酰化的位点及水平发生改变。组蛋白乙酰化主要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两类酶调控,二者失衡会导致病理变化。当前许多研究已经对HAT和HDAC在肝纤维化起始和进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文就近年来组蛋白乙酰化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研究与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视角和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新生在肝脏疾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高俪原 梁宝瑜 +4 位作者 金春 李余佳 王桭屹 张峰 郑仕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血管新生是在现有血管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进而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新生不仅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且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血管新生的概念以及其在各类肝... 血管新生是在现有血管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进而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新生不仅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而且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血管新生的概念以及其在各类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肝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且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HuR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苏莹 金春 +6 位作者 孙苏敏 李章昊 夏思伟 张自力 张峰 邵江娟 郑仕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83-2288,共6页
转录后事件,特别是mRNA翻转和翻译的改变,是哺乳动物细胞在应激反应中控制基因表达的主要机制。mRNA稳定性和翻译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特定mRNA序列(顺式元件)与两种主要的反式作用因子--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RBP)和微小RNA(mic... 转录后事件,特别是mRNA翻转和翻译的改变,是哺乳动物细胞在应激反应中控制基因表达的主要机制。mRNA稳定性和翻译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特定mRNA序列(顺式元件)与两种主要的反式作用因子--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RBP)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相互作用而启动的过程来控制的[1]。RBP参与RNA代谢的各个环节,包括RNA剪接、多聚腺苷酸序列编辑、RNA转移、维持RNA的稳定和降解、细胞内定位和翻译调控等。胚胎致死性视觉异常(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ELAV/Hu)家族蛋白是唯一通过识别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中的富含AU元件(AU-rich element,ARE)来稳定mRNA的RBP。多数Hu蛋白家族成员(Hu-B、C和D)只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HuR(ELAVL1)是唯一在人类中广泛表达的成员[2]。本文总结HuR的功能,并介绍其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HCC的治疗研究提供新的可能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HuR蛋白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 N^(6)-腺苷酸甲基化修饰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申敏 李余佳 +3 位作者 邵江娟 张峰 张自力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7,共7页
N^(6)-腺苷酸甲基化(m^(6)A)修饰是病毒和真核生物RNA最丰富、最重要的内部修饰,在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中起关键作用。m^(6)A修饰调控RNA生命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加工、输运、翻译和降解。肝是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代谢和消化器官。最近研... N^(6)-腺苷酸甲基化(m^(6)A)修饰是病毒和真核生物RNA最丰富、最重要的内部修饰,在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中起关键作用。m^(6)A修饰调控RNA生命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加工、输运、翻译和降解。肝是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代谢和消化器官。最近研究表明,m^(6)A修饰对肝功能和肝病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主要综述m^(6)A修饰在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癌等中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为慢性肝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腺苷酸甲基化 转录后调控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全大补汤抗小鼠黑色素瘤作用及与顺铂联合用药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婷婷 邹伟 +4 位作者 杨春媚 钱程 吴媛媛 李晓曼 王爱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阐明其与顺铂(DDP)联合用药的作用效果及给药方式。方法流式细胞术考察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分离小鼠脾细胞,MTS法考察SQDB对刀豆蛋白A(Con A)...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阐明其与顺铂(DDP)联合用药的作用效果及给药方式。方法流式细胞术考察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分离小鼠脾细胞,MTS法考察SQDB对刀豆蛋白A(Con A)及脂多糖(LPS)促进小鼠脾细胞向T、B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TUNEL染色等方法考察SQDB的抑瘤作用;构建小鼠黑色素瘤转移瘤模型,探讨SQDB抗肿瘤转移作用及潜在机制。结果 10mg/mL的SQDB能诱导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凋亡;2.5、5、10mg/mL SQDB减少了G0/G1期细胞数;10mg/mL SQDB增加了S期细胞数;2.5mg/mL SQDB增加了G2/M期细胞数。5%和10%含药血清能够促进Con A所致B淋巴细胞增殖;5%、10%和15%含药血清对于LPS所致T淋巴细胞增殖亦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SQDB与DDP联用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在小鼠黑色素瘤转移模型中,DDP与SQDB同时合用,或者先用DDP再用SQDB均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肺转移;两者同时给予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而先给SQDB再给DDP则显著逆转小鼠脾指数下降的现象,单用SQDB能够降低肿瘤组织局部IL-1β水平,促进IL-4分泌,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结论SQDB能够抑制黑色素瘤B16F10增殖,促进其凋亡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与DDP同时或贯序使用能够增强对小鼠移植瘤及转移瘤模型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全大补汤 肿瘤 免疫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山海丹颗粒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钱程 成鹏 +6 位作者 郑维维 余苏云 吴佳伟 郑孟凯 陈文星 陆茵 王爱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4-870,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山海丹颗粒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山海丹颗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等数据库查询山海丹颗粒包含各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设定口服生物利用度、类药性为筛选参数,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山海丹颗粒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山海丹颗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等数据库查询山海丹颗粒包含各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设定口服生物利用度、类药性为筛选参数,寻找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构建中药-靶点作用图;通过TTD等数据库查找勃起功能障碍相关疾病靶点;利用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与核心靶点筛选;利用DAVID进行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ClueGo对关键靶点富集分析,构建可视化结果;通过GeneMANIA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通过数据库搜索整合,得到山海丹颗粒中186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82个疾病靶点;PPI拓扑筛选核心靶点NOS、MAPK、TNF等;山海丹颗粒可能通过cGMP/PKG通路、MAPK通路、PI3K/Akt通路、凋亡途径等发挥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结论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了山海丹颗粒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为山海丹颗粒扩大适应症提供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丹颗粒 网络药理学 勃起功能障碍 信号通路 作用靶点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RNA甲基化修饰 被引量:13
12
作者 金春 李蒙蒙 +6 位作者 李余佳 高俪原 梁宝瑜 王桭屹 张峰 邵江娟 郑仕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9-1344,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其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更好地阐明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新的诊断方法以及鉴定新...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肿瘤,其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更好地阐明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新的诊断方法以及鉴定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表观遗传修饰尤其是甲基化修饰研究开始得到了重视,人类肿瘤中常见的表观遗传甲基化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及近年来兴起的RNA甲基化。本文就近年来RNA甲基化修饰在HCC领域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为HCC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RNA甲基化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运蛋白ASCT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宝瑜 金春 +4 位作者 高俪原 李余佳 王桭屹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谷氨酰胺在细胞蛋白质和能量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谷氨酰胺必需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其中Na依赖性谷氨酰胺载体2(alanine-serine-cysteine transporter2,ASCT2)最为重要。ASCT2不仅在正常组织器官中广... 谷氨酰胺在细胞蛋白质和能量代谢中起着核心作用。谷氨酰胺必需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其中Na依赖性谷氨酰胺载体2(alanine-serine-cysteine transporter2,ASCT2)最为重要。ASCT2不仅在正常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而且在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以满足肿瘤急剧增加的谷氨酰胺需求。ASCT2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ASCT2的N糖基化位点是N163和N212,对ASCT2转运到膜上至关重要,但对ASCT2的内在转运功能影响不大。ASCT2与其他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和翻译后修饰对ASCT2的稳定性、转运活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该文主要总结ASCT2生物学功能调控及其对疾病治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ASCT2 转运蛋白 代谢 调控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